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劳动者的隐私权是一个全新的命题,因此借鉴国外经验十分必要。在雇佣新员工阶段,美国对面试的范围进行了限制,通过反歧视法保护隐私,但是美国也规定有些行业雇主必须了解员工的刑事记录。而在雇佣过程中,对于用人单位的监控行为,比如电子邮件,摄像头监控,社交网络监控以及GPS监控,美国法院基本采用隐私的合理期待理论来判决。对于国内立法来说,首先,我们不必拘泥民法和劳动法的差异,可以借鉴民法的成熟做法。其次,当下对于员工隐私的立法国内也比较概括,希望将来可以从司法解释等方式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2.
如何保护公民的信息隐私是我国公安情报工作中的重要问题。美国执法界在情报活动实践中于信息隐私保护上积累了丰富的有益经验,对我国公安情报建设具有启示意义。通过对美国有关执法机构的官方网站、隐私政策、相关法律法规及其它相关网络文献进行梳理,总结和分析了机构层面信息保护清单、信息流管理、信息安全防护、信息质量控制、隐私政策公开、监管和培训这七项具体实践,以及共享层面的信息隐私保护框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指出我国公安情报工作中应中加强对公安信息流的日常监管,实行隐私保护专责制,严把信息安全关和信息质量关,开展信息隐私保护培训,公开信息保护清单和救济途径、建立公安信息共享隐私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3.
如何协调好个人的数据隐私利益和企业的数据财产利益是大数据时代一项重要的课题。目前,对于个人数据信息利益的保护主要存在两种观点:权利保护论和行为规制论。针对现代数据产业的发展状况,认为现阶段应当采取权利保护和行为规制并重的保护路径;在动态化的视角下,数据主体和企业数据控制者之间应合理分配权利义务,以此实现个人数据隐私利益和企业数据财产利益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4.
政府信息公开与公民权利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政府信息公开是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该制度的建立需要正确理解、处理其与个人隐私保护的关系。隐私的根本特征不是秘密,而是个人对于私生活的控制,其与公开并非截然对立。在某种意义上,政府信息公开有利于个人信息隐私的保护,反之依然。  相似文献   

5.
数据的双重属性是自由属性和隐私属性。数据自由有对个人隐私的侵害,同时隐私保护对数据自由产生了限制性影响。要达到数据自由与隐私保护的平衡,就要以私法规则消除数据自由对个人隐私的侵犯,以公法规则框定隐私保护对数据自由的合理限制。  相似文献   

6.
现代社会,隐私与个人信息的保护成为民主法治进程中的焦点.而愈演愈烈的个人信息侵害更不断敲打着人们脆弱的神经,催生出对隐私与个人信息保护法律体系如何构建的拷问.要解答这一问题,就不得不首先厘清隐私与个人信息的关系,寻找到现有保护体系的不足并搭建起隐私与个人信息保护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7.
解读隐私权     
隐私权是自然人所享有的个人私事或生活安宁不为他人知晓或侵扰的权利,包括隐私信息隐瞒权、隐私信息支配权和私人生活安宁权。它是当事人实现正当隐私利益的行为依据。隐私权是一种人格权,隐私权的意义在于保护公民基于合法隐私之上的人格利益。我国虽有一些保护隐私的法律条款,但在隐私权的保护方面仍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种独立的人格权类型,隐私权保护的隐私有别于生活中的隐私.隐私权保护范围应当从正反两方面加以认识与判断:一方面,隐私权保护的隐私常见于私人信息、私人活动和私人空间三种形态,核心为“私”,却并非与公共利益无关,同时也区别于名誉权、姓名权、肖像权和身体权;另一方面,隐私权的保护范围受到公共利益的限制,但公共利益的不确定性使隐私权保护范围难以准确划定,合理期待隐私的适用可以更全面界定隐私权的保护范围.  相似文献   

9.
当我们考虑信息社会的伦理问题时,最好的范例莫过于隐私问题。与个人直接相关的隐私信息在日益发达的信息技术条件下变得无处藏身。网络时代的到来使这个问题显得益突不容回避。在网络环境下一方面信息的存贮和传递变得更加高效和便捷,另一方面却也大大方便了信息的挖掘和不法利用。因此隐私与安全是数据挖掘中一个越来越重要的问题。隐私与安全问题的解决能破坏图谋不轨的挖掘工程。文中研究了数据挖掘中隐私保护技术的发展现状,总结出了隐私保护技术的分类,详细讨论了隐私保护技术中最重要的隐私保持技术。  相似文献   

10.
企业的成功取决于诸多因素,但人力资源总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第一资源,越来越多的企业逐渐把员工职业生涯管理作为其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重要手段。企业对员工职业发展进行规划管理,有利于企业吸收、培养、稳定优秀人才,也能够最大程度地激发员工工作激情,挖掘员工工作潜能,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和对工作的满意度。本文主要阐述了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动态管理的必要性及主要流程。  相似文献   

11.
自然人的隐私保护在当前是一个突出的问题,对未成年学生这一群体来讲也是如此,现实生活中,未成年学生的隐私保护体系尚存在缺陷,这种缺陷表现在法律制度、学校教育观念、教育管理模式、社会整体的权利意识等方面,因此,解决未成年学生的隐私保护不仅是一个法律或教育问题,还是一个社会性问题,加强对未成年学生的隐私保护,主要应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着眼于学校法治意识、教师素质、以及未成年人自我保护能力提高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金融隐私权是以个人金融信息为客体的特殊隐私权类型,它兼有人格权和财产权的属性。随着网络科技的高速发展和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个人金融信息的财产属性日益凸显,对金融隐私的保护、管理和运用水平也成为大型金融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体现。发达国家均高度重视金融隐私权的立法保护。中国的相关立法应当重点从金融隐私权的保护范围、例外情况、救济方式、责任条款等方面加以完善,以期建立较为完善的金融隐私权保护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3.
我们始终认为,企业不仅仅是商品的生产者,还应该成为育人的学校。现代企业管理要把传统以制度为核心的硬性管理转化为文化管理,建设具有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通过企业文化的灌输和渗透,使每个员工形成共同的价值观。文化管理的过程就是把一个员工由社会人塑造成企业人的过程,使每个员工对企业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同企业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共同体,"员工为企业添砖加瓦,企业为员工遮风避雨"。只有这样,企业才能逐步实现由传统以制度为核心的硬性管理转化为文化管理,打造企业  相似文献   

14.
隐私保护作为刑事司法活动中未成年人权益的重要内容,对保障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和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都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2012年《刑事诉讼法》中有关保护未成年人隐私权的法律规定的出台,社会各界都开始高度重视刑事司法活动中未成年人隐私保护问题。本文以刑事司法活动中未成年人隐私保护的必要性和现状为研究视角,就侦查、起诉、审判、犯罪记录封存等司法活动中泄露涉案未成年人隐私的行为提出一些思考和看法,期望能够以此加深对刑事司法活动中未成年人隐私保护的理解,推动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我们的隐私保护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威胁。但是大数据技术与以往的技术一样,具有两面性,在给隐私保护带来威胁的同时也带来了积极作用;通过运用制度伦理、责任伦理、义务论、契约论、功利伦理和德性伦理等理论武器对大数据技术运用对隐私保护造成的影响反思,大数据时代是隐私保护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16.
浅析现代企业管理中的情感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企业管理中 ,员工的情感投入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论述了情感管理的概念及其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及地位 ,通过挖掘员工的“情绪天赋” ,把握管理实践中的情感管理方式 ,促进员工的情感投入 ,使企业持续成功。  相似文献   

17.
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全面应用,深刻改变了人类的隐私生活,有可能引发一场前所未有的隐私危机。在隐私空间方面,数字化技术既开辟了虚拟的赛博隐私空间,又改写了现实的传统隐私空间;在隐私形态方面,数字化技术将传统信息隐私数字化,发展出了以比特为基本单位的数字隐私;在隐私价值方面,数字化技术降低了隐私的内在人格价值,突显了隐私的工具财产价值;在隐私侵权方面,数字化技术使隐私侵权日益无人化、无感知化和单向化;在隐私态度方面,数字化技术瓦解了人们的传统隐私观念,开放派与保护派各执一端,而平衡派强调数字技术发展与个人隐私保护之间的平衡。只有清醒认识到数字时代隐私生活的根本变化,才有可能找到维护个人隐私权益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8.
在公共传播时代,由于对隐私和隐私权的内涵缺乏正确的认知,也由于对新媒体传播机制缺乏了解,公民在信息分享过程中时有隐私泄露、隐私权受伤害的情况发生,这些伤害可能来自隐私主体自身,也可能来自他人或网络传播平台。因此,做好公共传播时代公民的隐私权保护,需要提升公共传播时代公民对隐私认知水平、提升网络传播平台隐私保护的社会责任以及细化法律在信息分享中的隐私保护功能等,通过多方共同作为减少乃至消除这种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随着数字化信息技术的乘势而起,互联网日益呈现出高度开放化和多元化的趋势。在网络社交媒体平台,随着即时交互和信息共享的程度越来越高,网络隐私安全问题日益凸显。相比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相关立法保护明显滞后,传统的隐私权监管机制日显乏力。本文将重点阐述基于社交媒体平台的网络隐私安全保护问题,具体分析网络隐私的定义及范畴,并结合国内外相关案例及国际上几种主要的网络隐私保护模式,探讨网络隐私安全保护研究对维护我国信息安全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文章阐述了员工岗位序列设置的意义、依据和多通道岗位序列的积极作用,分析了集团公司工程建设企业工程项目管理人员特点及与经营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区别,总结了项目管理员工队伍的现状和设置工程项目管理员工岗位序列的必要性,探讨了目前工程建设企业员工岗位设置存在的相关问题及紧迫性,以及工程项目管理员工岗位序列设置的初步实践及成果,论证了推进工程建设企业开展工程项目管理员工岗位序列设置有益于实现人力资源管理优化,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