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杉 《法制与社会》2012,(3):279-281
《婚姻法解释(三)》从当代中国的社会现实出发,用法律“定纷止争”的安定性特征来回应现实社会中婚姻关系发展、变化的新情况,通过法律的规范来实现“实然”与“应然”之沟通。文章以新形势下《婚姻法解释(三)》对传统民法理论的新突破为视角,对其法律精神与解释方法的应用进行解读,以便更加准确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之立法本意,促进其正确适用,维护社会的和谐安定。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传统内”的释评系统中,法家的“法治”思想这个“故物”,没有得到新的阐述与发展。到了近代,西方法治思想这个“洋货”成为重新解读“故物”的利器。但梁启超与萧公权同样用“洋货”观照“故物”,却得出了法家“法治”思想之“真”与“伪”的不同结论。用“洋货”观照“故物”,已成为具有重大影响与意义的思想学术路向,但也应克服其 “强为比附”的结习。  相似文献   

3.
解读一:适当调整外资管理方式,防范“假外资”针对社会各界反映强烈的“假外资”问题,新《并购规定》引入了“实际控制”原则。新规定要求当事人向审批机关披露其管理关系及实际控制人,对于境内主体实际控制的并购行为均报送商务部审批。(第11条、第15条)对于境内主体以其控制境外公司名义并购境内企业的,所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原则上不享受优惠待遇。(第9条)规定境内公司的自然人股东改变国籍的,不改变该公司的企业性质。(第58条)解读二:允许当事人以股权作为并购对价,鼓励迅捷交易新法笫四章专门规定:(1)允许外国投资者以境外上市…  相似文献   

4.
隔行不隔理     
陈平原先生的《学术视野中的“关键间”(下)》和葛兆光先生的《本无畛域——从(我之小史)说到资料的解读》都发表在今年《读书》的第五期上。陈先生主张通过辨析“新言语”之输入,来探究“新思想之输入”。他认为,以“文学观念的演进为巾心来构建批评史的研究框架”.“与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之提倡‘历史演进法’有关”.“也是擅长考据的清儒之拿手好戏”。“  相似文献   

5.
《中国监狱学刊》2010,(1):146-146
郑佳明在2009年第4期的《书屋》上著文《解读“发展”的一个新视角》说,我最近在读《以自由看待发展》,作者阿马蒂亚·森是印度裔美国经济学家。作者眼中的发展是“扩展人们享有的真实自由的一个过程”.这种关心人类自由的发展观与关心GDP增长、关心工业化程度、关心城市化水平、关心技术进步的发展现形成鲜明的对比。  相似文献   

6.
作为“洪律师系列推理小说”的热心读者,我能不关注这位“中国的福尔摩斯”的最新动态吗?《黑蝙蝠·白蝙蝠》悄然飞来,令人惊喜。“法学解读小说”——这种全新的文学样式是第一次接触,“证据的困惑’便让人丈二金刚一摸不着头脑。法学是一门令人望而生畏的深奥学问,证据学更是重要而专业性极强的学科。作者何家弘能够为众多法学、证据学的门外汉解读吗?翻开扉页,一则“寻人启事”赫然入目,那个“何人”令人顿生疑窦。作者实在高妙,仅以短短百余字就将读者引入迷宫,亦步亦趋地跟随其开始“解读”。与何家弘那四本很受读者欢迎的推…  相似文献   

7.
古代婚姻制度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民间流传的凄美爱情故事大多葬送在“包办”制度之下。在现实生活中,经婚恋网站调查表明,年轻人首次婚姻的伴侣,近半数人是通过父母、亲友介绍的,人们对“包办婚姻”开始有了新的解读。  相似文献   

8.
一、建立“四个结合”,建设“五个工程” 在深入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中,辽阳县人民检察院结合实际,提出了建立“四个结合”,建设“五个工程”,通过建立“四个结合”的制度来指导“五个工程”的建设。“四个结合”是指:一是要把教育活动与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结合起来;二是要把教育活动与端正执法理念、规范执法行为结合起来;三是要把教育活动与推动新时期检察工作的创新结合起来;四是要把教育活动与如何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满足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结合起来。“五个工程”是指:  相似文献   

9.
刑事诉讼中专门机关为追诉犯罪,解决被追诉人刑事责任所进行的活动为广义的“司法”。近来,我国(狭义)司法实践中兴起了“能动司法”的潮流。梳理古今中外包含“能动司法”因素的实践与学说后,在我国当今司法语境下从程序、证据与实体,法院审级,不同类型的诉讼等角度分层解读。审判阶段能动司法指法官拥有的认定案件事实、适用法律的自由裁量职权和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权限。从认识论、系统论、诉讼法学原理分析其理论基础。并为刑事诉讼中合理地“能动司法”寻找界限。  相似文献   

10.
解读一:赔付需符合一般医学标准保险公司在健康保险产品条款中约定的疾病诊断标准,应当符合通行的医学诊断标准,并考虑到医疗技术条件发展的趋势。健康保险合同生效后,被保险人根据通行的医学诊断标准被确诊疾病的,保险公司不得以该诊断标准与保险合同约定不符为理由拒绝给付保险金。(第21条)解读二:促进健康保险产品创新将健康保险分为疾病保险、医疗保险、失能收入损失保险和护理保险四种基本类型,首次增加了“护理保险”。同时,将原“收入保障保险”调整为“失能收入损失保险”,突出了“失能”这一健康相关因素;修订了“医疗保…  相似文献   

11.
转型期的中国社会面临诸多社会问题,为此,中共中央提出了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社会问题的解决,法治的作用尤为重要。“法治”概念由来已久,但在转型时期,面对新的社会矛盾,应该如何解读“法治”?本文作者借助民主和宪法的概念来解读“法治”,为转型期的法治建设提供了有效建议。  相似文献   

12.
魏末晋初律学家张斐的法律思想主要见于《晋书·刑法志》中的《注律表》,其有言曰“夫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格”,这里的“道、器、格”即是“律”的表现形式,而“道器格”其中又蕴含着“确定”与“衡平”,即庞德所言“稳定必要性”与“变化必要性”之意。以此角度观之,可对张斐的法律思想做出一番法理念的解读,明晰其思想的法理与本质。  相似文献   

13.
大事记     
《法人》2009,(2):40-40
1月16日 创辉大面积关闭门店的“强制性瘦身”措施被媒体解读为创辉“濒临崩盘”,与市场热议的王石“拐点论”共同拉开了2008楼市恐慌和萧条的大幕。 2月-8月在“拐点论”的争议声中,万科开始了从广州深圳到上海北京、再到二三线城市蔓延的一连串降价行动,引发了全国的降价风潮。此后,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价出现连续五个月的环比下降。  相似文献   

14.
王玄玮 《检察风云》2023,(23):30-31
<正>新发现、新形成与新提交民事审判监督程序中的“新证据”,主要包括新发现与新形成两种情形,其中又以新发现的情形为主。在较早时,“新证据”只认可新发现的证据。2008年后,“新证据”的范围有所扩大。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审判监督程序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条中规定,申请再审人提交下列证据之一的,  相似文献   

15.
林亚清  蓝浦城 《公共行政评论》2023,(2):84-104+197-198
新时代党和国家对广大干部提出了新要求,“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为干部队伍建设与管理提供了新方向、新思路。论文整合了公共人力资源管理和公共组织行为学两大学科视角,以公共服务动机、胜任力、工作绩效和“绩效=行动意愿×行动能力”为切入点,对“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概念内涵和内在逻辑进行了解读,提出“多维工作绩效=公共服务动机×胜任力”。进一步地,根据公共服务动机与胜任力的高低组合将干部划分为四种类型,以F省2180名公务员为样本,实证研究表明:第一,“想干又能干”的干部常规型、适应型和主动型绩效最高,“不能干又不想干”的干部这三类工作绩效最低。第二,“想干但不能干”和“能干但不想干”的干部工作绩效介于上述两类干部之间,且前者比后者的常规型绩效更低、主动型绩效更高;但二者的适应型绩效无显著差异。第三,常规型绩效在公共服务动机与胜任力高低组合影响适应型绩效和主动型绩效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中介作用。研究为深入解读“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深刻内涵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与经验证据,也为完善干部选拔培养的制度设计、推进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6.
据有关部门受理的消费投诉反映,近些年,有关房屋交易中涉及“四金”纠纷的投诉呈增多趋势。为了使消费者在购房中少走弯路,避免发生类似纠纷,笔者在这里试对“四金”作简单解读。  相似文献   

17.
郭春镇 《中国法学》2023,(1):142-161
法律解释是一个不断“去私人化”、重构法律文本公共性的过程。法律解释的公共性是一种符号、方法、价值意义上的公共性,以公共偏好、公共理性、公共利益的形态呈现。为了寻求法律“原初”的公共性,解释者应在历时性和共时性的理解中进行视域融合,通过对话与协商统合作者与读者之间、读者与读者之间对文本含义的重叠共识,在往返流转中无限逼近法律文本的原意。为了实现法律“现实”的公共性,解释者应基于人与人之间的交互性关系与互依性关系,将自我塑造为具有关系理性的解释主体;同时,解释者应通过表达与对话机制将个体性解释整合为公共性解读,以此探求文本的“原意”。  相似文献   

18.
“北京地铁”在其官方微博附图以“蝗虫”过境指责不文明行径引发舆论哗然。蝗虫,在舆论解读中,向来带着贬义色彩。以非文明用语谴责不文明行径,显然有失分寸。  相似文献   

19.
《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解读与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旭 《证据科学》2013,(6):724-730
本文就《人体损伤程鉴定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立法本意、“重伤一级”与残疾等级的对应关系、标准框架、标准中存在的技术问题等内容,予以解读。本文作者认为,(1)《标准》满足了司法审判中对“严重残疾”予以医学界定的需求,其中的“重伤一级”即是对“严重残疾”的明确界定。(2)对比分析显示:“重伤一级”的24个条款中,有23个属“严重残疾”状态,其残疾等级分属“1-4级”。(3)《标准》延续了原重伤、轻伤标准的鉴定原则不变,并修订大量条款,使其更具有可操作性(4)《标准》大量吸纳了国际上ICF、GEPI等残疾分类的新理念,更具有进步性。当然,研究显示,标准亦存在一些技术问题:(1)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对技术标准的形式要件要求;(2)标准条款之间有不平衡、不严谨的现象;等等。预测:在未来的几年内,对《标准》条款的解读、争议、规制,将是中国法医临床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20.
时事点击     
《江淮法治》2011,(5):7-7
我国新老年法拟规定子女要经常看望老人 据《法制晚报》报道,新修订的老年法草案在“精神慰藉”一章中规定.“家庭成员不得在精神上忽视、孤立老年人”,特别强调“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赡养人,要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