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君子刘 《中国司法》2004,(11):78-80
这是一个权利的时代,这也是一个权利受到挑战甚至挑衅的时代,因而我们置身的必然是一个维权的时代,“维权”已经成为这个时代令人振奋、鼓舞而又让人神伤、辛酸的主题词和关键词。可以说,在每一个老百姓维权的故事背后,都隐藏着一段让人感慨甚至辛酸的经历。“维权”彰显了法治  相似文献   

2.
龚依文 《检察风云》2014,(14):96-96
诗不用统一发声,它是不同的眼睛看到的不同的故事,是许多人的私人日记,它记录国家政策也记录老婆孩子的脸色,它关注洪水也关注茶水。而你一首诗、我一首诗,你一点故事、我一点故事,你的生活加上我的生活,才是一个时代最活色生香的真相。  相似文献   

3.
2004年1月28日,一对特别的恋人向记者讲述了一个令人感慨而又心酸的故事:故事中的女主角并非传统概念中的一名同性恋,他是一位生理是男性但心理却是女性的特殊人物,从小到大再到他十几年的不幸婚姻,他生命中的每一天都经历着难以随的压抑和苦痛,而,一个偶然的机会结识了男主角并相互产生了恋情.  相似文献   

4.
张书乐 《法人》2016,(4):30-32
随着时代变化,一个人办个报纸、做个视频节目,已然不难,尤其是在智能手机已经普及、微视频横行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但自媒体真的就此成为神话了吗?自媒体,这个名片在当下打出去,总是能够让一众草根有膜拜和羡慕之感。在这个标榜着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真的有自媒体存在吗?作为一个自媒体年龄已经达到12岁的码字工,笔者心中的答案有一点复杂。先从一个自媒体创业故事说起但凡时下说起自媒体创业的励志故事,人们脑袋里总免不了会弹出两个案例,一个是程苓峰,一个是罗振宇。  相似文献   

5.
韦贵莲 《检察风云》2014,(22):42-44
一个秘密深埋在心底16年,他为何鼓起勇气走进公安机关投案自首?上门女婿净身出户,亲生女儿走失为何不向警方报案?这是一个离奇的故事,这是一段复杂的人生。  相似文献   

6.
计算机软件法律保护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计算机软件是高科技时代的象征,同时它又已经成为一种重要而特殊的商品,其特殊性归根结底是因为它是一种信息商品。 经济学中指出:信息是一种公共产品,要能使其有效地产出则需要政府对信息生产加以引导和保护。相应地在法律上也就引出了一个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 我国现在已经建立了一定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经济体制的更替,以及国际社会的诸多要求,现有的法律已显出了诸多不足,因此,尽快修改、完善它是非常必要的。在知识产权问题当中,最为复杂的就是计算机软件的保护问题,本文试结合已颁布的《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就这一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7.
信息化时代是一个媒体越来越活跃的时代,也是一个司法介入社会调整愈来愈强有力的时代。但是,媒体与司法体系的良好运作总是存在着相当复杂的关系,体现为表达自由与司法独立这两种民主社会基本价值的冲突。依据对我国媒体与司法关系规则的现状的考察和对国际准则、其他国家的做法的比较,我们认为,我国确认媒体与司法关系规则的基本思路是开放主义,即司法对媒体相对开放的做法,而不是以往大多数理论研究所倡导的划界主义。  相似文献   

8.
“法的价值”概念辨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 法的价值体现着法的精神。近年来,我国法学逐渐将法的价值问题作为法理学的首要问题来看待。尽管我国法学界对法的价值这一极其复杂抽象的概念作了艰难而又有益的探讨,并取得很大进展,但这一领域的学术纷争使关于法的价值的解释仍然处于春秋战国时代。可以这么说,在中国,读一本法理学著述,就得更换一种新的法的价值概念。不同的见解固然体现了学者们的仁智,但五彩纷呈的对法的价值概念的解释又确实给学者们的相互对话带来困难,尤其是使关于法的价值问题的教学和研究面临困境。有鉴于此,有人猜测,厘清法的价值概念含义可能是我国法学工作者研究法的价值问题的首要工作。本文不揣浅陋,企图就法的价值的概念作一辨析并提出自己对法的价值概念含义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越是市场需求放缓、竞争激烈的时候,越是专家化产品、专业化品牌的机会拿到鞋业来说,为什么全世界都有耐克的身影?为什么亨达还做得远远不够?不是专业程度不够,也不是人才不够,更不是机械设备和市场渠道不够,我觉得是对专业的创新理解、对市场的持续沟通不够,我们很多人还缺乏更深层次的对商业本真和顾客需求的纵深挖掘和探索。当今的社会早已是专家时代,只要努力,人人都可以成为专家。正如大前研一所说,专家这个词,更多的是一种象征,是一种激励每个人向更高层次挺进的  相似文献   

10.
十五年,足够漫长;十五年,又极为短暂。但它终归要成为一段历史。而这段历史,我不敢说是中国公共安全杂志最辉煌的那个部分。 但是,回眸十五年的发展历程,让我们留在记忆里的,不应仅仅是排列整齐的厚厚书籍,更应该是在中国公共安全杂志社背后那些默默无闻的给于大力支持的幕后推手和我们一段段镌刻着时代印痕的故事。  相似文献   

11.
刘桂明 《法人》2010,(7):63-63
律师是一个不一般的职业,其中之一就是因为这是一个有许多不一般故事的职业。可以说,每一位资深律师都有一个丰富而美丽的故事库。但是,一个执业20余年的律师却对记者说“我没有什么故事可以给你讲”。这是为什么呢?读过本文尤其是接触过本文主人公的人,显然都明白施杰律师绝非一位没有故事的律师。  相似文献   

12.
陈传翠 《江淮法治》2010,(20):20-20
廉洁是什么?古往今来,人们对廉洁的理解有着不同的时代风格。但廉洁所蕴含的内容却是大致相似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这是孔夫子对廉洁的诠释。著名作家巴尔扎克则这么解释:“没有思想上的清白,也就不能够有全能的廉洁。”这是名人的见解,那么作为一名法官.该如何做一个廉洁的人呢?  相似文献   

13.
张生贵 《法治研究》2006,(11):46-46
有一则故事说的是需求。有这样两个人,一个名叫“务实”,另一个名叫“务虚”。两个人都从事着体面的工作,长相一样,都穿着时髦的衣装,都住有小康的家庭,一时间很难区分他们两人。但只要问一个同样的问题,立刻就能知道谁叫务实,谁叫务虚。这个问题是如果只剩下十元钱,你希望他去买肉还是去买花,务实的回答是买肉,而务虚的回答当然是买花了。两个人说话间谈起了心情加感觉的话题,务虚说买花就是心情加感觉,花是美好的象征,等于是希望,人生一世最好的就是有希望;务实说肉是保障,连基本生活都没有保障了,还讲什么希望,先顾及生活保障再讲究希望。商人和律师就如同务虚和务实一样,而要把律师和商人联系起来说一下,才会有所感悟。  相似文献   

14.
《公正——该如何做是好?》这本书源于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桑德尔的公开课《论公正》。迈克尔·桑德尔教授在书中探讨了"什么是公正"这个古老又永远年轻的话题。"让我们从一个故事讲起。"这是桑德尔第一堂课的第一句话。他为这门课程设计、搜集了几十个故事和案例。这些故事和案例绝不是噱头或花絮,而是激发学生思想的起点——请看他  相似文献   

15.
虽然从经济学家到普通百姓都在谈论着互联网经济的泡沫,NASDAQ由于互联网的冷热而变得风雨飘摇。但是,作为一个不可更改的事实,互联网时代已经降临到我们身边。讲到互联网,许多人都能随口讲出一组组令人心动的数据。也能娓娓道来一个个传奇般的点COM故事。但是,这不是互联网时代的全部,甚至不能称为互联网时代的重要特征。我们称之为一个时代,是因为有可能因为它而改变人类生存或生活的既有方式(包括交往方式、交易方式、通讯方式、生产方式、工作方式等),它也可能变成当今时代推动生产力进步的最重要的因素,从而成为社会经…  相似文献   

16.
朱伟珏 《检察风云》2012,(10):14-15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崇尚礼仪的国家。在日常生活中,"礼"很多时候是通过礼尚往来彰显的。时代不同"礼"的内容也不同。尤其是改革开放前后这几十年里,"礼物"不论在种类还是数量价值上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很大程  相似文献   

17.
这是一个让人振奋、让人感悟、折射出时代风采的故事!一个发生了近10年但仍然没有结束的故事! 成都市一个普通公民、一个美术工作者因为一个徽志设计的争端,在6年多的时间里购回百余本法律书籍,认真研读。他不为别的,只为堂堂正正地行使一个公民的权利,在看似扑朔迷离的事件中赢得一个“明白”和“说法”。——他做梦也没有想到平生第一次会把官司打到建设部头上去。  相似文献   

18.
近70年来,世界变迁的一个重要趋势是各国的法治化发展,"法治入宪"成为其主要的制度象征。根据分析性的立场,"法治入宪"的判断应当以各国的宪法文本为准。据此,可以发现,世界各国近70年的"法治入宪",已经在全球范围内演生出三波浪潮。每一波"法治入宪"浪潮,都具有各自不同的一些特点,而且一波高过一波,从而在最近20多年内到达波峰。这一经历三波发展的全球性"法治入宪"浪潮,有其复杂的原因,需要建立一个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19.
做实在的事     
刘伟 《江淮法治》2013,(24):20-20
曾记得有一位老民警和我说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老板花了几万元买走了一只超重量级西瓜.据说要两个壮汉才能抬动它。为了“彰显”这一胜利。.老板决定要申请吉尼斯世界纪录——最重、最贵乃至最“豪华”的西瓜。为此,老板一直没舍得吃,但吉尼斯记录的审批需要时间.西瓜却像是渴望出阁却迅速黯然失色的大闺女.哪里等得了这么长时间还不掀起头上的红面纱?  相似文献   

20.
在汉、魏、晋时期 ,故事与律、令、例、比、品式章程、制诏等法律的关系密切而复杂。故事通常是国家立法定制的一种经典依据 ,而法律适用中的事例往往又成为故事的一个主要来源。晋朝还曾将典型故事修定汇编 ,与律、令并行 ,作为一种重要的法律形式。关于故事与汉、魏、晋法律的关系 ,学界的认识颇有分歧 ,对于《唐六典》注和《晋书·刑法志》中相关内容应如何理解也值得探讨。因此 ,有必要运用史料辨别、分析故事与上述诸种法律形式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揭示其间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