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沈阳市毒品犯罪的现状和特点沈阳市从1987年发现首例吸毒者后,吸毒人数不断增加。进入90年代,毒品犯罪越演越烈,突出表现是: 1.吸毒人员猛增 1987年发现首例吸毒人员,1993年登记在册吸毒人员163人;1994年465人;1995年1065人;1996年621人;1997年746人;1998年703人;1999年前5个月近300人。 2.以贩、扎杜冷丁为主贩、扎杜冷丁是沈阳市毒品犯罪的一大特点,在沈阳市强制戒毒人员中近60%是扎杜冷丁。1998年元月,沈阳市破获了一起特大贩、吸毒品犯罪团伙案,抓获贩毒分子22名,当场缴获杜冷丁761支,经查证,该团伙共贩卖杜冷丁3000余支。 3.毒品犯罪案件大幅度上升 1996年沈阳市查处涉毒案件300多起。1997年涉毒案件800多起,抓获涉毒违法犯罪人员近千人;1998年涉毒案件900多起,抓获涉毒违法犯罪人员  相似文献   

2.
目前,对吗啡类毒品吸毒者进行戒断,防止吸毒者群体的扩大是我国禁毒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对有吸毒嫌疑的人员实施强制戒毒措施时,由于他们对强制戒毒措施有抵触情绪或害怕社会对自己的歧视.总是否认自己吸毒。确定其是否吸毒就成为执法工作中首先要面临的问.题。同时,有很大一部分吸毒者,由于长期吸食和注射吗啡类毒品,身体状况极差,往往暴尸街头而无任何身份证明。对于这一部分无名P体,也需要确证其主要因吸食毒品死亡。法医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取得某人是否为吗啡类毒品吸毒者的确凿证据:()身体检查;(2)体液的化学…  相似文献   

3.
毒品的免疫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莉 《法医学杂志》1997,13(4):245-246
自本世纪80年代起,海洛因、大麻等毒品开始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滥用,且世界毒品犯罪活动日益猖獗,以致形成了从种植、加工、贩运到销售的国际毒品走私体系.据报道,世界毒品非法交易额现已突破5000亿美元,相当于国际贸易总额的13o/o,仅次于国际军火交易.在消费毒品数量最多的美国,吸毒者每年在毒品上的花费高达1600亿美元.近几年,我国吸毒成病者和吸毒死亡案件也日益增多.据统计,全全国在册的吸毒人数已多达52万以上,分布于全国!600个以上的县市,而这些吸毒人员中,经戒毒治疗而后复吸者达85o/o,对社会治安十分不利.被滥…  相似文献   

4.
容留他人吸毒罪的主观方面应及于放任型的间接故意,但当行为人不存在适法行为期待可能性时,不构成本罪。关于场所的界定,只要行为人提供的空间能够给吸毒者一定的隐蔽和方便,使得吸毒者能比较放心地吸食毒品,即对人的身心健康和社会管理秩序造成了侵害,就足以构成场所;关于容留吸毒与共同吸毒行为的区分要把握为他人提供场所这一核心概念;容留他人吸毒,无论本人是否参与吸毒,一年内容留他人吸毒三次以上或一次容留三人以上的,应予以追诉;容留他人吸食毒品并向被容留的吸毒人员出售毒品,或出售毒品后又容留购毒人员吸食毒品的,应按牵连犯理论,以贩卖毒品罪定罪处罚。  相似文献   

5.
设计科学的问卷,采用不同的方式,对随机抽样的240名吸毒者进行调查,全面获取与吸毒有关的数据.通过对数据的统计、分析,得出这样的结论:1、吸毒者初次吸毒的原因有14种.2、吸毒者第二次吸毒的原因有16种.3、吸毒者复吸的主要原因有18种.而且进一步分析认为,毒品的容易获得与轻易可以接触到吸毒人群是吸毒者复吸的客观环境因素;毒品的易成瘾性,是戒毒者复吸的一个重要的药理性因素;戒毒者的个人心理素质差,是复吸的重要主观原因;政府和社会对戒毒者出所后的帮教措施未能跟上,是戒毒后复吸的一个重要社会原因.另外,家庭中有无其他吸毒者、是否有强烈戒毒愿望、是否伴有反社会人格障碍以及毒品的滥用程度与复吸有密切的联系.本文还对转为注射滥用的主要原因作出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江苏贩卖、运输毒品犯罪案件的主要特点毒品种类以海洛因为主江苏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为25515名,绝大多数都是吸食海洛因。对2000年全省查获的6568名吸毒人员调查分析,吸食海洛因的占96.7%。吸毒人员90%以上集中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和镇江等市。贩卖、运输毒品案件也主要发生在这5个城市。近两年受国际和国内毒品违法犯罪形势变化的影响,江苏的毒品种类也向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毒品犯罪中,吸毒型犯罪是造成吸毒者不断增加、毒品屡禁不绝的主要原因,必须予以严厉打击。近一两年来,温州市鹿城区容留他人吸毒案件频发。针对这一现象,本文通过对该区容留他人吸毒案件现状分析,提出应对现状、打击犯罪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吸毒案件中的尿吗啡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杭 《刑事技术》2004,(3):10-11
目的 研究吸毒人员停止使用毒品海洛因后 ,尿吗啡含量自然递减的一般规律。方法 对确证的 1 82名吸毒 (海洛因 )人员在停止使用毒品后连续 9天采集尿样 ,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尿吗啡含量。结果  1 82名吸毒 (海洛因 )人员在停止吸毒后第 8天 ,尿吗啡平均含量降至 30ng/ml。 结论 在办案中 ,吸毒 (海洛因 )人员的尿样检测 ,建议最好在末次使用海洛因 8天之内  相似文献   

9.
<正>药物(毒品)成瘾是全球性的公害,也是世界性的医学难题。据估计,2010年全球大约2.3亿人至少使用过一次非法药物(毒品),占世界成人人口的5%[1];而在我国,截止2013年底,全国累计登记吸毒人员247.5万名,其中2013年全国新发现登记吸毒人员36.5万余名[2]。因吸食合成毒品引发的自伤自残、伤害他人的恶性伤害案件,以及吸毒后驾车引发肇事肇祸案件等社会危害逐步显现[2],因此,对药物  相似文献   

10.
受市场利润、地理位置及经济发展等因素的影响,同心县的毒品犯罪问题异常严重,涉毒区域逐年扩大,吸毒人员持续增多,毒品来源途径多样化,毒品案件数量持续上升。当前,加强预防毒品犯罪,加大禁毒宣传法治教育力度,依法打击贩毒、吸毒违法犯罪活动活动显得迫切而必要。  相似文献   

11.
精神障碍吸毒者刑事责任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毒品在我国的蔓延,吸毒的人数渐渐增多,精神障碍的吸毒者犯罪也开始引起相关部门的注意,对这一特殊犯罪人群能否比照精神病人来处理意见不统一。笔者介绍了其他诸国的相关法律规定,结合本国国情和相类似的法律规定,阐明了对精神障碍的吸毒者犯罪一般作完全刑事责任能力评定为最优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李莹 《法律与生活》2014,(24):54-55
正当前,毒品问题已经对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构成严重威胁。吸毒不仅严重损害吸毒者的身心健康,而且极易诱发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俗话说"一朝吸毒,十年戒毒,终生想毒"。戒毒是禁毒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难度最大、成果最难巩固的环节,对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何恬 《证据科学》2006,13(2):160-162,143
随着毒品在我国的蔓延,吸毒的人数渐渐增多,精神障碍的吸毒者犯罪也开始引起相关部门的注意,对这一特殊犯罪人群能否比照精神病人来处理意见不统一.笔者介绍了其他诸国的相关法律规定,结合本国国情和相类似的法律规定,阐明了对精神障碍的吸毒者犯罪一般作完全刑事责任能力评定为最优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在公安部统一指挥下,经过价多月的艰苦奋战,甘肃省公安机关成功破获甘肃省首例特大网络吸贩毒案,其审查网上吸贩毒嫌疑人68名,查获吸毒人员22名(其中网上吸毒人。员7名)。延伸破获毒品案件4起,抓获犯罪嫌疑人6人,缴获合成毒品277.5克,制毒原材料2.5吨,捣毁制毒加工点一处。  相似文献   

15.
周小琳  杨碧 《法制与社会》2011,(17):171-172
我国毒品问题形势越来越严峻,短时期内吸毒者快速增长,吸毒者朝低龄化、低文化群体发展,而且戒毒后的复吸率居高不下,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治安。因此,本文基于社会工作的实践情况,结合案例,初步探讨吸毒的原因,以达到防患于未然,遏止毒品泛滥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毒品在我国许多地方死灰复燃,吸毒人数越来越多,大有泛滥成灾之势。 一,当前广东省吸食、注射毒品的严峻现实 广东毗邻港澳,濒临南海,遭受毒害首当其冲。八十年代初,广东省查获的吸毒人员很少,绝大多数来自港澳地区。近年来,随着贩毒活动的猖撅,广东省吸毒人数急剧增多,呈逐年大幅度上升趋势。1990年全省查获吸毒人员1194人,1991年查获5196人,比上年升3.3倍,1992年查获8154人,比上年升57%,1993年查获15559人,比上年升91%,1994年查获27325人,比上年升75%,今年4月下旬至5月底,短短一个多月时间,就查获吸毒人员6万多人。上述数字,还只是公安机关掌握的,实际吸毒人数远远超过这些数字。全省范围内吸毒蔓延之快,来势之猛,由此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随着毒品的泛滥和禁毒工作的深入,河南省女子劳教所收容吸毒型女劳教人员从1995年底的39人猛增到1999年4月208人,占劳教人员总数的40.4%,目前仍呈上升趋势。因此,有必要就有关问题作一探讨。吸毒型女劳教人员的构成特点调查结果表明,2088女吸毒劳教人员呈“...  相似文献   

18.
当前,毒品在全世界泛滥成灾。受其影响,我国有70%以上的省、市、自治区受到毒害的侵袭。截止1997年底,全国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已达54万人。从毒害较深的23个省、市、自治区来看,吸毒人员中82%的年龄在35岁以下,而他们当中又有85%是在不清楚毒品危...  相似文献   

19.
安徽毒情概况、规律特点及发展趋势安徽毒品问题,开始主要是私种罂粟,80年代,还只是极个别地区出现制贩吸食鸦片,90年代中期开始出现贩吸海洛因及苯丙胺类的新型毒品问题,到了90年代末,毒品犯罪呈现快速发展势态,目前全省涉毒县(市区)占总数的90.7%。涉毒乡镇、街道占39%。近年来涉毒活动的规律特点也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吸毒人群扩大,一些地区已形成了毒品的消费市场,吸毒主体主要是低文化的无业青年,吸毒方式由烫吸发展到静脉注射,吸毒的盲目性、危害性增大 1997年安徽在册吸毒人数仅为1497人,而到了2001年则猛增到5847人。调查5822名吸毒人员发现,40岁以下占96.2%,其中18岁以下97人,最小的14岁;  相似文献   

20.
吸毒者是毒品犯罪中的犯罪被害人,他们因吸毒遭受到了巨大的损失或者损害;是毒品犯罪直接或者间接危害结果的承受者;是毒品犯罪行为所侵害的为刑法保护的法律状态的主体。他们具有被害性、互动性、可责性的特点。对毒品犯罪被害入,我们不应该将他们投入监狱,而是应该把他们视为药物滥用的病人,无论政府还是社会都应该积极采取各种措施来保护他们的权益,使之恢复正常的社会生活,社会同时也收到减少毒品消耗量、遏制毒品犯罪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