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活方式与青年现代素质的养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活方式与青年现代素质的养成黄志坚在新技术革命推动下形成的现代生产方式,必然带来现代生活方式。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学技术每前进一步,都会带来生活方式的变化。青年人的生活习惯、生活秩序、生活追求和心态,无不受到科学技术的影响,凡不适应科学技术新发展的生活...  相似文献   

2.
西方各国社会保障改革比较与借鉴陈东琪社会保障已成为现代国际社会生活的必要组成部分,构成社会运行和发展的内在稳定器,它是20世纪的伟大成果,是经济增长的巨大贡献。现在,尤其是在工业化水平比较高的国家,人们在其一生之中的生活大部分依赖于社会保障。无论是从...  相似文献   

3.
危机与取向:20世纪西方青年文化透视张世良对西方社会来说,20世纪既是一个危机四伏、矛盾冲突不断的世纪,又是一个生产发展、经济繁荣的世纪;既是一个西方青年主流文化日趋衰退的世纪,又是一个西方青年文化成长发育的世纪。每一次社会危机,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  相似文献   

4.
哲学革命引发着社会革命,社会革命又推动着哲学革命的发生。这一点在20世纪的中国尤为明显。中央党校许全兴教授的《毛泽东与中国二十世纪哲学革命》(当代中国出版社1998年出版)一书,正反映了这种互动。许教授认为:20世纪中国发生了三次社会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王朝的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统治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为建立、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而进行的社会主义革命。与此相应,20世纪中国哲学也发生了三次革命:资产阶级哲学革命;无产阶级哲学革命;无产阶级哲学的自我…  相似文献   

5.
澳门是西学东渐的植入点。西方传教士最初到中国传教, 都以澳门为第一个落脚点, 他们在澳门建立教堂、医院、文化设施, 使西方文化首先扎根澳门。澳门是西方文化向中国内地传播的散发点。西方传教士在澳门积累一定经验后, 以此为基地, 进一步向中国内地渗透, 他们在传教的同时, 也大量传播了西方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 或翻译西方科技著作, 或参与中国的文化活动, 如修定历法、园林设计等。澳门是近代中国多次进步政治运动的舆论传播地和依托地。洪秀全太平天国革命, 康有为、梁启超戊戌维新, 孙中山反清革命活动, 都与澳门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儒家伦理思想的产生,有其一定的社会和文化背景。它的形成不同于西方伦理思想,也不同于我国其他各家伦理思想,有其自身的独特特点:它是一种宗法伦理,政治伦理和实践伦理。儒家伦理思想的现代转换问题的实质是传统理念是否适应现代社会的问题,其转换不尽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我们要摒弃那种对待传统文化的"全盘肯定论"和"全盘否定论",而应合理待之。对于如何进行儒家传统伦理的现代转换,可以以儒家"仁义"和"天人合一"思想的转换路径为例。此外,儒家传统伦理还可以从伦理精神,道德人格,道德约束,德行修养等方面进行现代性转换。  相似文献   

7.
20世纪是中国传统文化叙事发生根本变革的时代,这种变革尤其体现在现代中国民族关于政治、伦理、理性、审美等话语形态中。然而由于它们本身只是在西方文化叙事影响下的产物,所以在本质上不过是一种残酷的现代性幻像。中国民族也不可能通过这种非法的文化叙事与现代世界发生真正的交流和对话。在当代特别需要警惕的是以审美话语为基本代码的后现代叙事,它对于在一个世纪的阵痛中刚刚有点现代性萌芽的中国文化,可以说是更加危险的  相似文献   

8.
20世纪70年代以来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增长和科技革命的发展 ,世界范围民主化的浪潮正在兴起。对此 ,西方的一些学者将其称之为近代以来的第三次民主化的浪潮(以下简称“第三波”)。怎样看待“第三波”的到来 ,抓住机遇 ,迎接挑战 ,切实推进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一、“第三波”的由来及实质谈到“第三波” ,不能不提到亨廷顿。因为关于第三次民主化浪潮的看法 ,虽然西方许多学者都有论及 ,但却集中表现在美国学者亨廷顿所著的《第三波———20世纪晚期的民主化》一书中。众所周知 ,亨廷顿是著名…  相似文献   

9.
全球化是当今世界颇为引人注目的滚滚潮流,它是指地球上彼此分立的国家和民族通过相互之间的交往和交流而形成的相互依存、紧密相连的发展趋势。全球化可以以二战为界线,分为前后两个发展时期,在第一个时期中,以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为标志的机器大工业掀起了全球化的第一个浪潮,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叶,第一次全球化达到了高潮;二战后,以电脑的发明和应用为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揭开了第二次全球化浪潮的序幕,到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的开通和信息高速公路的建立,大大加速了第二次全球化潮流的节奏。人类社会必然走向全球一…  相似文献   

10.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一个国家,拥有科技才能拥有未来。在21世纪,一个国家有何作为,将取决于这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教育。21世纪我们的教育,必须是大力培养各级各类建设人才,为我国社会稳定、经济腾飞、文化繁荣、人民幸福服务的教育;是大力推进科学技术进步和科技成果转化,为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教育;是捉进国际合作,迎接新技术革命挑战,为世界和平与进步服务的教育。21世纪各类教育发展的趋势,将与社会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联系更加紧密。生物学作为—门自然科学,将成为对中国前途及人类未来有重要影响的学科,因为生物…  相似文献   

11.
中国正处在中西伦理思想的冲突,传统伦理思想与现代社会的冲突这两个冲突的交叉点上。为建构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相适应的新型伦理思想体系,有必要对中西伦理思想进行比较。从整体上说,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否定人的自然本性,重理、重义、重情理。西方伦理思想相反,肯定人的自然本性,重欲、重利、重公理。在当代思想道德建设中,应遵循民族性、时代性、实践性和开放性原则。  相似文献   

12.
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颇为风行“人道主义干预”即人权的国际保护,在它存在的一定时期内,尤其是20世纪60年代起,在国际社会上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可是,也就是在这个时侯起,某些西方国家大肆推行所谓的人权外交,认为“人权高于主权”,公然以人权为借口干涉他国内政,实行强权政法和霸权主义,对人类社会和平与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和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研究和探讨主权与人权的关系,以事实和雄辩来批驳和揭穿这一  相似文献   

13.
党要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首先必须正确地认识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什么是先进生产力。江泽民同志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这一重要论述,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科技与社会新的发展变化情况下,对科学技术在当代社会先进生产力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的深刻揭示,这既是同马克思、恩格斯、邓小平的论断一脉相承,又是在新的条件下对这些论断的丰富和发展,它明确地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时代,究竟什么是先进生产力,党怎样才能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等重大的时代性课题。这样就为我们…  相似文献   

14.
在进入21世纪的今天,我们党面临的环境和任务与马克思时代的两方国家以及民主革命时期相比,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在科技革命、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社会分层由简单而变得复杂化、多样化了,在西方国家,社会阶级和阶层呈多元化的趋势,传统意义上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人数越来越  相似文献   

15.
经典社会学的历史贡献与局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典社会学是西方社会学的最初形态 ,它是现代工业社会的产儿 ,用吉登斯的话来说 ,是与“现代性”(modernity)共生的现象。经典社会学的产生受到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双重影响 ,而它的断裂及由欧洲传统向美国传统的转变 (所谓“经典社会学”向“现代社会学”的转变 )则与两次世界大战休戚相关。经典社会学不仅为一门新生的学科赢得了话语权利 ,而且为这一学科提供了延续至今的理论范式 ,对当时人类尤其是欧洲文明所遭遇的危机做出了出色的回应。作为一个时代的产物 ,经典社会学也不可避免地带有那个时代的局限 :一方面 ,它的不同理论和理论家之间充满矛盾冲突 ;另一方面 ,它在论述社会变迁时又常常求助于某种单一的解释。在 1 8和 1 9世纪的科学革命影响下形成的实证主义 ,既塑造了它的基本品质 ,又在相当的程度上影响到其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19世纪末20世纪初,伴随西方列强铁船火炮的侵略和大量商品及资本的涌入,近代西方思想文化也开始在中国广泛传播和渗透。建立于日益发达的商品经济基础上的近代西方文化与建立于长期宗法氏族社会基础之上的中国传统文化,形成激烈碰撞。这使中国传统文化受到空前的挑战。与之同时,中国社会、中国传统文化开始了艰难的转型与更新。面对近代西方文化的渗透和挑战,引发了一系列问题的争论。中国传统文化应坚持还是抛弃?如何对待西方文化?中国文化的出路何在?对上述问题的不同态度,形成了此时期各种各样的文化思潮。其中,关于法律文…  相似文献   

17.
关于马克思主义在科技革命中活力的一点思考倪德刚吕艳蔡联国二战以来,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的兴起,西方一些资产阶级学者,以科技革命在当代突出作用为武器向马克思主义发起一轮新攻势。他们认为:在新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的今天,马克思主义已经失效了。(托夫勒:《预...  相似文献   

18.
<正>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既是中国历史国情条件下的自然演绎,也是在“两个结合”建立的思想基础上,基于执政党的理念追求,在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继承创新,和对世界现代化历程的借鉴与反思之后的自主选择,体现了对西方现代化模式的超越性。中西方现代化道路都是基于不同历史国情条件的自然演绎现代化是一个国家或社会,从传统走向现代、全方位的发展与转型的过程,这一转型过程包括政治、社会、思想、科技、经济等各个方面。西方现代化是先从思想革命,再到政治革命,再到科技革命和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社会自我冲突和演化的发展过程。资产阶级的领导是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9.
新科技革命冲击下社会主义中国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科技革命起源于20世纪70、80年代,以电子计算机广泛应用和信息技术发展为标志。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而且为社会主义在新世纪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在新科技革命的引导下,要想在21世纪全面坚持和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引进和吸收先进文化成果,勇于创新,更新发展理念,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20.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以军事技术为核心和先导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与苏联推行的赶超争霸战略相合拍,苏联抓住此次科技革命的契机,迅速地提升了本国的国防军事实力与经济实力。而第四次科技革命民用为主、经济优先的主要特征显然与苏联推行的赶超争霸战略不相符合,加上思想认识错误、管理体制僵化等原因,苏联不仅在第四次科技革命面前错失良机,而且连科学技术的正常发展及其作用的发挥也遇到重重阻碍,苏联经济发展速度从此趋缓,直至停滞倒退,引发严重危机,最终在积重难返中走向解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