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Т.И.奥伊则尔曼在苏联哲学史上具有非常特殊的地位,体现了从苏联到俄罗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连续性。奥伊则尔曼基于哲学史与哲学自身的内在统一及其辩证发展,定向元哲学的研究价值。在比较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与黑格尔历史—哲学理论的基础上,通过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以往一切哲学体系的积极否定方式、马克思主义哲学内部以及与其他哲学体系在哲学史上的辩证发展关系,奥伊则尔曼拒绝、反思和批判了苏联官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主义倾向,并尝试解决马克思主义哲学所面临的意识形态孤立主义困境以及真理性问题。这样一种努力恰恰旨在使苏联哲学经由黑格尔辩证法环节重新回到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根基处,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内部开启自我批判的环节,构成其获得自我发展的具体方式和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政治哲学实现了当代政治哲学的重大转向。这种转向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实现了政治哲学所探讨的研究主题从“解释世界”到“改变世界”的“问题转向”;其次,实现了政治哲学所运用的研究思路从“形式主义”到“现实主义”的“逻辑转向”;最后,实现了政治哲学所追求的研究目标从“消极自由”到“积极自由”的“价值转向”。理解马克思政治哲学所实现的理论转向,不仅有助于理解马克思政治哲学思想之本及内涵,同时也为政治哲学的当代发展开辟了新的理论空间。  相似文献   

3.
深刻理解马克思“哲学革命”与其“哲学立新”的关系,对于澄清马克思“哲学革命”的真实性质,正确界定其起点,有重大学术意义。通过深入思考、辨析,可以确认:马克思的“哲学革命”与其“哲学立新”是相互关联、相互依存、互为条件的,二者在时间上一致,将它们认定为先后发生或进行的两个事件或两个过程是不妥的。他的“哲学革命”的历程,绝不是在其“哲学立新”完成后才真正开启,而是与后者同时开启、同步进行和深化。马克思的“哲学立新”是一个过程,其“哲学革命”同样是一个过程,二者的起点完全相同。澄清这些事实,有助于深刻认识马克思所发动的“哲学革命”及其特征,消除学界长期以来流行的所谓“马克思‘哲学革命’一次完成论”的消极影响,恢复马克思思想史的本来面目,推进学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  相似文献   

4.
1843~1844年间是马克思社会革命观的初步确立时期.这一时期马克思的革命观,实现了政治革命观向社会革命观的初步转变.马克思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是其社会革命观生成的逻辑起点,马克思通过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明确了市民社会在社会批判中的基础地位.马克思对“政治革命”限度的揭示是其社会革命观生成的中介,阐明了政治解放只是形式的解放.在此基础上,马克思论析了超越政治解放的历史主体、主体所承载的历史任务和现实革命道路,并通过辨析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的关系,整体上对社会革命的合理性做了进一步论证,标志着马克思社会革命观的初步确立.  相似文献   

5.
从"实在论"走向"价值论"的当代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在其本性上是思考人类生活及其世界的“价值问题”的理论。哲学范式的转换,从根本上取决于人对自身生存发展、生命本质的意义、实现方式和内容的改变,它体现人类对自己生存命运的关注,对理想境界及本性完善的价值追求。纵观西方哲学形态演变的历史,可以认为是从“实在论”范式向“价值论”范式转变的历史。当代价值论范式转向的实质,就是要从“实在论”思维范式中解放出来,走向一种立足于人的价值性活动的哲学思维,进入价值论所面对和关注的人的现实生活世界,创造人与社会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所需要的当代哲学。  相似文献   

6.
陈宇剑 《学理论》2009,(20):117-118
在马克思的早期文献中,“哲学”一词如果不加区别的理解就会得出马克思对哲学存在非连续性和二重化的态度的结论。通过对相关文本群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的研究发现马克思在使用“哲学”一词上存在双重涵义,即思辨哲学与革命哲学。那么,以此为基础进行解读,马克思的“消灭哲学”命题指的是,消灭黑格尔思辨哲学;实现哲学指的是把哲学理论与革命群众相结合、哲学革命与无产阶级革命相结合。  相似文献   

7.
随着否定过往认识的深入,今天,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学术研究仍然存在诸多困难.依据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问题意识”来看待这些困难,使我们意识到,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主流形态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令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切实际”.受到歪曲的“原理”相比这些“原理”最初试图捍卫的洞见而言,要更具有社会影响力.这不仅仅是在教科书层面上,而且还是在马克思的基本哲学观念和原则的阐释层面上,尤其是在人们甚至赋予马克思有一种为“理念”而牺牲的烈士心态上.之所以有这种依附在“理念”上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义,是因为人们无法摆脱广为人知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和行动的二元论倾向.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的政治哲学思想一直是国内外学界讨论的热点问题.一些西方自由主义者对马克思的政治思想持异议的态度,如波普尔、哈耶克就认为马克思是民主的敌人,他的社会主义理论意味着奴役和独裁,如果按照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理论,就会导致集权和纳粹主义.马克思政治思想到底是专制,还是民主?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理论是否会导致集权?本文探讨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正是马克思早期政治思想发展进程中有代表性的文本.通过对<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历史辨认与重新解读,还以马克思政治思想原本的面貌.  相似文献   

9.
张云阁 《理论探讨》2007,2(3):54-58
科学把握“费尔巴哈派”和“中间环节”概念的内涵,是理解费尔巴哈哲学在马克思早期思想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关键。“费尔巴哈派”实质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费尔巴哈哲学的“欢迎”态度,二是费尔巴哈哲学对他们的“强烈地影响”。“中间环节”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唯物主义的解释原则;人本学的思维路径;无神论的宗教异化思想。马克思早期思想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个费尔巴哈阶段,费尔巴哈哲学“在某些方面”是黑格尔哲学与马克思哲学之间的“中间环节”。  相似文献   

10.
臧峰宇 《理论导刊》2008,1(2):25-28
政治理想致力于对政治现实的超越,力图改善人在政治生活中的命运,任何理想都具有从不成熟到逐渐成熟的过程,马克思政治理想同样如此,它是在对旧世界的批判中逐渐成熟的.对马克思政治哲学的考察可以追溯其政治理想之源,通过对黑格尔哲学和费尔巴哈哲学的批判性借鉴,马克思确立了哲学变革的价值指向--社会发展进程中的"现实的个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作为政治理想的期望所在.马克思对柏拉图主义以来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变革是通过对政治哲学的颠覆实现的,在此过程中确立的"人类解放"的政治理想在政治实践中生成.  相似文献   

11.
杜威通过揭示康德如何从“启蒙运动的儿子”走向“与启蒙运动决裂”,以及法国哲学与英美经验论哲学的不足,奠定了其心仪中国哲学的思想基础.他评说了中西道德哲学的不同流派,在哲学和文化的一些基本问题上,他的观点多有与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相通之处.他看到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中国味儿”或“中国特点”,提出了“两个适应”的理论,即:使古老的中国观念“适应现代的情况”,使西方思想的精华“适应中国的情况”.他从老子和孔子的哲学中发现了为世界上其他民族所不及的精神品格,强烈谴责西方列强向中国转移其社会危机,以中国的人生哲学为“救世之灵药”.他说中国哲学更多地把大自然“当作娱心悦目的事物看”,以及他所提出的“像中国人那样思考”的主张,是后来诺斯罗普关于中国哲学审美特征之研究、公正的世界秩序之建立应引进中国价值观的先声.  相似文献   

12.
政治哲学的理论努力始终游弋在对"人"和"政治"及其关系的理解上。政治哲学的复兴成为当代哲学的重要事件。正义是当代政治哲学最重要的理论主题,围绕自由与平等、自由与社群等问题展开的争论,使人们不得不重新思索人性论这个政治哲学的元理论。  相似文献   

13.
青年黑格尔派构成了马克思早期理论发展的重要背景,然而在传统的哲学解读视域下,学界仅仅关注马克思与费尔巴哈、鲍威尔等人的关系,而对马克思与卢格的学术关联关注不多,这就使一些重要的问题被忽略。比如,在宗教批判占主导地位的氛围下,马克思究竟是如何走向政治批判的。卢格是青年黑格尔派政治批判哲学的创始人,引导了青年黑格尔派由宗教批判转向政治批判。梳理马克思与卢格的理论关系,有助于我们回答青年马克思理论研究中被忽略的问题,比较清晰地勾勒青年马克思思想发展的历程,为青年马克思思想研究提供可信的历史线索。  相似文献   

14.
李志凯 《理论导刊》2008,1(6):34-36
政治哲学在当代复兴的最深厚的根源在于社会生活的变革.20世纪中后期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动,西方世界既昌盛又衰落,既欣慰又伤感,于是乎一些人把改变这种窘境的目光投向了政治哲学.从而使政治哲学在当代西方成了显学.随后不久,东方世界也因苏联的消亡和东欧的转向既迷惘又清醒,既叹惜又探索;中国虽然在市场化的取向下获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在政治民主化的进程中也遇到了难以回避的"坎".于是乎人们把目光两次投向了马克思,重读马克思已成为学界的热潮,从而政治哲学也在我国兴盛了起来.据笔者十几年来的学习和思考,现仅就政治哲学的主题和体系框架方面发表一孔之见,兹概述并图解于下.  相似文献   

15.
秦越存 《理论探讨》2002,1(4):29-30
一、马克思哲学是关于现实人生存和发展的哲学  马克思哲学和一切旧哲学的区别就在于他赋予哲学以实践性 ,并从实践出发建立了科学的唯物史观。这一科学理论揭示了人和历史都是在实践中生成的 ,历史发展过程的实质是人的全面的、自由的发展。首先 ,马克思哲学区别于一切旧哲学的关键所在就是将实践引入他的哲学 ,而不是将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与黑格尔的辩证法有机结合起来。旧唯物主义抛开实践 ,对事物只从客体的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 ,因此 ,它无法解答人类历史之谜 ,在历史视域内是非唯物主义的。而马克思哲学则突出实践 ,以人的实践活动为…  相似文献   

16.
赵华飞  陈飞 《学理论》2010,(21):94-95
马克思哲学的哲学批判思维方式在其本质上是实践,它是通过实践的思维方式和实践的思维逻辑对相关哲学理论展开批判的;马克思的哲学批判思维方式在其哲学发展的不同阶段表现了不同的形态:一、思辨的哲学批判思维方式,二、“现实”的哲学批判思维方式,三、实践的哲学批判思维方式;马克思哲学实践批判思维方式的确立,使传统哲学由仅局限于单纯的纯粹理论批判向理论批判与实践批判相结合的转变。  相似文献   

17.
罗伯中 《理论探讨》2006,1(5):48-50
国内学界通常认为马克思早年先后经历了宗教批判、政治批判和社会批判三个阶段;他早年的政治哲学立场是卢梭式的民主主义立场;其哲学基础是“市民社会决定国家”的唯物主义命题。通过对马克思早年所有文本的研究,可以发现“真正民主制国家”意义上的政治批判才是马克思早年的理论活动的中心;而马克思的立场与卢梭等近代哲学家的立场是完全对立的;虽然市民社会是国家的基础,但在官僚制国家与真正民主制国家中,市民社会和国家的关系完全不同。  相似文献   

18.
消灭哲学,解放人类,马克思史无前例地融两者于一体,这表明马克思哲学绝非其决意消灭的拱卫资本霸权的纯粹理性哲学,而是旨在揭露资本帝国之知识基础与经济基础的政治哲学。因此,消灭哲学绝非纯粹的理论主张,而是旨在摧毁资本统治之知识基础与经济基础的政治诉求,它赋予了马克思主义某种天然的恐怖气质,这既为妖魔化马克思主义推波助澜,也为掩杀其政治哲学特质大开方便之门。可见,若不阐明其解放使命和政治特质,就无法理解马克思哲学的政治向度与历史高度。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对政治与哲学的关系的阐释是研究马克思政治哲学的非常重要的方面.而马克思早期对政治一哲学的关系及其张力存在着一种哲学思辨的理解.在马克思看来,哲学有改变现实的冲动,但是哲学与政治在根本性质上又是对立的,因此二者保持着一种张力的状态.就德国的现实而言,现实的政治与哲学的理念又不相符合,正是从对政治与哲学的这种不相称的状况的深刻反思中,马克思走向了对政治一哲学的历史唯物主义的阐释.  相似文献   

20.
苏联解体从1985年戈尔巴乔夫登上苏共最高领导人的位置后拉开帷幕,随着苏联社会改革的深化,作为官方哲学的苏联哲学--苏联时期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在苏联哲学界"寻找哲学本质"的道路上,马克思主义哲学却遭到批判、否定,随着苏联解体,苏联形态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也彻底终结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