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研究基于大学生择业的社会生态模型,采用结合分析的统计方法,对武汉市7所大学的232名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1)在决定大学生工作偏好的七个重要工作属性中,薪酬待遇的影响最大,工作地点居第二位,其次是个人发展机会和单位类型,而个人的兴趣爱好、专业是否对口、工作压力等属性的权重相对较低。(2)性别、生源地等人口学变量对工作偏好有一定影响。(3)注重整体判断的结合分析方法不能用单项主观评定法替代,结合分析法为进行职业指导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择业挫折教育的整体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择业挫折教育包括大学生择业观教育和大学生挫折教育,它是一个外在规范逐渐内化的过程.构建大学生择业挫折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围绕择业挫折问题而展开,通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使大学生减少或避免择业过程中消极的情绪反映,本文将从择业挫折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管理和评价五个方面进行建构.  相似文献   

3.
胡杰  汪杰锋 《学理论》2013,(32):336-337
大学生择业心理状态是影响其能否正确择业和顺利就业的重要因素之一。当前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常常会产生过度焦虑、自负或自卑、依赖等心理问题,从心理学的视角,帮助大学生学会宣泄移情,正确归因和积极面对,真正走出择业心理的困境。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7,(6)
大学生择业价值观制约着大学生的择业行为。当前大学生择业价值观呈现出择业目标理想化、择业标准功利化、择业意向多元化等特征,这是由就业体制改革及多元社会价值观等多种因素促成的。在当前"创新创业"发展战略实施背景下,我们应从社会、学校、家庭及个人等多个层面培育大学生正确的择业价值观。  相似文献   

5.
邢妤 《学理论》2013,(30):334-335
针对在校大学生的择业意向的研究是高校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成才的现实需要,是时代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有着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在对在校大学生择业意向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充分了解和认识在校大学生择业意向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女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她们在择业时会遇到比男性更大的困难和挫折,从而引发择业时的一系列不良心理.只有教育女大学生发挥自身优势,提高择业自信心;了解用人单位的选才价值观;加强择业心理咨询与教育,才能帮助女大学生走出择业困惑和迷茫,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把握好正确的择业取向,从而求得理想的工作.  相似文献   

7.
当代大学生择业心理调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研究通过自编的《大学生择业心理调查问卷》 ,对浙江大学在读的学生进行测量。结果表明 ,当代大学生们的职业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的倾向 ,择业意向表现出追求自我发展与自我价值的实现 ,重视经济利益 ,认为自身素质是影响择业的首要因素 ,社会责任感淡漠。择业中男女差异不大 ,学科差异不明显 ,择业问题上表现出强烈的独立意识、自主意识和成才意识。  相似文献   

8.
当前大学生择业心理状况分析及对策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新的就业制度下,大学生就业出现许多新情况,并带来各种择业心理问题。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就业指导工作,开展就业心理咨询,有利于大学生调整择业时出现的各种不良心理状态,帮助他们顺利就业。  相似文献   

9.
从文秘专业大学生择业驱动因素的调查数据统计分析中,显现出其在择业、求职的价值取向不甚正确,反映了目前对大学生择业观、就业观教育还存在的职业意识缺位的问题。因此,亟需构建以职业意识教育为核心的就业观、择业观教育体系,以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意识,从而在择业、就业上形成其应有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市场经济对大学生择业的震荡和应采取的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市场经济下,大学生择业出现的震荡,是指大学生在择业观上出现的困惑和就业过程中人才市场的供需失衡,从而使大学生择业出现无序状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价值观的转变,引起了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变化,使大学生在择业的价值标准上出现困惑,行为选择错位。  相似文献   

11.
现于中国经济的急遽发展,整体的劳动架构已经由人力劳动逐渐往脑力劳动倾向,而未来的脑力劳动者,主要来自各大学所培养的大学生,在这些未来的脑力劳动者就业竞争的日益激烈使得针对大学生择业外部影响因素的分析变得十分必要。本文通过问卷调查与个别访谈的形式,针对上海市各大高校大学生在择业时所考虑的外部因素进行了调查研究。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宏观环境因素中的经济发展差异因素、劳动力市场因素、行业因素和社会因素影响着上海大学生的职业选择。劳动力市场因素包括劳动力市场的竞争程度、公平程度、进入劳动力市场所持的态度和认知的劳动力市场进入壁垒四个子因素;行业因素包括产业发展性、行业间收入差距、用人单位的性质三个因素;社会因素包括社会舆论和相关群体的压力影响。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6,(6)
随着以"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的转变,高校毕业生就业方式不断变化,高校大学生的择业观也随之发生了改变。择业价值观教育被提到了更加重要的位置,因为"双向选择,自主择业"所带来的不仅仅是就业形式上的变化,更多的是对于大学生心理以及观念上的精神冲击。对大学生的择业价值观进行分析,剖析影响大学生职业选择的主要原因,提出加强大学生择业观培育的对策如下:积极开展正确的舆论宣传;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发挥高校教育主阵地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北京大学本科学生职业评价的特征和影响因素了进行分析发现,职业的政治地位、经济地位与社会地位之间存在较高的相关性,但差异依然非常明显;职业地位评价因素和大学生的择业取向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对于大学生择业影响最主要的地位评价因素是职业经济地位和职业社会地位,职业权力地位方面的因素在择业上的影响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王雪娇  王岩 《学理论》2012,(20):213-214
幼专生作为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其择业问题已日益引起各方面的重视。幼专生面临的择业压力是由社会文化、学校、家庭、个人等多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构成的,为解决幼专生不良择业心理,其应对策略有:增强心理承受力;增进客观的自我认识;加强对学生的职业心理辅导和择业指导;重视大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建立家庭和社会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15.
新形势下班导师需特别关注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饶玉梅 《学理论》2010,(12):228-230
目前大学生就业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竞争形势。大学生择业、就业的艰难历程,更加明显地表现为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长时间的择业考虑和择业中多元价值取向,给大学生带来相当沉重的心理压力,从而引发心理障碍。如果学生没有良好的心理疏通能力,同时又缺乏适当的心理疏导,那么就很容易造成心理问题,甚至发展成为心理疾病。作为高校班导师对毕业生所面临的心理压力应有清楚的认识,并掌握一定有效的疏导方法将有效帮助学生走出困境,从而做出正确的抉择。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5,(26)
以外群体偏好为研究对象,选取针对流动儿童和农村大学生的有关外群体偏好研究,进行综合分析。而目前的研究,更多关注的是流动儿童和农村大学生的人格因素与外群体偏好的相关,例如选取自尊、人际关系等变量。以后的研究可以选取情绪、气质等其他因素与外群体偏好的相关,更加拓展研究外群体偏好的视野和范围。  相似文献   

17.
择业动机在“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中的影响及引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村官计划是国家出台的一个导向性政策,是中国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提高大学毕业生就业水平而实施的一项重大举措,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以心理学为研究起点,探讨大学生村官择业动机的类型及其对“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的影响,从政府规范引导、社会号召引导和学校教育引导三方面来研究积极择业动机实现的途径,引导大学生村官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相似文献   

18.
大连市大学生择业观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当前,中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过程中,伴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当代大学生的择业观念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为了摸清当代大学生择业观念变化的真实情况及其基本走势,以便正确认知和评价当代大学生,对其择业观念进行正确的引导,从而促进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更好地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服务。本着这个目的,最近我对大连市各高校的在校大学生的择业观进行了调查。调查分两部分进行:一、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470份,回收率为94%。其中男生305人,占64.9%,女生165人,占35.1%;  相似文献   

19.
性别差异在心理学各分支学科的研究中都是无法绕开的主题之一,本研究通过对大学生日常的阅读行为的考察,研究读者对不同性别的著作者的性别偏好.结果发现在阅读中,男女大学生均对作者表现出了明显的性别偏好,印男生更喜欢阅读男性作者的著作,女生更喜欢阅读女性作者的著作;但大学生的不同专业类别、不同性别角色不影响其在阅读中的性别偏好.  相似文献   

20.
“先就业后择业”作为一种就业思路,在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下,对于缓解大学生就业结构性矛盾、促进大学生就业有一定的合理性。然而,“先就业后择业”择业观也有其局限性,对其过分强调甚至曲解会引起一些负面效应,不利于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不利于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还会影响学生的诚信形象,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增加了用人单位的招聘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