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1 毫秒
1.
国情     
高层 李克强:必须整合食品安全相关部门监管职能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日前召开的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全体会议上表示,抓项目、上投资等应更多由企业自主决策,政府则要更加突出依法监管,特别是要加强事关民生的监管,创造安全公平法治的市场环境,这也是考量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标尺;要建立监管的长效机制,必须整合部门监管职能。  相似文献   

2.
正从生产、流通、消费环节对食品安全进行统一监管,不仅改变了过去"九龙治水"的监管模式,使执法由多头变为集中,而且强化和落实了监管责任,有利于切实提升全省食品监管整体效能和食品安全保障水平。今年1月,通过省政府与各有关职能部门近半年的协同努力,新的贵州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顺利组建完成,全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制"新老交替"序幕正式拉开。记者近日从新组建的贵州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了解到,从今年起,该局将充分整合食品生产、流通、消费环节监管职能,对全省食品实行集中统一监管,并不断强化监管手段,下沉监管重心和资源,逐步建立起一体化、广覆盖、专业化、高效率的食品安全全程无缝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3.
成都市食品安全工作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综合监管力度不够,分段监管矛盾突出,地方立法亟待加强,食品标准程度不高,社会监督机制较弱等。为此,应建立全市统一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建立食品安全立法与执法的互动促进机制,形成食品安全检测资源的整合机制,健全食品安全监管的保障机制和社会监督机制,并构建食品安全监管的创新机制。  相似文献   

4.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于2009年6月1日正式替代原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开始实施。《食品安全法》虽然与《食品卫生法》只有两字之差,但却体现了政府对食品安全所给予的高度关注。由“卫生”到“安全”,两个字的改变,折射的是我国食品安全从立法观念到监管模式的全方位巨大转变。即从注重食品干净、卫生,对食品安全监管的外在为主,转变为深入到食品生产经营的内部进行监管。  相似文献   

5.
禄永峰  赵玉 《党的建设》2011,(10):50-50
今年五月初,华池县悦乐镇年轻干部李丽经过县上统一培训后,正式成为一名食品安全监管专干,她每天挎着背包早早走出机关,深入到辖区乡村田间地头、农家院落,向乡亲们宣传讲解假劣食品识别和防护知识,让问题食品远离农家餐桌。目前,在华池县像李丽一样的食品安全监管人员已有348名,他们活跃在全县15个乡镇的111个行政村,群众亲切地称他们为“乡村食品安全护卫员”。  相似文献   

6.
成都市食品安全工作已取得明显成效,表现为监管体系基本建立,监测水平逐步提升,部门联动成效明显,监管机制不断创新;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综合监管力度不够,分段监管矛盾突出,地方立法亟待加强,食品标准程度不高,社会监督机制较弱等。为此,应建立全市统一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建立食品安全立法与执法的互动促进机制,形成食品安全检测资源的整合机制,健全食品安全监管的保障机制和社会监督机制,并构建食品安全监管的创新机制。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事故频发不断,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损失和影响。为了减少和预防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在2009年2月28日通过,并于2009年6月1日起施行。与以往有关规范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相比,《食品安全法》在许多方面有所突破,尤其是在监管部门的设置、监管制度的设计及监管职能的规定上体现得更为明显。这些突破为监管部门依法监管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依据,彰显了我国强化食品安全监管的决心,是有关监管部门做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新依据。  相似文献   

8.
论点撷英     
处级班学员、省食品药品监管局食品安全协调处副处长张泽军:目前,四川农村食品安全突出问题表现在“三多三少”。“三多”:一是“三无”食品多,二是卫生环境不合格的食品企业多,三是食品安全知识匮乏的农民多。“三少”:一是食品企业从业人员拥有健康证的少,二是职能监管部门监  相似文献   

9.
为了进一步减少监管环节、明确部门责任,优化资源配置、下移执法重心,充实加强基层监管体系,辽宁省县(市、区)层面将整合食品安全办公室、工商、质监、食药监的机构、职能和人员编制,组建市场监督管理局。  相似文献   

10.
蔡小娥 《学习月刊》2014,(18):24-25
近年来,我国公共食品安全事件屡屡曝光,使得食品安全及其监管这一话题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笔者通过总结国外食品安全监管法律制度的成熟经验和做法,结合我国国情,分析目前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中的漏洞,提出完善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法律制度的思路和建议,以期对我国正在进行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有所裨益。一、监管模式现状: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的漏洞(一)食品安全分段监管模式易产生监管盲区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主要是“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这种体制的弊端:一是浪费监管资源,容易出现监管肓区。食药、农业、卫生、质检、商务、工商、环保等部门都能管,但不同部门仅负责食品链的不同环节,容易出现“人人都管事,事事无人管”的监管盲区。二是部门之间缺乏协调导致监管效率低下,难以形成合力。三是监管主体主要是政府,计会共治的格局并未真正形成。  相似文献   

11.
资讯快递     
《廉政瞭望》2012,(14):76-77
南充市顺庆区:纪委委员“亮剑”食品监管 今年2月以来,该区将25名区纪委委员编成3个巡察组,分别深入食品加工企业、大型超市、农贸市场等,对工商、质监、药监、商务、环保、畜牧六部门食品安全监管履职情况定期检查、随机抽查,建立问题台账,由区监察局发出《行政监察建议书》督促整改。  相似文献   

12.
晏青 《当代贵州》2014,(6):30-31
从生产、流通、消费环节对食品安全进行统一监管,不仅改变了过去“九龙治水”的监管模式,使执法由多头变为集中,而且强化和落实了监管责任,有利于切实提升全省食品监管整体效能和食品安全保障水平。今年1月,通过省政府与各有关职能部门近半年的协同努力,新的贵州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顺利组建完成,全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制“新老交替”序幕正式拉开。  相似文献   

13.
《先锋队》2013,(10):7
新闻背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成立,结束了我国食品安全"九龙治水"的尴尬局面。然而,也有舆论质疑:由于地方经济发展利益以及腐败等多重原因,一些地方政府在食品监管上动力不足。监管权集中的同时,责任难以体现。舆论热议:这个方案实现了我们的愿望,就是把国家食安办、工商、食品药品监管、质检等部门的相关职能有  相似文献   

14.
一、贵州省公众食品安全整体认知状况分析(一)对食品安全标准整体的认知贵州省公众对于我国现行的食品安全标准的认知整体偏低。不少公众认为,我国的食品安全标准要向欧盟及美国等发达国家的食品安全标准看齐。公众普遍认为食品安全形势严峻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食品标准低于欧盟、美国等发达国家。(二)对食品安全事件责任的认知贵州省公众普遍认为出现食品安全事件是由两个原因造成的,一是政府监管不力,层层监管机构形同虚设;二是食品生产者唯利是图。(三)普遍认为贵州省食品监管应该采用欧盟式的追溯管理一旦食品出现安全问题可以从零售端追溯到原产地,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食品安全总体比较稳定。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食品安全的基础还较薄弱,严重影响和制约食品安全的因素还很多。目前主要有六个因素对我国的食品安全造成比较大的影响。一是食品安全监管体制不健全,综合监管机制不完善,分段监管衔接不严密,部门监管职责不明确。  相似文献   

16.
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及法律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食品安全方面存在食品生产、销售监管乏力,食品安全恶性案件层出不穷等较为严重的问题。引起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主要有食品安全立法不足,安全监管不力等。针对该问题产生的原因和现状,文章认为应采取出台《食品安全法》、优化监管组织结构、完善相关配套制度等措拖。  相似文献   

17.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资源配置呈“倒金字塔”结构,农村食品安全基础设施最为薄弱,检测力量分散,检测手段落后,检测周期长.因此,加强农村食品安全工作,转变农村食品安全监管方式,实行动态化监管,是当前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8.
尽管2007年公布实施的我国《食品召回管理规定》确立了食品召回制度,2009年公布实施的我国《食品安全法》又进一步提高了食品召回制度的法律效力及许多配套措施.但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依然层出不穷,同时问题食品的召回也遭遇了执行难的困境.真正落实我国现有的食品召回制度,其核心在于明确食品召回制度中各主体的法律责任,明确监管主体的责任、强化监管对象的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19.
《党课》2020,(2):42-43
辣条曾是许多“80后”“90后”儿时熟悉的味道,也是网红零食界的“扛把子”。但由于缺乏统一标准、监管体系不完善,以辣条为代表的网红食品成为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重灾区”。  相似文献   

20.
“三鹿奶粉”事件的发生不是偶然的,是近年来屡禁不止的食品安全恶性事件的又一起。反思发生“三鹿奶粉”事件的原因,首先是我们在食品安全重要性的认识上存在不足,其次是在食品安全制度设计上存在缺陷,第三是在食品安全监管上存在漏洞,第四是对食品安全违法行为及管理者的失职行为惩罚力度不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