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2 毫秒
1.
李书娜 《世纪桥》2009,(17):56-57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科学技术与人性,异化等概念的基础之上,探讨20世纪中后期法兰克福学派若干代表人物关于科技与人性异化关系方面的理论成就。并弄清楚在20世纪的西方盛极一时的法兰克福学派怎样看待科学技术对人性的影响的,其理论基础是什么,又是如何论证的,其优点与不足之处又带给我们以什么样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李书娜 《世纪桥》2009,(18):56-57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科学技术与人性,异化等概念的基础之上,探讨20世纪中后期法兰克福学派若干代表人物关于科技与人性异化关系方面的理论成就。并弄清楚在20世纪的西方盛极一时的法兰克福学派怎样看待科学技术对人性的影响的,其理论基础是什么,又是如何论证的,其优点与不足之处又带给我们以什么样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阳海音 《世纪桥》2007,(5):41-42
哈贝马斯的意识形态批判理论是对早期法兰克福学派意识形态批判理论的继承和改造。在意识形态概念上,哈贝马斯主要继承了早期法兰克福学派以“虚假意识”界定意识形态的传统;在科学技术和意识形态关系问题上,哈贝马斯批判性地继承了早期法兰克福学派将科学技术看作是一种意识形态的传统;在工具理性批判方面,哈贝马斯批判性地继承了早期法兰克福学派的合理化理论,并实现了从意识哲学向交往哲学的转向。  相似文献   

4.
赫伯特·马尔库塞是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在法兰克福学派之前,人们对科学技术的态度往往是正面和积极的,但是他们却犀利地指出了科学技术对社会的负面作用。马尔库塞结合弗洛伊德的思想,继承法兰克福学派对科学技术的批判立场,他指出在"发达工业社会"中,科学技术会成为拘束人类精神的工具。不仅阻碍人类作为自然人的精神表达,还阻碍了美学的升华,最终使得社会陷入对物质的不断追求的病态中,人不再关注自己的政治权,只在乎物质的满足,统治阶级则可以从中获得利益,进一步通过科学技术控制人的精神自由,让社会进入一个恶性循环中,最终成为一个新的病态社会,人类变成了只有理性一面的单向度的人。  相似文献   

5.
左小静  张冰 《世纪桥》2013,(10):63-64
法兰克福学派只是作为一股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传入中国,并未成为正统宗教或是思想主流。另外,我们也不可否认,法兰克福流派对中国大众文化的作用,甚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修正和补充作用。我们有理由相信,法兰克福学派在中国学界还是有一席之地的。  相似文献   

6.
自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科学与技术日益结合成一个紧密的体系加速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然而随着两次世界大战,以及继之而来的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物种消亡等,使人们对科技进行反思,法兰克福学派就是其中突出的一支。他们立足于科技带来的负面效应对科技进行了彻底的批判,而哈贝马斯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的代表人物,对科技正负效应进行了综合的分析,形成一种既立足于批判精神又不否定其积极成果的科技观。  相似文献   

7.
自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科学与技术日益结合成一个紧密的体系加速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然而随着两次世界大战,以及继之而来的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物种消亡等,使人们对科技进行反思,法兰克福学派就是其中突出的一支.他们立足于科技带来的负面效应对科技进行了彻底的批判,而哈贝马斯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的代表人物,对科技正负效应进行了综合的分析,形成一种既立足于批判精神又不否定其积极成果的科技观.  相似文献   

8.
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的主要代表,哈贝马斯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是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却常常被阿多诺、马尔库塞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遮蔽了光辉.早期哈贝马斯曾在《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中从经济、政治、技术理性等多个角度批判了大众文化的文化贫困现象.梳理哈贝马斯的这一大众文化批判理论,有助于获得对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的整体性认识,从而进一步丰富我国大众文化建设及批判的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9.
左小静  张冰 《世纪桥》2013,(14):63-64
法兰克福学派只是作为一股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传入中国,并未成为正统宗教或是思想主流。另外,我们也不可否认,法兰克福流派对中国大众文化的作用,甚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修正和补充作用。我们有理由相信,法兰克福学派在中国学界还是有一席之地的。  相似文献   

10.
王永  王丁龙 《世纪桥》2008,(12):63-64
自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科学与技术日益结合成一个紧密的体系加速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然而随着两次世界大战,以及继之而来的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物种消亡等,使人们对科技进行反思,法兰克福学派就是其中突出的一支。他们立足于科技带来的负面效应对科技进行了彻底的批判,而哈贝马斯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的代表人物,对科技正负效应进行了综合的分析,形成一种既立足于批判精神又不否定其积极成果的科技观。  相似文献   

11.
法兰克福学派是当代“西方马克恩主义”最有影响的一个流派,这个学派不仅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全面的攻击和歪曲,而且也给以“民主社会主义”为旗号的当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国家出现的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以重大影响。这个学派用以攻击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理论即“马克思主义过时论”。它的主要论者是号称“青年造反者精神之父”的法兰克福学派第一代理论家马尔库塞和它的第二代理论家、该学派右翼代表人物哈贝马斯(后者在1971年曾参与制定德国社会民主党的社会改  相似文献   

12.
二战前后一些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家移居美国,看到美国电影业和录音工业地位显赫,很受震撼,这导致了法兰克福学派把眼光转向对现代西方变化着的文化模式加以评估.这前后,他们开始在与"肯定文化"比较中注意研究"大众文化"问题,后来演变成关于"文化工业"的研究.可以说,从"肯定文化"到"大众文化"再到关于"文化工业"的批判,构成法兰克福学派30年代末、40年代及后来的许多社会批判著作的重要主题.  相似文献   

13.
只从哲学的社会功能层面来定位法兰克福学派的哲学观,还不能从根本上把握法兰克福学派哲学的内在本质,容易忽视法兰克福学派哲学的生存论基础,把哲学变成理论上的虚无主义。应该从生存论出发理解和阐释法兰克福学派的哲学观,因为法兰克福学派的哲学观继承了马克思哲学的批判精神,体现了对人的现实存在状态的关注以及对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异化状态的批判。在今天,法兰克福学派的哲学为重建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新的哲学视野,同时也为在现实生活中彰显人的生存,实现人的价值与意义提供了有价值的理论思考。  相似文献   

14.
陈鹏 《唯实》2009,(8):57-61
奥托·基希海默是法兰克福学派早期主要成员之一,和学派共同的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是他走向法兰克福学派的内在原因。基希海默通过考察刑罚制度的历史演变规律和德国司法制度、政治妥协机制等上层建筑的变化,从法学政治学的角度证明纳粹的资本主义本质,揭示它不过是垄断资本主义另一种方式的延续。他的思想同学派主流的精神分析范式是相互补充的关系,而且为后者提供了必须的法律政治制度分析基础。  相似文献   

15.
哈贝马斯是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他积极倡导一种具有自我反思性、能够提出批判尺度的社会理论.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的著名代表,他半生致力于交往行动理论的构建,试图为"病理性"的现代社会提供正常的社会评论标准,用他的交往行动理论作为一种现代社会的改造方案.认识和探讨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不仅可以开拓视野,而且对于我们所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洪谦是维也纳学派在中国的代表人物,他终生致力于阐发维也纳学派的哲学观点。维也纳学派最著名的口号是"拒斥形而上学"。形而上学之所以产生,洪谦认为有复杂的认识论原因。在认识和体验之间,在归纳思维过程中,在直觉思维过程中,都存在着产生形而上学的可能性,洪谦对此作了深刻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朱林 《唯实》2010,(11):25-28
法兰克福学派由于深刻揭示资本主义现代工业文明所带来的反人性的一面,其社会批判理论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后工业社会时代,面对西方社会的社会心理病症、社会冲突加剧的情景,传统批判理论陷入困境,在批判理论层面上,社会的症结已经开始由对人性的肢解向间际交往的失落转变。霍耐特承认理论及由此而引起的论争使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实现了现代转向。  相似文献   

18.
在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史上,二战前后的德国法兰克福学派、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法国阿尔都塞学派与八九十年代英国的伯明翰学派可以说分别代表了现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批评的三种类型、三个阶段。法兰克福学派极力批判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现象,试图克服异化意识,恢复人的主体性。而阿尔都塞学派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创立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则借用语言学结构主义方法,凸现社会结构,特别强调把个人"召唤"为"主体"的恰恰是意识形态的结构。将二者进行比较,从学理的角度来讲,具有重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代表人物A.施密特认为,马克思是在非本体论意义上来理解自然概念,并以"非本体论唯物主义"作为其自然观的基础的.施密特强调了马克思自然概念的社会历史特征,指出了马克思的哲学旨在批判"第二自然"和突出主客体的非同一性.这些观点无疑对我国有关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否本体论的讨论具有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孔刚  阎静 《党史文苑》2007,(2):61-62
国际关系批判理论深受马克思主义和法兰克福学派的影响,尤其是马克思的批判精神和历史唯物主义、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社会理论,都为以科克斯和林克莱特为代表的国际关系批判理论的基本观点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