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阁”已开始运转 自2014年6月30日ISIS宣布成立“伊斯兰国”并推举巴格达迪首领之时起,人们相信该组织已经组建了一个高层领导核心。7月9日,据英国《每日电讯报》披露,伊拉克政府军此前对ISIS在伊拉克的一位军事官员的家进行了突袭,结果缴获了一些存有该组织内部资料的存储卡,发现了ISIS从反政府武装组织向所谓“国家机构”转型的证据,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该组织已组建起新“内阁”。  相似文献   

2.
天下     
美国拜登政府首次有“内阁级别官员”辞职美国总统拜登的首席科学顾问埃里克·兰德于2月7日辞职。就在他辞职几小时前,白宫的一项内部调查证实,兰德在工作期间存在“欺凌下属”行为。美联社称此事件标志着拜登政府首次有“内阁级别的官员”辞职。  相似文献   

3.
在西方,由于各国的历史、文化和政治体制的差异,官员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候鸟官员”。这类官员和“政党共进退”,政党在选举中获胜,他们就做官,选举失败,他们便离开官场。比如,如果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克里在大选中获胜,现总统布什和他的部长们则必须让位于克里的班子。就克里来说,他聘请何人入阁完全取  相似文献   

4.
去年11月.奥巴马赢得美国大选后便。陆续宣布了重要职位的阁员新名单。美国的行政当局是典型的“一朝天子一朝臣”.每次换届选举后伴随着政府大换班.被提名和任命的新阁员上任.前内阁官员下岗再就业。政府部长等高级阁员不是由议会党团产生.也极少来自公务员.而是来自精英荟萃的思想库.且大多是在某领域已经有较深造诣的行家里手。2007年成立于华盛顿的小型思想库新美国安全中心有超过10位政策专家获得奥巴马政府与外交安全相关的职务.  相似文献   

5.
天下     
《廉政瞭望》2014,(21):18-19
“清污法”生效众高官纷辞职 乌克兰“清污法”日前生效,该法禁止前亚努科维奇政府官员、曾经参与镇压民众示威的安全官员、苏联时期的克格勃官员等在现政府中任职。乌总理亚采纽克说,在“清污法”的影响下,数十名内阁高级官员纷纷递交辞呈,他的办公桌上有厚厚一叠辞职信。乌克兰总检察长亚列马说,他手下的88名高级官员在“清污法”实施后也将辞职。  相似文献   

6.
即将受到提拔重用的官员.分管房地产等高危岗位官员,可能成为我国官员财产公示的“先行先试者”。中纪委副书记、监察部部长马敢表示.监察部已在起草“官员财产公示法”的建议稿。  相似文献   

7.
《正气》2000,(9)
以权谋私、权钱交易是法国政界普遍存在的一种丑恶现象。法国除了加大司法力度、鼓励舆论监督之外,还采取了一项专门针对内阁成员的规定,即这些人一旦受到司法指控,无论最终调查结果如何,也无论这名部长最终是否被判定有罪,都必须立即辞去自己所担任的职务,接受司法调查。根据法国“无罪推定”的法律原则,接受审查并不意味着犯罪,但是一名政府高官受到司法调查,往往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也容易成为党派之间相互争斗的把柄。因此,法国政界采取了这种维护政府“清廉形象”的措施。法国的反腐高招:辞职再说  相似文献   

8.
官员的个人财产隐私权应该让位于带有公共利益性质的公众知情权已经是学界达成的共识,官员财产申报制的推行势在必行。文章站在这一研究共识之上,对现行学界出现的“条件不足”、“时机成熟”、“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等五种关于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如何推广落实的观点进行了客观的背景及缘由介绍。在此基础上,文章对我国官员财产申报制全面推广的时机和路径作了较为独立的分析和思考。  相似文献   

9.
明神宗时内阁首辅张居正在整顿驿递制度过程中,颁行过有关官员出差的规定——《给驿条例》,以限制官员利用出差之便享受特权。本来,在明王朝建立之初,驿站的使用是十分严格的,非军国大事,一律不得使用驿站。即使是勋戚王侯等达官显贵因公出差,也要持有政府签发的证件——“勘合”,住驿站只能带随从一人。可是,越到后来,官员们使用“勘合”的条件不断放宽,发放“勘合”成了送人情、拉关系的手段之一。无论公差私事,都可以住驿站,这就大大增加了国家的开支。于是,张居正在万历三年  相似文献   

10.
看到一篇小文,记叙1979年的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印度的德兰修女的一件事。她倡议建立临终关怀医院,让死者都能死得有尊严。有位官员嘲讽地问她:“你打算帮助加尔各答数以百万的贫病伤残的人吗?”德兰修女没有回答这位官员,反而惊奇地问他:“数以百万?你怎么数出是一百万的?”官员说:“我的意思是,穷人太多了,你是数不完的,明白吗?”  相似文献   

11.
信捷 《党课》2014,(9):107-109
湖南衡阳发生官员腐化堕落串案,当地六名官员被色诱开房,遭团伙敲诈(据《北京青年报》)。这让人又想起昔日的雷政富窝案,两案相同之处在于贪官都掉进了别人早已挖好的“坑”里。雷政富因为网上疯传的在酒店床上的不雅视频,而被人们称为“不雅照”案;衡阳六名官员更悲催,起因于“被勾引”,其不雅照还被刻成光盘,于是掉进敲诈的漩涡。同样是有不雅照,网友们很有才,为区别于雷政富案,而称衡阳六官员串案为“被勾引”案。  相似文献   

12.
《廉政瞭望》2013,(20):16-20
一个“警界新星”、一个“博士官员”,两名广州官员,选择了同一天将自己辞官从商的消息公诸于众。离开体制后,两人都婉拒了媒体的采访。  相似文献   

13.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但在某些官员看来,请客吃饭则是他们工作生活的一部分。纵横商界、政界的“大佬”刘汉,曾以一顿百万元的“天价饭局”打通与高官结交之路。怎样让官员在“天价饭局”前止步,长期以来都是反腐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郭庆晨 《党课》2010,(1):124-125
让官员申报个人家庭财产,有人不满意;让官员公开配偶及家庭成员的职业和职务,有人不满意;让官员接受“八小时之外”的监督,有人不满意……不满意的人当然不是别人,  相似文献   

15.
王春 《廉政瞭望》2011,(21):14-17
什么是官员对父母的最大不孝?现代官员应如何尽孝? “百善孝为先”。孝道曾经被作为传统的道德标准决定官员的晋升。在“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现实政治语境下,中国各地不断掀起官员的孝道考核浪潮。官员孝道考核能否成为官员德考的标准?如何让官员孝道考核落地?本期策划试图给出答案。  相似文献   

16.
许捷 《党建文汇》2005,(1):45-45
随着布什旧一届内阁要员的纷纷辞职,那些空出的职位如何分配成了众人关注的焦点。考虑到美国总统有一个“吃水不忘挖井人”的“光荣传统”,所以那些在2004年大选中为布什提供过资助的“捐款人”都有机会得到一官半职。对于“讲义气”的布什而言,大功告成后的“论钱行赏”更是有经验在前。在布什的第二任期正式开始之前,不妨先回顾一下他上次当选总统后的“封赏”情形。  相似文献   

17.
陶短房 《廉政瞭望》2011,(13):54-55
李光耀“退休”了。这位自新加坡自治那一天起便不间断出任内阁职务的87岁老人,如今终于“全退”了。他和搭档吴作栋的双双谢幕鞠躬,加上此前不久,新加坡国会选举中执政党人民行动党的“退”和反对党历史性的突破,一时间让新加坡的“新”,俨然名副其实了一把。  相似文献   

18.
正派的南范二公南杨在明朝的朝廷最高国务机关“内阁”任职,实际掌握着宰相权力。南杨的儿子赴京师途中,所过州县的当地官员为了巴结南杨,都给其子馈赠了许多礼物。唯独湖北江陵县令范理什么也没有送。南杨觉得范理这个人很正派,就推荐范理做了德安府(今湖北安陆)的太守。...  相似文献   

19.
政风与民风     
《宋稗类钞》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叫范廷贵的官员提兵过金陵时,驻守金陵的张忠定问道:“你一路上经过许多地方,可曾看到好的官员?”范廷贵答道:“昨过袁州萍乡县,该县县令张希颜我虽不认识,但我琢磨这个人是个好官员。”张忠定说:“何以见得?”范廷贵答:“自入萍乡县境,驿传桥道都很完备,设备很新。田亩已开垦,野无惰农。  相似文献   

20.
茅家梁 《廉政瞭望》2009,(10):49-49
周久耕引发的“烟表门”事件促使许多官员从张狂变得收敛,不少人在穿戴方面已经悄然有所改观,不抽好烟、不戴名表,至少表面上如此。由此,有评论家欣喜地认为“民众对官员在公开场合出现的穿戴的注意,已经形成了一种监督”。可惜,好多人对这种“形成”并没有半点欣喜。这种“形成”倒极容易让人联想起生物学中的“拟态”现象来,譬如木叶蝶的外形像枯叶、竹节虫的身体像竹节,色彩不再绚烂,便于伪装隐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