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马克思现代性批判思想的理解问题上,尚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误解,主要是因为当今许多思想家有意或无意地回避、放弃了马克思对现代性批判的总体立场,因此也就决定了在思想上对马克思现代性批判思想路径的含混不清。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思想的基本前提是人的生存、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在此基础上,他确立了历史生存论的唯物主义批判原则,并由异化出发,循着对资本主义的资本、货币、拜物教和形而上学以及它们之间的谋和的思想路径,对现代性进行总体性的、本质性的批判。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在对资本主义社会的肯定与否定中,在对未来社会的设计与追求中,极其深刻地指明现代性内源于现代生产及其资本的逻辑之中,处于历史的流变和矛盾裂变之中,存在于全球性的视阈之中。历史观点、矛盾学说以及全球化眼光,构成了马克思分析现代性问题的基本视角,形成了他关于现代性的辩证立场。马克思的现代性思想,是我们今天认识现代性问题、建构当代新现代性的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3.
从中世纪神学一统天下挣脱出来的现代性,本质上就是消解"神圣形象"的"上帝的世俗化"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近代哲学通过消解人在"神圣形象"中的自我异化,使现代性之"主体性的自由"在观念上得以确立。但现代性在消解"神圣形象"的同时,又确立了"非神圣形象",人刚摆脱"神圣形象"的统治,又陷入了"非神圣形象"的统治,现代性还只是"半截子"的现代性,它仍未完成。而真正使人摆脱"神圣形象"和"非神圣形象"的双重异化和统治,最终获得自由个性彻底解放,正是马克思通过"政治经济学批判"实现的扬弃和超越资本主义现代性的现代性。  相似文献   

4.
徐飞强 《学理论》2010,(23):124-124,137
现代性植根于中世纪以来的社会变革和思想运动,其概念具有诸多内涵。马克思以实践为基础批判性地揭示出异化与现代性的本质同一性,进而指出,作为历史主体的无产阶级,既是异化的主体,也是扬弃异化的力量。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主要在三个向度上展开:一是思维变革——从抽象理性转向唯物实践;二是主体关注——从抽象主体转向现实的实践的人;三是制度变迁——从资本现代性转向人类解放的现代性。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实质是通过对传统哲学的清算,确立科学唯物主义的批判原则;通过对人的本质的探讨和现代资本主义弊病的揭露,实现对资本现代性的解构,从而建构人类解放的现代性即共产主义社会。  相似文献   

6.
对现代性及其负面效应的批判即问题意识和危机意识等是马克思思想和后现代主义的通话。马克思思想具有后现代的意蕴,但马克思不是后现代主义者,马克思哲学也不是后现代主义哲学,二者存在着本质的差别。我国正处于现代化进程中,应以马克思的现代性思想为导引,建构一种比传统社会确定了的价值更先进、克服了它们已经被认识到了的缺陷的现代性。  相似文献   

7.
与一般的现代性批判理论不同,马克思对现代性的批判具有独特的视阈和维度。在历史唯物主义视阈下,马克思对现代性的历史性否定,没有像黑格尔理论和众多后现代理论那样,停留在观念层面,而是深入到感性的物质层面,对现代性展开了现实的超越。而从资本维度对现代性内在逻辑的深刻剖析,使马克思把握了现代性的根本,为人们超越资本主义现代性指明了实践批判的方向,并为人们探索新型现代性模式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指导。正是这种独特的视域和维度使马克思不可超越,在当代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学习、研究《资本论》的热潮充分说明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理论没有过时,依然具有巨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8.
在当今时代的学术语境中,"现代性"作为一个极富张力的哲学范畴,不仅业已成为一种理论视阈和研究范式,而且业已成为一种与"现代化"和"现代社会"发展道路密切相关的价值理念、价值尺度、价值标准和价值追求。然而,无论是对其作何理解都是以西方现代社会的历史和现实为理论基础的"西方现代性",而不是建立在中国社会历史和现实基础之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性,更不是建立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基础之上的"新现代性"。以马克思的社会历史理论为指导,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理论视阈和思想维度来看,与建立在"理性"或"启蒙理性"基础之上的以"资本"或"资本逻辑"为中心的"西方现代性"不同的是,"人民性"不仅直接构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根基及其由此决定的社会运行机制,而且直接构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性"的基本内涵和本质特征。以"人民性"为根基和中心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性的原创建构,不仅实现了对"西方现代性"的扬弃和超越,而且赋予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性以更加深远的世界历史意义。以"人民性"为中心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性",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方向,正确处理好"资本逻辑"和"人民逻辑"之间的张力关系,防止和遏制"资本逻辑"对"人民逻辑"的渗透和侵蚀。  相似文献   

9.
臧峰宇 《理论导刊》2006,1(11):44-47
从现代性维度审视马克思哲学变革,可见资本现代性经济形态与现代形而上学思辨形态的内在关联,"现实的个人"的现实境遇反映了现代性基本特征。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实质是资本批判,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强烈批判揭露了异化的现实与资本增殖的秘密,同时将马克思哲学变革的重要意义引向纵深的历史视域。  相似文献   

10.
学界有一种普遍的观点认为,马克思哲学是"现代性的终结"和"后现代的开端".这一理解不符合马克思哲学的纯粹现代性品质.一方面,从马克思哲学中寻找"后现代"具有非法性;另一方面,马克思哲学对资本逻辑的批判也不是对现代性本身的批判.资本逻辑不过是内在于现代性之中的否定性环节.按照康德、海德格尔以及马克思的理解,三者对现代性形成了一个基本共识:现代性的主题就是"人向人的复归".这其中包括"双重复归":即人从"神"那里的复归和人从"物"那里的复归.德国古典哲学完成了第一个复归,而马克思则通过对资本逻辑的批判完成了第二个复归.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哲学是纯粹现代性的.  相似文献   

11.
闫小磊 《学理论》2010,(7):164-167,173
超越现代性的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在现代性原理驱动下的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运动过程中产生困窘实则必然,直面动态、变幻的现代性态势,注重研究马克思对现代性的洞察与关注现代性批判的存在论基础——对历史的、现实的人及其感性活动的考察——和硕果——马克思主义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在解读美国《公民读本》基础上,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性困境的超越指明路径——形而下地深入考察当今人的真实生活现实,关注个体的幸福实现,由此出发相应地调整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典型的现代型世界观认为,世界在本质上是一个有序的总体,而典型的后现代型世界观认为,世界在本质上是由无限种类的秩序模式构成。后现代性并不一定意味着现代性的终结,以及对现代性的怀疑和抛弃。我们的时代是一个强烈地感受到道德模糊性的时代。断言人在本质上是善或恶都是错误的。我们必须假设,道德责任是本我第一位的实在,是社会之起点而非社会产品。后现代性表现为一个不确定性的时代,而确定性的现代性时代似乎已远去。流动的现代性具有轻快、不确定和网格状的特点,它是当今时段的现代性。  相似文献   

13.
郭文锋 《学理论》2010,(1):78-79
人的本质是什么?历来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许多思想家从不同的角度作出了有益的探讨,但不够全面。马克思从对象性关系的角度阐释了人的本质具有自然、社会、精神三重属性,辩证地、历史地回答人的本质问题,并且他认为人的本质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然、社会和自我的交互作用中生成。马克思从对象性关系的角度研究人的本质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第一次把对人的本质的认识从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中解放出来,这为我们科学地、辩证地把握人的本质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4.
朱永良 《理论探讨》2015,(6):166-169
典型的现代型世界观认为,世界在本质上是一个有序的总体,而典型的后现代型世界观认为,世界在本质上是由无限种类的秩序模式构成。后现代性并不一定意味着现代性的终结,以及对现代性的怀疑和抛弃。我们的时代是一个强烈地感受到道德模糊性的时代。断言人在本质上是善或恶都是错误的。我们必须假设,道德责任是本我第一位的实在,是社会之起点而非社会产品。后现代性表现为一个不确定性的时代,而确定性的现代性时代似乎已远去。流动的现代性具有轻快、不确定和网格状的特点,它是当今时段的现代性。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认为现代性的困境根源于市民社会的内在矛盾,提出最终要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全面和解"为目的。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科学判断,为现代化进程提供了新方向,在坚定中国自信的同时,中国共产党人依然自省,深刻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的新特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为中国找到了一条走出现代性困境之路。  相似文献   

16.
从生产力概念的全面界定出发,评析现代性视域下的生产力发展模式,可以看出,现代性理念是构成当下生产力片面发展的原因,这主要体现在忽视生产力发展中关乎人的存在和本质的层面,过多关注了生产力发展的自然意义。超越现代性理念,恢复生产力发展的原初语境是促使生产力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政党的现代性是建立在社会现代性基础之上的,同时,政党的现代性又对社会现代性具有一定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在人类历史上,只有保持先进性的政党,才能及时解决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各种艰难险阻,切实保障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而僵化、保守、落后的政党只能被历史淘汰。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我们党所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更为复杂严峻,只有认真解决理想信念、批判精神、主体意识、奉献意识、民本意识等现代性理念缺失问题,解放思想、开拓进取,自觉、自信地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有益成果,不断修正自我,真正把自己建设成为以现代核心价值观为支撑的先进、清廉、纯洁的政党,才能永葆生机和活力,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8.
人的本质观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是什么?各个历史时期的哲学家都进行了各自的研究和探索,直到黑格尔和费尔巴哈时期,对人的认识才达到一定的高度。马克思在对费尔巴哈进行批判性继承和超越的基础上对人的本质进行了科学的阐释,实现了人学观的革命性变革。马克思认为,人是现实的人,实践是人的生存方式,人的现实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人的本质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正确认识当前社会道德现象提供了科学的方法;关注民生,解决关乎百姓切身利益的问题;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对现代性进行理论探讨是现代西方思想运动的基本主题之一。亚当.斯密确立的劳动价值论,既从经济学层面对现代性的合法性进行了辩护,又从"历史深处"凸显了现代性的界限。马克思通过劳动价值论批判,把现代性视为自我否定、自我扬弃的过程,从而在经济学语境中完成了对"现代性"的实践批判和超越。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生活的社会是以资产阶级为主导的现代社会,其现代性思想必然以资本主义社会为解析对象.马克思着力于揭示资本的升值和人的贬值的内在冲突,研究雇佣劳动制度和价值实现方式阻碍技术合理性潜能的展现,阐释社会关系的异化,在此基础上对现代性的考量就必须冲破意识哲学的牢笼,立足对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的分析;跨越自我理解的陷阱,凸显主体解放视野,映现人的价值维度;摒弃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解除非人的资本力量对人的控制和奴役,才能构建使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得以实现的新“现代性”.历史唯物主义正是在以上三个转变的基础上,实现了对现代性的批判和超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