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50%的亲情     
清香木 《党课》2012,(10):81-82
父亲去世后,照顾继母的责任落在了我和哥哥身上。母亲去世两年后,原本是父亲下属的她嫁了过来,不过因为担心我和哥哥受委屈,她一直没有要孩子。  相似文献   

2.
一 我与杨尚昆叔叔接触不多,但短短的几次见面,使我终身难忘。第一次见他是新中国刚成立不久,那时继母张越霞依靠组织,把我们几个流落在各地的孩子找了回来,我们兄弟姐妹六人团圆了,但没有了父母,全靠继母照顾。她在“四八”烈士祭奠大会上致悼词时曾对父亲承诺说,要担负起抚养、教育子女的重任。新中国成立初期,继母在假日常带我们到与她较亲近的同事家走走。到她的难友家去得较多,还去在延安一起工作过的人家中。一天,她带着我们四个孩子去看望杨尚昆叔叔。我和吉玛未见过杨叔叔,但他见到我们来很高兴,问我们多大了,上学了没有。当时,我刚从老家来到北京,对他一点儿都不了解。  相似文献   

3.
正历史上有一个"鞭打芦花"的故事,说的是孔门弟子、位列"圣门十二杰"之首的闵子骞,出生三个月就失去了母亲,是继母把他带大。在平素生活中,继母由于偏私亲生儿子,对他常有轻虐之事。有一年冬天,父亲带着十岁的闵子骞和弟弟闵华一起坐车赶年会卖粮食,父亲想教他学赶车,可是他冻得浑身发抖,连鞭子都拿不住。父亲认为他装冷偷懒,对  相似文献   

4.
正这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家,但这个家在2008年就获得了农二师二十九团以及农二师第一批"和谐小康家庭"的光荣称号。这是一个充满温馨、充满爱的幸福家庭。她、丈夫、儿子和她的父亲,组成了这个三代人的四口之家。她是二十九团四连职工王惠。她的家庭在社会上没有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她的家庭却深受左邻右舍的称赞。从2005年以来,她和丈夫年年获得团"五好职工""、合格主人"等荣誉称号。她75岁的父亲退休15年来,9次获  相似文献   

5.
何奇 《党史文汇》2002,(1):22-24
一 “华子,你妈回来了,快回家!”这是我祖父的声音。我原名郭重华,华子是老人们对我的昵称。 这是60年前的事了。1942年8月,我高小毕业,准备考中学。一天下午,我正在太原新城街小学的院里洗衣服,祖父急匆匆地走来,报了这个喜讯。对于继母(以下称母亲)的回来,我是有思想准备的。前些时,母亲给我祖父来过一封信,说她为了打听我父亲的下落,曾去过山东省博兴县,结果还是打听不到,失望地返回天津,问祖父是否知道我父亲的下落。祖父让我给母亲写了封信,说我们也不知道父亲的下落,希望她回太原来。前几天母亲来信说她准…  相似文献   

6.
参加工作后的第二年,我在一次重要的职位竞选中,输给了公司里一个各方面都不太出众的毕业生。而她之所以能够击败我,原因或许只有一个:她的父亲是公司的重要客户。一想到这个理由,我就难以服气,回家后气呼呼地把这件事说给父亲听。父亲静静地听着,默默地吸着烟。等我讲完了,他才起身,拿起门后的锄头,对我说:"走,跟我到地里给豆子锄草去!"  相似文献   

7.
正"弟弟的孤僻和妈妈携款出走分不开,我们一直盼她回来。但她很少主动打电话来,跟她要生活费时,态度不好,还骂我。"但在其他亲戚都纷纷指责母亲,骂她不管孩子,甚至卷走爸爸治病的捐款时,肖凤也没有用难听的词形容她。"她刚开始走的时候,我每天都在盼,盼她能回来。但后来不盼了,因为我知道没希望。"肖凤在电话那头,声音有些哽咽。她的父亲肖红志,2008年跳入沼气池救人。自此,再也没有  相似文献   

8.
<正>编辑同志:我是一个继母,在继女九岁那年,我和她爸爸走到一起。虽然我也有过婚史,但第一次婚姻没有生育,再婚后也没有要孩子。一晃20多年过去,继女已经33岁了,有着稳定的工作和不菲的收入。坦率地说,我再婚之后与继女的关系并不是很好,孩子在心理上一直对我有一种抵触情绪,误认为是我拆散了她生母和生父的婚姻。我曾试图做过沟通,但无济于事。五年前,我丈夫因脑血管病  相似文献   

9.
父是灯塔     
<正>我的父亲裴显合于1929年出生在山东省曹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里,家中上无片瓦、下无寸土。1944年家乡来了八路军,给地主扛活的父亲如枯木逢春,那时的他还没有枪杆子高,但毅然决然地参加了八路军。之后无论是打小日本还是连年的内战,父亲尝尽了南征北战、枪林弹雨的艰苦与惨烈。从此,只要见到了"南征北战"字词就会想起父亲,感觉上竟是那样的亲切。在我的印象中,父亲相貌英俊、  相似文献   

10.
正享誉全国的英雄刘胡兰之所以能成长为优秀共产主义战士,除党的培养外,母亲胡文秀的言传身教也分不开。胡文秀是她继母,她4岁时生母王变卿不幸去世,她8岁时,胡文秀与她父亲刘景谦结为夫妻,因此她是在胡文秀精心照顾下长大成人。胡文秀1921年生,1950年入党;1953年当选为全国妇女代表,之后当选为全国妇联第三、四届执行委员;1954年当选为全国模范烈属代表;曾当选为第一、二、三、四、六届全国人大代表;多次受到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的亲切接见。苦难岁月,育女成才文水县南胡家堡村这小山村是胡文秀的家乡。她10岁那年父亲不幸去世,本指着哥  相似文献   

11.
李讷看上去比过去随和开朗了许多。我第一次同她接触,是1993年初秋,听说她对我写的关于她父亲的书印象颇好,我便打电话求见她,可她说:“你搞错了,我是一个很普通的人,没什么可看的。你看了一定失望。” 我说:“不,我没搞错,我一定要去看看你。” 第二天,我在万寿路她的家中见到了她。李讷的家朴素而简洁,李讷本人的打扮也同样朴素简洁,她梳一根马尾辫,衣着完全是60年代的样式。她自嘲地说买10块钱以上的衣服她就要心疼了。我细细端详了她一会儿一一这也许有点不礼貌。我发现她的鼻子和服睛酷似她的母亲,但脸型、额头和嘴却极像她的父亲,她的肤色微黄,像她的父亲,她的身材较胖,也像她的父亲。她说话的声音  相似文献   

12.
为人继母     
读罢梁晓声《心灵的花园》,已是子夜时分了,我深深被他描述的友情、亲情、爱情所打动,回忆起自己为人继母8年来所走过的路,禁不住掩卷而泣。 当年,我与峰儿初次见面的情景,仍历历在目。那时他才9岁,穿着白衫蓝裤子,圆圆的脸上一双大眼睛怯生生地望着我。顿时,一种怜爱之情涌上我的心头,我暗暗发誓,一定要用母爱抹去他失去母亲的哀伤。一天,他父亲为特意制造一个机会让我与峰儿相处,外出了。我兴奋地来到他家,但按了多次门铃,也不见峰儿来开门。他是在家里的呀。我感到委屈极了,哭着乘车而归。他父亲知道这件事后,大发雷…  相似文献   

13.
小顾是一名15岁的初中生,在我带的学生中较为典型。3岁时父母离异,她被判给了父亲。但父亲不久便组织了新的家庭,并又生下一个女儿,而她一直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父亲有时一周看她一两次,有时很久也不来,母亲更是很少来看她。  相似文献   

14.
《湘潮》2016,(2)
正姑妈伍若兰所战斗的那个年代,我还没有出生,所有关于她的英勇事迹都是从我父辈的讲述中和各种书刊杂志的记载中知道的。"再也不许以强欺弱"1906年11月3日(农历九月十五日),姑妈伍若兰出生在耒水河畔的湖南耒阳南门外伍家大湾里的一个小知识分子家庭。姑妈的父亲当过私塾教师,母亲贤慧善良,是个勤劳俭朴的家庭妇女。兄弟姐妹六人,她排行第五,我父亲是她的弟弟。姑妈  相似文献   

15.
春天的小溪淙淙流着,红的桃花、白的李花,五彩缤纷地随波而来。一位老妪屈膝溪边在洗衣服。不经介绍,我是断然不敢认定她就是我回故乡要找的人。虽然我和她在同一个村庄一河之隔地生活了10几年,但我从未见过她,也从未动过见她一面的念头。当我从事党史工作后,从尘封的记忆深处拣回了她.“谢伯姆……”在陪同我前来的父亲的轻唤  相似文献   

16.
美国前劳工部长赵小兰做客上海交通大学"励志讲坛",讲述了她心目中的中西文化差异,以及中国传统家庭观念对她的深远影响。整理/徐蓓父母坚信,他们在美国的成功源于在中国受到的教育我想说说我的父亲。他早在1972年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刚开始与中国建交时就回到了中国,他是第一批来中国的美国人。那时候很多人不愿意来中国,但是我父亲那么早回来是有原因的,因为他想见他的母亲,他们已经23年没有见面了。中国人以孝为先,这也是你们应该为中国感到骄傲的一个理由。  相似文献   

17.
"跟着女儿嫁成都。"我把这句话发给女儿。女儿说,语气很苍凉,表达很现实,行动很走心,思维很有前瞻性!女儿在四川成都,我在重庆万州。2012年6月,女儿高中毕业。凭着她出色的外语成绩,我一直认为她会选择上海外国语大学或者北京外国语大学,结果她却选择了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9月10日,是送女儿到西南财经大学上学的日子。作为一个老四川人,我给自己设想了很多走向成都的理由,最后却以给女儿当"书童"的方式走入成都。作为父亲,我多少有些人生的失落和无措。  相似文献   

18.
父爱     
<正>母亲在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是温柔的、善良的。她给子女的爱更是伟大的、神圣的。然而,我觉得父亲的爱也是伟大的。在我小时候,父亲就非常疼爱我。上学时,父亲告诉我:"咱们家几辈人没有一个识字的,没文化干什么都不行,出门办点事更难,你一定要好好读书,  相似文献   

19.
许多人都听说过“鞭打芦花”的故事。古时候有一个姓闵的孩子,出生三个月后就失去了母亲,继母受偏私亲生心理的支配,做出了不少错事。某年岁尾,十岁的他和九岁的弟弟闵华随父亲坐车去赶年会卖粮,父亲想教他学赶车,他冻得浑身颤抖,拿不住鞭子。父亲认为他装冷偷懒没志气,对他猛打一鞭,只见芦花从棉衣破绽处冒飞出来。父亲见状,盛怒不已,勒马倒车,欲回家找妻算账。见此情景,他以十岁幼童少有的睿智,哭着跪地替继母求情。他的纯真至孝最终把继母感动得泪流满面,跪地认错,发誓终生善待他。故事中那聪明的孩子,就是我国春秋时期的历史文化名人,孔…  相似文献   

20.
姐姐成为“最可爱的人" 姐姐谢若愚,生于1931年,比我大十多岁。幼时只记得姐姐自白胖胖的,笑声特别响亮。她在万县市读书的情景,我记忆中已没一点印象。姐姐1948年由万县女中考到重庆,进了抗战时内迁至渝的上海公大文史系。 父亲当时在万县市的金融、桐油界颇有名气。我印象最深的是,当时父亲公司驻渝办事处主任黎伯伯每次回到万县,都要向父亲说:“大小姐某月某日又来取了多少银元。”父亲就点头。家里人便常对我说:“她想用钱就到办事处去取,你爸没给她定限额,你长大了也去外地读大学,像她一样花钱。”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