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起床、倒尿盆、帮老人整理房间卫生、给老人梳头、刮胡子、喂老人吃饭……每天这样周而复始地工作,她总是不嫌麻烦,总是笑眯眯地面对每一位老人。她说,我把这些老人当作自己的父母一样看待,让他们在有生之年感觉到幸福和温暖。她就是十三师红星二场康健养老院的主家人——陈召秀。今年47岁的陈召秀,2000年和丈夫陈中奎从甘肃天  相似文献   

2.
学会忍耐     
有人说天下没有不吵架的夫妻,我和丈夫就是典型一例。虽然我们之间并没有什么原则上的是非曲直,但我们俩还是从结婚吵到今年女儿9岁。  相似文献   

3.
有妈真好     
男人也会多愁善感,我是说在母亲节前后这几天。一向表情全无、每晚加班的丈夫,今天吃过晚饭后就躺下了,眼瞅着天花板,讲了一个“五一”假日的故事。丈夫说,他领着孩子逛公园时,碰到了娘俩儿。老人头发全白,有70多岁,陪着老人的儿子,是位中年男人,看上去有40来岁。儿子让老人摆着各种姿势,一会儿撩撩她的白发,一会儿整整她的衣服,相机频闪。儿子买了一支冰糕,老人吃了一半不吃了,顺手递给了儿子,接下来应是儿子找垃圾筒扔冰糕,可是,没发生这一幕,儿子把娘剩下的一半吃了。他为什么要吃呢?丈夫问我。像琢磨一篇文章的主题,对生活小事不屑一顾的丈夫这回较了真,也不去加班,躺在床上自言自语:也许那个人想起了小时候,他的老妈嘴对着嘴喂他;或许他是无意识,因为那是他娘。然后呢?我问。然后,儿子拿起一方纸巾,给娘擦了擦嘴,也没有扔掉,而是又擦了擦自己的嘴。这个细节,又让丈夫颠来倒去地说个不停。任丈夫鬼叨念地说吧!我不答腔,也不敢理他,因为婆婆早就去世了,千般情,万般爱,让他到哪里找他的亲娘诉说?男子汉的  相似文献   

4.
2004年夏天,一位老人推开大兴区兴华园社区居委会的门就说:“我找党支部书记。”支部书记正好在,马上站起来说:“大爷,我就是,有什么事坐下来慢慢说。”“我要和你单独谈。”“行,没问题。”支部书记让其他人出去后,老人说起了他的伤心事。  相似文献   

5.
王志民  李纪 《世纪桥》2009,(22):48-51
通河县红林善德敬老院院长汪晓影,今年45岁,2004年12月参加政协通河县第五届一次委员会议,为县政协委员。 汪晓影从2002年4月30日办了“红林善德”敬老院,现已七年了,她对人们说“我愿做三无老人的女儿”。80岁的金玉奎老人说:“晓影就是我们的女儿。”  相似文献   

6.
亲情似水流     
安葬女儿的第三天,70多岁的孙桂兰哆嗦着嘴唇走到女婿林青身边,泪眼盈盈地说:“立秋走了,我们也该走了。以后你还得成家,我们继续住在这里会拖累你的……”老人哽咽着,话没说完就已泣不成声。刚刚失去爱妻的林青拉过岳父、岳母的手,真诚地说:“爸爸、妈妈,你们不能走,这里就是你们的家。你们已经失去了女儿,不能再没有家了,以后我就是你们的亲生儿子,你们就是我的亲生父母……”林青说着,掏出了当月的工资交给孙桂兰,说:“妈,立秋再也不能回来了,以后咱家的钱还由您保管,买什么也由你们两位老人作主。”孙桂兰说什么也不…  相似文献   

7.
在四川东方轮船公司“东方之珠”轮上,有位老人外号叫“说到起”。 他,就是公司退休老船长、共产党员王禄开。 前不久,我们在船上采访他。他一口一个“说到起”。他说,“说到起”是他的责任。公司聘请他来指导工作就是叫他“说到起”! “你怎么‘说到起’呢?”我  相似文献   

8.
魏晔玲 《前线》2010,(11):21-22
<正>"我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什刹海街道92岁高龄的张淑英老人一边吃着免费送上门的香喷喷的饭菜,一边对记者说。而什刹海街道的党工委书记则说:"我们狠抓党建工作的目的就是为了让群众得实惠,我们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  相似文献   

9.
正她是一位神采奕奕耄耋老人,是一名忠诚于党的共产党员,是见证开国大典的离休老战士,是祖国半个多世纪流金岁月的见证者。她就是韩志勇。初见韩志勇,她穿着一件蓝粉相间的格子衬衫。见到我们,韩老笑容满面,边招呼我们边说:"我要换上待客的衣服,戴上我的党徽"。整个人显得精神矍铄。我们惊讶,近90年的匆匆时光,仿佛在韩志勇老人身上留下痕迹时格外的"疼惜"。对于88岁的韩志勇老人来说,往事并不如烟。在老人的讲述中,一段段童年记忆、一次次革命洗礼、  相似文献   

10.
王斯是新四军女战士, 也是第一批左联成员、幅建省文联原副主席马宁的夫人。见到她的时候,我们的第一感觉是惊讶于她的年轻。老人年近九旬, 耳不聋、眼不花、行动灵活。她爱说爱笑,性格开朗活泼。让我们不由得寻思,她是不是就靠这股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在经历了恶劣艰苦的抗日斗争后,依然保持着自己的天性?所以我们在这篇访问中不将她称为老人,虽然她是名副其实的老人了。随着我们的询问,王斯开始回忆她和丈夫马宁的抗战之路。  相似文献   

11.
正都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可我家的经不难念,我有一个幸福的三口小家,也有一个温馨的大家庭,我和丈夫都在团场企业工作,哥嫂弟媳干个体,公婆退休后和我同住一幢楼,多年来,我们一家用相互间的理解和关爱相伴着走过了一个个春秋……我和丈夫结婚后同在轧花厂工作,丈夫是一名普通的电工,而我是厂里唯一的一名女修理工。1998年,我通过考试竞聘上政工干事岗位,没多久又兼任统计、出纳,工作非常忙,经常加班到深夜,那时孩子小,丈夫默默承担  相似文献   

12.
我写了一篇刘亚楼的文章在《中华儿女》杂志上发表后不久,刘亚楼的夫人翟云英老人打来电话想见见我,说是要当面感谢。来到刘司令员家,翟云英老人紧紧握着我的手,感激之情溢于言表。随后,她向我讲述了丈夫刘亚楼和毛泽东的深厚情谊。  相似文献   

13.
宫维民同志: 我和我丈夫都在机关工作。我们结婚快20年了,孩子上高中了,我们夫妻感情一直都很好,可近半年来,却发生了变化。事情是这样的:本来我丈夫不善饮酒,最近,他却常常喝得醉熏熏,回家后常发火,有时还动手打孩子,大喊大叫。我去他单位查问一下,大家都说,没人和他发生不愉快的事儿。后来有人告诉我,你丈夫进入了更年期,没想到男人也有更年期,也不知该怎样对他,请您给我出出主意吧!  相似文献   

14.
正9月13日,笔者来到一二七团幸福里小区王淑芳老人的家里,当老人得知我们的来意后,一边和我们交谈,一边翻找着自己各式各样的结婚纪念照,脸上的笑容在布满岁月的纹痕中显露出来。今年82岁的王淑芳和她的丈夫李文英都是离休老干部,老两口风雨同舟已度过了61年。在他们的生活中,有一个不变的规矩,那就是在这60年中,每隔10年,他们都要拍张照片留作纪念,从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到现在靓  相似文献   

15.
李维娜 《党建文汇》2006,(11):24-24
“那天同去的我家吉薰有没有什么消息?”不久前,在江西省瑞金市叶坪光荣院,一位112岁、双目失明的老人,听说我们是“从上面来的”,就禁不住向我们打听她丈夫的下落。这位老人叫陈发姑,70多年前,她的丈夫参加红军北上抗日去了;70多年后,她还在等待着他的消息。  相似文献   

16.
一个为革命而失去丈夫和儿子的女性,一个架起国统区与游击区桥梁的省委交通员,一个在敌人眼皮底下搜集军事情报的地下工作者,一个建国后“靠边站”30年而无怨无悔的老人。她的事业灿烂如春花,她的人生静美如秋叶,她,就是我们敬受的苏华大姐  相似文献   

17.
谷峰  高拉弟 《党史文汇》2001,(11):40-42
不久前 ,某报转载了《党史文汇》一篇题为《地下贸易运输线》的文章 ,说的是抗日战争时期 ,中共晋察冀分局曾派遣多名地下党员 ,在太原城建立了一条地下贸易运输线 ,从敌占区向我抗日根据地运送了大量硫磺等军工原料和紧缺物资。其中提到有个叫杨金凤的 ,和其丈夫在郝庄以种庄稼磨面作掩护 ,建立了第二运输站的事情。杨老大娘的子女拿着这张报纸问母亲 ,报上写的那个杨金凤是你吗 ?当杨老大娘听子女们读了报纸上的文章后 ,感慨地说 :“写的全是事实 ,那个杨金凤就是我……”老人激动万分 ,热泪盈眶 ,那一件件难忘的往事 ,好像又浮现在眼前……  相似文献   

18.
笑脸     
我叫冯征,在北京口腔医院技工中心工作。今年春暖花开的时候,我们来到怀柔山区,不为赏花,不为踏青,只为来看看我们的患者王大爷的假牙还好不好使。老人一见到我们,就兴冲冲地说:"大夫大夫,这牙可好了,我都能啃鸡爪子了!"与老人结识是在2009  相似文献   

19.
去年这些天,一篇比尔·盖茨对话摘录的文章,给人印象深刻。比尔·盖茨说,我年轻的时候不认识任何老人。在我们进行微处理器革命的时候,没有一个老人。  相似文献   

20.
她说,人死了,账不能死,丈夫欠人家的钱,我来还!有的债主没找上门,她就主动打电话找他们。她对债主说,我丈夫的欠条,我负责还;不放心的,我重新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