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石磊 《党建》2021,(11)
1994年12月5日,西藏阿里狮泉河镇,一场简朴而隆重的追悼仪式在这里举行.不足5000人的小镇竟有2000多人冒着凛冽的寒风赶来,向阿里人民的好书记孔繁森作最后的告别. 孔繁森,1944年7月出生,山东聊城人.他18岁参军,196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部队复员后回到聊城老家工作.1979年,国家要抽调一批干部赴西藏工作,时任聊城地委宣传部副部长的孔繁森主动报名,并请人写下"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作千秋鬼雄死不还乡"的条幅以示决心.在担任日喀则地区岗巴县委副书记的3年间,他跑遍了全县的乡村、牧区,与藏族群众结下了深厚的情谊.1981年,孔繁森奉调回到山东.  相似文献   

2.
正我叫高树义,1993年,我从老家山东省鱼台县到北京打工,做的是废品回收工作。一晃儿18年过去了,我也在北京扎下了"根儿"。说实话,我现在不觉得自己是个外地人。前一段,听说北京在评选"北京精神",我觉得给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包  相似文献   

3.
<正>"哈哈,问我在网上赚了多少钱,这是我的秘密,老公那你说我赚了多少……""我家现在的90多平方米的楼房是何老板赚的钱购买的,她的私房钱现在藏了多少我就不清楚啦……"这是一师十二团女职工何振燕在家中与老公的玩笑对话。但从他们甜蜜的对话中了解到,何振燕这些年在种好自己40亩棉花地的同时,还额外赚了不少钱。成为大家口中的"何老板"。2000年,何振燕在老家河南初中毕业,随打工的父母来到十二团二连拾棉花。"我当时就觉得新疆兵团团场比我们老家农村好,团  相似文献   

4.
<正>在我幼年时期,正赶上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虽已过70年了,但仍记忆犹新,许多感慨系在心头。"七七"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了侵华战争的步伐,1938年底,日军向我老家蠡县进军,他们沿途  相似文献   

5.
小时在老家亲历的一件事,一直影响并鞭策着自己.1964年,在河南老家.已长成半大小子的我,参观了手工业联社组织的"大比武".比武项目有铁工与木工两大项,铁工项目是菜刀和镰刀,木工项目是小板凳,都是百姓家离不了的器具.  相似文献   

6.
2006年12月1日是我的爷爷——敬爱的朱德元帅诞辰120周年纪念日。早在2004年8月14日,胡锦涛总书记亲临我们的老家四川省仪陇县马鞍镇视察,发表了感人至深的讲话,作出"一定要把朱德旧居保护好,一定要把朱德故里建设好"的重要指示。仪陇人民迅速行动,策划方案,积极运作,在做好朱德旧居保护的同时,带动老区建设,拉动红色旅游。我的母亲朱敏很关心家乡的建设。11月初,我去成都出差,母亲特别叮嘱我,一定抽空回仪陇老家去看看。  相似文献   

7.
张继焦 《党建》2014,(4):42-43
正我是焦家的"老七",名叫张继焦。我和焦裕禄的故事有五十年了。一我的老家在河南省兰考县葡萄架乡,父亲叫张传德。1962年春天,兰考灾荒严重,家里穷得连一日三餐都保证不了,我的父母就扒火车前往江苏徐州。当年5月,我出生在逃荒要饭的途中,是父亲用割草的镰刀为我割断的脐带。为了铭记这段辛酸的经历,父亲给我起名叫"张徐州"。  相似文献   

8.
正我的老家在辽西北票市北部的一个小山村,名叫"朱石皋"。是什么意思,没人说得清楚。我从字面上意会,就是"有红色石头的水滨"。这个地名很让人费解,以至于2000年出版的一本《辽宁省地图册》上竟将"朱石皋"三个字印成了"朱碑",但也只有家乡人才看得出来,走出那个隐蔽的小山村,断不会有人注意这一点。老家最可称道的不是这个名字,而是村中那两棵千年的古枫树,老一代称其为"祖枫"。  相似文献   

9.
正我的家乡在盘州市保基乡,是全省20个极贫乡镇之一,而我们陆家寨村又是极贫乡里的极贫村。大学毕业后,我一直在外工作。从亲朋那里我了解到"三变"改革和"购买服务"改革政策,许多村都受益富了起来。2016年5月,我主动放弃了城市里的工作,回到老家,当起了村党支部副书记。同年9月,在支  相似文献   

10.
正来疆工作多年,回想每次的探家旅程都是那么的美好又短暂,也曾经多次邀请母亲来疆同住,母亲总是以"恋家"为由一直坚持着在老家独居。母亲总是习惯性地报喜不报忧,家里有事也是自己扛着,从不给我们添麻烦。记得那是2015年9月25日晚上,我在单位棉花场值班,接到老家婶婶打来的电话,"孩子,近期天气不好,雨水较多,你妈前天不小心滑倒了,骨盆都摔裂了,怕影响你们工作不让我告你……"听到母亲滑倒受  相似文献   

11.
1946年我17岁时,为逃避包办婚姻,从望奎县老家来到哈尔滨求学.第二中学地下党党支部书记王志超和组委王风岐把向往光明、渴求理想的我引上革命征途,介绍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7年的6月,我在哈尔滨市第二中学的秘密入党仪式上庄严宣誓:"为共产主义奋斗到底!"从此,党给了我政治生命.  相似文献   

12.
感恩北京     
我叫徐柱,是安徽省利辛县人。1994年,我从老家来到北京新发地市场做果品生意,一晃18年过去了,我从当初的懵懂少年,成长为果品公司的总经理,是北京的包容和大气,帮助我成就了梦想。我的老家是国家级贫困县,我们家在当地又是困难户。家里有5个孩子,作为老大,我早早地背负起养家的重任。  相似文献   

13.
笔者的老家系上杭县南阳镇新联村(石胆窝),在1929年革命烽火年代是苏区新杭县的一个革命基点村,全村80%左右的青壮年参加了红军闹革命,我大哥黄炜华就是其中之一。2012年,上杭县委、县政府对全县27位开国将军的故居用"以奖代补"的方式拨款,以"修  相似文献   

14.
感恩北京     
正我叫徐柱,是安徽省利辛县人。1994年,我从老家来到北京新发地市场做果品生意,一晃18年过去了,我从当初的懵懂少年,成长为果品公司的总经理,是北京的包容和大气,帮助我成就了梦想。我的老家是国家级贫困县,我们家在当地又是困难户。家里有5个孩子,作为老大,我早早地背负起养家的重任。我跟随父亲来到北京闯荡,那一年,我才刚  相似文献   

15.
正每年6月到7月是学校的"考季",期末考试、中考、高考接踵而来。只要是考试就离不开考卷。如今的学生在标准考卷上答题已经习以为常,年轻教师也视标准考卷为平常之物。殊不知,40年间考卷的变迁可谓"沧海桑田"。1976年,我在农村老家读小学,  相似文献   

16.
正我的少数民族亲戚叫阿木尔,她是蒙古族,是四师七十四团六连养殖区的职工,"民族团结一家亲"使我们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我的老家在陕西,我是汉族人,2015年因兵团"少数民族聚居团场和边境团场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引进工程",我从北京来到了七十四团工作。第一次见到我的蒙古族大姐阿木尔,我向她解释了民族团结一家亲政策并说明了将要和她家结为亲戚,她很高兴,对"民族团结一家亲"政策赞口不绝。她的丈夫也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山东省聊城市委组织部坚持把学习型机关创建作为推动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通过加强学习的"内动力"、"外驱力"、"吸引力",着力打造政治品格过硬、职业操守过硬、专业能力过硬的新时代组工干部。锤炼党性,加强学习"内动力""2016年7月25日—2019年7月31日,整整一千多天,我有幸参与国家的援青战略,倍感荣耀……"2020年9月23日,在"我来讲党课"活动中,聊城市委组织部第二党支部书记丁耀伟向支部党员讲述了自己的援青工作。  相似文献   

18.
正"我是2017年从青海招录为一师四团四连的新职工,团里为我分配了一套新楼房,2018年我种植了80亩辣椒,年收入八万多元,这在老家是不敢想的。我对目前的工作生活十分满意。"3月9日,四团四连新职工李基农高兴地说。李基农所说的新楼房,是四团安置近两年招录新职工的一项新举措。该团为在团场参加工作的新职工分配一套约60平方米的公  相似文献   

19.
正我叫陈沫,是北京大学的学生。提起北大,最容易让人想起的就是"五四运动",那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至今都让人难忘。"爱国"是北大的传统,更是北京这座城市与生俱来的气质。我生在北京,长在北京,十几年的时间,身边的变化实在太大了!远的不说,就说我的老家高碑店村吧。高碑店村在东长安街延长线上,要说地理位置那是没得挑。这里  相似文献   

20.
<正>1960年2月,正当青黄不接的时候,我从九江市高中(现九江一中)退学回到了永修农村的老家。说起退学的原因,就是一个字:饿。当时是三年困难时期,全国人民都在过"粮食关"。我在学校的定量每天只有7两大米,加上顿顿萝卜青菜、十天半月见不到一点油腥,肚子一天到晚饿得咕咕叫。偌大的九江市,街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