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0年连发的五起校园袭击案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学界对此也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诸多的分析可分为微观的个体主义取向和宏观的整体主义两种取向,前者以人格心理学的视角为代表,后者则以社会学的社会结构视角为代表.但这两种视角在解释我国当前校园袭击案之类的反社会行为过程中均存在着一定的理论缺陷.基于社会结构变迁的角度,引入挫折攻击分析框架,整合微观和宏观两种视角,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性的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2.
2010年连发的五起校园袭击案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学界对此也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诸多的分析可分为微观的个体主义取向和宏观的整体主义两种取向,前者以人格心理学的视角为代表,后者则以社会学的社会结构视角为代表。但这两种视角在解释我国当前校园袭击案之类的反社会行为过程中均存在着一定的理论缺陷。基于社会结构变迁的角度,引入挫折攻击分析框架,整合微观和宏观两种视角,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性的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3.
国际组织正式制度和组织文化处于不断演变的进程中。对国际组织变革规律的理论研究不断深化对结构、施动者、变革机制这三个问题的认识,围绕国家中心主义和国际组织中心主义两大路径,形成了诸多中层理论。在国家中心主义路径下,理性选择制度主义、历史制度主义、制度竞争、委托—代理等理论将国家视为国际组织变革的关键施动者,认为不断变化的国家利益和国家间权力博弈可推动国际组织制度设计的改变。在此基础上,学者们分析了国家推动国际组织改革的策略选择问题。国际组织中心主义路径则将组织文化视为决定国际组织行为的结构性因素,重视国际官僚的施动性。理念流动、认知演化和官僚政治等国际组织内动力机制能推动组织文化变革。上述研究使人们对国际组织变革逻辑有了较全面认识:若想推动国际组织深度变革,就需整合来自国家、国际官僚和其他国际行为体的变革推力,并同时重视物质和观念要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理性选择理论习惯用模型建构和形式推理来解释事件,但新的理性选择理论却已经在全身心地拥抱比较方法和小样本分析。比较政治的引入为理性选择分析在假设检验和新解释提出方面的拓展提供了更大的可能。但同时,比较方法的另一传统是在概念的普遍性和有效性之间寻求平衡,因而这种平衡也给理性选择分析带来了新的困难。虽然理性选择理论与比较方法在结合的过程中产生了一些张力,但是,一种更可能的图景是,理性选择分析者仍会沿着比较方法的路径继续推进研究。  相似文献   

5.
梁益坚 《国际展望》2013,(6):117-134
国际关系体系理论事实上主导着当前的国际关系理论研究。与此同时,大多数体系理论又都以理性主义为指引的,凡不遵循理性主义逻辑的体系理论,多不被视作严肃的体系理论。需要指出的是,体系理论的缺陷恰好在于其对理性主义方法的应用:体系理论更关注宏观层次的讨论,而理性主义方法却注重微观层次的考察。这就导致了止步于宏观层次的体系理论简洁有余但解释力不足,而多数引入更为微观讨论的理论尝试又陷入另一个极端。笔者认为,应当重新强调理性主义的微观关注,将微观研究重新引入体系理论。本文从微观的视角分析和思考国际关系的体系理论,一方面尝试将体系理论的宏观层面与理性主义的微观层面相结合,另一方面旨在寻找国际政治与国内政治的汇合点,并由此得出国际关系体系理论的六个推论。希望本研究能推动国际关系理论中的体系一单元关联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民主化是复杂和流动的,民主转型方式对其有着直接的影响。具体的民主转型方式有六种,即政变、改革、社会运动、革命、军事干预、援助或和平演变,这些方式来自国家、社会和国际三个不同的层面,有着不同的激烈性和强度,它们对民主化过程都产生了或是积极或是消极的影响。本文以突尼斯为经验个案分析了社会运动+改革的民主转型方式对其民主化进程的交互式影响。本文认为,从民主转型方式切入可以更好地把握或重塑既有的民主化研究,形成主观与客观、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民主化研究新路径。  相似文献   

7.
制约村民自治有效运作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村民自治制度是我国乡村民主政治建设的客观要求和发展趋势,但其有效运作却受到我国乡村经济现状、宏观和微观政治环境、村民主体的文化状况以及社会环境的制约.我国的乡村民主必然要经历一个渐进的、缓慢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8.
模因学是探讨文化传播进化模式的新学问,它尝试为文化选择提供理论依据,但未曾注意到模仿的基本单位、储存机制、传播的进化原理、第一推动力等问题。温特以文化选择的两个机制模仿与社会习得为基础,构建进程理论。但他只做了国家拟人化的处理,将解释人类进化的理论用以研究国家行为体,也因此难以避免模因学存在的问题,其建构主义进程理论也应受到质疑。  相似文献   

9.
理性选择在逻辑上致力于演绎式的普遍性解释,而比较政治学则追求归纳式的地方性知识。所以,比较政治学者在使用理性选择时尤为谨慎,而且在研究过程中这种逻辑张力会不断突显。为解决这一问题,比较政治学者通常在理论建构与具体研究方法上采取"折衷主义"的方法,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理性选择理论应用于比较研究时的缺陷,但也会带来新的问题,这就要求理性选择理论实现自我更新。作为回应,理性选择理论尝试把"简单"理性扩充为"充分"理性,致力于建立更具包容性的行为理论,从而在理论建构与实证研究两个层次上为比较研究提供可能性和更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10.
对制度变迁问题的研究,除了解释制度变迁的原因,还应关注制度变迁发生的过程。早期新制度主义在分析制度变迁,特别是内生性的制度变迁方面,并不能显示出其应有的解释力。近10年来,一些学者提出,制度变迁问题不能仅限于对制度分析进行分类,而应该探寻制度变迁的因果解释链,以形成相应的理论。于是,一些学者提出了渐进式制度变迁理论。在笔者看来,尽管渐进式制度变迁理论仍存在诸多内在缺陷,但它无疑代表了比较政治学新制度主义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