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私营经济的性质与相关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私营经济具有私有经济的一般规定性,同样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实行雇工经营的一种经济形式;同时,它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居主体地位的条件下又具有一系列的特殊性。我国私营经济存在着剥削,应该历史地认识和对待剥削现象。  相似文献   

2.
中国历史上迄今土地所有制的基本形态总体上可分为私有和公有两种,但在历史进程中演化为三种具体形式,即封建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和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在封建土地所有制下,又存在封建国家(皇家)所有和封建地主私有及农民私有的区别。其共同特征是私有,虽然前者在历史上也曾被认为是一种“公有”(即官田),而其实质不过是皇家私有;就农民土地私有而言已延续整个封建社会。经过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现了“耕者有其田”以后,又可分为农民土地所有与国家所有,  相似文献   

3.
论及“剥削”,人们往往将之与封建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相联系,尤其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剥削”几乎与社会主义制度断然无缘。随着现实社会主义的历史发展,“剥削”的现象已逐渐出现在社会经济生活之中,尽管人们在心理情感上一时还难于接受。对此,有人恐惑不安,他们把这一经济现象视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尤物”而大加斥责,甚至有人认为经济体制改革已偏离社会主义方向。因此,在理论上对社会主义实践中存在着的“剥削”现实加以研究和探讨是十分必要的。 一、作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对立面,社会主义从它诞生的第一天起,就把消灭剥削作为已任而致力于改造不平等的旧社会。然而,剥削的产生和存在是与私有制的产生和存在紧密相联的,私有制是剥削得以产生和存在的前提和基础。因此,马克思、恩格斯早在《共产党宣言》中就指出:“共产党人可以用一句话把自己的理论概括起来:消灭私有  相似文献   

4.
对现代南北经济关系的性质,国内外经济学界已有不少论述,有的认为纯粹是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有的则认为是一种以合作为形式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二者都把一些不属于剥削的经济关系当作了剥削关系。我认为,现代南北经济关系的性质是一种包含着剥削的国际经济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5.
(一) 剥削作为一种生产关系,在我国曾经是被消灭了的东西。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允许其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和发展。这种剧烈的变化,使得有些人疑惑不解,甚至还有些人误认为是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偏离了社会主义方向。其实,它是我国现阶段经济体制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有其深刻的内在根据。首先,我国生产力落后,而且发展极不平衡,这是剥削存在的根本原因。大家知道,所谓剥削是指社会上一些人或集团凭借他们对生产资料或流通资料的所有权,无偿地占有他人的剩余劳动或剩余产品。马克思主义认为,剥削作为一种生产关系,它的产生、存在、发展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5,(36)
根据罗默的观点,当一种剥削形式的消灭致使被剥削群体的境况更加恶劣时,这种剥削形式就是社会必要剥削,也就没有理由消灭它。在社会主义社会,技能剥削是社会必要剥削,是应当保留的剥削形式;而地位剥削并不是社会必要剥削,是应该消除的。罗默对于社会必要剥削和社会不必要剥削的界定,虽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对于认识和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的剥削现象仍然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资本论》中对剥削问题的论述体现在不同的抽象层次上。对不同抽象层次上的剥削文本进行文义解释,会得出《资本论》关于剥削的论述存在内在矛盾这一错误学术观点。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对其不同抽象层次的论述从整体角度进行目的解释。通过目的解释我们发现,马克思剥削理论的根本理论旨趣在于其作为产权公有的理论依据对当前全球盛行的私有产权制度构成一种牵引作用,使得我国在进行经济制度设计时须把握好企业国有化和民营化之间、土地使用权公有化和私有化之间、技术引进与自主研发之间的关系,使其保持一种必要的平衡。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的定性与模糊郑文静社会主义是建立在与之相适应经济基础之上的一种社会制度,它在经济关系及上层建筑方面所特有的规定性使它区别于封建制度、资本主义制度等以往的剥削社会。我国正进行着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活动,无论怎样具有自身的特色,只要搞社会主义建...  相似文献   

9.
阶级结构的新变化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经济最深刻的变化发生在金融领域。在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所有制形式没有改变,资本对雇佣劳动的剥削和统治关系没有改变,但资本的增殖形式发生了变化。当代资本主义所有制关系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国有部门的私有化以及股权分散化的进一步发展。雇佣劳动者对资本的间接从属关系随着工人持股而加深,进一步掩盖了劳动者受资本剥削和奴役的地位和程度。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关系没有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而发生根本性变化,它们之间不是淡化而是强化了控制与被控制、剥削与被剥削、压迫与被压迫的关系。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和危机成为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无法愈合的伤口。  相似文献   

10.
杜旭宇教授在《剥削范畴及其功能作用的重新界定》一文中引用“技术剥削”的概念及其相关语句是不准确的,提出的“把剥削者与被剥削者固定化不切合实际”的中心观点也是值得商榷的。大力发展三资和私营经济并不意味着要否定剥削的存在,应该把马克思主义的剥削理论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结合起来,既有勇气尊重现实,允许资本存在,又有勇气承认剥削、正视剥削,更有能力扬长避短,把资本剥削性限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只有这样才可能促进社会、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真正构建起当前我国社会所需要的和谐。  相似文献   

11.
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简称新经济和新社会组织),重点是指非公经济组织(包括私有企业、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及独资企业、境内外合资企业、混合所有制类型的非公成份)和新社会组织(主要指新建立的社团、基金会、民办非企业等)。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的私营经济是一种不同于国外资本主义和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之前的资本主义私有经济的新型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私营企业主的大多数人作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既有凭借资本等生产要素而获取非劳动收入的一面,又有参加劳动而获取劳动收入的另一面,关键在于正确区分“非劳动收入”与“剥削”。业主与员工的关系正在党和政府的教育、引导下,向着自愿基础上互利的劳动合作关系方向发展,对此需要继续加强引导和管理。  相似文献   

13.
"剥削"是"分析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它试图将种种"分配不公"诠释为"剥削".然而从马克思的经典文献及其经济理论的精神实质考察,"剥削"和"分配不公"是有本质区别的."剥削"是一切旧制度所特有的本质属性,消灭"剥削"是马克思实现人的解放的必然步骤,而"分配不公"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将长期存在.对"剥削"的种种错误解读,必定会遮蔽社会主义制度和一切旧制度的本质区别,从而引起人们认识上和操作上的混乱.因此,对"分析马克思主义"剥削理论的辨正,理论和实践价值颇大.  相似文献   

14.
撰文说,马克思揭示了剥削的秘密,为人们与资产阶级斗争提供了理论武器。“权力剥削”这种剥削形式,比资本剥削更野蛮,更落后,也应该进行揭露和斗争。 “权力剥削”是社会上一部分人或集团凭借拥有的政治特权,无偿占有另一部分人或集团的必要劳动,它与资本剥削相比,有其显著特点:第一,资本剥削的基础是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权力剥削”的基础是少数人拥有的政治特权。第二,资本剥削遵循等价交换原则,“权力剥削”则完全是不等价交换。第三,资本剥削主要发生在社会产品的初次分配中,“权力剥削”则主要发生在社会产品的再  相似文献   

15.
论个体私营经济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角色定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半个世纪以来,中国的私有经济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物转星移,社会变迁。进入21世纪,中国私有经济迎来了它的黄金时段,随着我国宏观经济决策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调整,私有经济在我国的地位得以重新确立,并在短短20多年的时间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私营经济的发展,不仅解决了亿万人口的劳动就业问题,而且还是一个高增长的动力源,并且在国企改革、缓解通货膨胀压力等方面都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对“资本”等范畴的再认识臧志风传统的观点认为,资本,按资分配,劳动力商品等概念,都是反映资本主义剥削关系的。在社会主义经济关系中不能存在,也不允许存在,否则,就混淆了社会主义与本主义的区别,或者被认为是搞了资本主义的那一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早...  相似文献   

17.
一、丹麦3F工会概况 丹麦综合工会联合会于1873年在哥本哈根成立,原称SID,是丹麦第一家蓝领工人工会。2005年1月1日,该工联与妇女工人工会(KAD)合并,成立新的工会组织,叫做3F。该工会现共有会员35万人,其中80%源于SID,20%来自KAD,约1/3的会员为女性。3F隶属于丹麦总工会,系17个工会联合会中最大的一个。它下辖工业、运输、公共部门、建筑、绿色(园艺、农业、林业)和私有部门6个集团工会、78个地方分会,共有15000工会代表和安全代表。  相似文献   

18.
《党政论坛》2008,(8):36-36
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第一个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对迅速推开的农村改革进行了总结。文件明确指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或大包干“都是社会主义生产责任制”,同时还说明它“不同于合作化以前的小私有的个体经济,而是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知识经济时代的劳动就业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知识经济时代对劳动力的要求知识经济是和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相对应的一个新概念,它指的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人类迄今为止创造的所有知识包括事实知识(Know-what)、原理知识(Know-why)、技能知识(Know-how)和人力知识(know-who)四大类型。人是知识的载体,掌握这些知识的人是知识经济时代劳动力的主体,这一点是与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时代不相同的。在农业经济时代,由于科学技术落后,以提供体力为主的劳动力和土地成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在工业经济…  相似文献   

20.
导引我国私营企业主群体政治心态健康发展的机制探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己被提升为国家意志的今天,如何确保作为非公有制经济“活的灵魂”的私营企业主群体能够拥有健康的政治心态就成为一个不能不被格外关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政治心态是人们基于对政治生活主观要求与现实(或可能的)达到程度之间满意度的大小而表现出来的对待政治的态度和对参与具体政治运作的内在行为准则。换言之,它是一个具体的人基于对自身经济、政治和精神等多方面的内外在因素综合作用的表征。诚然,决定这一心态特质的一个主要方面无疑是内因,它包括特定个人的经济状况、社会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