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县市报较之其他报更接近当地,更接近寻常百姓,同广大读者最接近,这是县市报纸的优势所在。如何充分利用、发挥这个优势,提高县市报的报道质量,使之更好地为当地的三个文明建设服务,更好地为广大读者服务,这是一个值得不断研究、探索的重要课题,也是县市报的一个紧迫任务。县市报大部分是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创办的,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它起步晚,却在已趋饱和的报刊市场中挤占出了不小的地盘。县市报何以能在激烈的报刊市场争夺战中脱颖而出,赢得读者的青睐?县市党报身在基层,与基层、与读者最接近,最容易直接了解掌握基层的情况和群众的意见…  相似文献   

2.
现代报业竞争激烈,县市报要想在激流中站稳脚跟,就必须办出特有的风格,营造独特优势。尽管经过治理整顿后保留下来的县市报其性质已不再是机关报,但作为地方主流媒体,县市报仍然承担着地方党委和政府中心工作的宣传任务。活动多,会议多,行政部门的工作性、动态性报道多,尤其是头版,版面显得过于严肃、呆板,仍然是县市报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把县市报办成一张既令地方满意、又受读者欢迎的报纸?《常熟日报》近年来在这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其中于2006年元旦正式出版对开大报之时推出的“今日视点”栏目,成功地擦亮了头版这个“新闻橱窗”,增强了报纸的可读性。  相似文献   

3.
文章着重探讨在市场化大背景下,报纸(特别是市场化报纸)如何嫁接现代企业经营理念,对“新闻”这种特殊商品进行经营、包装,从而赢得读者,赢得市场;同时甄别现代市场化报纸与传统报纸之分野,”经营新闻”与经营普通商品之分野,从而准确把握“经营新闻”新理念之内涵与外延。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新闻同质化几乎成为媒体尤其是报纸的通病,日益引起从业人员的关注。地市报时事新闻的同质化尤其突出,乃至有人认为地市报时事版没有存在的必要。严峻的现实提醒我们必须认真面对时事新闻同质化的命题,研究如何将时事新闻进行差异化处理,为读者提供新鲜的、可读性强的、个性化的新闻,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提高地市报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5.
党报姓“党”,传播党和人民的声音是它的天职,党报的这一定位决定了它的权威和高度,这就是政务新闻、典型报道、成就报道等“硬新闻”多,社会新闻、街巷生活、百姓故事等“软新闻”少。如此,与都市生活类报纸相比,党报的功能定位使其在读者中的发行和广告经营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处于劣势。当前,在许多城市,党报和都市类报纸在经济效益方面已经有了很大的差距,  相似文献   

6.
报纸的新闻体裁是多样化的,除以消息、通讯、评论为主外,近年来出现的特稿以其特有的表现形式赢得了读者的青睐。在竞争激烈的报纸市场,靠特稿吸引挑剔的受众眼球,争抢受众已成为各报的一个手段。研究报纸特稿的受众性,对报纸赢得市场占有率,赢得读者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有人说,当代报业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服务质量的竞争;报纸如果不能提供优质的服务,读者就会流失。此话不无道理,纵观近年来的新闻实践,我们不难发现,许多报纸在增强新闻的服务性方面正在进行着不懈的探索。作为在报纸上占有重要地位和较大比重的时事新闻,自然应当承担起向读者提供优质服务的重任,赋予新闻信息更为明确的针对性和更大的实用价值。这就要求我们,首先必须认真研究读者、了解读者,掌握读者的阅读心理,关注读者的阅读需求,并从服务读者的角度去选择时事新闻,进而求得读者的关注。有关读者调查显示:受众阅读兴趣正发生从“看报纸…  相似文献   

8.
报纸策划是实现新闻采编与广告经营互动发展的新形式,是报纸拓展自营广告业务的重要手段,也是报纸在新的市场竞争形势下服务广告客户和读者的新举措,并有利于报纸提高良好的社会形象。为此,我们在推进新闻与广告互动发展中,必须切实抓好以下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9.
我国已告别短缺经济时代,报纸早已不是卖方市场。在受众阅读需求趋向多元化、客观上可供选择的报纸又太多的情况下,报人特别是地市报人应该怎么办?我们常德日报社的思考和实践是:在增强必读性上下功夫。增强必读性,必须强化受众本位观念,将市场规律与新闻规律结合起来,嫁接各类报纸优势,使新闻传播的形式和内容更具影响力、吸引力。一、强档推出“特别报道”,靠冲击力增强必读性。“新闻要短”、“新闻以短取胜”,这是业内人士的共识。但是,今天的党报读者,其阅读需求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他们浏览短、平、快的新闻,但他们特别喜受有深度、有厚度的,由表及里,与人们喜怒哀乐  相似文献   

10.
当一些面孔较“板”的时政新闻,一本正经的传统新闻占据报纸与电视时,读者不免感到乏味。这样的背景下,各大媒体纷纷推出以关心民众、关注.百姓为出发点的民生新闻,着实令人耳目一新,一时赞誉之声四起。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在全国性甚至国际性的重大新闻事件报道现场,越来越多地出现地方报纸包括地市级报纸记者的身影。这表明,部分地方报纸已不再满足于区域的限制,单纯地进行本地域的报道,而开始更多地探索跨地域“走出去”报道,尝试更广的报道区域和报道题材。他们的尝试和探索给地方报纸尤其是地市级报纸提出了新的办报课题。本文试图从此入手,结合《无锡日报》、《江南晚报》近年来的实践,就地方报纸跨地域“走出去”报道对提升其在本地新闻市场上竞争优势间的关系作一初步的探讨。突破地域限制——“走出去”有利于提升地方报纸的本地竞争优势探讨地…  相似文献   

12.
上世纪60年代,计划经济诞生日报;上世纪80年代,改革大潮孵化晚报;上世纪90年代后期,市场经济催生都市报。如今,为了自下而上在各个地、县市,特别是省会城市,这三类报纸(乃至经济类报纸)异曲同工,都在瞄准综合类市民生活报的坐标,展开激烈的竞争。尤其是对人才、实力薄弱的县市报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本文就县市报如何应对都市报、晚报改革取向谈一些粗浅看法。一、县市报面临的挑战挑战之一:激烈的媒体竞争冲击着县市报的发展空间3G手机的上市,网络电视的推广,数字电视的开播,更多博客、播客的涌现,对传统信息传播和采集方式具有颠覆性。同时…  相似文献   

13.
同质化原是一个商业领域的概念,指同一行业中不同品牌的产品相互模仿,以至逐渐趋同的现象。同质化的产品没有特色、缺乏差异。将这个概念移用到媒体,可以发现,当前媒体的新闻同质化现象十分严重。以无锡市场上的报纸为例,本地两张新闻类的报纸,与南京在无锡发行的几张报纸,经常出现大量的同质新闻,这些新闻主题一致,  相似文献   

14.
新闻是报纸的主产品。在传媒竞争加剧、新闻同质化明显的大背景下,做强新闻特别是本土新闻,成为县市区域报(简称县域报)稳定读者、赢得发展空间的重要法宝。近年来,《靖江日报》以增强报纸的贴近性、可读性为目标,努力做强靖江本土新闻,有力促进了报纸区域竞争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5.
报纸发行是一种市场销售行为。产品的销售权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企业的生命线,这条生命线只能操纵在自己手里。面对走向市场的县市报,把销售权交给邮局,只能是特定时期的权宜之计,只有自办发行,把销售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才是谋求今后发展的长久之策。  相似文献   

16.
地市报的优势在本土新闻,如今已成为地市报人的共识。但是,怎样把本土新闻这一地市报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最大限度地把本土新闻做好、做充分乃至做到极致,是摆在地市报面前的一大课题。  相似文献   

17.
俗话说:“看报看题,看书看皮”。人们看报总是先看标题,一条新闻能否打动读者,吸引读者去看,新闻标题往往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大凡那些在新闻史上有一席之地的名篇佳作,无不有一个与之匹配的新颖的标题。如《马歇尔歇马,华莱士来华》、《百万雄师横渡长江》、《谁是最可爱的人》等,这些标题概括了新闻的精髓,成为画龙点睛之笔。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报业竞争日益激烈的进程中,各类报纸利用各自优势摄取新闻资源,以强烈的危机感和高度的紧迫感进入每天的领先竞赛和市场争夺。提高报纸新闻  相似文献   

19.
充分利用地方新闻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千世界,纷繁复杂但并非任何事情都能成为新闻,因为新闻具有时效性和公众关注性,同时,地方新闻还有地域性(接近性)。报纸要办好,增强可读性、地方新闻资源决不能忽略,必须用足用好。转变观念是充分利用地方新闻资源的前提新闻资源是有限的,而新闻工作者对新闻资源的利用在认识上又有许多狭隘片面之处,这样更制约了我们对有限的新闻资源的利用。过去、地市报在地方新闻资源的配置和利用上,主要是依靠本地区的党委和政府。什么可以报,什么不能报,什么要强化,什么要弱化,走的是“指令性”的路子记者也习惯于往政府扎口部门跑这样办出的报纸每天版面基本雷同,消息程式化,一厂一店的颂歌多,很难吸引读者、占领市场。有  相似文献   

20.
金庸先生说:“副刊是报纸的生命线。” 作为现代报纸“四大基本构件”之一的副刊,正以其丰富多彩、别具特色的魅力,在报业竞争激烈的今天,与新闻共同担负着服务读者、吸引客户的重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