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宗福先,1947年2月生,祖籍江苏常熟,生于四川重庆,中国话剧编剧。1968年毕业于上海延安中学,后进入上海热处理厂当工人。1978年创作话剧剧本《于无声处》,这是粉碎“四人帮”后较早反映“文革”的文艺作品。剧本以轰动全国的天安门事件为背景,整个故事情节均发生在24小时之内,把一个大的历史事件浓缩在一场家庭危机之中,  相似文献   

2.
1978年11月,在关系中国命运大转折的那次重要会议召开前夕,由上海工人创作的话剧<于无声处>突然晋京,一时间轰动了首都舞台,在那场反对"两个凡是"的斗争中奏响了震撼人心的最强音.但许多人并不知道:这一切都有赖于胡乔木同志奔走京沪两地的悉心推动.  相似文献   

3.
隔山 《党课》2009,(3):108-109
话剧从西方传入中国已经有100多年了。早在19世纪末,欧洲的话剧就逐渐流入中国。1889年,上海圣约翰书院就演出了英语短剧和穿时装的汉语剧《官场丑史》;1901年,上海南洋公学演出了时事新戏《六君子》《义和团》,当时称新剧、文明新戏;1903年,上海育才学堂编演了文明戏《张汶祥刺马》;1905年,上海民立中学学生发起组织了话剧团体“文友会”,演出了《捉拿安德海》《江西教案》等剧;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人民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的活动可追溯至1918年。这一年,一些革命知识分子在上海、苏州、杭州、汉口等地向群众散发了介绍"五一"国际劳动节的传单。1920年5月1日,《新青年》第7卷第6号"劳动节纪念号"出版,发表了蔡元培"劳工神圣"、孙中山"天下为公"的题词和李大钊的《"五一"运动史》等文章。李大钊在《"五一"运动史》一文中,介绍了"五一"节的来历和美、法等国工人纪念"五一"的活动,号召中国工人把这年的"五一"作为觉醒的日期。为庆祝这个节日,陈独秀在上海船务栈房工界联合会上作了《劳苦者的觉悟》的演说,阐明了"劳动创造世界","做工的人最有用最贵重"的观点,还提出  相似文献   

5.
<正>背景介绍五卅运动从上海纱厂工人罢工而肇始。1932年10月1日,《苏区工人》第2期第3版"上海工人斗争"栏目,发表《上海纱厂工会联合会开幕》的消息,并配有漫画《上海纱厂工人代表大会万岁》,介绍了上海纱厂工会联合会于9月19日开幕,从6万多名纱厂工人中选举出来的80多名代表  相似文献   

6.
《救亡日报》1939年8月创刊于上海,郭沫若任社长。上海沦陷移桂林出版。1939年报社经济困难,进步文艺界为之募捐支持。 1939年4月,重庆戏剧界以旅渝剧人名义,在国泰大戏院公演夏衍新作四幕话剧《一年间》,为《救亡日报》募集基金。这是戏剧界用自己的力量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工人罢工,现在学术界一般认为是1921年7、8月间的上海英美烟厂工人罢工。姜沛南、陈卫民所撰《首战告捷——党领导的第一次罢工》一文较早提出这一观点后,逐渐为党史学界所接受。近年出版的《上海工人运动史》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罢工,是上海英美烟厂1921年七八月间的大罢工。”此外,《中国共产党在上海》一书也持相同观点。  相似文献   

8.
在白杨60年的艺术生涯中,有一段时间竟被禁止以白杨之名和观众见面,不得已而易名西门樱演戏。 1937年12月2日,拥有白杨、施超、吴茵、杨露茜(路曦)、谢天(添)、王献斋、龚稼农、徐莘园等著名新老电影明星的上海影人剧团从重庆到了成都。这一群电影明星的声望和他们在重庆演出抗日话剧引起的轰动,在成都掀起了争看上海电影明星演话剧、争看白杨的热潮。 12月中旬,成都的智育电影院,由上海影人剧团诸家明星登台演出了《卢沟桥之战》、《沈阳之夜》  相似文献   

9.
宋国锋小传 1950年出生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197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辽宁人民艺术剧院院长、辽宁儿童艺术剧院院长。国家一级演员。他16岁开始演艺生涯,1978年调入辽宁人民艺术剧院。先后在《于无声处》、《报春花》、 《高山下的花环》、《鸣岐书记》、《父亲》、《仲夏夜之梦》、《任弼时》等30多部大型话剧中担任主演。  相似文献   

10.
1978年,著名导演严寄洲受到外国电影的启发,决心在新导的电影《猎字99号》中运用电子音乐。他听说国内只有上海才有一台电子琴,历尽周折,终于在上海音乐学院找到这台电子琴。当时电子琴尚属"禁忌",还未获得"意识形态合法性",  相似文献   

11.
《资本论》要排成话剧了!150年前,伟大导师马克思埋头撰写《资本论》时,大概怎么也不会想到,如此深奥的理论著作《资本论》还能被排成话剧在上海首演。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总经理杨绍林说,他们会引入时下流行的漫画、音乐剧甚或拉斯维加斯的舞台秀等艺术元素,来打造一台具知识性、趣味性和时尚性于一身的"好玩"话剧《资本论》。话剧真能把马克思关于资本和剩余价值的理论再现于舞台?话剧真的有如此大的艺术魅力吗?本期"岳麓讲坛"我们特推出中国国家话剧院副院长王晓鹰先生《话剧艺术的魅力》一文,请广大读者关注  相似文献   

12.
《资本论》要排成话剧了!150年前,伟大导师马克思埋头撰写《资本论》时,大概怎么也不会想到,如此深奥的理论著作《资本论》还能被排成话剧在上海首演。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总经理杨绍林说,他们会引入时下流行的漫画、音乐剧甚或拉斯维加斯的舞台秀等艺术元素,来打造一台具知识性、趣味性和时尚性于一身的"好玩"话剧《资本论》。话剧真能把马克思关于资本和剩余价值的理论再现于舞台?话剧真的有如此大的艺术魅力吗?本期"岳麓讲坛"我们特推出中国国家话剧院副院长王晓鹰先生《话剧艺术的魅力》一文,请广大读者关注  相似文献   

13.
正舒绣文(1915-1969年),安徽省黟县人,生于安庆。原名舒彩云,中国近现代杰出的话剧、电影表演艺术家,中国第一位女配音演员。20世纪30年代初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五月花剧社、春秋剧社、上海业余影人剧社等团体。抗战爆发后,又参加中共组织的中华剧艺社,在战时首都重庆先后演出《棠棣之花》《虎符》《蜕变》《天国春秋》等话剧,与白杨、秦怡、张瑞芳合称为"陪都四大名旦"。在陪都重庆的舞台上下和烽火岁月的影棚内外,作为一名声震陪都的影剧明星,舒绣文与时任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  相似文献   

14.
<正>背景介绍一九三三年四月二十三日,《红色中华》文艺副刊《赤焰》推出《五一纪念专号》,发表了四个版面关于五一劳动节的作品,其中三版刊发了然之撰写的《怒吼呀!劳动大众!——上"五一"示威进行曲》,介绍上海工人举行的五一罢工示威历  相似文献   

15.
正7月7日,由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主编的《口述上海改革创新(1978-2012)》、《上海改革开放实录(1978-2012)》新书发布会在上海社联举行。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徐建刚、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总裁高韵斐分别致辞,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严爱云介绍了系列书籍的编纂情况。  相似文献   

16.
顾育豹 《世纪桥》2005,(12):35-35
《霓虹灯下的哨兵》这部在我军文艺史上享有辉煌声 誉的话剧作品,最初竟被认为是“毒草”而差点被扼杀,是 周恩来慧眼拯救了这部优秀话剧。 上世纪60年代初,南京军区剧作家沈西蒙和导演漠 雁、记者吕兴臣合作,以上海南京路上好八连为原型,写 出话剧《霓虹灯下的哨兵》。由于剧中写了一位进上海后经  相似文献   

17.
正陈铨其人及其作品近日,笔者读了《党史博览》2016年第11期《国民党与〈野百合花〉事件》一文。该文记述了1942年延安内部因王实味一组题为《野百合花》的杂文引发的事件。其中,国民党居心叵测借机炒作从而推波助澜,使这一事件不可避免地恶化,形成延安整风运动中出现"审干"升级进而"扩大化"的一个重要外部因素。无独有偶,当年稍后在重庆等地上演的一出话剧《野玫瑰》,也由于一  相似文献   

18.
阿庚 《党史博采》2009,(8):8-13
河北省话剧院根据著名作家梁斌同名小说改编的大型话剧《红旗谱》(鲁速、村里、亢克执笔)自1959年演出以来已整整50年了。该剧两进北京,五进天津,红遍大江南北,被誉为"富有中国气魄的一出好戏"。《红》剧在300多场演出中,曾被众多文艺名家热情赞赏,并有许多鲜为人知、意义深邃的较闻趣事。这里特刊发阿庚先生撰写的文章"话剧《红旗谱》与文艺名家",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9.
<正>20世纪60年代,由南京军区前线话剧团创作的大型话剧《霓虹灯下的哨兵》一经公演,便引起巨大轰动……一条普通的马路,造就了一个天下闻名的连队。"南京路上好八连"曾是几代人的经典记忆。没有硝烟的战场1949年春夏之交,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九兵团在解放战争的洪流中,攻入大上海,他们严守军纪,风餐露宿,接管了这座中国最大的都市……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上海警备区特务团三营第八连唱着《三大纪律八项注  相似文献   

20.
2012年12月1日,武汉东湖国际会议中心群星荟萃,2012全国戏剧文化奖·话剧金狮奖颁奖盛典在这里隆重举行.由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喀喇沁旗乌兰牧骑创作排演的纪实话剧《小村总理》荣获金狮奖剧目、编剧和表演三项大奖.话剧金狮奖是全国话剧常设性专业奖项,每3年评选一次,是对长期从事话剧艺术工作并做出显著成绩的优秀话剧工作者的最高政府奖项,共设导演、表演、编剧、经营管理等十大类奖项. 话剧《小村总理》取材于喀喇沁旗十家满族乡三道营子村,这个村党委班子18年连选连任,连续13年没有一个人告状上访,村党委曾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王福春被评为自治区"基层党组织示范带头人".为了推广基层创先争优的好经验、好做法,喀喇沁旗委、政府决定以十家满族乡三道营子村为原型,打造一台主旋律话剧,《小村总理》的创意由此产生.该剧根据王福春的真实故事创作而成,采用写意与写实相结合的表现手法,通过剧中主人公一心一意为村民办实事、谋利益的感人故事,塑造了一个既善于管理村里的"大事",又热心于村民琐事的"小村总理"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