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民工权益保障:问题、原因和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民工权益保障问题涉及到9900万农民工和其身后的几亿农民的切身利益。正确对待农民工、善待农民工和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所以研究农民工权益保障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这种思想,本文分析和研究了当前农民工权益保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以及解决问题的相应对策。一、存在的问题2004年上半年以来,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等地出现了持续性的农民工短缺现象。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组织专家赴这些地区对这一问题进行了重…  相似文献   

2.
正豫政办[2018]6号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河南省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考核办法》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2018年1月19日河南省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考核办法第一条为落实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的属地监管责任,有效预防和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切实保障农民工劳动报酬权益,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考核办法的通知》(国办发[2017]96  相似文献   

3.
正(2018年9月11日)沪府办发[2018]30号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经市政府同意,现将《上海市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考核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上海市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考核办法第一条为落实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的属地监管责任,有效预防和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切实保障农民工劳动报酬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保  相似文献   

4.
各州、市人民政府,省直各委、办、厅、局:现将《云南省农民工权益保障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云南省农民工权益保障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维护广大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5.
解决农民工问题要坚持五条原则:一是公平对待,一视同仁;二是强化管理,完善服务;三是统筹规划,合理引导;四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五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当前要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第一,抓紧解决农民工工资偏低和拖欠问题。第二,依法规范农民工劳动管理。第三,搞好农民工就业服务和培训。第四,积极稳妥地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第五,切实为农民工提供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特别要保障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第六,健全维护农民工权益的保障机制。第七,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原则和重点  相似文献   

6.
杨中领 《人民论坛》2012,(23):131-133
从法律层面上看,农民工权益保障是不同法律相互影响、共同作用的结果。我国农民工权益保障存在的问题主要在一些社会权益没有明确规定、劳动权益没有得到落实、劳动安全权益不被重视的领域。通过分析农民工权益保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文章提出了健全相应法律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正川办发[2018]19号各市(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四川省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考核办法》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2018年3月22日四川省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考核办法第一条为落实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的属地监管责任,有效预防和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切实保障农民工劳动报酬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考核办法的通知》(国办发[2017]96号)和  相似文献   

8.
农民工参选人大代表:问题、成因、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迁,人口流动性日益显著,人们从农村涌向城市,从欠发达地区流向发达地区务工,形成了一个新的不断发展壮大的社会阶层——农民工阶层。目前,农民工人数约为1.2亿人,在流动人口中占绝大多数。农民工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他们的社会地位乃至生存状况却不容乐观,被认为是“弱势群体”。近年来,农民工的权益保障已成为社会热点问题,目前对农民工社会经济权利,如工资、劳动保障、医疗保险、子女教育等问题的研究日益深人,而对农民工政治权利,特别是选举人大代表的权利的研究相对沉寂。  相似文献   

9.
陈瑜  廖小芳 《传承》2009,(12):48-49
目前,农民工最迫切关注的还是经济利益上的问题,而对于政治利益的关注则相对非常少。尽管农民工政治参与困难重重,陷入边缘化困境,但这并不意味着要放弃甚至是否定农民工的政治参与。要着眼于维护农民工的经济权益,为其制度化政治参与提供物质保障和动力。提高农民工的参政议政能力。提高农民工政治参与的组织化渠道。  相似文献   

10.
目前,农民工最迫切关注的还是经济利益上的问题,而对于政治利益的关注则相对非常少.尽管农民工政治参与困难重重,陷入边缘化困境,但这并不意味着要放弃甚至是否定农民工的政治参与.要着眼于维护农民工的经济权益,为其制度化政治参与提供物质保障和动力.提高农民工的参政议政能力.提高农民工政治参与的组织化渠道.  相似文献   

11.
田丹 《人权》2005,(2):28-29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之后,经过党和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我国人权保障得到全面加强。尤为突出的是,过去比较受忽视的农民工权利的保障,得到明显的进展,有些地方做得有声有色。但农民工权利的保障工作,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问题仍然不少,需要作出更多努力逐步解决。农民工的作用、地位和权利不容忽视农民工,这是什么样的一个群体?农民工——这是城市建设中的一支劳动大军、一支主力。城市里最苦、最累、最脏、最险的工种,大部分由他们承担。据上海市有关部门统计,2003年,外来劳动力对上海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10%,而外来劳动…  相似文献   

12.
李颖 《重庆行政》2010,12(5):40-42
成渝试验区地处欠发达地区,共同面临着农民工数量多、结构复杂、流动性强、整体素质较低、基本权益得不到保障等方面的共同问题。把对农民工的利益保障作为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其多方面需求,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福建各级党政部门对农民工权益保障工作十分重视,出台了一系列维护农民工权益的政策措施,取得明显成效,但由于保护农民工权益工作的涉及面广、情况复杂,农民工队伍的不稳定现象普遍存在。不久前,福建省农调队针对农民工的权益保障问题做了一次调查,发现问题的由来并不简单。  相似文献   

14.
朱峰 《就业与保障》2006,(11):24-25
从过去权益保障的落实无人问津,到年关岁末声势浩大的为农民工讨工钱,再到现在为农民工争取合法权益成为常态,农民工权益保障问题日益受到重视。而据了解到,要想真正使农民工权益得到保障落实,仍有诸多瓶颈亟待突破。  相似文献   

15.
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究其根源是社会正义缺席导致的后果。从社会正义的角度来寻找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解决对策,有利于解决他们在就业环境、劳资关系、公共服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保障他们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权益。  相似文献   

16.
社会保障缺失是农民工权益保障中较为突出的问题。五年来,全国人大代表针对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充分进行调研,提出了内容丰富的议案和建议,为有效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政策缺失问题奠定了重要基础。本文通过对五年来代表所提的议案和建议进行梳理,一方面表现了人大代表对农民工等社会弱势群体的密切关注和关心,另一方面,结合农民工的各项社会保障政策建议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我国虽然拥有较为完善的关于劳动权益保障的法律体系,且在农民工落户、住宿、保险等社会待遇方面逐年改善,但农民工劳动权益仍无法得到较好的保障。通过实地走访发现,影响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问题的因素较多。为切实做好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工作,必须从改变农民工自身观念、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多方面入手,实现既定措施的落实。  相似文献   

18.
正国办发[2017]9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考核办法》已经国务院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2017年12月6日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考核办法第一条为落实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的属地监管责任,有效预防和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切实保障农民工劳动报酬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根据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对各省(区、市)人民政府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统称各省级政府)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的年度考核。  相似文献   

19.
赵奕钧 《求索》2012,(7):80-81,66
农民工医疗保险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与完善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农民工医疗保险制度对于保护农民工医疗权益、促进农民工流动以及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具有重要意义。农民工作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特殊群体,其医疗保险必须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其医疗权益必须得到法规和制度的保障。本文主要从博弈论视角探讨农民工医疗保险体系存在的问题及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20.
徐伟  朱伯玉 《求索》2011,(2):171-172
保障农民工劳动权益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和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重要矛盾。基于农民工检测调查报告等调查统计资料,分别从劳动合同的签订率、参加社会保险、劳动安全条件、侵害农民工休息权、农民工的组织化程度等方面,对《劳动合同法》视野下农民工劳动权益问题进行了分析,这对于正视当前农民工劳动权益的现实,保障农民工劳动权益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