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宋可旖  丁玲 《山西青年》2022,(3):196-198
信息时代网络社交逐渐成为当今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新选择.通过对地方高校大学生人际交往状况的调查,分析互联网对大学生人际交往水平、机会、情绪等方面的影响,并以此为基础探讨了相应的调整策略,以期互联网时代的大学生能合理使用网络进行人际交往,实现现实交往与网络交往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2.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大学生人际交往发生了很大变化,这种交往直接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发展。本文对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的特征、危机和危机形成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就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的教育引导提出了具体办法。  相似文献   

3.
《求实》2013,(7)
从主体性哲学研究到主体间性哲学研究的时代转向,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实践提供了新的理论范式。考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整个系统,教育者、受教育者是整个教育活动中相对独立的主体,他们在互动交往中共同发挥能动性作用,具有主体间性。要通过培育主体间互动交往的情感基础、提升主体间互动交往的能力水平、丰富主体间互动交往的对话内容和优化主体间互动交往的网络环境,实现主体间有效的互动交往并在实践中感召、塑造和引领主体的网络生活方式,实现其思想道德认识从自在状态向自为状态的转化,从而实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生成。  相似文献   

4.
李倩 《世纪桥》2014,(10):76-77
网络改变了高校学生的交往观念、方式和内容,然而由于网络自身存在的弊端难免使学生的网络人际交往存在安全隐患,并成为影响学校安全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学校要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人际交往安全问题的研究,以便有效地指导学生理性面对网络交友,并引导他们在现实生活中进行良好的人际交往。  相似文献   

5.
网络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网络社会的形成使得人的交往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革。网络社会交往相对传统社会交往方式有其自身特点,对人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研究网络社会人际交往特点以及其对人类发展的推动作用,有助于人们更好的利用网络这一人类社会发展成果,推动人类社会迈向前进。  相似文献   

6.
党员干部的社交圈,主要是指党员干部在八小时工作时间外、工作群体和亲缘群体以外,与交往客体进行交往而形成的社会群体。现实中绝大多数党员干部在社交圈内能够坚持党性原则和立场,进行健康的人际交往、交流。但也有少数党员干部在“社交圈”中只讲“朋友交情”不讲党性原则,而引发种种腐败现象,这已成为近年来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的一个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7.
简奥 《湘潮》2013,(1):154-155
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引起了人们生活方式的变革,网络社交也随之成为现在人们相互认识和沟通的一个重要媒介,而随着网络交往这种新的人际交往方式的出现,也为人们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带来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仰吟月 《山西青年》2022,(7):109-111
现代社会,在与他人交往方面,微信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平台,将自己的生活分享到微信朋友圈,并在朋友圈与他人进行互动交流已成为很多青年群体进行自我呈现的重要途径.微信的许多实用的功能使其成为人际交往,与他人互动的一个重要手段.如微信具有一定的私密性、转换性和可能性等.本文将微信定义成表演的前台,研究微信朋友圈部分青年群体过度...  相似文献   

9.
"交往"是马克思唯物史观所运用的一个重要范畴。随着网络技术的诞生,赋予了人类交往的全新空间。二元数理逻辑基质基础上诞生的网络空间,便成为一个完美的用于存取超文本的计算机环境,这种技术的符号性,带来了网络空间呈现场所的虚拟性,在这种重组的时空中,网络交往行为开始新特征。首先,网络拓宽了现实的社会交往领域。其次,网络开辟了虚拟的交往领域。再次,网络创设了人际交往的一系列新特点。  相似文献   

10.
网络化的生存与生活方式是人类交往实践形态的巨大转换和基本表达,其对密切党群关系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在这种环境下,广大党员干部应利用好网络优势,开拓密切联系群众更有效的途径。具体来说,党政组织可以从建立方便的网络互动系统、发展和传播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践行以人为本的理念、提高网络交流互动效果等方面来密切党群关系。  相似文献   

11.
人际交往是一门艺术。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同样的目的,不同的实现方式,往往会导致天壤之别的结果。为了使人际交往活动达到预期的最佳效果,在这个过程中,应该铭记以下几点:使用称呼就高不就低、入乡随俗、摆正位置、以对方为中心。  相似文献   

12.
以马克思劳动异化思想为基点,分析网络异化的概念。网络人际交往异化的表现主要有网络沉溺、网络孤独感、网络信任危机、网络人际关系疏远等表现;网络人际关系异化要求人们回归人的本性,回归到真实的生活,回归到现实的社会中去。  相似文献   

13.
人际关系是人们在相互交往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关系,它是一种动态的人际交往过程。在大专院校,班级中的人际关系是指班集体成员之间的信息传递、思想沟通与情感交流的联系过程。良好的班级人际关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对活跃班级学术思想,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理解和身心健康,顺利完成学业和走向社会等,都有重要的作用。班级中人际关系好,同学之间就会感情融洽,心情舒扬,互相学习,真诚帮助,友好竞争。在这  相似文献   

14.
《党课》2008,(4):109-110
自卑心理是一种因过多地自我否定而产生的自惭形秽的情绪体验。自卑感人人都有,只是程度不同而已。适度的自卑能激励人发奋努力,取得成就,而过度的自卑,就会在人际交往、事业和婚恋等方面对自己的能力、学识、品质、相貌等自身因素评价过低,表现为自我封闭,不与他人交往;过度地关注自己的生理缺陷和能力的不足;心理承受能力脆弱,经不起较强的刺激;  相似文献   

15.
陈瑶  吴永忠 《世纪桥》2011,(1):46-48
伴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交往成为一种高效的交往方式。网络交往不仅呈现出虚拟化、符码化、平等化、超越化、全球化等新特征,同时带来了主体性退化和人文精神丧失等一系列新的异化现象。所以,现代交往需要借鉴各种交往关系理论,尤其是哈贝马斯的交往理性论,发展马克思主义交往理性论,为建设理性的网络交往以及文明的和谐社会提供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责任意识本质上是一种对人类"命运共同体"自觉尽责的价值理念,网络公共空间既为大学生责任意识的表达与出场提供重要的形式与渠道,也为其形成与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方式与平台。大学生在网络公共空间中多边主体的交往互动与探索商榷共同构成了其责任意识的主要培育形态。其中,网络空间中交往互动是大学生责任意识培育的基源性形态,探索商榷则形成了大学生责任意识培育的累积性形态。  相似文献   

17.
网络时代的人际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nternet作为20世纪下半叶的重要社会事件,已对人类社会的生活发生了实质的影响。表现在人际交往领域,一方面,Internet扩展了人类交往的空间,创造了人类交往的新平台,消除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社会、文化、种族等的限制;另一方面,Internet亦给人际交往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王睿祺 《世纪桥》2009,(11):136-136
在外语教学中,“图式”是指与学习的语言背景相关的知识,通常是隐藏在特定言语表达形式背后的信息。本文在阐述现代图式理论与听力理解内涵的基础上,介绍了互动教学模式、综合途径训练法和多媒体网络听力教学等内容。  相似文献   

19.
人的发展经过一系列历史过程,逐步趋向全面发展。他是指社会每一个成员的体力、智力、个性和交往能力的发展。广义地理解人的发展,应当包括人的自由发展、全面发展、充分发展及和谐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全面进步的综合体现,又是作为社会主体的人与社会进步互动的结果。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既是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也是不断追求和推进的历史过程和现实运动过程。  相似文献   

20.
李小静 《世纪桥》2014,(10):89-90
"屏奴",是随着移动社交网络的兴起而产生的一个新名词,用以形容日常生活中越来越离不开电子显示屏幕的一类人群。令人担忧的是,"屏奴"的群体越来越年轻化,尤其是广大青少年学生,他们的课余生活大部分是在电视、电脑、手机等不同屏幕间切换,"人机交往"对"人际交往"造成了很大的冲突,淡化了青少年学生的现实人际交往,使其社交、语言表达能力会退化,丧失自我锻炼、自我发展的实践机会,而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人际关系是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对此,必须对这种现象加以引导和监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