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眉江 《创造》2006,(7):48-49
云铜工业园在东川特区建设规划中,属于“特、高、实、快”四个工业组团中的“特”,也就是绿茂四方地重化工工业组团中的一个。云铜工业园区入驻企业已达到14家,是最大的一个园区。负责园区管理的,是昆明云铜投资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2.
邹韶禄 《创造》2001,(11):29-30
1996年云南铜业(集团)有限公司组建就遭遇内忧外患。可五年过去,云铜集团走出困境,全面振兴,呈现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3.
《创造》2006,(3)
作为一家资源型企业,技术上的创新和变革尤为重要。先进的技术意味着生产成本的降低、高效率的生产线和生产规模的增加。在这一点上,云南铜业集团有限公司可谓不遗余力。“十五”期间,云铜投资7亿元,引进国际先进艾萨铜冶炼技术、设备改造嫁接原电炉冶炼系统,创造了艾萨炉应用史上的6项世界纪录,实现了炼铜工艺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历史性变革。整个集团公司的铜冶炼技术、生产规模、经济效益、污染治理效果等方面的工艺技术、指标、实际效果一举跃居世界同行先进水平。大红山铜矿引进关键技术和设备,建成2400吨/日规模的井下无轨开采项目,填补了省内空白。云铜与日本古河合资建成的3000吨/年高速电气化铁路用接触网导线生产线,替代进口,实现了高速铁路接触线产品的国产化。  相似文献   

4.
2006年7月3日,在东川再就业特区建设两周年现场调研会上,作为在东川特区投资的大集团代表,昆钢集团董事长王长勇对近一年来集团公司在特区的建设作了相关介绍。  相似文献   

5.
《创造》2007,(6):42-43
云铜集团与泰国著名地产企业合作的首个房地产项目——锦绣中华3月31日上午在曼谷正式奠基。  相似文献   

6.
张媛 《今日民族》2016,(11):17-19
正2016年9月23日,正是金桂飘香,秋风送爽的收获时节。这一天,云南铜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铜集团")发布了成立20年来的首次社会责任报告。"承担社会责任是企业理性发展和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企业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云铜集团董事长刘建平动情地表示。"云铜集团在企业发展、客户及员工权益、社会  相似文献   

7.
周国升 《创造》2006,(7):22-23
2006年7月3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白恩培出席东川再就业特区建设两周年现场调研会并作重要讲话。2004年4月,为解决好东川的特殊困难和问题,省委省政府决定设立东川再就业特区。两年来,在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东川和东川再  相似文献   

8.
欧阳林夕 《创造》2006,(7):24-25
2006年7月3日,省委副书记、省长徐荣凯主持东川再就业特区建设两周年现场调研会并作重要讲话。省委省政府作出建设东川再就业特区的决策两年多来,省委省政府召开了三次会议,其中有两次是在东川召开  相似文献   

9.
《创造》2006,(12)
年度变化最大城市:东川事件:2006年7月3日,云南省委、省政府召开东川再就业特区建设两周年现场调研会。其庞大的出席阵容和规模,在东川历史上尚属首次。两年特区建设的探索和实践充分证明,省委、省政府建设特区的重大决策是科学和正确的,正在使东川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0.
《创造》2006,(12):44-45
事件:2006年7月3日,云南省委、省政府召开东川再就业特区建设两周年现场调研会.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率20余位省部门和大企业负责人出席会议.专家分析指出,2006年7月3日,应该被记入东川特区的建设历册.如此高规格的现场调研会,在东川的发展史上是第一次,体现了省委省政府继续推进东川再就业特区建设的信心和决心,以及对特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重视,并寄予厚望.  相似文献   

11.
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是世界性的难题,东川等一批老工业基地面临着转型的挑战,近一段时间以来,“中国唯一零税区——东川再就业特区”不断撞击着我们的视觉和听觉,东川再就业特区特有的迄今为止全国最优惠的税收、劳动、工商和土地政策,为昔日的天南铜都的重新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东川人独创的“以人品招商为灵魂”的招商文化吸引大批投资商,为东川的二次创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东川率先举起了再就业的大旗,“东川模式”对云南乃至全国面临的就业、再就业问题将起到有很好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2.
郑群 《创造》2005,(11)
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是世界性的难题,东川等一批老工业基地面临着转型的挑战,近一段时间以来,“中国唯一零税区——东川再就业特区”不断撞击着我们的视觉和听觉,东川再就业特区特有的迄今为止全国最优惠的税收、劳动、工商和土地政策,为昔日的天南铜都的重新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东川人独创的“以人品招商为灵魂”的招商文化吸引大批投资商,为东川的二次创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东川率先举起了再就业的大旗,“东川模式”对云南乃至全国面临的就业、再就业问题将起到有很好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3.
马黎 《创造》2005,(11)
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是世界性的难题,东川等一批老工业基地面临着转型的挑战,近一段时间以来,“中国唯一零税区——东川再就业特区”不断撞击着我们的视觉和听觉,东川再就业特区特有的迄今为止全国最优惠的税收、劳动、工商和土地政策,为昔日的天南铜都的重新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东川人独创的“以人品招商为灵魂”的招商文化吸引大批投资商,为东川的二次创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东川率先举起了再就业的大旗,“东川模式”对云南乃至全国面临的就业、再就业问题将起到有很好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4.
再造东川     
闻杰 《创造》2005,(11)
说实在的,我对东川并没有多少了解,虽然来云南已有相当年,三迤大地许多地方都已跑遍,唯独昆明东北边这个小小的东川没有去过,只知道那里是一个很有名的铜矿区,号称“铜都”,与滇南的个旧“锡都”南北呼应,凡谈起云南的“金属王国”都会提到这两个地名,而东川在行政上还略胜一筹,同是采矿城市,个旧是县级市,东川是地级市,似乎后者更有份量些。东川还是中国著名影星张丰毅的故乡。  相似文献   

15.
吴筇 《创造》2005,(11)
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是世界性的难题,东川等一批老工业基地面临着转型的挑战,近一段时间以来,“中国唯一零税区——东川再就业特区”不断撞击着我们的视觉和听觉,东川再就业特区特有的迄今为止全国最优惠的税收、劳动、工商和土地政策,为昔日的天南铜都的重新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东川人独创的“以人品招商为灵魂”的招商文化吸引大批投资商,为东川的二次创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东川率先举起了再就业的大旗,“东川模式”对云南乃至全国面临的就业、再就业问题将起到有很好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6.
赵光宙 《云南人大》2007,(12):16-17
为解决东川发展中遇到的困难,省委、省政府作出重大战略决策,设立东川再就业特区。自2004年4月13日东川设立再就业特区以来,区人大常委会坚持和依靠党的领导,紧紧围绕再就业特区工作大局,围绕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大问题,围绕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依法履职,在参与中监督,把支持寓于监督之中,不断强化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有效促进了东川再就业特区各项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创造》2006,(7):30-31
事实证明,特区建设两年来,是东川历史上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东川经济社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8.
《创造》2006,(12)
NO.1昆明市东川区委书记高德明鞠躬事件:2006年7月3日,云南省委、省政府召开东川再就业特区建设两周年现场调研会。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率20余位省部门和大企业负责人出席会议。专家分析指出,2006年7月3日,应该被记入东川特区的建设历册。如此高规格的现场调研会,在东川的发展史上是第一次,体现了省委省政府继续推进东川再就业特区建设的信心和决心,以及对特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重视,并寄予厚望。  相似文献   

19.
欧阳林夕 《创造》2006,(7):40-41
东川独有的政策、独特的自然禀赋,需要创造性的宣传方式。马玉琼任部长的宣传部,把宣传做得漂漂亮亮,让世人看见一个新的东川。  相似文献   

20.
布培德 《创造》2006,(7):20-21
经过两年的工作,东川再就业特区建设发展如何?取得了哪些成绩?下一步加快发展需要重点解决什么问题?2006年7月3日,云南省委、省政府召开东川再就业特区建设两周年现场调研会,总结两年来再就业特区建设经验,研究进一步落实政策、完善措施,扎实推进特区建设和东川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更大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