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平萱 《今日山西》2004,(5):21-21
近年来,大同市委宣传部大胆借鉴经济领域改革的成功经验,积极引进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投融资机制,全力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影视文化产业硕果累累。从1999年起,大同市先后和中央电视台等单位合作拍摄了多部电视连续剧。其中,电视剧《大树临风》荣获第二十届全国电视剧“飞天奖”中篇二等奖,第十八届中国电视“金鹰奖”中、短篇电视剧二等奖,山西省第八届电视艺术奖一等奖,山西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剧目奖。电视剧《亮眼睛》,荣获第二十一届全国电视剧“飞天奖”短篇二等奖和山西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剧目…  相似文献   

2.
韩国影视剧能在中国流行,有着深刻的历史、文化方面的原因。韩国影视剧的成功,与其现代的文化产业运作与传播方式密切相关。韩国影视文化产业的成功运营启示我们:在某种条件下,文化产业可以成为经济发展核心推动力,而且,这种成就是可以通过政府和业界的共同努力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3.
罗蕤 《今日民族》2011,(5):53-56
云南少数民族题材影视剧在中国影视发展史上留有重要一笔。本文将从云南少数民族题材影视剧的发展入手,就挖掘云南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发展影视文化产业谈一些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2010年1月20日下午,由中央电视台、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今日中国杂志社、晋城市餐市政府、北京长城博纳影视文化有限公司联合摄制的大型电视连续剧《矿长》在太原举行新闻发布会。  相似文献   

5.
自1993年中央电视台引进第一部韩剧《嫉妒》以来,韩剧在中国的热潮就一浪高过一浪,其后引进的《爱情是什么》、《我的野蛮女友》、《蓝色生死恋》、《冬季恋歌》等都在国内引起较大反响。韩国电视剧不只在中国大陆地区得到人们的关注,在日本、菲律宾等亚洲国家也受到广泛欢迎,从而被称为“韩流”。韩剧及“韩流”产生广泛影响的原因大致说来,韩剧大受欢迎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剧作内容的生活化、平民化。韩剧表现的都是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琐事,剧中人物的生活状态,大都是现实生活的真实“翻版”。超长的集数里讲的多是家长里短的家庭琐事,…  相似文献   

6.
孟德宏 《创造》2012,(6):98-99
随着云南省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在文化旅游、演出演艺、影视制作等领域相继取得突破之后,动漫产业越来越受到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尤其是2010年,一部由云南美瑾奇奥传媒有限公司制作的电视动画片《彩云南》在中央电视台、云南电视台播出后,深受广大小朋友的喜爱。该片人物原型、故事设定均取材于云南少数民族元素,甚至故事中的环境背景都取材于云南实景。面世后不到4个月连续斩获了“云南优秀影视广播剧奖”、“中国年度十大最具产业价值动画片形象奖”及“中国动画年会评委会特别奖”等众多奖项。《彩云南》的成功带动云南动漫产业走上了特色化、差异化的发展轨道,可以说为云南民族动漫的创意突围撕开了一条口子,其成现思路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7.
2009年10月17日,中央电视台《非常6+1》节目中,一个叫刘梦怡的9岁小女孩以一曲《烛光里的妈妈》感动了所有观众,并赢得当期“非常明星”宝座。其实,年仅9岁的刘梦怡身上还有很多耀眼的光环:她1岁半就开始“触电”,从3岁接拍第一部电影后星途一片灿烂,到9岁时已经拍摄了十几部影视剧和广告片。还是多个品牌的代言人。然而,就是这么一个出类拔萃的童星,她并非出生于演艺世家的优越家庭,从小“熏陶”她的却是一个比她大11岁的脑瘫哥哥……  相似文献   

8.
“韩流”热对发展我国文化产业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随着韩国影视剧、韩国流行音乐、韩国明星登陆中国大陆,韩国文化风行一时,掀起了生气蓬勃的“韩流”热。韩国文化能在我国如此风靡,得益于多种文化因素的影响,包括文化政策、文化范式、文化传媒、文化环境、文化传统、文化借鉴等。应对“韩流”,我们应保持理智,以开放的大国姿态,汲取“韩流”文化之所长,发展我国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9.
2003年3月31日,我国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农工党党员,被誉为“中国第一女花脸”的齐啸云女士因病溘然辞世,享年73岁。我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与齐啸云女士相识的,她是裘派花脸演员,以演包公戏最为擅长,素有“女包公”之称。80年代末,我负责在中山公园中山堂组织了一场《京城情韵》京剧演唱会,由中央电视台戏剧部录制。当时邀请了梅荷玖、梅葆、李长春等许多京剧名家参加演出,担任节目主持人的是宋世雄、李扬和柳石明先生。这场由农工党主办的京剧演唱会,中央电视台曾播放多次。齐啸云女士也参加了那场演出,她演唱了绝响舞台多年的裘派名剧…  相似文献   

10.
报刊撷英     
中国人生活中的22个第一1第一部外国电视剧1977年11月29日晚,中央电视台播放了南斯拉夫的《巧入敌后》。2第一个来访的外国交响乐团离钓鱼台国宾馆不远处的红塔礼堂,1978年4月,在这个当时首都音响效果最好的地方,日本指挥家小泽征尔率波士顿交响...  相似文献   

11.
1996年,一部有着另类思维和怪异对白的电影《大话西游》出炉,开了中国古典名著“换脸”的先河。之后,一部被誉为“最佳网络文学”的小说《悟空传》成为“大话名著”的代表作。近年来,一本以古三国故事寓今管理学的《水煮三国》,更是把古典名著的“换脸”之风推向了高潮。但是,很多人忧虑:当“换脸”名著充斥书架,当孙悟空的“儿子”孙唐渐被青少年默认时,谁来给他们还原历史和文化的真实?随着“戏说”、“新版”、“大话”等名词在影视剧作品中频繁亮相,人们对戏剧化了的名著似乎已见怪不怪了。如今我国经典的“四大名著”被改头换面,一些现…  相似文献   

12.
话说长江热     
进入80年代以来,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长江流域的开放开发地位显得异常突出和重要。从1980年开始,社会各界对利用和开发长江的呼声此起彼伏,出现过4次大的热潮。 1.1980年《话说长江》激起第一次“长江热”。 1980年,中央电视台播放了25集电视连续节目《话说长江》,在全国引起了巨大反响。此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已经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  相似文献   

13.
“韩流”:又一种追星的新范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随着韩国影视剧、韩国流行音乐、韩国明星大举登陆中国大陆,韩国文化风行一时,引发了所谓“韩流”现象。青少年炮制并演绎着的这一轮新的文化浪潮,是否是青少年追星的又一种范式?  相似文献   

14.
2006年9月28日,即“2006年中国常州国际动漫艺术周”开幕的第一天,一档名为《奇奇颗颗历险记》的国产第一部全三维恐龙动画大片在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每天下午18点至18点30分的黄金时间隆重首播。动画形象“奇奇”、“颗颗”均以常州中华恐龙园为成长家园。该节目以逼真的三维效果再现了奇妙而神秘的恐龙时代,既有精彩绝伦的传奇故事,又是一部包罗万象的恐龙辞典。之后,中国的800多家城市电视台也跟进播出。据中国市场品牌用户满意度调查组织公告称,由常州宏梦卡通制作有限公司打造的“奇奇颗颗”品牌,荣获2006年度“中国动漫产业最具影响力…  相似文献   

15.
中华第一剑──纪录片《中华之剑》云南拍摄纪实乔保刚,陈燕由国家禁毒委员会、公安部和中央电视台联合录制、中国第一部以国家名义拍摄的反映中国禁毒斗争的大型纪录片《中华之剑》,已于1994年6月26“国际禁毒日”正式在北京开机。7月10日,摄制组奔赴云南省...  相似文献   

16.
自1998年金大中总统提出"文化立国"发展战略以来,韩国政府一直将文化产业作为21世纪国家发展的重点产业加以大力扶持。经过多年努力,韩国已然成为世界文化输出大国,特别是韩流的全球盛行成为韩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成就。韩国不遗余力地向世界推广其传统文化、流行音乐、影视剧等,在政策、制度和实践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这对当下中国文化"走出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从《九一八大案纪实》到《湄公河大案》显现出中国公安题材影视剧(涉案剧)纪实美学的发展向度和起落轨迹。1994年播映的《九一八大案纪实》是中国公安题材影视剧创作纪实美学的标杆。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对中国公安题材影视剧纪实的调控在体制和美学两个层面展开。当下体制对公安题材影视剧纪实美学的管理和公安题材影视剧创作的纪实美学都在回归常态。  相似文献   

18.
《北京周报(英文版)》2020,(8):I0001-I0008
2020年2月6日,中国驻英国大使刘晓明在使馆就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举行中外记者会,介绍中国防控疫情工作成效,阐明中方政策立场。英国广播公司(BBC)、独立电视台(ITV)、天空新闻台、英国电视四台、独立电视网“第五频道新闻”、路透社、《金融时报》、《每日电讯报》、《泰晤士报》、《卫报》、《旗帜晚报》、《每日邮报》、伦敦广播电台等英国媒体,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国新闻社、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中国日报》等中国媒体,以及彭博社、法新社、“今日俄罗斯”电视台、阿联酋《国家报》、《南华早报》、凤凰卫视资讯台、《欧洲时报》、《英中时报》、《英国侨报》等27家中外媒体50余名记者出席。菲律宾、柬埔寨、加拿大、芬兰、西班牙、韩国等国驻英国使节及外交官也出席了记者会。BBC、天空新闻台、中国国际电视台和“今日俄罗斯”电视台对记者会进行了现场直播。  相似文献   

19.
叶锦添简介叶锦添,著名舞美设计家。毕业于香港理工学院的高级摄影专业,曾担任电影双周刊《曝光人物》的摄影师,香港摄影家协会会员。自1986年加入第一部电影《英龙本色》(吴宇森导演)以来,叶锦添参与了多部电影的美术、服装制作。合作者遍及内地、台湾、香港,包括李安《卧虎藏龙》、田壮壮《小城之春》、李少红《大明宫词》、关锦鹏《胭脂扣》、罗卓瑶《诱僧》、陈凯歌《无极》、冯小刚《夜宴》等。其中,以《诱僧》获1993年金马奖“最佳美术设计奖”。2001年更以《卧虎藏龙》获奥斯卡“最佳美术设计”与“最佳服装设计”双项提名,并荣获奥斯卡“最佳美术设计”及英国电影学院“最佳服装设计”。  相似文献   

20.
最近,一部以宗家家族奋斗史为题材的韩剧《家门的荣光》大热荧幕,成为继《新娘十八岁》、《宗家女婿》、《Hello小姐》等收视冠军后又一宗家题材的热播剧。无疑,在当下的韩国影视圈中,宗家已成为最具收视号召力的字眼。借着这股影视剧热潮,曾一度没落残败的宗家文化开始回暖,也激起韩国社会对这一古老文化的重新解读和发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