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这项制度是在长期的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由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共同创造,并经过无数艰难和曲折逐步形成、发展和壮大起来的,符合中国国情,适合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的新型政党制度,其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优点.坚持和完善这一基本政治制度,对巩固和扩大爱国统一战线,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促进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实现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总目标和早日实现祖国统一,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的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2.
基于国家统治和管理效率的双重目标,我国应该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的权限,并使权力调整制度化和法制化,通过有选择的集权和制度化的分权,构建相互合作和依赖的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关系,实现集权和分权的平衡。  相似文献   

3.
本文阐述了组织和利用邪教组织犯罪的概念和犯罪构成,尤其是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定》和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司法解释,对该罪的客观方面作了详细的阐述,分析了在认定和处理该罪时要把握的政策和法律界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防范和教育并举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4.
论完善和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完善和发展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具体设想这里只就完善和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外的相关制度提出设想。(一 )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和制度 ,是领导中国的政治核心力量和国家政权在经过几十年的探索之后 ,终于选择和确立下来的解决我国的民族问题和调整民族关系的最基本的政治形式、根本的国策和基本的政治制度。它顺乎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 ,合于时代发展的潮流 ,满足了中国建国和在新的历史时期进一步发展各项民族事业的需要 ,经过几十年的实践证明 ,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和制度是解决中国民族问题和调整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最适宜的政策和…  相似文献   

5.
治安学课程体系的建设和发展是治安学学科体系建设和发展的核心内容.治安学课程体系的建设和发展应以行政法律、刑事法律为依据,以治安管理理论为基础,以治安管理的职能为主线,坚持前瞻性、质量与特色相结合、科学性和针对性、可操作性和适应性原则.要建立以治安学基础理论、治安秩序管理学、治安防范学、治安危机对策学等课程为主体的十门核心课程,扩大选修课的比例,加强基础,突出实用,培养创新思维.另外,为保证治安课程体系的建设和发展,必须大力促进治安学学科体系的发展和完善,关注治安形势的变化和公安工作的需要,借助相关学科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研究方法的创新.  相似文献   

6.
作为道德教育不可或缺的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制度不仅影响着道德价值的确证和生成,而且关乎道德行为的成本和收益。深入缕析、探寻和阐释制度之于道德教育的价值资源和经济资源,可为道德教育提供明确的价值导向,节俭道德教育的费用支出,提高道德教育质量和效益,改善和提升道德教育活动的针对性、科学性和有效性,是促进道德教育健康、快速和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同志说过,领导干部要有广阔的胸襟和开阔的眼界.我们要学习领会好<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也需要站在历史的高度,用世界的眼光,深入理解我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与世界政党政治的联系和区别,充分认识我国确立和实行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历史必然性、伟大的独创性和巨大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8.
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产生有其深刻的时代根源和历史渊源,是历史与逻辑的统一,体现在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新疆工作总目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民族团结和宗教和谐、文化和意识形态建设、党的领导和组织建设等各个方面,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运用唯物辩证法理论和矛盾分析方法,从全局高度作出打基础、利长远的战略安排,为新疆的长期稳定发展提供了战略指导和遵循。  相似文献   

9.
葛兰西的“主导性理论”对传统马克思主义进行了修正和补充,对政治理论的一系列关系概念作出了新的解读,如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阶级利益和意识形态,政治社会和公民社会,支配型统治和主导型统治,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错误意识和积极认同等。葛兰西的“主导性理论”尤其适用于分析和理解资本主义社会的柔性和当代社会主义社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0.
安全是企业管理的永恒主题.被动安全作为安全管理的初级阶段,是管理效能提升的内在需求,它具有超前性和滞后性、普遍性和片面性、强制性和警示性作用的特征,可为企业的安全管理奠定制度保障和物资基础;而作为安全管理的高级阶段,主动安全顺应了企业发展的需要,集合了实用性和全天候、灵活性和能动性、持久性和低成本的优点,是安全管理的发展方向和职工职业生涯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1.
公民治理理论旨在将公民引入公共事务的决策和过程,以达到扩大民主参与和提高行政效率的目标。可以考虑从营造社会环境、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和健全公民参与机制入手,塑造出符合现代社会要求的公民意识。  相似文献   

12.
合格公民的培养是公民道德建设的前提,只有实现我国广大民众从依附型人格向独立型人格的转变,才能有利于国人内化与现代民主生活相适应的公民文化,并把这种文化变为自己日常生活的一种自觉要求去规范自己的言谈举止,从而表现出一种对国家、社会和他人的德行,即公民道德。  相似文献   

13.
现代性场景与当代中国公民成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人的发展外源性力量来自于现代性场景的特殊效应,即共时性挤压。在共时性挤压背景下,当前中国公民成长主要集中在公民意识的觉醒和公民教育的提供两个方面。对公民意识的觉醒来说,一则公民主体意识增强而又有所不足,一则公民诉求意识凸显而又不乏缺憾,这意味着公民意识的养成还需要外在力量的推助,这就是公民教育问题。在当前,国家既要树立公民教育的新理念,同时又要立足公民资格、公民认同以及公民能力三个基本主题,展开公民教育的实践。  相似文献   

14.
腐败现象是全世界公认的难以根除的人类文明的弊病之一。它虽不能说是“古已有之,于今为烈”,但其产生历史之悠久,社会危害之严重,抑制禁绝之艰难,却是不容置疑的事实。目前各个国家都在积极地运用各种手段、各种力量来遏制腐败,其中市民社会的发展在反腐败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国的市民社会虽然还没有完全建立并且不够成熟、完善,但在党和政府领导下的反腐败斗争中已经发挥出相当大作用。  相似文献   

15.
公民参与下的民主行政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公民参与下的民主行政是公共行政和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公民直接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及公共管理 ,是公共行政的公共精神与公民民主权利的具体体现。代议制民主向直接民主、威权行政向民主行政发展 ,为公民参与奠定了理论基础 ,并提供了实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6.
从纵向的视角来看,可以将国家与农民的关系划分四种历时型模型,即传统社会中的国家与农民是一种四位一体、虚实双线关系,集体化时期国家与农民是一种四位一体、双边二元关系,改革以来国家与农民是一种四位一体、强弱双线关系,国家与农民关系的前景可能会演变成为一种三位一体、合作互动关系。在国家与农民这四种关系模型中,农民公民权的生长和演变有着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生态道德教育是公民道德教育的时代课题,它是随着生态道德理论的完善而逐步形成的.在我国开展生态道德教育有时代背景、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生态道德教育的实施需要生态价值观念的更新,家庭、学校和社会的相互协调以及其经济、行政、法律等多种方式的结合.  相似文献   

18.
当前有相当一部分农民工处于身份认同模糊的状态,并且大部分农民工倾向于认同农民这一制度性身份。经SPSS统计软件回归分析后发现,务农时间、进城期望、进城时间、市民朋友数量、社会交往情况、生活满意度、相对剥夺感、农村传统生活方式认同度、未来打算这几个变量显著地影响着农民工的身份认同状况。  相似文献   

19.
一个成熟的法治国家,必然是一个公民意识很强的国家,而公民意识的发展,则依赖公民社会的建立。国家向社会的回归,是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重要内容,也是我们培育和建立公民社会的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我国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公民参与的现状和问题的分析,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