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青年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从青年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背景和高职院校青年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栽体出发,提出了构建青年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体系及其运行机制和保障机制,并对实施青年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效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关键。近年来,许多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的创新与改革方面做了很多努力和实践,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健全人才培养实践体系、推进“产教融合、理实一体化”等途径积极推进高职院校高素质、强能力人才的培养。文章以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教学改革为样本,总结经管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经验,提出提高经管类人才综合素质及实践应用能力的建议和方法,并通过开展应用型经管类人才的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工作,提高我国高职院校经管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实践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3.
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以创业教育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对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促进高等教育改革,拉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应从厘清创业教育理念的内涵入手,通过创业者素质模型的构建,创设创业教育的文化环境,改革"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建立高素质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构建社会、政府、企业三位一体的大学生创业社会支持系统等途径提升大学生创业创新能力,提高创业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尹清杰 《前沿》2014,(13):158-160
高职大学生创业重在“育”。针对我国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立足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本文提出政府、高校、企业、家庭“四位一体”,课程支持、师资支持、政策支持、资金支持和环境支持五个子系统构成的高职大学生创业哺育体系,为高职院校有效地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助力。  相似文献   

5.
高职院校担负着培养实用型人才的重任,在我国人才建设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高职院校的全日制社招人员包括应届高中毕业生、退役军人、下岗职工等群体,旨在为他们提供全日制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其成为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与传统生源相比,全日制社招人员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基于当前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现状,为了进一步提高高职社会人员的人才培养质量,还需要院校调整培养模式,强化教师队伍,让社会人员顺利完成学业,并实现高质量就业。文章通过分析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及社会人员人才培育的现状,提出并探讨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为相关的教育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厦门大学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专门人才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创新思路,主动作为,以支持青年创业作为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难题的有效途径。建队伍,夯实创业教育基础。结合实际,通过"内培外引",重点抓好三支队伍的建设。一是依托管理学院、经济学院学科优势,凝聚了一支具有多年丰富创业教育经验的专业教师队伍。二是培训了一支KAB创业教育讲师队伍,32名讲师熟练掌握了KAB创业教育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相似文献   

7.
在高校扩招、就业严峻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毕业、招聘、考录问题重重。国家鼓励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激发高校社会创造力。高校作为区域的文化中心,是文化服务、教育引领的重要枢纽,对区域经济发展意义深远。文章结合中国国际“互联网+”创新创业赛事,基于宁德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创业社的建设实践,积极探索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服务人才培养、实现产教融合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8.
高职烹饪类专业创新创业课程在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传授创新创业知识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课程思政视角下,高职烹饪类专业创新创业课程在教学定位、主要内容及课堂方式上具有新的内涵,并在发挥主流价值观、正确世界观引领与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在此基础上,通过充分挖掘创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将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融入创业课程体系、提升创新创业课程教师的工作能力等策略,能够有效提升高职烹饪类专业创新创业课程的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9.
开展具有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丰富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方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及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和合作,有助于促进技工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提升我国技工人才的培养水平。文章根据此议题结合技工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展开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介绍德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过程和机制建设经验,根据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现状,借鉴德国经验,提出了加强对微小创新企业的研究,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创业教育基础框架等一些建设性意见.从而促进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适应和促进经济改革对高校创业教育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司法警官院校承担着为监狱劳教事业输送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使命。但是,当前司法警官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着一些弊端,不能适应时代发展对培养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目标的需求。司法警院校应用性创新人才的培养,应当变革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积极稳妥地实施全方位的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2.
在世界科技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下,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经济增长的引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主要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文章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创业相关问题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调查,通过调研了解目前大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创业的现状,探讨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厦门大学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专门人才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创新思路,主动作为,以支持青年创业作为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难题的有效途径。建队伍,夯实创业教育基础。结合实际,通过"内培外引",重点抓好三支队伍的建设。一是依托管理学院、经济学院学科优势,凝聚了一支具有多年丰富创业教育经验的专业教师队伍。二是培训了一支KAB创业教育讲师队伍,32名讲师熟练掌握了KAB创业教育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健康管理师岗位需求量大,而健康服务方面的高素质管理人才稀缺,健康管理人才培养迎来黄金发展期。文章基于高职院校健康管理人才培养的重要性,通过教材升级、教法创新,为教师赋能,创新健康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提出在健康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要紧跟大健康产业发展趋势,积极推进“三教”改革,促进职业教育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15.
青年创新人才培养的定位、障碍和路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伴随经济转型的宏观环境变化,青年人才培养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国家战略性就业政策转向创业激励,这在很大程度上为青年创业拓展了平台。创业最终要落脚到创业者,人才培养因此成为创业整个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环。大学生是宝贵的人力资源,青年创业是广大青年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作为担负人才培养重任的高等学校,必须在实施创业教育中切实解决创业教育的定位问题,大力推进青年创新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6.
高校毕业生创业的数量逐年增多,也有一批创业典型涌现,且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渐渐显现,但是,对创业的支持与投入仍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努力,尤其是高等学校需要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工作联系起来,将创新、创业教育面向全体大学生,并与专业教育相结合,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使大学生在毕业后,能够成为高素质创新人才,并期待他们将来成为自主创业者。  相似文献   

17.
潘燕 《就业与保障》2023,(7):175-177
在国家大力推行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背景下,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承担着为本区域乡村建设培养和输送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使命。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如何使其培养的人才与乡村人才缺口相契合、助力乡村振兴,已经成为当下城乡发展中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文章分析少数民族地区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应从区域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开发与整合、“专创融合”新农人人才培养模式创建、“双创”师资队伍建设、校政企协同育人共同体构筑等方面推进少数民族地区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为区域乡村建设输送高质量“双创”型人才、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8.
医药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符合当前医学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有助于推进健康中国的实现,也符合新时代人才的要求。文章分析了当前医药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开展的基本情况,探寻了存在的问题:学生缺乏创新创业意识及实践、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不完善、缺乏专业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针对分析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要树立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加强师资力量、依托职业生涯规划、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等策略。  相似文献   

19.
创业教育的另一种途径——以市场营销专业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丽辉  毕楠  王贺 《长白学刊》2007,(4):152-155
具有专业特色的创业型人才培养方式,是目前符合中国国情实际特点的创业教育的新途径。在我国创业环境不佳、创业研究比较薄弱的情况下,通过培养基于专业教育的创业型人才向创业专业教育过渡,不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更具可行性的现实选择,将有利于加速推动和促进我国创业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创客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培养受教育者核心素养的根本实施路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提出为高职院校教育改革优化及学生创新创业带来了机遇。文章以解读创客教育的基本概念作为切入点,分析了“双创”视角下高职院校创客教育实施的挑战与机遇,重点针对“双创”视角下高职院校创客教育的实施问题进行了解析,提出了“双创”视角下高职院校创客教育的实施策略,以期推动高职院校创客教育的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