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在众多的社会犯罪中,有一种犯罪应当引起人们的关注,即以熟人为侵害对象的犯罪。这种犯罪的特点是犯罪者与被侵害人在犯罪前已经相识或熟识,犯罪行为是依业已存在的确定社会关系而进行的,不具有陌生人之间犯罪那样的“随机性”,因此该类犯罪较准确地反映社会关系内在的矛盾性,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为了对该类犯罪进行深入研究,我们对天津市1995年入狱的2189名罪犯进行了相关内容的调查,调查发现全部罪犯中以熟人为侵害对象的占24.1%,以陌生人为侵害对象的占39.1%,其余36.8%的罪犯是以非自然人为侵害对象的犯罪,如盗窃公有财物、贪污、受贿等。  相似文献   

2.
刘佳麟 《法制博览》2023,(22):154-156
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事件呈持续上升趋势,严重影响到我国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发展,同时也对社会造成了一定负面影响。在未成年人的思想观念、行为规范还没有完全形成时,家庭教育与社会经验的缺乏、同辈群体的不良影响很容易致使青少年在冲动的情况下造成犯罪行为。而在目前青少年犯罪防治措施中,传统的拘役、管教等方法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有所损害,已不再适应当下社会需求,因此,有必要实施新型的犯罪矫正模式,以适应青少年的心理状态和成长需求。本文主要讨论新型的青少年犯罪矫正模式——司法社会工作,根据专业的社会工作知识和方法,通过心理疏导、技能培训等方式帮助服务对象提升自我,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主要目的是进一步预防和遏制犯罪行为,是在司法层面上运用社会工作理念和手段解决司法犯罪问题的新型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直播作为一个新兴行业,具备隐蔽性、匿名化和门槛低等优势,随着直播用户的不断增长,直播中的犯罪行为也持续增长,犯罪类型多样,犯罪性质恶劣.结合问卷调查与结构性访谈的数据,讨论网络直播犯罪的类型,分析与之相关的理论解释,从多个层面为净化网络直播环境预防整治犯罪行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犯罪研究》2007,(4):26-28,35
年龄是分析社会犯罪现象及其变动的重要视角或尺度。从犯罪人口的角度看,女性犯罪年龄明显高于男性,外来人口的犯罪者年龄低于原住地居民,同时犯罪人的年龄还与其婚姻状况及职业特征关系密切;在犯罪行为方面,不同犯罪类型的犯罪人年龄差异较大,低龄犯罪人更具有暴力性犯罪的倾向,而高龄犯罪人则“青睐”单独的作案方式;另外,犯罪年龄还因被害人的不同显示出一定的差异性,如针对女性、熟人的犯罪侵害中,犯罪者具有一定的“高龄”特征。  相似文献   

5.
郭永 《法制博览》2024,(10):127-129
互联网在为人们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催生出新型的犯罪形态——互联网毒品犯罪。互联网毒品犯罪的治理面临着种种困境和挑战,本文旨在讨论互联网环境下毒品犯罪行为治理法律机制研究。文章分五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探讨本主题的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第二部分是互联网环境下毒品犯罪行为的考察,阐述了互联网毒品交易平台、网络毒品信息传播、网络毒品犯罪隐蔽支付手段、网络毒品犯罪国际流通性强、互联网毒品犯罪涉及罪名多样几点;第三部分论述互联网环境下毒品犯罪行为的类型,包括网络贩卖毒品、网络推广毒品、网络走私毒品、网络募集毒品使用者和贩卖者、网络洗钱几点;第四部分论述互联网环境下毒品犯罪行为治理困境,从犯罪技术、跨国犯罪、法律规范问题、公众防范意识几点进行论述;第五部分论述互联网环境下毒品犯罪行为治理的法律机制。  相似文献   

6.
犯罪行为是指触犯国家刑律,应受到刑法处罚的对社会构成一定危害的社会行为,犯罪行为的一致性特征就是严重侵犯了他人、集体和国家的利益,危害了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因此,所有犯罪行为自一开始就和道德相联系,犯罪行为的生成、出现也无一例外地具有道德上的原因,所以对犯罪行为进行道德原因上的解释是分析犯罪行为成因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的主要内容是要对各类社会犯罪行为的道德原因进行基本的归类分析,以此来探讨犯罪行为在道德上生成的基本类型与途径。 1990年和1993年天津社会科学院法学所在有关单位的大力协助下,对两年入狱的犯罪人员进行了大规模的普查工作,被调查的犯罪人员总计达8千余人。通过对这8千余犯罪人员的分析,我们将犯罪行为的道德特征进行了必要的分类,发现犯罪人员在道德的成因上主要表现为三种致因模式类型,以下我们就从这三个方面进行一般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少年司法领域应当率先确立保安处分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安处分是指为了防止社会不受侵害而对具有犯罪危险性的人与可能被用于犯罪的物进行的安全化处置,包括对有可能危害社会的人进行矫治、医疗、感化等处置的特殊预防方法,相比较刑罚而言,其更体现行刑的民主化、社会化、轻缓化。法治国家要求法必须以人为本,注重人权保障,从而我  相似文献   

8.
每一个具体的犯罪行为都是某个犯罪个体犯罪经验、犯罪知识、犯罪技能及心理健康寻方面水平的综合体现,对犯罪行为不同侧面的分析可以使我们获得有关犯罪人个人方面的大量资料。据此,本文提出了犯罪行为经验性、智能性、变态性特征,试图使侦查人员通过对犯罪行为三个方面特征的归类分析,勾画出犯罪个体的心理特征,为认定犯罪嫌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在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审理过程中,常常会遇到这样一类案件:犯罪人的犯罪行为并无明显的故意,或者说,从传统的犯罪学、社会学或心理学的角度,无法分析出犯罪人犯罪的原因.经过调查分析发现,这一类案件中如果排除掉犯罪原因隐晦、难以发现的因素之外,绝大部分都属于青少年的“无意识”犯罪.青少年的无意识犯罪一般表现为两个特点:一是犯罪人自己不能说明自己为什么要实施犯罪行为,特别对指导实施犯罪行为的具体故意说不清楚,所以很多青少年在实施  相似文献   

10.
惠涛 《法制博览》2022,(7):78-80
赌博是我国公安机关长期以来严厉打击的一项犯罪,其极易引起抢劫等其他财产性犯罪和侵犯人身权利的犯罪,对社会经济和秩序都具有严重的危害性.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产生了以信息技术与传统犯罪结合的网络赌博犯罪行为,通过网络很容易接触到这类赌博犯罪,其日益猖獗给社会风气造成了极大的不良影响.但凭借现有的相关法律和侦查手段难以解决网...  相似文献   

11.
以拐卖妇女和儿童为主的拐卖人口犯罪是一个世界性的社会问题。拐卖妇女、儿童作为侵害人身权利的犯罪行为,可以说由来已久,已经成为跨国家和跨地区的国际性问题,拐卖妇女儿童直接影响现代化的进程和社会的稳定。因此,从理论上研究贵州这类贫困面积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拐卖妇女儿童的现状,探讨防治拐卖妇女儿童的思路,提出预防与控制拐卖妇女儿童违法犯罪的对策,建立动态管理及监测预防机制,无疑对现实和未来都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国民经济急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社会治安趋于平稳,但青少年犯罪势头却有增无减,而且在犯罪手段和方式上趋于模仿成年犯罪,恶劣程度不断加强,呈现性质暴力化、成员群体化、类型多样化等特点。青少年犯罪已逐渐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成为继吸毒、环境污染之后的第三大世界难题。导致青少年犯罪的原因错综复杂,其中,家庭作为社会个体社会化的起点,对青少年的个体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家庭因素通常是造成青少年犯罪的直接甚至是根本原因。本文中,笔者将利用犯罪社会学的视角,来对家庭因素对我国青少年犯罪行为的影响做出探讨。  相似文献   

13.
试析未成年女性犯罪的特征、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日,笔者对上海市城乡结合部的浦东新区法院近年来受理未成年女性罪案作了调查(见表一)发现,尽管未成年女性犯罪在整个未成年人犯罪中所占的比重不大,但近两年却存在着一种增长的趋势,而且她们在犯罪心理、犯罪主体以及犯罪行为等方面有着明显区别于男性少年犯的特征.剖析该群体犯罪特征所在,目的在于能引起社会足够的重视和关注,以便及时寻找原因、研究对策,采取措施,早期预防.  相似文献   

14.
青少年犯罪文化是与社会主流青少年文化背道而驰的不健康的文化。青少年的犯罪文化心理主要有;重视为朋友两胁插刀的义气,性欲望的放纵、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兴盛、崇尚暴力等,这些犯罪文化心理引发了青少年的犯罪行为。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数量有所回升,预防未成年人重刑犯刑事犯罪也成为全社会的呼声.本文主要论述了未成年人重刑犯刑事犯罪频发的问题,希望可以针对未成年人重刑犯刑事犯罪行为进行专项立法.本文从个人、社会、家校等角度分析未成年人重刑犯刑事犯罪的成因,并总结未成年重刑犯刑事犯罪的特点,以此入手论证了如何有效对未成年群体犯罪进行预防...  相似文献   

16.
运用亚伯拉罕森的犯罪行为情境理论来分析我国少年犯罪的生成,我们发现,少年犯罪生成的原因和背景是复杂的、变化的。对于任何一个具体的少年犯罪而言,它都是少年个人的犯罪倾向和当时的社会情境环境以及个人对社会情境环境的内在抗拒力综合作用的结果。因而,预防和遏制少年犯罪,就必须努力减少其犯罪倾向,降低社会情境环境对少年的不利影响,同时,增强少年个人对社会情境环境的抗拒力。  相似文献   

17.
李高霞 《法制博览》2013,(3):199+198
在我国现有的司法制度下,遭受犯罪行为侵害的刑事被害人及其近亲属无法获得相应赔偿,从而使刑事被害人及其近亲属陷入生活困境。在此种情况下,刑事被害人容易走极端即由被害人向犯罪人转化,进而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因此,为了解决目前所面临的问题,国家必须对遭受犯罪行为侵害而又无法获得相应赔偿的刑事被害人进行救助,并建立系统规范的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机制。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上海市毒品犯罪一直保持快速上升趋势,出现新形势、新情况及新问题。经过与禁毒部门的长期博弈,毒品犯罪行为越来越走向精细化、高智商化。为此,应当建立案件管辖和侦查配合机制,探索更加合理的毒品犯罪量刑机制,规范诱惑侦查机制。  相似文献   

19.
适度恐惧是一个人内在的行为制约力量,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手段之一。适度恐惧可以修正青少年参与社会生活时的偏激或导致不作为,使青少年的犯罪动机和意念不致于转换成犯罪行为。  相似文献   

20.
心理学理论历来关注犯罪研究,它对犯罪行为的研究特色主要体现在研究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方面。心理学家倾向于对犯罪行为进行精确的定量研究。本文回顾了近30年以来国外心理学关于影响犯罪因素的一些主要研究,其中涉及到传统的智力因素、人格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同辈群体、情境因素、动机因素和决策因素等。因为智力、人格、家庭、学校和情境等是犯罪心理学研究的传统因素,所以。本文着重地介绍了影响犯罪行为发生的动机因素和决策因素。并还进一步提出,个体的犯罪行为不仅受到犯罪倾向与犯罪环境的影响,同时也受到个体在犯罪机遇前的理性选择的制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