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随着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深入推进,如何更好地将资助与育人相结合是摆在学生工作者面前现实而具体的问题.新长城华南师范大学自强社3年(2007~2010年)的实践证明:建立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社团,发挥社团育人功能,构建社团实践育人、情感育人、激励育人及资助环境育人等机制,是实现资助与育人相结合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2.
从“大学生邓小平理论学会”看学生社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 ,素质教育的推进 ,高校学生社团越来越多 ,其地位和作用愈来愈重要。本文通过对泰安师专大学生邓小平理论学会的情况分析 ,探讨学生社团在高校育人中的积极作用以及如何加强学生社团管理 ,使之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渠道、新纽带、新阵地  相似文献   

3.
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一直是全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稳步提升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质量和成效,已成为新时期高校就业工作面临的重要挑战。随着国家提出“三全育人”的教育理念,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格局正在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体系中逐步凸显。文章以“三全育人”为视角,深度剖析了当前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具体提升路径,以期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4.
王丽娟  吴雪 《传承》2014,(11):112-113
实践育人是高校共青团建设的必然选择,在学校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高校共青团应该从学习型组织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等方面创新方法、途径,完善实践育人体系,实现全方位、多途径的实践育人模式。  相似文献   

5.
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对各行各业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教育教学运用网络技术成为时代发展之必然。在此背景下,高校辅导员思政育人工作也要突破传统工作模式,积极探索网络信息时代的新方法、新途径。剖析高校辅导员思政育人工作现实要求及其所面临的诸多挑战,对高校辅导员网络思政育人工作创新路径进行探索,旨在借助网络技术,构建新的辅导员思政育人工作格局。  相似文献   

6.
严楠  王飞 《就业与保障》2023,(3):187-189
文章简要概述了江海红色文化与高校人才培养育人共同体的概念,通过透视江海红色文化融入高校育人过程的重要意义及存在的问题,从拓展江海红色文化的研究广度和深度、创新江海红色文化的融入路径、健全江海红色文化融入的评价机制等三方面探索了江海红色文化融入高校人才培养育人共同体的实施路径,以推动江海红色文化在高校人才培养育人共同体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周诗 《就业与保障》2023,(4):160-162
在资助育人工作创新阶段,高校为不断提升资助育人体系的运行效能,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不断探索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资助育人体系中的路径,以此盘活资助资源,实现对困难学生的精准资助。为保证红色文化的有效融入,文章简要概述了红色文化的概念,指出院校必须客观认识红色文化融入的现实价值,更应与当下高校资助育人体系的运行特点相契合,提出:切入红色文化教育维度,实现高校资助育人精准化;深化学生文化认知,提升红色文化的思想认同;实现精神与物质的双资助,盘活红色教育资源;创新融入方式,加强红色文化互动体验;设计融入机制,创设红色文化育人氛围等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资助育人体系的工作路径。  相似文献   

8.
大学辅导员是高校育人队伍的重要力量。当前,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力发挥与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希望还有一定距离,这给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科学发展造成了一定影响。因此,正确分析当前高校辅导员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正确理解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进而给出加强思想政治建设、促进辅导员队伍良性发展的实施路径,已经成为高校育人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资助育人与实践育人均是高职院校实施育人职能的重要方式,也是提高育人深度的有效途径。探索资助育人与实践育人有效融合的路径,有助于高职院校推动学生由“资助”向“自助”的转变,是“扶智”与“扶志”的有效结合,对培养新时代劳动者、国家建设者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为研究对象,结合广西10余所高职院校资助育人与实践育人融合路径的相关经验,对资助工作的育人职能展开研究,并结合当前资助育人与实践育人融合路径构建过程中面临的实际问题,探索拓展融合路径,以期更好地发挥资助育人与实践育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受新冠疫情影响,就业形势更加严峻,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巨大的压力。文章通过分析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概括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而从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的角度,分别探析新时期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有效路径和体系构建,旨在促进大学生就业、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1.
蔡莉 《就业与保障》2023,(5):172-174
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是为促进教育公平而实施的一项民生工程,不只是对学生经济上的帮扶,更应是一项育人工作。在实际运行中,因客观原因,资助工作仍存在诸多问题,如资助对象识别不精准、育人力度不够、资助方式单一等。文章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的精神为指引,结合高校资助工作现状,基于发展型资助视角,探讨高校资助育人的运行机制,力求在实施因困资助、保障学生物质生活需求的同时,注重“三全育人”,促进学生长远发展,真正做到立德树人,切实提升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成效。  相似文献   

12.
蔡紫峰 《就业与保障》2023,(12):172-174
大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因此,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端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具有重大意义。基于此,文章分析了“三全育人”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并从构建以育人为核心的互助式多员协同、以授课为核心的“双课堂”培养模式及以制度为基础的校内外共建体系三方面提出了解决路径,形成长效的育人机制,以期为高校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随着高校毕业生规模的增大,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大,高校就业育人工作面临着更大的挑战。新常态下的各大高校就业育人工作应紧随时代的发展展开,对就业育人工作理念和展开的方式、方法进行创新,最大化发挥高校辅导员在毕业生就业育人工作中的关键作用,改变以往传统式的教育管理思路、单一的就业引导模式。鉴于此,新常态下,针对高校就业育人工作中存在的困境、辅导员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不足,提出就业育人工作的创新策略,以期为今后高校高质量就业育人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丁昌滔  张海涛 《前沿》2013,(16):184-185
高校党建育人工作作为党的建设重要组成部分,在党中央和各级党组织的高度重视下,取得了长足发展。伴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学生的变化都对高校党建育人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主要从创新育人观念、优化育人队伍、拓展育人载体、搭建育人平台、丰富育人模式等方面来探讨,以提升高校党建育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增强高校党建育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的转型和不断发展,高校“打工一族”越来越多,勤工助学活动日益成为高校青年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个热门话题,但在对勤工助学的认识与管理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之处。本文拟对高校勤工助学活动进行探讨,以加强对当前勤工助学的理性认识,坚持勤工助学在管理中育人,在育人中解困,突出其以育人为本的价值理念,这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实践新机制。  相似文献   

16.
刘永 《就业与保障》2023,(8):169-171
“三全育人”与大学生就业教育中的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育人内容与环节等方面都存在互融互通。以两者的互融互通为基础,以当前大学生就业教育存在的大学生就业观念不理智、高校就业教育工作不完善、政府引导就业教育不充分、企业招聘观念不合理等情况为问题导向,以构建“三全育人”视域下的大学生就业教育体系为基本路径,可以有效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提升大学生就业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全面性。  相似文献   

17.
王新更  尹航 《传承》2011,(9):30-31
大学生社团是大学生集中活动的场所和大学生的第二课堂,开展大学生党组织进社团工作是新形势下高校党建工作的新发展。从高校大学生党组织进社团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出发,结合目前大学生党组织进社团存在的问题,找出党组织进社团的合理有效路径,并给出社团党建的长效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8.
人文关怀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育人路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洪剑 《前沿》2010,(12):173-175
为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新的挑战与新的形势下继续发挥和增强其实效性,必须在高校思政工作中引入"人文关怀"的模式,并将此模式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思想。本文在对当前高校思政工作加强人文关怀的必要性、存在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人文关怀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育人路径。  相似文献   

19.
王新更  尹航 《传承》2011,(24):30-31
大学生社团是大学生集中活动的场所和大学生的第二课堂,开展大学生党组织进社团工作是新形势下高校党建工作的新发展。从高校大学生党组织进社团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出发,结合目前大学生党组织进社团存在的问题,找出党组织进社团的合理有效路径,并给出社团党建的长效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20.
"全员育人"是现代高等教育理念的核心。大学生资助育人是将全员育人理念贯穿其中的隐形教育方式,由于高校行政化和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的影响,"资助育人"在不同程度上没有得到重视。只有高校资助管理者充分重视"全员育人"的理念,才能实现"资助育人"的价值旨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