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艳慧 《学理论》2010,(14):166-166,216
迈尔文·朱尔斯·布克特(Melvin Jules Bukiet)的小说《战后》以二战大屠杀幸存者获得解放后的生活为题材,全方位地描绘他们性格中的各个侧面,颠覆了犹太受害者无辜无助的形象,塑造了一群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坚韧不拔,为生存不择手段的幸存者的形象。  相似文献   

2.
贾诗涵 《学理论》2013,(8):174-175
葛薇龙和曹七巧是张爱玲笔下两个性格鲜明的女性形象,她们都具有软弱与疯狂的个性。分析她们这种双重性格产生的原因,认识现实逼迫软弱的女性走向疯狂的悲剧,可以从新的视角进一步阐释张爱玲小说创作的审美独特性。  相似文献   

3.
元代的爱情婚姻剧塑造了许多卑贱者的典型形象.本文所谓卑贱者,是指那些被剥夺了做人权利的奴婢和妓女.她们身处社会最低层,命运极其悲惨.可贵的是,她们并没有屈服于不公平的命运,而是表现出了极强的抗争意识.本文通过对作品中这些卑贱者形象性格的分析,来表现她们身上所蕴涵的人格意识的觉醒,从而更好地理解元杂剧的思想内涵及其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4.
贾登娉 《学理论》2010,(26):190-191
《雷雨》是一部超越"命运"与"性格"悲剧的新的悲剧的形式:生存的悲剧。《雷雨》历来为人们归为命运悲剧一类,但其实作品中所指的命运只是一种托词,是对于悲剧命运无法解释而又无法摆脱而发出的无可奈何的呼喊。  相似文献   

5.
夏衍在《芳草天涯》中塑造了三个不同的女性形象,这三个女性形象有着不同的性格特点,也代表着不同的生活群体。本文通过对这三个女性形象的分析,在分析夏衍对这些生活在不同层次的女性的态度的同时,也探寻出在特殊的战争年代女性的心理特点。  相似文献   

6.
《大雷雨》是亚历山大?尼古拉耶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代表作之一。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评论家杜勃罗留波夫曾高度评价《大雷雨》主人公卡捷琳娜这一形象的思想艺术价值.称她是“黑暗王国的一线光明”。  相似文献   

7.
丁玲和简·奥斯丁是中国和英国具有代表性的女性主义作家.她们虽然身处不同的文化氛围,不同的历史时期,但都突破了各自国度已往从男性视角叙写女性生活、命运的传统,从女性视角用女性独特笔法塑造了一系列反叛传统的女性形象,反映了当时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她们作品中的女主人公尽管都以勇敢反抗男权社会为其主要性格特点,但在反叛的强度和方式等方面却表现出十分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实质上是两位女作家本身女性意识差异的投影,其深层原因在于作家所处的社会及家庭背景的不同.  相似文献   

8.
贾平凹在《废都》中创作了牛月清、唐宛儿、柳月、阿灿四位女性形象,她们身上无不体现着贾平凹对女性生物性的热衷展示,对女性物化状态的肯定与张扬,对女性臣服于男性的赞美褒扬,这反映出贾平凹浓厚的男权主义思想审美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9.
与刑事案件相关的女性人员主要分为参与实施犯罪的女性和未参与实施犯罪的女性,她们一般具有性格依赖性强、形象较亲和、心理承受能力较弱等特点。其中参与实施犯罪的女性一般负责物色被害人,帮助实施犯罪,掩护藏匿犯罪嫌疑人,利用"两怀"身份逃避打击,或满足犯罪嫌疑人的生理和情感需要等。对此可采取以下侦查策略:利用女性人员在案件中的分工特点进行串并,利用女性人员反侦查能力较弱的特点进行突破,以女性人员为讯问突破口。  相似文献   

10.
孙隽 《学理论》2014,(9):130-133
《时代》周刊作为全球知名的新闻周刊,其关于中国的报道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中国的国家形象。以1924年到2007年间《时代》周刊与中国有关的封面为例,分析《时代》周刊对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时代》周刊塑造的中国形象受到国家利益、国际关系、意识形态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新时期中国在塑造国家形象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主动塑造,维护国内的稳定和发展以及客观看待世界媒体对中国的评价。  相似文献   

11.
陈俐  李家富 《学理论》2013,(17):213-214
曹禺在创作初期塑造了诸如蘩漪、陈白露等散发着现代气息、充满生命激情的叛逆女性形象,但自《北京人》中温柔善良、美丽贤惠的愫芳开始,曹禺笔下的女性又开始回归传统和古典。两类极端的女性形象承载了作者不同阶段的生命体验和与之不可分割的审美艺术标准,彰显了作者创作"蜕变"的审美诉求。  相似文献   

12.
赵华楠 《学理论》2012,(35):202-203
司汤达在小说《红与黑》中,以再现真实的典型化视角,塑造了"被残害的天使"主人公于连的典型形象,撕开了法国波旁王朝时期的社会政治黑幕。着重探讨于连所经历的四个典型环境对其性格的重塑,并进而分析其悲剧背后内外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3.
说起袁雪芬的性格,不少人说:“她呀,弄堂里扛木头——直来直去”。 巾帼英雄粱红玉、大家闺秀祝英台、千金小姐崔莺莺、贫苦妇女祥林嫂……舞台上袁雪芬塑造了一个又一个身分不同、性格迥异的女性形象。岁月不断在她脸上刻下深深皱纹,命途多舛,生活多变,袁雪芬在人生旅途中,始终是一个方方正正、刚强不阿的人。  相似文献   

14.
女性女作家视野中的男性形象,有的表现为民主、平等、忠诚,有的表现为软弱、放纵,有的表现为情欲的觉醒。不管是哪一类男性形象,都寄托着女性创作主体的观察欲望和审美情感,表现了她们对男性所作的期待、希望、失望和批判。  相似文献   

15.
我来到哈尔滨市第一女子高级职业中学。 ——练功房里,一群十六、七岁的姑娘,每人手拿一条手帕,跳着《洗手帕》舞。她们踏着欢快的节奏,动作夸张大方,形象地表现出了孩子天真活泼的性格。 ——美容实习室中,十几个女生身着白色工作服,在一排排梳妆镜前忙着为同学们激发。 ——高二文档班教室墙壁上,贴着许多名为《芳  相似文献   

16.
作为新移民文学队伍中的一员,严歌苓可以说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海内外颇具影响力的一位作家。从《雌性的草地》到《少女小渔》,到后来的《扶桑》,再到《第九个寡妇》和《小姨多鹤》,严歌苓以其独特的女性视角塑造了众多的女性形象,其2009年大作《寄居者》在延承以往创作主题与风格的基础上,将视野深入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大规模的种族迫害和族群逃亡的巨大灾难,从女性视角出发,围绕着一个异族三角恋的故事,展示了身份、文化、历史、宗教、民族与人性错综复杂的纠缠,对当代移民文学特别是女性文学研究,具有新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张秋蘋 《学理论》2010,(17):159-160
在对高阳《胡雪岩全传》的研读过程中,笔者发现高阳笔下的胡雪岩形象,与茅盾笔下的吴荪甫有着惊人的相似。从两位作家对人物的塑造入手,分析了两人在性格、经历和商业手腕上的相似之处,同时剖析了在不同时期的社会大背景下两位同样杰出的商界奇才必然走向失败的深刻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18.
王丽丽 《学理论》2009,(30):223-224
文章从《聊斋志异》中“自然美”女性形象切入,充分挖掘出这些女子身上的美德、才智、能力,并肯定了其应有的社会价值。通过她们对真实人生、真实情感,对自由、自主精神的追求和向往,表现了作者蒲松龄思考的深度所在,以及他独特的人格追求。  相似文献   

19.
杜十娘和金钟儿是中国古典小说中两个有血有肉的妓女形象,其闪光点源于她们对真爱的追求,然而她们最终都没能实现幸福新生活的梦想,在残酷的现实面前绝望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演绎了一曲从良路上的悲歌。杜十娘的形象历来为人们所熟知和重视,但金钟儿却通常不为人所知,这确实值得可惜之事。通过杜十娘和金钟儿形象的对比将金钟儿形象塑造的成功之处发掘出来,显示出这一形象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李碧华 《学理论》2010,(8):108-109
《琵琶行》是白居易极负盛名的诗歌。历来被人传诵不已。在戏曲界中,被多次改编。其中马致远的《青衫泪》摒弃了白居易的主题,塑造了一个敢于争取幸福的琵琶女形象。蒋士铨的《四弦秋》则忠于原著,真正演绎白居易对琵琶女的塑造。对琵琶女形象的不同改编,体现了作者不同的人生设计,抒发不同的情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