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鹿凝 《行政与法》2002,4(12):50-51
一、缔约过失责任制度的起源有关缔约过失责任的理论,最早始发于德国,1861年,德国著名法学家耶林在其主编的《耶林法学1861年报》第卷中发表了题为“缔约过失、契约无效及未4臻完全时之损害赔偿”一文。他的这一“法学上的发现”,有利的冲击了传统的合同法理论,也影响了《德国民法典》的制定。自此以后,包括《瑞士民法典》、《希腊民法典》、《意大利民法典》、《以色列统一合同法》及我国台湾民法典等在内的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法律肯定了这一制度,后《国际商事合同通则》也规定了缔约过失责任制度。在我国,对于缔约过失责任制度,早…  相似文献   

2.
作为2012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中的一种,吴佩林教授的新作《清代县域民事纠纷与法律秩序考察》于中华书局出版。该书系统利用四川《南部档案》,并结合四川《巴县档案》、河北《宝坻档案》、台湾《淡新档案》、四川《冕宁档案》、浙江《黄岩档案》、浙江《龙泉档案》等清代州县档案以及传世文献、田野调查等资料,打通从民间到衙门的解释渠道,就民事纠纷在民间社会的产生与调解、上诉到衙门,直至县官的裁决这一过程作了精细的实证研究,给我们展现了一幅清代州县鲜活的法律生活图景。  相似文献   

3.
第82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詹姆斯·卡梅隆的《阿凡达》只获得区区六个技术奖项,惨败给了前妻凯瑟琳的《拆弹部队》。结果一出,一片哗然。对于《阿凡达》的忠实拥趸来说,这无疑是当头一棒。然而,另外也有一种声音,称《阿凡达》败北是一种必然……  相似文献   

4.
叶林 《中国审判》2010,(10):9-11
最高人民法院日前公布了《关于审理外商投资企业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一)》(以下简称规定(一))。笔者有幸参与了《规定(一)》的数次讨论,与很多著名学者和资深法官进行了深入交流,受益良多。笔者现结合参与《规定(一)》起草的亲身经历,针对《规定(一)》提出一些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5.
当年曹锦清教授的《黄河边的中国》一书,引起学术界的热烈反响,他也因此被新华社等媒体誉为“著名社会学家”。此书被翻译成英语,2004年在英国发行。2011年,英国《卫报》推出了一份荐书榜单,开列了有史以来100种“最伟大的非虚构图书”,中国有两本列入,一本就是《黄河边的中国》,另一本是《孙子兵法》。  相似文献   

6.
李利 《法治研究》2006,(2):33-35
2005年年初,笔者的一篇拙作《曾经的英雄血该不该白流》(以下简称《曾》文)发表之后,曾因一些人的不同看法而引起一场不小的风波。事实上,那些“口诛笔伐”的人并没有几个真正认真看过《曾》文的。所以当不少认真的网友看了我的文章,并将《曾》文转贴到论坛上之后,许多开始“口诛笔伐”者很快就调转了“枪口”。为了澄清一些问题,《律师与法制》杂志又于2005年第11期发表了周帆先生采写的《关于“律师为贪官叫屈”事件的对话》的文章,而“控辩双方应在哪里“角斗”》(以下简称《斗》文)一文作为前者的附件也给抖落了出来,由此笔者才有幸拜读了该文。  相似文献   

7.
何晏是现存最早的《论语》学代表著作《论语集解》的编纂者,同时也是《论语》学的研究者。他的《论语》学研究主要由两方面构成:一是对他人《论语》学成果的裒集;一是自己对《论语》的注释和理解。何晏的《论语》学研究体现了从汉儒到六朝学者《论语》学研究的因革创变,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古学术转型的方式与规律。在中国古代学术史,特别是《论语》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  相似文献   

8.
为智叟正名     
最近买了《诸子精粹今译》一书.回家翻阅,偶然读到《汤问篇》中的《愚公移山》,觉得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感慨良多。  相似文献   

9.
上帝怎样审判——旁白刑事诉讼维度中的上帝和《圣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龙宗智先生在《上帝怎样审判》一文中提出,“《圣经》是一部诉讼法教科书”,“《圣经》中的辨析伪证案宣示了司法的正义精神和理性精神”等。本文对这些命题提出了质疑,并作了较为有力的论证。  相似文献   

10.
新的审查逮捕工作方式操作程式是“一书”(《审查逮捕案件意见书》简称《意见书》)代“一录”(阅卷笔录)、“一表”(逮捕案件审批表),《意见书》高度浓缩了审查逮捕工作程序,提高了审查逮捕工作的科学知识含量,是实现审查逮捕工作方式改革的关键环节。写好《意见书》的关键是写好证据部分。笔者认为,写好《意见书》的证据部分应注意以下几方面:一、熟悉案情,统览全卷阅卷是审查案件的必经程序,是制作《意见书》的基础,阅卷质量决定着《意见书》的质量。因此,在制作《意见书》之前,必须认真阅卷,吃透案情,把握住案情的方方…  相似文献   

11.
《中国律师》2011,(6):60-60
日前,赵黎明律师《决胜法庭》、《律师的声音》两书已由法律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一起起曲折的案件,一回回激烈的交锋,一个个独到的见解,一场场经典的“智战”,《决胜法庭——年轻律师从这里走向成功》是一部如纪实小说般的“办案手记”;《律师的声音——赵黎明律师案件代理实录》一书凝聚了律师精妙的代理技巧和实战经验。  相似文献   

12.
王义 《法治研究》2006,(1):28-29
2005年10月11日,笔者在中国律师网论坛上发表了《评律师事务所的提成分配制》一文,lO月20日《法制日报》以《律所提成分配模式亟需变革》为题转载。第五届中国律师论坛闭幕后,《中国青年报》以《律师不应“数钱论英雄”》报道了笔者在中国律师论坛上发表的主要观点,之后,新浪、雅虎及许多省市的律师协会网站也作了相关报道。  相似文献   

13.
刘力 《政府法制》2008,(24):1-1
近日,中央组织部结合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中央组织部工作人员行为规范》,并向全国组织系统印发了《组工干部“十严禁”纪律要求》一这是中组部继中纪委、中组部联合印发《关于深入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进一步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意见》后,对干部队伍建设提出的又一重大举措,彰显了党中央从严治党的信心与决心.《组工干部“十严禁”纪律要求》向社会传递出三大信号:  相似文献   

14.
清代律学的权威之作──沈之奇撰《大清律辑注》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清代早期的律学著作中,为清中叶以后学者所引用最多、且最具权威者,是清初著名律学家沈之奇所撰《大清律辑注》一书。关于《大清律辑注》一书的作者,我们所知甚少,只知道他是“秀水沈之奇”。而沈之奇的事迹,在《清史稿》、《清碑传》以及《中国人名大辞典》(臧励 等编,商务印书馆1921年版)等中均无记载。秀水在明清时期属嘉兴府管辖,笔者查阅了若干《嘉兴府志》,当中也没有沈之奇的记录。所以,关于沈之奇的事迹。只能在今后继续作考察了。《大清律辑注》一书现已极为少见。《清史稿·艺文志》、孙祖基撰《中国历代法家著…  相似文献   

15.
在香港回归祖国一周年的前夕,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创造性的杰作──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下称《解读》一书。这部书由李昌道、徐静林、董茂云和宋锡祥合著,是学习、了解《基本法》的一本权威著作。《解读》除前言和附录外共分五章,分别对《基本法》的制定、内容、中英围绕《基本法》的纷争、〈基本法》实施前的准备工作以及《基本法》的重大意义详加评析。附录中有关香港问题的三份历史性文件是解读该书重要的资料文献。《基本法》条款详解部分在弄清了《基本法》来龙去脉的基础上,对《基本法》的内容即序…  相似文献   

16.
阿计 《政府法制》2008,(24):6-7
维护民众合法权益,是改革开放以来最鲜明的一大立法主线。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民法通则》、《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到最近的《物权法》、《劳动合同法》,这一立法追求不仅沿袭至今,而且日益贴近民生,创造了最温暖人心的法律财富。  相似文献   

17.
据媒体报道,一个名叫李宗发的律师向省人大提交了一份《四川省父母子女家庭关系规定》(俗称《孝法》)的立法草案建议稿,建议制定《孝法》,以督促社会弘扬爱老敬老的传统美德,维护父母不受子女不敬甚至暴力行为的侵犯。《孝法》建议稿规定了子女奉养父母的具体责任。  相似文献   

18.
曹务顺 《中国司法》2002,(10):11-13
1992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警衔条例》(以下称《条例》)经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6次会议审议通过并颁布实施。《条例》的颁布实施,是监狱人民警察队伍正规化建设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标志着监狱人民警察队伍的法制化、规范化建设迈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鲁西监狱自建狱以来,全面贯彻落实《条例》取得一定成效。一、以全面贯彻落实《条例》为着力点,狠抓政治建警首先,大力加强《条例》的宣传、学习和教育。《条例》的颁布实施,牢固了监狱人民警察的法律地位,激发了广大监狱人民警察的事业心、责任…  相似文献   

19.
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就开始了建设法治政府的进程,《行政诉讼法》、《国家赔偿法》、《行政复议法》,《行政处罚法》等法律的制定和实施,拉开了这一进程的序幕。2003年8月27日,讨论了7年之久的《行政许可法》终于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该法制定时间之长,讨论次数之多,改动幅度之大,参与面之广,在我国近年来的行政法立法中是罕见的,  相似文献   

20.
陈明远 《政府法制》2012,(20):23-23
1958年,作家张天翼、周立波、艾芜联名在《人民日报》发表《我们建议减少稿费报酬》,作家们的“觉悟”引来了一片叫好声。稿酬制度被逐步取消。《人民日报》评论员发表《怎样看待稿费》,用贬斥的语气提到了一个“为存款三万元而奋斗”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