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尽管中国学术界的日本政治研究论著较少,但也出现了利用政治学理论和方法进行分析的优秀作品,诸如多元主义、结构功能主义、新制度主义、政治生态分析等;日本学术界将政治学作为了解政治组织形式、对其进行解释的一门独立学科。以本国政治为对象进行批判性研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经历了批判政治学、风土政治学、市民政治学、多元主义政治、计量分析方法等战后各个阶段。通过比较政治学研究方法阐明东亚地区各个国家处在不同的政治发展阶段,然后利用特定的政治学理论与方法对具体政治体制或政治现象做出较为客观、准确的分析,是今后为提高日本政治研究水准的一个重要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2.
中国政治变化的影响 大多数研究当代中国的日本学者认为,对中国政治进行研究非常重要,这是认识中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不仅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和举世闻名的政治家,而且是近现代中日关系的积极推动者。在几十年的革命生涯中,毛泽东关心日本、研究日本,促进中日友好的发展,与日本人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近现代中日关系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研究毛泽东与日本,对于我们了解毛泽东的政治思想、了解中日关系在近现代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的大国,从古至今,区域发展都是政治发展的重要主题.从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经历了区域均衡发展、非均衡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三个不同的发展战略,这些都是政治稳定、政治发展的必要之举.从区域发展战略的选择和演进中,我们既可以总结出许多成功的经验,也可以看到一些教训.  相似文献   

5.
日本的教科书问题在中日关系领域已成为一个标志性问题 ,并引起中国学者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通过对 2 0 0 1年“第三次教科书事件”的发生情况、特别是右翼文人学者团体“新历史教科书编纂会”活动的考察 ,提出 :日本的教科书问题并非单纯历史认识领域的问题 ,它反映出战后以来日本政治和社会发展当中的诸多重要问题 ,可以作为一个很好的视角 ,用以透视整个战后日本民主主义与民族主义的发展和演变。因此本文呼吁更多的中国学者进一步关注日本教科书问题的深层 ,将这一问题放在整个战后日本民主主义发展和民族主义思潮演变的格局当中进行研究 ,以期对全面认识日本、把握日本的未来发展方向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6.
日本共产党第28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分析世界政治新格局和日本国内政治经济新形势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实现“在野党联合政权”和“党势跃进”这一“双重目标”的具体策略,提出了加强党的建设的新举措。大会主要议程有:修订党纲;把党的建设作为单独决议进行提案;如何巩固和发展在野党统一战线。大会制定的新政策是日本共产党迎接建党100周年的方向性、纲领性文献,对其下一步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为我们研判其未来发展动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日本商界在日本战后政治决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不仅影响着日本经济态势的发展,而且直接参与了政治过程的运作。本文通过对日本商界的起源和发展的分析,揭示其与日本政治结成的紧密关系,以及这种政商关系所具有的历史传承性。本文认为,日本商界从最初就与政治密不可分,这种政商关系在二战后初期,即盟军占领时期非但没有被消除,反而在战后的几十年中更加发展,并成为维护日本保守政治的一个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8.
编者按20世纪中后期,心理学与国际政治相互融合产生了国际政治心理学这一独立的交叉性学科,政治心理学理论成为研究国际政治现象的路径之一。21世纪以来,国际政治心理学有了新发展,中国的国际政治心理学理论与实践研究也取得了一定进展,中国学者的研究成果和中国经验开始受到重视。由于中国国际政治心理学研究起步较晚,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局限。那么,国际政治心理学研究的基本状况如何?如何评价中国国际政治心理学研究的进展与问题?如何看待此研究的未来发展?本刊特约记者王海媚专访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尹继武教授,他的主要研究领域是国际关系理论、政治心理学和国际安全与中国外交,著有《政治心理学》《社会认知与联盟信任形成》《战略心理与国际政治》等。  相似文献   

9.
《中国季刊》是海外当代中国研究领域的权威期刊,该刊对1978年以来中国政治领域的改革和发展情况进行了深入研究。期刊采用多种理论框架对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进程进行了多维度的剖析和解读,既深入分析了中国政治发展的状况、取得的成就以及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也对中国政治发展的前景作出了预判。系统梳理和评析这些研究成果对于理解和把握中国政治发展的全貌、推进和深化当代中国政治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赵灵敏 《南风窗》2008,(11):14-16
日本的经验已经证明,没有健康平和的精神面貌和思想境界,一个国家的前途终归有限。这是我们在学习日本的过程中不应该忘记的。5月6日到10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对日本进行了名为"暖春之旅"的访问。访日期间,日本天皇三次和胡锦涛见面,胡应邀在日本知名学府早稻田大学大隈讲堂发表演讲,并与日本首相福田康夫共同签订题为《中日关于全面推进战略互惠关系的联合声明》的政治文件.这是继1972年建交时的"中日联合公报",1978年的"中日友好和平条约",1998年江泽民访日时的"中日联合声明"之后中日之间的第四份重要政治文件。  相似文献   

11.
受到美国的重要影响,战后日本的地区研究的发展经历黄金时期,在学者们的积极努力和社会大力支持下,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果,为日本更好认识世界、走向世界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日本地区研究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关于地区研究与社会科学专业研究,尤其是国际关系研究之间关系、地区研究方法论及地区研究中的"西方中心主义"反思等三个方面的论争。这些学术论争推动了日本地区研究不断发展和自我完善。当前,日本的地区研究与现实政治特别是与国家政策走向关系日益密切,其地区研究理论建设尤其是方法论方面不断完善,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整合也得到不断加强。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美国国会研究在国内学术界方兴未艾,特别是美国国会与中美关系研究引发了学术界的浓厚兴趣。然而,迄今国内对美国国会政治的研究仍停留在现象描述的阶段,对国会政治的内在规律缺乏整体把握和理论深度。美国的国会政治研究经历了类似英国式政党的议会政治研究、具有社会学倾向的立法行为研究和以新制度主义政治学指导下的国会制度研究等范式的转型。而国会研究范式的变迁往往与美国社会的时代背景和政治方法论的变革密切相关。因此,把握美国国会政治研究的发展方向,可以为中国的国会研究提供许多有益的启示,国会治理尤其是国会外交将成为中国的美国国会政治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3.
编者按:应中国共产党的邀请,以日本民主党党首鸠山由纪夫为团长的友好代表团最近对我国进行了友好访问.日本民主党是日本的第一大在野党、第二大政党,是日本政界一支年轻、重要的政治力量.该党重视中日关系,把发展同中国长期的互信合作关系作为重要的外交课题.鸠山由纪夫是日本政界新一代领导人,他对华友好,现任"日中友好议员联盟"副会长.为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30周年,本刊记者对日本民主党党首鸠山由纪夫进行了专访,请他就当前人们关心的一些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如何结合行业特点,切实做好新时期供水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赋予我们的新的使命,也是我们为保证城镇正常供水、安全供水,努力服务、服从于经济发展大局的重要保证。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多种经济利益的调整,经济成份多元化,人们的价值观念多样化,给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内容,方法方式和对象也发生了种种变化,如何面对错综复杂的新情况、新问题,实现新的转变,是摆在我们面前急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现就这一课题,谈谈个人一些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政治发展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近年来,引起人们格外关注的农民工现象就是当前促进中国政治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农民工是一笔宝贵的政治财富,如何珍惜和运用好这笔政治财富,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目前, 日本国内许多研究中国问题的专家对中国当前的经济发展提出了种种见解。日本共产党主办的杂志《经济》在2004年第11期刊载了日本福祉大学经济学系教授、左翼学者大木一训题为《如何评价当前中国经济的发展》的文章, 作者在文中归纳出这一方面的几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并作出了评述。该文主要内容如下。一、“资本原始积累阶段”论有人认为, 中国当前的经济发展处于资本主义初期, 属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所说的资本原始积累阶段, 其依据是: 1 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并不是通过导入市场经济来实行“休克疗法”, 而是以承认、培育私有经济为开…  相似文献   

17.
中东欧是由来自原东欧、苏联和西欧等三个次区域的17个国家构成。中国学界把它们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主要是服务于中国与它们的经贸合作与人文交流。认同政治是观察中东欧的一个重要视角,对中国来说,也是制订发展同这个新出现的区域各方面关系的基本依据。在历史的长河中,中东欧的民族关系、国家构建和对外交往在不同程度上受制于外在的文明冲突、大国争霸、国际体系约束和内在的不同民族、不同信仰、历史恩怨。正因如此,中东欧国家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认同政治的背离与缺失,在民族关系、国家构建和地区整合上面仍然面临各种的挑战。许多影响中东欧国家政治认同和区域整合的因素依旧在起作用。无论怎样界定中东欧,都需要综合地关注它的认同政治及其影响因素,避免误读,有效推动中国与这些国家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2012年北京大学正式成立比较政治学系,这是中国政治学学科发展的一个重要事件。以下就我在教学经历和研究中的感受,谈谈对比较政治学科在中国发展的几点认识。首先,比较政治作为二级学科纳入高校政治学学科建设,对充实和完善政治学学科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改革开放初期,国家在高校就恢复了政治学专业学科,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的发展引起了国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提出及其发展,更是受到境外学者包括日本学者的关注。日本福祉大学经济学教授大木一训发表于日文杂志《经济》2 0 0 4年第1 1期上的《如何看待现阶段中国经济的发展》一文,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对现阶段中国经济的发展进行了评价。现将其主要观点编译如下,以供国内学者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20.
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政治发生了持续而深刻的变化。作为现实的一种折射,国际政治研究也有不少新的课题与新的困惑。从全球范围来看,中国无疑是国际关系最新发展的主要动能之一,中国的国际政治研究自然也是国际学术共同体里面特别值得重视的一部分。从本期起,本刊以"专访:21世纪以来中国国际政治的发展"为题设置专栏,由编辑部特约记者以访谈方式,邀请相关学者,就21世纪以来中国国际政治学界不同领域的主要成就和问题,现状与前景进行归纳、梳理和展望,以便从不同角度了解中国国际政治理论的整体画面和最新动向,促进中国国际政治学界的内部沟通并加强与外部的交流。21世纪以来,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那么,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研究现状如何?后冷战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有了怎样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对中国的外交实践有哪些指导意义?中国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研究存在哪些问题?其发展前景如何?为此,本刊特约记者、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研究生刘毅就上述议题专访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教授、国际关系与全球问题研究所所长王存刚。王教授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研究,发表相关论文多篇,目前正在撰写专著《国际关系理论:马克思主义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