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心理类型及其对策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调查显示,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心理类型及主次顺序为从众心理、侥幸心理、吃亏心理、报复心理、无用心理、冒险心理以及低成本心理。大学生不诚信言行的发生.可能是上述一种心理独立引起的,也可能是多种心理交织而成的。所以,既要把握每一种心理,又要看到它们的交织作用并采取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网络犯罪是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问题。引起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强烈的好奇心与表现欲、自我实现的需要、逆反心理、孤僻心理、冒险挑战、寻求刺激的心理、侥幸心理。应针对青少年的认知结构特点、个性倾向性因素、性格结构特征加强预防,加强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心理矫正。  相似文献   

3.
预防和治理高官腐败势在必行。从政府高官腐败心理因素角度上看,腐败主要是由危机心理、侥幸心理、攀比心理、从众心理导致,针对官员产生的心理偏差,需要加强官员的党性修养和道德教育,防微杜渐。  相似文献   

4.
引起出租车交通事故频发的因素很多,出租车驾驶员的心理因素是人的因素里面最主要原因。出租车交通事故频发的驾驶员的心理原因主要有:利益最大化作为驱动力是违章、疲劳驾驶、事故频发的最主要原因;侥幸心理挑衅着安全意识;搜寻路旁客源,使行车的注意集中度降低;过于自信与麻痹大意共存;多种因素引起不良情绪,影响行车安全等等。加强和改进某些方面,有效降低出租车发生交通事故的比率,创造安全、有序、和谐的运营环境。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我国安全生产没有摆脱严峻态势,重大事故层出不穷,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人们在安全生产上存在侥幸心理。今年7月6日薛城防备煤矿矿难血的教训,再一次为我们敲起了警钟。  相似文献   

6.
山谷的起点     
侥幸心理.是一切贪污贿赂犯罪分子的共同心理。近些年,党和政府惩治贪污贿赂犯罪的力度不可谓不大.这类犯罪活动却有增无减。为何前车之覆,不能成为后车之鉴?通过对大量犯罪事实的分析,特别是从一些犯罪分子的供述中发现.某些人总是把偶然的原因当经验,并幻想,这偶然的原因会使他们获得成功。这是一种侥幸的心理。正是因为这种心理,才驱使他们想入非非.胆大妄为,铤而走险。  相似文献   

7.
浅析青少年网络犯罪的特征及其心理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互联网的进一步推广,各种网络犯罪活动也频频发生。其中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犯罪主体多以掌握网络技术和知识的青少年为主。青少年网络犯罪具有高度智能化、隐蔽性极强、犯罪手段多种多样和破坏性强的特征,并旦呈现日益规模化趋势。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心理成因主要有:贪利和聚财心理,逆反心理,冒险、挑战心理和寻求刺激的心理,孤僻心理,侥幸心理以及破坏和报复的反社会心理。  相似文献   

8.
非传统安全通常是指除军事、政治和外交冲突等传统安全威胁以外的其他对主权国家及人类整体生存与发展构成威胁的因素。面对非传统安全威胁,军队依法负有反恐维稳、处突维和、抢险救灾、安保维权和保障重大社会活动等方面的职责。在执行各项任务中,军人表现出心理准备不足、心理安全恶化等状况,同时部队对军人心理安全问题重视度不够。主要原因表现在军人成长环境缺失、个体因素缺陷和部队教育缺憾。做好调适工作主要是要高度重视军人心理安全、加大战斗精神培育力度、积极开展心理安全防护、适时调整改善自我心境和不断加强安全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9.
安全生产是监狱工作永恒的主题 ,为进一步提高监狱安全生产的质量和效益 ,创造性地将心理教育应用于监狱生产管理实践中 ,有效调适从业人员的心理 ,维护其心理健康 ,可极大地预防和减少监狱生产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累犯、惯犯有不同于其他嫌疑人的心理特点,成为一种特殊的侦查对象。累犯、惯犯的心理特点主要表现在侥幸心理强、抵触心理重、功利心明显及有时的悲观绝望四个方面。讯问累犯、惯犯是一种对抗性活动。讯问人员要从审讯心理上做文章,完善证据体系,运用分解和递进式审讯策略和虚实转换审讯策略,始终处于讯问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1.
雇凶杀人犯罪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雇凶杀人犯罪是指行为人为达到某种目的,以钱财、利益等为条件,雇请他人谋杀与行为人有着某种特殊关系的人的一种犯罪行为。雇主的心理动因主要源于自我保护和借刀杀人的需要,雇凶的心理动因主要源于强烈的侥幸心理和贪图钱财或某种利益的欲望。对雇凶杀人犯罪可从四个方面进行分类。雇凶杀人犯罪具有犯罪行为的预谋性、暴力性和内隐性等四个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侥幸性违章行为源于侥幸心理,侥幸心理的产生,与个人性格、事故发生的概率低和不确定性、员工的不良示范作用、省时省事的主观因素、不良的安全文化氛围和制度执行不严格密切相关。因此,杜绝侥幸心理和侥幸性安全事故,必须要树立"红线意识",树立"行为领导者"榜样,建立严密的监控网络,增大违章作业的成本,加强日常安全教育培训,建立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形成一道道安全"紧箍咒"和防护网。  相似文献   

13.
狱内重大事件的发生,大多与监狱人民警察的麻痹心理有关。麻痹心理是导致狱内事件发生的主要因素。监狱人民警察的麻痹心理是监狱人民警察对监狱执法、对罪犯的管教在感知与认识上的迟钝与滞后,是心理亚健康的障碍性表现。监狱人民警察的麻痹心理只有“百害而无一利”,既不利于狱内安全工作的开展,又不利于监狱人民警察自身心理健康的保健。因此,在关注监狱人民警察心理健康问题的同时,非常有必要对此进行试探性的讨论与分析。  相似文献   

14.
看守所是公安基层基础建设的重点基层,其监管工作是公安工作的基础工作。分析在押人员的心理特征,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改造,不仅是配合保障审讯审判工作顺利进行的需要,也为保障看守所安全羁押看管工作所必需;同时也是看守所监管人员的重要基本功。在押人员心理特征的影响因素有犯罪的法律事实,监管的人文环境和物质环境以及其本身的个性特点。在押人员的心理特征主要有挫折因素导致的认知失调,幻想侥幸心理,自相矛盾心理,趋利避害心理。  相似文献   

15.
当前腐败的一个趋势表现为其主体年龄向年轻化和高龄化两极发展,本文从社会心理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贪婪心理、安全心理和合法心理三大类型十种情况。最后提出了一些初步的治理设想。  相似文献   

16.
浅谈领导干部经济犯罪的矫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领导干部进行经济犯罪 ,都是在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内驱力推动下 ,为实现非法占有的目的而进行的有目的的犯罪行为。换句话说 ,都是一种直接故意犯罪。犯罪心理是犯罪行为的内驱力 ,犯罪行为是犯罪心理的外化。因此可以说 ,没有犯罪意志 ,没有犯罪心理状态的经济犯罪是不存在的。要预防和减少领导干部经济犯罪问题的发生 ,就必须在研究犯罪的行为特点、心理特点的基础上 ,研究行之有效的犯罪的心理矫治的对策。笔者认为应主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完善监督机制 ,矫正侥幸心理政权是权力的衍生物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践亦证明 ,失去严格…  相似文献   

17.
心理冲突是高中生心理活动的一种普遍形式,其特症是:兴奋、焦虑、烦躁、厌学、忧郁、偏执、自私等。心理冲突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极大的破坏作用。本文从学习需求、纪律需求、素质需求、安全需求、家庭需求、心理松驰需求、生理教育需求等七个方面浅析了心理冲突产生的原因.并试图从六个方面寻求解决心理冲突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8.
近些年来,我国群体性事件频发,不仅影响到经济社会的发展,影响到社会稳定,影响到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还影响到中国现代化进程。任何"非直接利益冲突"的参与者都受盲从效应与宣泄心理的影响,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助推了"非直接利益冲突"的发生发展。"非直接利益冲突"中的盲从效应主要是受"随大流"思想影响,特别是"非直接利益冲突"发展后期,这种心理起了很重要作用。"非直接利益冲突"中的宣泄心理具体表现为融入群体的"从众心理"、借题发挥的"发泄心理"、法不责众的"侥幸心理"、群体认同的"英雄心理"、不信政府的"逆反心理"。  相似文献   

19.
变通运输安全管理问题伴随着汽车数量的增多而显得越来越重要。为了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必须教育驾驶员遵章守法,安全行驶;必须明确责任,安全管理;必须消除驾驶员的侥幸心理;必须建立安全管理的综合方略。  相似文献   

20.
构建西部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的政治心理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政治心理环境就是政治人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特定社会的物质条件、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社会组织和制度、社会风俗习惯、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及其派生物的总和,是影响政治人彳土会政治心理的客明基础。正向的社会政治心理环境产生积极社会政治心理,负向社会政治心理环境产生消极社会政治心理,都极大地影响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政治发展和特定区域的社会稳定。优化社会政治心理环境,就是改善社会政治心理产生、发展、依存和消亡的物质环境、政治制度环境、社会关系环境和思想文化环境,为积极社会政治心理产生和依存奠定物质基础、政治基础、社会基础和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