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谁谁谁 《法制博览》2011,(16):64-64
中国的很多词都难以翻译给别国的人听,比如“你的关系放在哪里”。这里的“关系”,不是那个“一切靠关系”的“关系”,而是指档案、公积金账户、社保账户等人事、行政关系。说白了,除了那个装在信封里的神秘“档案”,其余的无非是社保体系,  相似文献   

2.
接着“财富涌流”的大题目,写下这四个字,或读者不免错愕。 然而且慢,我们并无枯寂悲观的意思——在这里,解释的空间应是无穷的——我们大可以抱着崭新、积极的态度,来重新理解“色”,理解“空”。 佛经中,“色”包括一切物质,财富当然也在其列。 当我们说财富是“空”的、说它“没有真实本体”时,  相似文献   

3.
对于朴素而又渴望财富的中国百姓来说,现在最重要的问题也许并不是“怎样赚钱”,而是“怎样保卫自己手中的财富”。  相似文献   

4.
迄今为止,八年间,一份中国大陆首富排行榜已经五次影响了中国。 2002年,中国富人们的感受格外不同。 年初,朱总理“富豪为何不是纳税大户”的质疑,使富人纳税问题成为焦点。一些上榜富人,如南存辉、尹明善都向媒体公开了个人纳税情况,以示清白。但随着刘晓庆在税收风波中落马,首富们进入多事之秋。 由是,大陆的民营企业家一时似乎都在躲避和抗拒着排行榜。 9月,一个有关全国再就业的中央级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规格之高令人瞩目,失业问题、下岗职工问题再次引起聚焦。此时,主动或被动地显露庞大的个人财富,都不免引人侧目。 于是,排行榜在社会心理的镜像中,增加了曖昧、矛盾的气氛——它折射了中国社会变革与财富分配进入深水区的冲突与矛盾。 但我们有充分理由相信,中国不会再进入“财富创造——财富集中——破坏性的财富再分配”这样的历史循环。 在解读一个美国式的富豪排行榜与中国大陆民企发展的关联时,你可以看到对财富的不同理解。但无论如何,公开、透明的财富享有与分配,应是一个社会的方向与理想。 从这个角度来说,虽说中国的富人们现阶段不欢迎排行榜,虽说胡润的排行榜仍有诸多缺憾,但它对于中国,仍有着不可磨灭的价值——因为,它提供了全社会对财富状况的一个认识基点,并将与之有关的一系列思考与争议,推向了敞开,而非封闭。  相似文献   

5.
论1945年至1955年中国外交的“内向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很长时间以来,中国学者都将1945至1955年的中国外交分为两个阶段加以研究,其分界线是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而且他们着重于研究和分析两个阶段中国外交在各个方面的截然不同之处。其实认真加以分析便不难看出,这十年的中国外交政策确实是有连续性的,这种连续性主要表现为“内向性”。这里所谓的“内向性”,主要是指中国对外政策总的说来是为了国内政  相似文献   

6.
带来活力,还有不安 一度,“中国因素”曾经让全球为它做梦。 四年前的上海,一场声势浩大的财富论坛在那里隆重上演。虽然因美国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而使两国关系陷入低潮,但被“中国概念”所吸引过来的世界“500强”的CEO们仍蜂拥而来,已报名参会代表无一退出,最后“财富500强”与会的有60强,超过前四次论坛的总和。  相似文献   

7.
“下暴”既不是法律术语,也不是规范性通用词语,而是重庆地区约定俗成的一个特殊词汇。它指的是以大欺小、以强凌弱,团伙欺负单个人,目无法纪进行搜身、抢夺、殴打、报复等现象。下暴现象在重庆乃至全国中小学校都不同程度地存在。  相似文献   

8.
《南风窗》1999,(11)
当财富论坛的大幕降下,静下心来,有一些整体性的感觉慢慢浮现出来。 ①虽然《财富》不过是一本国外的杂志,“500强”也只不过是它的一项排名(有人说更多是炒作和公关的意义),但不得不承认,由于选择了中国作为会议主办地,《财富》干了一件影响世界经济的事。它调动了多少中国的政经资源和媒体资源,中国概念又调动了多少跨国公司的资源,交相作用,影响深远。经济学是研究资源配置问题的,财富论坛的成功是资源配置的巨大成功。虽然有些中国人嘲弄论坛是“被一本美国杂志弄得神  相似文献   

9.
我们在今年第一期的主题策划“财富涌流”之后,再次触及与财富有关的话题。和“财富涌流”相比,它没有那么多思辩和议论,但也许更为感性,典型。如同人们已经注意到的,中共十六大第一次明确要求“完善保护私人财产的法律制度”;去年12月23日,提请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31次会议审议的民法典草案,则第一次明确  相似文献   

10.
谁来对利益集团说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注意利益集团一说利益集团,人们总说:某些……“某些“是哪些?对诸侯经济、部委利益、新兴企业家、中产阶级等利益集团问题,量化精确的东西很少,在国家信息中心检索也是徒劳。中国人对中国的敏感问题,总能以中国人的小聪明来对付过去。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很早就注意到利益集团的问题。他在《转型发展理论》中说:“利益集团是一个不明确的概念,它是以经  相似文献   

11.
信息窗     
《南风窗》1986,(1)
一个提法的错误不久之前,有的报纸在评论文章中提出: “我们提倡的依然是:允许改革犯错误,但不允许不改革……”对此,有的读者来信提出不同意见。赵紫阳同志在来信上批示:“这两句话,单独讲都无毛病,但并提易发生副作用。”改革是崭新的事业,需要经过试验和探索,出点差错自然难免,因此说“允许改革犯错误”是可以的。当然这里讲的主要是指认识不足,经验不够而产生的某些偏差或失误,不是指借改革之名搞新的不正之风,更不是指那些违法乱纪的行为。同时,从总体说,实现四化、建设社会主义,必须进行改革,不改革是不允许的。如果把上述两句话并提,则易给人一种印象,就是把允许犯错误作为改革的前提,只要改革,犯错误不要紧,这样就容易造成仓促上  相似文献   

12.
广州,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广州,近代中国思想解放运动的策源地;广州,当代国际大都市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生长点。 这里,从来就不是什么“文化沙漠”;这里,正在营造新世纪的文化“绿洲”。 最近举行的广州市第五次文化战略研讨会,按照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要  相似文献   

13.
急于逃跑的资本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是引资大国,也是逃资大国从统计数字来看,中国自1994年起已连续6年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引资国。仅“九五”期间吸收的外商投资就将达到2900亿美元,较“八五”同期增长80%。外资已成为中国经济生活中的一支重要力量。然而,就在外来资本源源不断拥入中国的同时,国内资本也在加速实现外逃。所谓资本外逃,是指一国居民出于安全动机、避税动机或其他动机而将财富转移到本国政府管辖之外的行为。它是国家货币管理当局明文禁止的资本流出活动。20世纪80年代,由于当时中国实行严格的外汇管制,外逃资本的规  相似文献   

14.
信息全接触     
《南风窗》1999,(10)
三个药方选哪个? 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近日对有关中国经济发展的3种观点一一点评: 第一种观点认为,当前应当调整分配。因为经济困境是由生产严重过剩造成的。过剩的原因是需求不足。而贫富差距即少数人占据大量财富,大多数人手中财富有限才造成需求不足。所以主张调整分配。厉以宁认为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这种杀富济贫的平均主义思想有可能使中国社会全面倒退。我们应考虑如何把“饼”做大而不是如何切“饼”。“饼”太小,怎么切都难以让人满意。  相似文献   

15.
●当今世界最大的竞争莫过于人才的竞争,人才是最宝贵的财富; ●“当代高收入国家的财富是什么构成的?主要是人的能力!”●只有制造出优质人,才能由优质人制造出优质产品。●美国能成为世界首富,不仅在于它打赢了军事战,更在于打赢了人才战。●在一个“学习的年代”,谁的学习能力好、速度快,谁就是赢家。  相似文献   

16.
作为国家公共部门投资主体的主权财富基金是国际金融体系中新的市场参与者,它的兴起意味着发展中国家在国际金融领域相对重要性的上升。中国与中东引领了全球主权财富基金的快速发展,双方的合作具有重要意义。从制度创新与变迁的视角分析,主权财富基金合作会对资本流动、监管协调、货币体系等广泛的国际制度领域产生影响,并可能推动国际金融制度演进和全球金融治理革新。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中国与中东主权财富基金通过联合投资、共建主权财富基金国际论坛等行动,一定意义上改变了国际金融市场的格局,并推动了国际金融监管机制的变革。中国应把握机遇,在防范地缘风险、维护金融安全利益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双方主权财富基金合作,加强国际资本市场布局,并有效参与全球金融治理。  相似文献   

17.
李大维闯店     
有一天,穿着一身便服的李大维在友谊商店门前被守门的服务员拦住了。“为啥不让我进去?”李大维莫名其妙。“因为这里只让外宾进出。”服务员平静地回答说。“什么?!”李大维一下子被激怒了。“这不是象解放前一样吗?”他大概是指旧中国租界内的“华人与狗不准内进”之类吧。对不起,甭管你怎么说,反正不能进。”服务员礼貌地坚持“原则”。“这是规定吗?上级有这样的规定吗?请你们总经理出来,我要问问他!”李大维语气强硬。  相似文献   

18.
莫让政治改革停留在“敏感”上 ○茅于轼:经济改革是在党中央的大力号召下逐步实施的。“改革开放”成为最响亮的口号,而且事实上也成为中国政府和百姓的普遍办事规则,但这里的改革主要是指经济改革。  相似文献   

19.
中产阶级在过去数十年来,一直在台湾政治、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是一股不可或缺中坚力量。但是近年来,台湾学界和一般民众都对中产阶级的衰落忧心忡忡,更有不少人惊呼“M型社会”已经悄然来到他们的身边。所谓“M型社会”是日本趋势学者大前研一在2006年提出的一个概念,它指的是在全球化的趋势下,上层社会财富快速攀升,中产阶级因失去竞争力,而沦落到中下阶层。  相似文献   

20.
农复会与台湾农业的现代化徐鲁航*“中国农村复兴联合委员会”(简称“农复会”)是在1948年由当时的南京国民政府与美国政府联合设置的机构。该机构负责制订并实施复兴中国农村经济的各种方案,因此它不是一般业务机构,而是从事策划方案、供给技术以及核拨美援款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