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90年代中越政治关系的发展及其动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50年1月15日,越南民主共和国外交部长黄明鉴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部长周恩来,表示愿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1月18日,周恩来外长复照黄明鉴外长欢迎两国建交。从此,两国建立了正式的外交关系。后来,越南政府还曾把1月18日定为外交胜利纪念日。中越建交,在两国两千余年关系史中,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今年是中越建交50周年,为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共同研究中越睦邻关系的发展和演变,探讨面向21世纪的中越关系,进一步加强双方在各领域的合作与交流,这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对中越建交50周年很好的纪念。中越建交…  相似文献   

2.
为庆祝古中建交38周年,9月21日,古巴驻中国大使何塞·格拉先生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拉美所作了有关古中外交关系的报告。外交部、文化部、新华社、对外友好协会、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拉美所等单位的代表以及西班牙、墨西哥、智利、哥伦比亚、委内瑞拉等国驻中国大使和使...  相似文献   

3.
1955年是尼泊尔外交关系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在只有英、美、印、法四个建交国的情况下,尼泊尔国际交往史翻开了新的一页.这一重要的历史进程自然地同尼泊尔北部的伟大邻邦--1949年刚刚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中国此时也正处在外交关系的首个拓展期.1955年4月在万隆举行的亚非会议给尼泊尔代表团和由周恩来总理率领的中国代表团提供了一个开启探讨两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对话的良好机会.这一对话同年7月在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继续进行.1955年8月1日,尼泊尔王室首席顾问萨达尔·贡加·曼·辛格和中国驻印度大使袁仲贤阁下分别代表本国政府签署了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的协议书.袁仲贤阁下随后被中国政府任命为中国驻尼泊尔王国首任大使.中国成为第5个与尼泊尔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国家,尼泊尔是中国的第22个建交国.  相似文献   

4.
图片新闻     
《东欧中亚研究》2009,(6):F0002-F0002
2009年9月2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和俄罗斯联邦驻华大使馆共同举办“庆祝中俄建交60周年”学术研讨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慎明,俄罗斯驻华大使拉佐夫,外交部前副部长、上海合作组织首任秘书长张德广,中国驻俄罗斯前大使刘古昌等近百名外交官、学者参加了研讨会。  相似文献   

5.
一、中国同越南的贸易中国是第一个与越南建立贸易往来的国家,也是1954年印度支那停战前唯一与越南有贸易往来的国家。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1月18日,中国同越南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两国贸易随之开始,直到1978年由于黎笋集团推行反华排华政策而中断直接贸易止,两国贸易关系持续了整整28年。28年来,中越两国间的贸易关系有三种不同的形式;一是两国间的国家贸易,这是中越贸易的基本形式。二是双方地方国营贸易公司之间根据各自政府关于准进和准  相似文献   

6.
1999年12月1日~4日 ,朱基总理对越南进行正式访问。这是中越关系中的一件大事 ,越共中央顾问杜梅、总书记黎可漂、国会主席农德孟(国家主席陈德良因出访俄罗斯 ,不在河内)分别会见了朱总理。两国总理着重就双边关系特别是经贸关系进行了实质性会谈 ,达成了多项共识。朱总理在访问期间和访问后的一些决定和讲话 ,有力地推动了两国外交和经贸关系的发展 ,在越南引起了强烈反响。笔者作为驻越大使参加了访问的全过程 ,至今仍记忆犹新。一、访问前两国经贸关系状况中越两国于1950年建交。从那时起至1978年底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 ,中国对越南给…  相似文献   

7.
中新建交揭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青 《东南亚纵横》2000,(12):42-44
中国驻新加坡首任大使亲笔撰文,全面揭示中国与新加坡建交前后的秘闻。  相似文献   

8.
战后中国与印尼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印尼是东盟中第一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并与之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但中印关系起伏不定,“九·三○事件”使两国关系迅速恶化,终于1967年断绝外交关系。断交期间,马来西亚于1974年、泰国与菲律宾于1975年与中国建交,新加坡也于1981年在北京设立商务机构,建立非官方的实质性外交关系。但是印尼却迟至1990年才与中国恢复外交关系。一、从疏淡到友好(1950年建交——1956年苏加诺访华)中国与印尼两国都有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的经历,都是通过武装斗争赢得独立的新兴国家,都面临着共同的任务,即政治上需要进一步巩固新政权、反对外来力量的…  相似文献   

9.
从“同志加兄弟”到15年对峙 1950年1月18日,中国与越南正式建立外交关系,至今已整整度过了半个世纪。中越两国山水相连,睦邻友好,而且国情相近,都是共产党领导的国家,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但在这50年的历史过程里,中越关系不太平稳,从高峰跌入低谷,又从低谷走向高坡。胡志明是越南人民的伟大领袖,也是中国人民熟悉的亲密朋友,特别是和周恩来、邓小平等在法国勤工俭学时相识,后来又是亲密战友。1945年日本投降,胡志明领导越南共产党和人民奋起“八月革命”,成立了越南民主共和国,但未受到国际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与越南正式建交,是世界上承认越南民主共和国的第一个国家,两国关系十分亲切和友好。胡志明主席描述两国关系的两句诗:“越中情谊深,同志加兄弟”。的确如此,从1950年到1975年,越南两次陷入战争灾难,而中国人民竭尽全力支持和援助越南人民的抗法战争和抗美救国战争。在此期间,中国向艰苦奋战的越南提供了200多亿美元的军事和经济无偿援助,先后派遣专家、顾问2万多人。在抗美战争中,作为越南人民的“坚强后盾” 和“可靠后方”,中国还派出32万工程兵和防空部队,有1442人献出了宝贵生命。中国还积极参加日内瓦会议、巴黎会议,为促使越南国家独立、恢复和平做出了不懈努力。这就是两  相似文献   

10.
中华民族和犹太民族的友谊有悠久的历史,1950年1月以色列承认中国后,中以就开始了外交接触,两国关系曾朝着建交的目标迈进。朝鲜战争爆发后,以色列改变了“不结盟”的中立外交政策,开始追随美国,打乱了中以建交的步伐。1955年万隆会议后,中国和阿拉伯国家的关系日益密切。1956年中阿开启外交关系。中以关系中断并进入长达30年的“冰冻期”。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开始改革开放,中美建交。1982年第12届阿拉伯国家首脑会议《非斯宣言》含蓄地承认了以色列;中以关系逐渐解冻。1991年的海湾战争和马德里中东和会加速了中以建交的步伐。1992年1月24日,中以正式建交。影响中以关系的主要因素是中、美、以三角关系和中国、阿拉伯国家、以色列三角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