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一、什么是陪而不审在法庭审判的过程中,陪审员很少发言、甚至不发言,给公众造成的直观印象就是陪而不审;再加上陪审员与生俱来的名称,陪审员似乎就成了聋子的耳朵——摆设。那么,到底什么是陪而不审呢?这里需要明确两点。  相似文献   

2.
陪审员参与合议庭审理案件,在评议中充分发表意见,是陪审制度运行的理想状态。然而现实中陪审员并未实质性参与审判,案件评议中不愿、不会、不敢发表意见,造成"陪而不审、审而不议"的现象突出。针对这一现状,本文提出针对陪审员社会阅历丰富、了解乡规民约、熟知社情民意的特点,在评议中尊重陪审员对案件事实认定的意见;规范法律指引,建立评议笔录格式化,实现对陪审员参与合议庭评议的监督和规范。  相似文献   

3.
《政府法制》2013,(18):4-9
云南七成陪审员如聋哑人 人民陪审员被百姓称为不穿法袍的法官。然而在现实中.众多陪审员庭审中常常是一言不发,好像审判台上的“泥塑”。一些陪审员应付差事,甘当陪衬,以致被当成摆设,“陪而不审”几乎成为对陪审员的普遍评价。为避免人民陪审员“任而不用,陪而不审,合而不议”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我电话告知柳琪,你父亲没有表示让你搬去照顾他,还是接受经济补偿吧。柳琪回绝得很干脆,不可能,我非要房子不可,哪儿有父亲不跟着儿女的,都是我那嫂子挑唆的。她的情绪很激昂,我不便再劝阻,只得由她去了。几天后,我正忙着,审判员打电话叫我去法院,说有要事。我急忙赶去。房里除审判员、书记员,还有一位就是柳琪的寡嫂,她低头小声抽泣。审判员说,柳琪邀了几个人把她父亲强行接走了。刚才把柳琪传来,她解释说,是因父亲受其嫂虐待,才把父亲接走的。她还把她嫂子臭骂了一通。然后向法庭表示,她要好好照顾父亲,决不让老人再受…  相似文献   

5.
人民陪审员被百姓称为不穿法袍的法官.然而在现实中,众多陪审员庭审中常常是一言不发,好像审判台上的"泥塑".一些陪审员应付差事,甘当陪衬,以致被当成摆设,"陪而不审"几乎成为对陪审员的普遍评价.为避免人民陪审员"任而不用,陪而不审,合而不议"的问题,云南省高院制定出台了《人民陪审员考核暂行办法》,在年度考核中人民陪审员不履行职责,经考核评定为不称职的,将由基层法院院长提请同级人大常委会免除其人民陪审员职务.  相似文献   

6.
幽默大王     
反驳勃拉温被带上了法庭。法官问他:"你总把自己养的狗叫成施密特,而且经常对狗喊:‘喂!施密特,你这个大坏蛋。’你的行为明显侮辱了你的邻居施密特先生,你知错吗?"  相似文献   

7.
一位政法机关领导给学生做法制报告,谈兴正高时,台下学生递上一张字条,上面写着:你刚才把酗酒的“酗”念错了,此字念xù(音序),不念xiōng(音兄)。那位领导看后一怔,报告结束时,他打开字条说:“刚才我讲话时,把‘酗’字念错了,有位同学给我写了张字条,指出了这一错误。事情虽小,但我非常感谢他。这个字我念了几十年,可没人给我指出过错误。这位同学是我的‘一字师’!”话音刚落,激起了满场掌声。无疑,这位领导非但没因念错字丢面子,反以他敢于接受批评,知错必纠的勇气赢得了人们的敬佩。而那位同学敢于指错的精神更…  相似文献   

8.
他“记得很清楚”幸福村家属院里,秦玉贞和李凤英为孩子玩闹引起了纠纷,秦玉贞把李凤英推了一跤,李凤英腿疼得直喊叫,被送进陕西省医院检查医疗。李凤英的丈夫把这事起诉到法院。审判员指示我调查有关问题。由于我作司法工作不久,所以他反复叮宁说:“李凤英据医院检查系‘外伤骨折’,据群众反映李凤英原就患有骨结核,你去医院向主治大夫调查一下,弄清李凤英的骨折原因,究系外伤还是由于疾病所  相似文献   

9.
农夫克莱德遭遇严重车祸。他把事故责任方,即货运公司告责任方,即货运公司告上了法庭。在法庭上,货运公司聘请的律师问克莱德:"在事故现场,难道你没说过‘我没事’这句话吗?"  相似文献   

10.
很少有一种角色,像人民陪审员这样广受争议。随着《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于2005年5月1日实施,书面的争议弱化,口头的争议再掀高潮。陪审员都是居民委员会大妈,还是质疑者局限于理论上的假设?这项舶来的制度,在中国有哪些“本土化”的表现?这棵老树在故土正在经历着怎样的痛苦?一系列没有打开的问号,让我们产生了从“根”上了解这项制度的冲动。《撩开陪审员的面纱》一文,通过讲述4个陪审员的故事,来解读“谁有资格做陪审员”,“陪审员在法庭上下都做什么”;《编外法官入主法庭》从多侧面——包括法官的角度来评判陪审员的价值。接…  相似文献   

11.
为国徽增光     
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岱庙法庭审判员窦圣林,30年来,始终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廉洁勤政、秉公执法,树立了人民法官的良好形象,1996年被授予泰安市“十佳法官”的荣誉称号。做一名普通审判员1994年,法院进行机构改革,当时任岱庙法庭庭长的窦圣林同志已满54岁。他为了给年轻人一个锻炼的机会,就再三向组织请求退下庭长位置。院党组批准了他的请求,同时考虑到他在基层法庭工作多年,准备调他到院机关工作,但他直言谢绝:“法庭是办案的前沿阵地,虽然苦点累点,但在这里我能发挥自己的优势,更多更好地办案子…  相似文献   

12.
何葆光 《检察风云》2003,(20):60-64
英语中一词“juror”一直被译为“陪审员”,这使我总丢不掉这个“陪”的概念。直到一次我去当过陪审员以后,才明白在判被告是否有罪的决定中,陪审团的权力高于法官。所以“juror”如译为“定审员”似乎更为切合实际。陪审团的选择2002年春的一天,我收到汉瑞斯郡法院给我的通知,让我在6月10日早上8点为担任陪审员义务,到休斯敦市中心的陪审团会议厅报到。那天共有500来人出席,经分组后,我们组65人由一位警官带领,穿过三条马路,到刑事犯罪法院。这个法庭门上有一块牌子写着主审法官的名字Joan Campbell,从名字上可知是位女性。领队警官带材料…  相似文献   

13.
单庭长     
单庭长变了。变得沉默寡言、易怒、爱训人。在法庭当了二十年庭长,审判员、书记员下知换了多少茬,他从未挪过窝。是他不愿离开这里。他爱法庭。法庭的历史全装在他脑海里。是他看着法庭从一间土房子、两条长板凳,发展到今天的规模。不仅楼房有了,汽车也有了。宽阔的法庭大院像  相似文献   

14.
陪审制度是一项重要的司法民主制度,但它在我国的实施却面临严重的困境。作者通过分析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的特点和现状,揭示了现实中陪审员陪而不审现象的原因,并且提出了重新定位人民陪审员制度,对其进行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杨馨馨 《法学论坛》2016,(6):140-147
调整陪审员参审职权,实行“法律审”与“事实审”的分离,使我国的陪审制度带有英美法系陪审团的色彩;“法官与陪审员共同对事实做出认定”,又保留了大陆法系参审模式的制度因素,成为两大法系的结合体.在对参审职权调整前后审理范围、职责权限、审判模式进行对比的基础上,分析职权调整后存在“共同认定”与“个人负责”、“自主表达观点”与“无独立事实认定权”、“防止误判救济”与“司法改革方向”等实践困惑.为使参审职权在现有制度框架内运行更加科学、合理,建议在明确“法律审”与“事实审”范围界限的基础上,对“法官与陪审员共同进行事实认定”的内涵进行重新解读,借鉴日本“裁判员法”,提出建立相关事宜告知制度、增加陪审员数量、推行简易陪审、陪审更新等制度改进措施,以期解决陪审职权调整后陪审制度在实践运行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袁宝权同志是吉林省通化市人民法院经济审判庭助理审判员。他是一九七九年末调到法院工作的。在两年多的审判工作中,他自觉遵守纪律,做到了当事人请吃不去,送礼不收,私情不讲,廉洁奉公,依法办案,顶住了各种不正之风的侵蚀,表现了一个审判人员秉公执法的可贵品质,被群众誉为“一个廉洁奉公的青年‘法官’”。一九八二年初,他被评为通化市直机关的先进工作者。  相似文献   

17.
一位老农在拒交按人头摊派的生猪屠宰税时,对乡村干部愤然说道:“中央的‘正策’(‘政策’的谐音)不是这样的,这是你们的‘负策’。”真是一语惊人。且不说这位老农的政治觉悟有多高,就说“负策”二字也够令人一阵心颤。的确,长期以来,总有那么一些人喜欢玩“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即‘负策’)”的把戏:中央明文要求减轻农民负担,他就打“擦边球”,变着法儿地多收取钱物;中央要求保护耕地,他就把耕地档案换为荒地档案,用于建房或搞开发,谋求短时的经济效益;中央要求搞好廉政建设、制止奢侈浪费、不准公款吃喝,他就立马在单…  相似文献   

18.
王翔  于晓虹 《法学家》2023,(3):30-44+191
人民陪审员制度作为我国一项重要的司法制度,一直以来备受国家和社会的关注和重视。然而,“陪而不审”“审而不议”似乎长期支配着学界对于陪审员的想象。以36万份刑事司法裁判文书数据和一手田野调研资料为分析素材的实证研究发现,人民陪审员能够系统性地影响审判结果,陪审员的参与会使最终的判决结果更加“宽大”;陪审员在合议庭中与法官的不同组合方式,也会给案件结果带来不同的影响。其背后的理论机制可被归结为:法官能够自利性地抵消陪审员的能力短板;陪审员能够能动性地发挥自身的能力优势;法官在组织合议庭时策略性地与陪审员结成“联盟”。  相似文献   

19.
幽默     
读书 T一脸愁容地走在回家的路上,J一见他就问:"你怎么了,怎么愁眉苦脸的啊?" T:"别提了。老师留了个作业,叫‘昨天你都做了些什么’。" J:"那还不好办么?你昨天做了些什么?"T:"还能有什么?喝酒呗。那我不能写昨天就喝酒了吧?" J:"傻子!你只要把‘喝酒’的字眼改成‘读书’不就好了么?"  相似文献   

20.
案里案外     
章挥 《江淮法治》2012,(2):23-23
有一天在公交车上.遇着一位春风满面的阿姨。上车一见面就向我问好,握着我的手,说说江阴的变化,问问我的健康,聊聊她的近况。我很感动。但却不好意思相问:“阿姨,你是谁?你知道我是谁?”聊到江阴法院站,她下车了,挥手作别时她说,“今天就说到这里吧;陪审员会议我可不能迟到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