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云南省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同志,一辈子忠于党的事业,一辈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辈子没有用公权给家人和家乡办私事,退休后没有到省城安享晚年,而是回家乡带领大家艰苦造林,一干就是22年,把几万亩荒山秃岭变成了  相似文献   

2.
人的思想,也像海上的波浪,有时起,有时落,有时高涨,有时低沉。无论追求进步还是保持信念,都是"一阵子"易,"一辈子"难。而云南省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却能够清贫一辈子,奋斗一辈子,奉献一辈子,一辈子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3.
广大老干部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他们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了一辈子、奉献了一辈子、劳累了一辈子,他们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以后,第一位的任务就是要保持身心健康,安度晚年。然而,随着老干部普遍进入“双高期”(高龄期和高发病期),大大影响了老干部的晚年生活质量,加上老干部家庭一些其它方面的原因,老干部的生活或多或少出现了一些困难。  相似文献   

4.
薛彪 《支部生活》2011,(4):26-26
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回顾杨善洲同志84年的生命轨迹,他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始终坚定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60年如一日用共产党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一辈子做好事,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真正做到了一辈子坚守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从不动摇,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凡事以群众为第一出发点,从不计较个人的得失,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我们应认真向杨善洲同志学习,坚定理想信念,忠实履行职责。  相似文献   

5.
感恩     
小鸦反哺老鸦,羊羔跪地吮乳,庄稼奉献果实,诠释的都是"感恩"二字。动植物尚且如此,人如不懂感恩,那还是真正的人吗?许多人到保山,到大亮山,听杨善洲的事迹,读杨善洲的笔记,看杨善洲领办的林场,都会感动不已,并不由自主思考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杨善洲能够一辈子坚守共产党人精神家园,一辈子为人民服务,一辈子无私奉献?他为什么能够作出那些令人感动和震撼的抉择?他为什么能够"老牛拉车不回头",用自己的方式书写人生的精彩与辉煌?  相似文献   

6.
巩中坚 《新长征》2012,(9):64-64
每一个共产党员在入党宣誓时,都要发出履行党员职责的誓言,这个职责的核心就是要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然而,全心全意地用一辈子来履行为人民服务的职责并非易事,杨善洲用实际行动为我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杨善洲把为人民服务的职责看成是自己一生追求的目标。前半辈子,  相似文献   

7.
云南省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的身上闪耀着共产党人很多可贵的品质,感人至深,令人感佩,其中一点就是"低看自己、高看群众"。正因为如此,他一辈子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尽心竭力为老百姓干实事、办好事;他一辈子像焦裕禄那样,心里装着老百姓的安危冷暖,唯独没有他自己。杨善洲从20多岁起担任县领导直至地委书记,在30多年时间里,始终把自己的根牢牢扎在群众之中,始  相似文献   

8.
王锡德退休后,仍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他常说,“虽然离开了工作40多年的岗位,但离岗不离党,离职不离责,退休不褪色,仍要活到老,学到老。艰苦奋斗,继续为人民做奉献。一辈子做人民群众的牛”。  相似文献   

9.
《廉政瞭望》2010,(15):53-54
“陆晓萍,不要搞歪门邪道,让人家笑话我们一辈子党员是怎么当的!”这是陈小星病重期间不能说话时,用铅笔写给妻子的临终遗言。  相似文献   

10.
曦石 《学习导报》2013,(20):33-33
本期向大家推荐的是当代著名国画家杨之光的作品《一辈子第一回》.作品创作于1954年。现藏于中国美术馆。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的普选是一件惊天动地、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事,标志着翻身做主人的中国人民获得了真正的民主权利。《一辈子第一回》抓住这个历史时刻的一个细节,生动地刻画了一个平生第一次拿到选民证的老年妇女的喜悦心情。  相似文献   

11.
梅寒来 《求贤》2008,(8):25-25
退休多年的领导发来一条短信:出生一张纸,开始一辈子;毕业一张纸,奋斗一辈子:婚姻一张纸,折腾一辈子:做官一张纸.争斗一辈子:股票一张纸,起伏一辈子:金钱一张纸.辛苦一辈子:双规一张纸.后悔一辈子:荣誉一张纸.虚名一辈子;退休一张纸,失望一辈子;看病一张纸.花钱一辈子:悼词一张纸.了结一辈子……  相似文献   

12.
李建国 《支部生活》2011,(10):28-28
一辈子忠于党的事业,一辈子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利益——杨善洲同志的模范事迹,展现了优秀共产党员崇高的精神世界,为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树立了榜样。  相似文献   

13.
杨善洲同志,60年如一日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一辈子忠于党的事业,一辈子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利益,他的事迹感人至深、催人奋进。广大组工干部要以杨善洲同志为榜样,当好“四个表率”,做人民满意的好党员、好干部。  相似文献   

14.
当前,“学习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争做优秀共产党员”活动热潮,在杨善洲同志的家乡施甸县迅速掀起。杨善洲精神的精髓,我认为就是“清贫一辈子、奉献一辈子、坚守一辈子”。  相似文献   

15.
《支部生活》2013,(10):21
"思想境界要高;胸怀要宽广;多想党和国家的大事;不要计较个人得失;不要总想着为自己捞什么好处;不要追求个人生活上的享受……"这些朴实的话语,杨善洲用一生来坚守。杨善洲几十年如一日,用实际行动矢志不渝地坚守着共产党员的精神家园。他毕生坚守了四条原则:一辈子不搞特殊化,一辈子不以公权谋私,一辈子不收礼,一辈子没让家人沾光。他的一生没有豪言壮语,只有务实为民的行动。敬畏权力、感恩人民,从不以官员自居"共产党人什么困难也不怕,就怕脱离群众,失掉民心。"  相似文献   

16.
毅青 《党课》2014,(1):68-71
他是功戍业就的“老八路”作家,是新中国经典电影《白毛女》的编剧之一;虽已91岁高龄,但他至今仍在家乡深入生活、笔耕不辍,热情讴歌人民、讴歌时代;作为一名已有75年党龄的老党员,他为践行党的宗旨奋斗了一辈子,即使多次遭受迫害,身陷囹国,仍对党忠贞不渝。他就是著名作家杨润身。  相似文献   

17.
谢樱  袁汝婷 《新湘评论》2014,(13):37-39
——我们的国家非常有希望,前途是美好的。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要老老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为祖国和人民尽可能多做一点贡献。——只要有一个脑袋存在,就要思考和创造,这样我才感到活着是很有意义的,所以我愿意乐观地生活、努力地工作。——不能老想着身体,人应当有一点精神。踏实地做一些事,才能体会到人生的充实之美。——我一辈子最爱的就是学生,学生是我的全部财富,是我的眼睛和腿,是我的止痛药,是我的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18.
有用与无用     
朱坤 《廉政瞭望》2012,(12):65-65
有的人一辈子都在做有用的事,事实却证明一辈子都毫无价值;有的人一辈子都在做无用的事,留下的东西后人却受用无穷。  相似文献   

19.
《支部生活》2013,(11):2
杨善洲是党员干部的楷模,是一面闪光的明镜。他在一辈子为人民服务的不懈实践中,留下了很多富有哲理的思考和极具个性的话语,这些思考和话语,清晰地反映了杨善洲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和群众观,生动展现了杨善洲广阔丰富的内心世界,深刻诠释了杨善洲精神的实质。为深入学习杨善洲精神,推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在中共云南省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相似文献   

20.
魏委 《学习导报》2010,(21):58-59
一辈子的魂牵梦绕,一辈子的深切期盼,回家,回家,回到生命诞生的那片故土,寻找人生心灵的归宿……著名军旅女作家张慧敏的新作《回家》,为我们呈现了一段让人感慨不已的历史和这段历史中感人至深的台湾老兵的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