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洁  孟月明 《人民论坛》2011,(10):226-227
东北沦陷时期,日本政府通过诱惑性宣传与全方位组织和培训等手段相结合的方式,在东北推行了"大陆新娘"政策,其目的在于稳定移民情绪,增加农业生产,确保大和民族优越血统等。日本女性在报效国家的愿望及政府政策驱使下踏上了战争列车。她们在给中国人民带来间接伤害的同时,也成为日本战争行为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2.
新闻闪回     
<正> 外交部:日本指责中国进行反日教育毫无道理3月8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表示,日方指责中国在历史问题上进行反日教育是毫无道理的,倒是日方应当正确对待和处理历史问题,为增进两国友谊,推动两国关系的改善和发展作出积极努力。刘建超指出,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深重灾难,日本人民也深受其害。中国政府一贯主张"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以中日两国人民世代  相似文献   

3.
郁辛 《台声》1995,(10)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七·七”事变58周年,又是“马关条约”割让台湾100周年。为不忘国耻,牢记惨痛历史教训,两岸各界纷纷举办了多种纪念活动。 日本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灾难和损失是空前的。据不完全统计,在日本侵略军的屠刀下,中国死伤人数3500万;按1937年的比值计算,日本侵略者给中国造成的经济损失1000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亿美元。台湾同胞遭受日本殖民者奴役达50年,为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牺牲了65万人。 从1895年4月17日签订“马关条约”割台,到1945年10月25日台湾与澎湖列岛重归中国版图,中间整整50年日据时期,台湾各族人民从来没有停止过反抗日本侵略者,争  相似文献   

4.
《时代潮》2000,(11)
不久以前,《中国青年报》上刊登了一篇文章,一位专门研究朝鲜战争的日本学者来到中国,他想像不出中国军队如何能够在50年前那场残酷的战争中舍生忘死、英勇无畏,他在一所大学里问一位年轻的大学生,是否知道在朝鲜战争中中国有一位叫"邱少云"的士兵,为忠实执行上级的命令而被大火烧死。令日本学者惊骇的是,那位中国大学生竟回答说:"知道,但我们再也不会有那么傻的人了。"此言一出,引发了人们对于目前  相似文献   

5.
60年前,法西斯在全世界发动的邪恶战争,给全世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战争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改变了世界格局,全世界人民浴血奋战付出了巨大的生命代价,正义最终战胜邪恶。在这场战争中,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付出了3500万的生命代价,最终战胜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今天,我们就是要牢记血的历史教训,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中华儿女爱好和平、珍惜和平,海外华侨华人在世界各地生存奋斗发展,经营自己的事业,完全有赖于世界和平的环境,我们绝不希望看到战争发生。今天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国际地位日益提高,令我们所有的中国人感…  相似文献   

6.
一定的战争史观作为对战争与战争历史的根本看法和观点,是以一定的价值观为尺度的.贯穿于日本军国主义"战争史观"的多重价值诉求,源于其传统文化中功利至上的价值观,并由此形成了其实用主义的"双重战争价值标准".从价值观上审视日本军国主义的"战争史现",有助于从深层上揭示日本军国主义在战争和战争历史认识上的价值误区及其成因.  相似文献   

7.
<正>当前,人们对日本社会有了越来越多的了解,日本社会的一些现象也越来越引起国人的兴趣。比如,在日本各个工作场所,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超过65岁的老年人还在继续工作,有很多日本老年人"退而不休"。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布的数据,2016年,日本大约有23%的65岁以上老年人还在继续工作,其比例是七国集体首脑会议(G7)成员国中最高的,超过了美国的19%。那么,作为  相似文献   

8.
今天,高新科技广泛运用于军事领域,使战争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高技术性,高技术战争已经成为今后战争的主要样式。这种高技术战争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给当今世界各国的军队建设带来深刻影响,同时也对当代军校教育提出了许多值得重视的问题。 一、现代高技术战争使军校教育的战略地位和作用益显突出  相似文献   

9.
侵华战争期间,日本诸多女作家响应日本军方的要求,奔赴中国各地战场慰问劳军,回国后提交战地报告,四处巡回演讲,在宣扬日本的侵略国策、激励日本民众投身战争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成为侵略战争的协助者。战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日本文化界对她们的战争协助行为缺乏必要的反思,对她们的责任追究被消解于对其女性身份的强调中,从而割断了对她们从走在时代前列的社会活动家到战争协助者的反思。今天我们应该在反思的前提下,在战争协助者的框架内重新审视她们在战争中的行为,提供一面历史之镜。  相似文献   

10.
杨蕾 《中国减灾》2012,(8X):16-17
<正>日本食品给人的印象是比较安全,但实际上日本也经历了食品安全事故频发的时期。1953年,日本的"水俣病"震惊世界,"水俣病"这种因为饮用了被污染的水源而造成死亡和后遗症的公害病影响甚大,有关水俣病的诉讼在五十几年后的今天还在进行当中。1955年,日本发生森永砒霜牛奶事件,造成12159人中毒,其中131名死亡。1968年的米糠油事  相似文献   

11.
今年9月,日本政府签订购(钓鱼)岛协议,挑衅中国领土主权,一时掀起轩然大波,唤起了中国人民对甲午战争以后半个多世纪遭受日本侵略凌虐的屈辱记忆,点燃了奋起抗争的怒火。除了政府发表声明,各界发声谴责之外,在"九一八"来临之际,全国上百座城市的学生青年和市民都自发地走上街头,举行游行示威等抗议活动。然而,在这些活动中,也出现了许多不和谐的音符。相关暴力事件不时见诸报端,有拦截日本驻华官员车辆的,有向  相似文献   

12.
战后初期日本出现了以批评战时体制,反省战时行为,和讨论战争责任为主的进步风潮。盟军总司令部主持的东京审判以及BC级战犯法庭首次系统并且细致的将日军侵略行为展现给日本国民,对后者来说是一大冲击。"左翼"二战记忆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始盛行,可惜随着日本战后初期和平民主改革的倒退,"右翼"二战记忆逐渐得势。二战记忆和日本内政外交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3.
60多年前,有一位日本科学家来华访问,会见了鲁迅先生.他问鲁迅:"陈建功博士现在在什么地方?"鲁迅回答:"不知道."客人感到非常奇怪地说:"陈先生在日本是大家都知道的著名数学博士,为什么在中国却没人知道呢?"鲁迅说:"蒋介石政府不重视科学,也不关心科学家."  相似文献   

14.
<正>回到为之而战的祖国,再没能回到生他养他的家乡,再没能见"老兵不老,军魂永恒,青春不再,依然血性,不后悔岁月的匆匆,甘愿奉献无悔今生;老兵不老,军魂永恒,铮铮铁骨,一世豪情,不埋怨今天的无名,只因祖国在我心中……"一首《参战老兵之歌》,唱出了多少老兵的军营情结与家国情怀。《孙子兵法》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战争,关系家国与民族的生死存亡;战争是炼狱,战场是熔炉,而老兵则是一群向死而生的人,是苦  相似文献   

15.
中国人民历经14年艰苦奋斗,与世界反法西斯盟国一起打败了日本法西斯,赢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但日本人不认为中国是战胜者,新世纪以来有国人以中国军队的战果为据也否认中国获胜。这涉及到评价战争胜负的标准问题。抗日战争是一场总体战,战争不仅体现在两军对垒的战场上,还体现在政治、经济、社会、外交等各个方面。在评价战争胜负时,也要从各个方面出发,全面综合地评价。综合来看,中国确实获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但这场胜利的成色并非完美。  相似文献   

16.
东北沦陷时期,日本政府通过诱惑性宣传与全方位组织和培训等手段相结合的方式,在东北推行了大陆新娘政策,其目的在于稳定移民情绪,增加农业生产,确保大和民族优越血统等。日本女性在报效国家的愿望及政府政策驱使下踏上了战争列车。她们在给中国人民带来间接伤害的同时,也成为日本战争行为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17.
关秀献 《传承》2013,(6):128-129
1914年,德国因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无暇东顾青岛,因此给了日本以可乘之机,使其赢得争夺青岛的战争。日本接替德国开始在青岛实行殖民统治。随着日本在青岛统治的开始,大量日本侨民涌入青岛。他们集中居住在"新市区",出现了美容室、妓院、电影院等一批娱乐场所,使得这一时期青岛的文化娱乐消费特点鲜明。  相似文献   

18.
今年是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劳动节口号65周年。65年前,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纷纷响应中共中央的号召,与中国共产党一道开启了党际合作的新征程。65年后的今天,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一样,始终充满生机与活力。有西方学者发出这样的疑问,这项不符合西方政治学教科书经典教义的制度模式,到底蕴藏着怎样的"达·芬奇密码"?  相似文献   

19.
黄炎 《人民公安》2014,(10):58-61
<正>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属于协约国的法国、英国的媒体,并非完全一致地主张战争。法国当局战前甚至列出过一长串"黑名单",准备一旦战争爆发就控制这些可能给后方带来不稳定的危险分子。然而,事态的发展出乎意料,就在战争变得迫在眉睫之际,这些危险分子不但改变了他们和平主义看法,而且变成了战争的拥护者。以至于法国当局者激动得热泪盈眶:  相似文献   

20.
<正>广东佛山2岁女孩小悦悦遭到汽车多次碾压,18个路人避而不救的事件给我们留下了无比沉重的记忆。同样深深刺痛我的还有,日本许多电视台对"中国小悦悦事件"组织讨论,一位日本东京的教授认为:"中国现在是一个金钱富翁,但也是世界上精神最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