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道路是对传统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根本性超越,这种"超越性"主要体现在:与西方传统工业文明发展道路不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将生态文明作为衡量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维度之一,彰显了该道路的创造性和人民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所提出的生态文明理念是对传统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根本性超越,是对人民未来利益发展的根本维护,是人类实现真正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
环境问题和生态危机问题,是20世纪全球面临的中心难题之一,这标志着工业文明已经走到了尽头。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了对工业文明的变革和超越。生态文明和科学发展观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因此.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生态价值观、发展生态政治和生态经济、培育生态文化,并使之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大"提出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这个新时代是一个超越工业文明时代的大时代,还只是工业文明时代的一个新阶段?对此,有两种根本不同的回答。如果我们把生态文明新时代看作一个超越工业文明时代的大时代,则这个时代的基本特征将是绿色发展,而工业文明时代的基本特征是"黑色发展"。新时代必有其新精神。工业文明时代的时代精神以现代性哲学为其精华,生态文明新时代的时代精神则将以生态哲学为其精华。生态哲学的基本内容包括生机论的自然观、谦逊理性主义的知识论、整体主义的方法论、自然主义的价值论和超越物质主义的价值观。生态哲学是指引人们培养生态智慧的基本指南。生态智慧是人在这个世界上做永久性好事的德性和能力,是伦理的、灵感性的实践能力。熟读生态哲学未必有生态智慧,但不懂生态哲学必然没有生态智慧。生态哲学将通过指引人们追求生态智慧而成为生态文明新时代的时代精神的精华。  相似文献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十九大报告以独立成篇的形式做出了"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部署,"绿色发展"是实现"美丽中国"的重要路径,"美丽中国"是"绿色发展"的发展目标,二者统一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伟大实践,成为引领我国未来发展的关键词。新时代以绿色发展推动"建设美丽中国",既造福中国人民,也是为全球生态安全、建设清洁美丽世界做贡献。  相似文献   

5.
全球治理是全球化、后工业化的必然要求,网络空间全球治理必须通过国际合作才能顺利开展。网络空间全球治理缺乏有效的国际合作对网络发展中国家产生诸多不利,直接损害了网络发展中国家的形象,纵容了网络国际犯罪。在网络空间全球治理国际合作方面,有效的机制和框架尚未形成。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各国利益不同,从而在法律制度及对国家主权和人权问题方面存在认识分歧。国际社会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尤其是在网络将世界各国联为一体的情况下,"地球村"已成为一个命运共同体,针对跨国网络问题,只有各国携起手来,构建合作体系,才有可能实现网络空间的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6.
儒家生态观是古代人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交往中不断形成和发展的,主要以"仁民爱物"为核心,以"天人合一"思想为基础。儒家生态观蕴含的生态文明理念,可以为我国当今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宝贵启示。要继承儒家思想中生态观的智慧,立足现实,尊重自然,保护自然,顺应自然。  相似文献   

7.
丝绸之路是"一带一路"的文化符号,在文化经济意义上,"一带一路"是一项恢弘的文化产业。首先,"一带一路"弘扬丝绸之路的遗产,尊重保护丝绸之路上多样性遗存和文化,把丝绸之路精神升华为全球化时代的利益、责任、命运、文化"共同体"情怀;其次,"一带一路"建设与文化交流和文化产业相互促进,为各国人民带来财富和就业机会,为各国文化营造共生共荣的美丽生态;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文以载道,"一带一路"改变西方主导的国际关系的思维和视角,"共商、共建、共享",存异并弘,引领美美与共的人类文明新观念。  相似文献   

8.
环境文化与民族复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环境文化是人类思想观念领域的深刻变革,是对传统工业文明的反思和超越,是在更高层次上对自然法则的尊重与回归。环境文化理念广泛渗透到人类经济、科技、法律、伦理以及政治领域,预示着人类文明已从传统工业文明逐步转向生态工业文明,并将以自然法则为标准来改革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阐述了生态文明的核心理念,即"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这一理念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和正确的价值导向。而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道家生态和谐观蕴含着丰富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这些思想与当今生态文明理念不同程度相契合。从道家生态和谐观与"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相契合的角度加以分析,有助于加深对生态文明理念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福斯特是当代最有影响力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代表者,他从社会生产方式、技术、文化等层面深刻剖析了资本主义制度与生态危机的内在关联,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以工人阶级为基础,以转变资本主义现有的生产方式、彻底改造资本主义的国家权力结构、培育新的生态道德价值观为主要内容的生态政治战略。他的生态政治思想对于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建成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15年前,习近平同志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理念,以平实简洁的话语传达了他的生态觉悟与生态思想。实践证明,"两山"理念抓住新时代战略转型的核心;在哲学层面,它是对现代性方案的全面修葺,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反省,更是对世界的合理秩序、对人在世界中的地位、对人的行为和工具理性的反省。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我们必须全方位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直面当前严峻的新冠肺炎疫情,既要加快从生态倒逼到生态自觉的转型,更要保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必须坚定不移奉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推动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有机马克思主义是中美学者推动建构的、正在兴起的、西方马克思主义中唯一具有中国元素的新的理论学说。它以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的生态和人道主义灾难为逻辑起点,以怀特海的过程哲学、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作为哲学基础,在批判资本主义现代性思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基础上,提出为了人类共同福祉的、可持续地将生态原则与社会主义相结合的生态文明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发展、全球生态治理及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学理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生态文化具有丰富的蕴涵,"和谐、节欲、爱物、崇尚自然"的生态价值观都和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具有契合点,即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爱物、尊重自然规律、节制过份物欲等。探索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与中国传统生态文化契合性,并在此基础上于当今中国实际中加以运用,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智慧"的丰富与发展,处理当今中国的"生态危机"、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高兹生活在资本主义发展迅速、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共存于世的历史时代,随着工业文明的进一步发展,生态危机在世界范围扩展开来。在高兹看来,由于技术、市场等被资本家操控而失去理性发展,成为生态危机的罪魁祸首。资本操控下的经济理性的过度使用,是人类永续发展的宿敌,只有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社会主义制度,才能遏制生态危机的逆袭。高兹的思想有着深刻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党的十八大确立的生态文明战略,再一次印证了社会主义舟资本逻辑的超越。  相似文献   

15.
工业文明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进步,同时也带来了由于人与自然关系的严重失衡所造成的全球生态危机等问题.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生态问题构成了全人类共同的挑战.要解决生态危机,需要世界各国坚守全人类的共同价值,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采取切实有效的行动来解决全球生态问题.要坚持对话协商,排斥生态霸权主义;坚持共建共享,让全人类都能享受到生态福祉;坚持合作共赢,推动全人类共同解决全球生态治理难题;坚持绿色低碳,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双赢".只有这样,人类才能克服生态危机,由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16.
工业文明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进步,同时也带来了由于人与自然关系的严重失衡所造成的全球生态危机等问题.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生态问题构成了全人类共同的挑战.要解决生态危机,需要世界各国坚守全人类的共同价值,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采取切实有效的行动来解决全球生态问题.要坚持对话协商,排斥生态霸权主义;坚持共建共享,让全人类都能享受到生态福祉;坚持合作共赢,推动全人类共同解决全球生态治理难题;坚持绿色低碳,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双赢".只有这样,人类才能克服生态危机,由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17.
生态资本主义是当前西方学界的一个重要理论学派,其部分理论观点对于我们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借鉴意义。但它将生态危机的出路归结于“市场主义”和“技术主义”,并以当下资本主义世界的生态状况来佐证资本与生态相统一现实可能的运思路径和核心观点,忽视了资本对全球生态资源盘剥的历史与资本主义国家转嫁生态危机的现实,没有洞悉到资本和资本主义制度反生态本质。资本主义私有制及生产方式所产生的资本逻辑,总是在最大化“不费分文”侵占自然。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只有通过对资本的驾驭和导控,激活资本的生态活力,才有实现资本与生态相统一的可能。  相似文献   

18.
生态文明是对以往"自然"与"文明"对立模式的超越,它需要构筑一个全新的人类与自然的共生共荣的关联形态,一个包含技术、经济、制度和价值四维的存在体系。生态文明不是建立在消极的环境保护与自然修复基础上,而是需要通过人自觉地发展生态来改善人类生存状况的强大的生态支持和生态服务。生态建设是实现生态文明的绿色建设运动,利用资本参与生态建设与限制资本的消极作用同样重要。美丽中国是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它秉承中国"天人合一"的生态文化传统,要在马克思主义生态绿色视野指导下开展建设,其实现是一个饱含浓郁中国生态文化传统、富有创新的马克思主义绿色视域、多维的成长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9.
本·阿格尔是生态社会主义"红绿交融"阶段的主要代表人物,他认为资本主义的危机已经从生产领域转移到了消费领域,"异化消费"是导致生态危机的主要根源。为此,他提出了解决生态危机的方法:"期望破灭的辩证法"所导致的模式变革,通过分散化、非官僚化以及民粹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结合走向生态社会主义。探析本·阿格尔的生态危机理论,有利于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探索,对我国走出一条适应中国国情的生态文明建设道路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20.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开创"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的崭新全球治理体系,构建"自由平等、公平正义、和平发展、开放共享、合作共赢"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同价值,是中国和平崛起与世界和平发展的人间正道,是中国走向世界与世界走向大同的文化繁荣,是中国文化融入世界文化引领世界文化的文化复兴,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目标真正实现的文化富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