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在讨论政府工作报告时,明确提出,要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必须把握好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上水平,抓改革、增活力,重民生、促和谐的原则。并就扩大内需方面的工作,强调要积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增强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省外事侨务办公室作为政府组成部门,今年的工作要围绕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做文章,要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3.
《求知》2002,(5):40-41
朱镕基总理在今年“两会”期间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说,今年要着重作好八个方面工作,其中第一条就是扩大和培育内需,促进经济较快增长。对此,有关专家学者进行了研讨。现将他们的观点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切调拉动转变".这一重要论断吹响了新一轮扩大内需战略的号角.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形势下,推进这一战略必须要按照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处理好内需与外需、消费与投资以及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等三大关系.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政府必须充分认识到自己在扩大内需、刺激消费增长中的重要职责,通过多方面的努力保证内需持续快速地增长.其中,政府能否合理地供给公共物品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政府应采取更强有力的措施构建一种能够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公共物品供给模式,以社会性公共物品供给为主,实现城乡公共物品供给的相对均衡,避免公共物品供给的过度市场化,实现政府供给公共物品的合理化.  相似文献   

6.
袁元 《瞭望》2005,(51)
平衡内需与外需、投资与消费比例关系,对于理解今年经济、稳 定明年经济至关重要。 需求是经济稳定增长的决定力量。 2005年,需求中的三大重要因素深刻 地影响着我国经济:即内需与外需的 平衡、内需中投资与消费的平衡、消 费中房地产业与汽车业的平衡等。 经过两年多的调控,我国经济 增长中的不协调问题被缓解,经济呈 平稳较快增长态势。与此同时,投资 与消费比例的失衡、外需与内需比例 的失衡问题仍较突出,用中国人民大 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温铁军的 话来说, “就好比两匹快马夹着一头 瘦毛驴在拉车。”  相似文献   

7.
黄蕙 《瞭望》2003,(17)
针对一季度9.9%的GDP增速,不少 专家认为我国经济可能从此进入新 一轮增长周期。与上一轮经济增长倚重投资需求和出口需求不同,本轮经济增长的重中之重是大力提升城乡消费需求。朱镕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说了这样一句话:“首先要努力扩大消费需求。在目前情沉下,运比增加投资需求更重要。”归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的增长,中国居民收入总体水平上升,但受到传统发展模式限制,贫富差距在扩大,已经影响到内需消费的增长.从理论和实证角度分析目前中国政府财政与收入分配以及贫富差距的关系,结果表明,我国政府的财政收支政策尚无法达到保证社会公平性、减少贫富差距的目标,因而需要调整政府的收支政策,增加对普通公民的支付转移,加大社会福利保障的支出力度,提高居民收入在GDP中的比重,真正发挥政府财政调节社会公平性的作用,以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当前,有效需求不足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要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就必须有效启动内需,形成推动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一、内需为何难以启动  相似文献   

10.
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体经济实力变化的经济增长速度,主要受不同时期内、外需两种力量的影响。其中,构成内部需求的投资与消费比例,以及不同时期投资率与消费率的变动情况,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基于我国改革开放以后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利用可变参数模型测度经济增长对投资、消费敏感性的动态变化得出:近年来投资效率明显下降,现有的内需结构不利于经济长期稳定增长,未来一段时期,消费需求将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当下只有对失衡的内需结构进行有效调整,才能有助于宏观经济的平稳运行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相似文献   

11.
今年5月份,我国贸易顺差创下了单月130亿美元的历史高点,使人民币升值压力再度加大,以至于5月份以来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多次“破8”。内需不足是导致中国贸易顺差增长的根源。要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归根到底要拉动内需。  相似文献   

12.
编读倾谈     
《瞭望》2021,(11):39-39
微评新华社客户端网友小圆圆评论《稳妥推进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加快土地资源配置市场化步伐,放宽“农地入市”限制,有利于增加城市居住建设用地的有效供给,优化城乡存量建设用地配置,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瞭望微信网友有名字的雁子评论《用好时间窗口扩内需》:要让潜在需求释放出来,变为现实内需,供给至关重要。培育完整内需体系需要从供需两侧发力。新的需求是供给创造的。要做大做强内需,供给的灵活响应是关键。  相似文献   

13.
把扩大国内消费需求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立足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促使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向消费与投资、内需与外需协调拉动转变,这个转变强调把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立足点。扩大国内消费需求,是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开拓国内市场、扩大发展空间的战略举措。建立以国内消费需求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  相似文献   

14.
内需不足仍然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一个顽疾。国民经济下行、增长回落是内需不足在经济运行中的直接体现,农村居民消费需求不足以及中产阶层消费需求不足是内需不足的两个重要表现。内需不足根本原因在于国民经济结构不合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因此,必须从"供给侧"发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改善收入分配结构,完善基本公共产品与服务供给体系,提高农村居民、中产阶层以及普通劳动者的消费水平,适度合理消费,增加和提高广大消费者的"获得感"与"幸福指数",满足其美好生活需要,促进国民经济平衡充分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应予以规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启峰  陈太玉  黄辉 《学理论》2009,(32):49-50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有力的推动了各地城市化建设步伐,特别是在当前为保增长、扩内需、促稳定及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无序迅猛增长,也潜伏着不小的风险,应予以规范。本文在认真分析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贷款潜在的风险的基础上,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 ,我国政府推出了多项扩大内需、启动消费的政策 ,这些政策取得了一些效果。但是 ,消费品市场严重的供过于求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 ,全社会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甚至更加尖锐。可以说 ,现行的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 ,只能是对内需不足的缓解 ,只是治标的疗法。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才能标本兼治。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保证 ,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7.
《求知》2000,(9):44-45
经济学家杨帆认为,当前启动内需需要更换需求主体。他说,改革开放20年,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需求主体”有三部分人:首先是外国人,其次是单位购买力,第三是暴富阶层。上述3种人需求在1998年已经基本饱和,中国经济必须更换需求主体,依靠城乡普通居民的需求才能够继续增长,  相似文献   

18.
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泽洲 《理论视野》2009,(6):57-58,29
近年来我国出现了农民收入增长压力加大的问题。农民收入增长直接影响我国粮食安全、农民与城市居民收入差距的拉大,以及我国内需的扩大。农民收入主要来自农业内收入、农业外就业收入和政府对农民进行的补贴。因而,建立相应的长效机制、促进农民增收,成为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19.
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改革有机结合,将是未来一个时期宏观政策新方.在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背景下,12月8日一10日召开的一年一度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备受瞩目。  相似文献   

20.
《瞭望》2003,(Z1)
把扩大内需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选择,不仅必需,而且条件可谓得天独厚。 先来看看内需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 首先是消费、投资和净出口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多年来,消费、投资和净出口这三大要素始终是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强大动力,尤其是消费和投资对我国GDP增长的贡献率最大。90年代以来,我国消费、投资和净出口三大需求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情况如下: 消费需求是拉动我国GDP增长的绝对主力。消费需求主要是指最终消费需求。90年代以来,最终消费需求对我国GDP平均贡献度是60.1%,平均贡献率是6.4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