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自家血疗法治疗羊角膜炎笔者用自家血做眼睑皮下注射治疗角膜炎一次即愈,曾治疗绵羊1只和奶山羊3只。症状大量流泪,眼睑闭合或半闭合,结膜潮红、胀肿,视力低下,饮食欲减退。绵羊眼分泌物透明,角膜混浊轻微呈散在的点状;奶山羊眼分泌物中有多量淡黄色粘性物质,角...  相似文献   

2.
笔者在进行畜间布氏菌病流行病学调查中,通过临床观察、血清学检验。病原菌分离,发现3只1岁半的初产奶山羊,无任何布氏菌病临床症状,经多次血清学检验为阴性,但从胎盘中分离出3株布氏菌,为潜隐性感染布氏菌病。调查方法在宝鸡市进行畜间布氏菌病调查时发现宝鸡县金河乡奶山羊布氏菌病感染严重,在受检的415只奶山羊中阳性羊54只,感染率为13%,其中有2个村的羊感染率达22%。因此将该乡作为重点进行调查,对全乡的901只奶山羊逐头采血检  相似文献   

3.
用进口阴道海绵栓、进口孕酮阴道栓、国产前列腺素 氯前列烯醇对受体山羊进行同期发情处理。结果 ,3种药物的处理效果都比较好 ,差异不显著。选择不同营养状况的受体羊 ,用同一种药物处理 ,结果 ,营养状况良好的受体羊同期发情效果最好 ,同期发情率、移植率、妊娠率分别达到 10 0 %、86 .7%、75 .0 %。选择西农萨能奶山羊、唐山奶山羊、苏北白山羊用同一种药物处理 ,结果表明 ,品种对受体羊同期发情效果影响不大。在不同季节用同一种药物处理受体羊 ,4、6月份同期发情效果明显比 11月份差 ,11月份处理的受体羊同期发情率、移植率、妊娠率分别达 93.5 %、70 .9%、5 8.0 %。  相似文献   

4.
我国对羊副结核病诊断尚未见报道。1978年中国兽药监察所研制成功的禽型提纯结核菌素(以下简称禽结素,PPD),用于羊副结核病诊断。该变态反应原与国外同类产品的效价相似,特异性高,非特异性反应小,而效价稳定,是较为理想的诊断液。我们于1982年对英国进口羊427只(其中林肯羊55只,边来羊244只,沙能奶山羊64只,土根堡奶山羊64只);河北围场屠宰场的健羊93只,共520只羊用禽结素PPD皮内变态反应、补体结合反应(CF)、病理组织学检查、细菌学检查,以及与副结素PPD(英、日)对比试验,得到满意结果。 (一)材料和方法 1.诊断液  相似文献   

5.
奶山羊巴氏杆菌病的诊断和治疗卢荣华(甘肃省天水市畜牧兽医工作站741000)甘肃省天水市曾在1963年从外地引进奶山羊30只,在火车运输途中发病死亡4只,根据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及细菌学检查,确诊为巴氏杆菌病。近年来我市奶山羊未发生过该病。1996年5...  相似文献   

6.
羊传染性脓疱皮炎俗称羊口疮,是由羊传染性脓疱性皮炎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病羊以口腔粘膜出现红斑、丘疹、水疱、脓疱,继之真皮结缔组织高度增生,形成疣状痂块为特征。该病毒可感染人,因此在公共卫生上有一定的重要性;随着家畜烈性传染病的消灭和控制,该病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1 发病情况1999年6月,庆阳县玄马乡某农户放牧的9只奶山羊(其中1公4母和所带的4只哺乳羔羊)在口角、上下唇、乳房、蹄部皮肤等处形成黄褐色硬痂,公羊病情表现严重,走路跛行。成年羊采食困难,母羊拒绝羔羊吮乳,病程约10d。2 临床症状9只发病的奶山羊…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对本校畜牧站提供的17只山羊关节炎脑炎(简称CAE)阴性奶山羊和7只CAE阳性奶山羊外周血液T细胞,利用E-玫瑰花环试验进行了测定,并且扑杀其中6只CAE阳性奶山羊,采集脾脏和CAE病毒(CAEV)易侵害的靶器官所属淋巴结进行了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所见CAE阳性奶山羊外周血液T细胞数量较CAE阴性羊低,生物统计学检验,二者差异显著。脾脏和淋巴结中结缔组织大量增生,毛细血管充血,淋巴小结稀少,淋巴细胞轻度变性,坏死及萎缩。生发中心扩张,窦内有大量巨噬细胞、网状细胞、浆细胞及少量嗜中性白细胞和浆液、纤维素。还发现有大量淀粉样物质及含铁血黄素沉着。  相似文献   

8.
据我场1983~1985年度统计,3年中没有使用药物预防乳房炎的母羊171只,发生乳房炎的有38只,发病率22.22%,1983~1985年共给171只母羊治疗疾病265只次,其中治疗乳房炎98只次,占总治疗只次的36.98%。为了降低乳房炎的发病率,自1983年10月起,在母羊干奶时,采用抗菌药物灌注乳房的办法,预防奶山羊临床性乳房炎的发生,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材料和方法 1.试验羊只与分组:1983年9月,按进入干奶期的先后次序,把110只母羊随机分成4个药物试验组和1个不用药对照组:第一组10只、第—二、三、四组各9只,对照组73只。  相似文献   

9.
(一)流行病学特点 贵阳市郊某萨能奶山羊饲养场,年前从广州引进一批种山羊与该场奶山羊混群饲养。春季2~3月份陆续产羔34头。于2月23日开始发现部分羊羔精神不振,少食,继而后肢站立不起,多于发病后2~3日内死亡。死前部分羊羔有头颈强直,后仰,呻吟等表现。抽测11头体温,多在39.5~39.7℃之间,少数达41℃,未见腹泻。曾用青霉素、链霉素及安钠加等药物治疗,但未能控制疫情。至3月中旬共死亡羔  相似文献   

10.
沈阳市于洪区于洪乡卓某饲养小尾寒羊 12 0只 ,1999年 7月中旬部分羊发病 ,共死亡 3 9只 ,经病原检查 ,结合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诊断为溶血性链球菌病。  发病情况及症状  1999年 7月中旬 ,该畜主对 2 5只公羔羊进行了阉割 ,当时正处于阴雨季节 ,圈舍潮湿 ,仅 1周时间就有 92只羊发病 ,发病率为 76 .7%。病羊体温 41℃以上 ,呈稽留热 ;精神沉郁 ,食欲减退或废绝 ;眼结膜潮红流泪 ,病重羊流脓性分泌物 ;喜卧 ,心跳加快 ,呼吸迫促。部分羊 (主要是羔羊 )昏睡、磨牙、空嚼、共济失调、尖叫 ,甚至出现角弓反张等神经症状 ,发病后 1— 3d死…  相似文献   

11.
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寄生于多种动物细胞表面或血浆的一种传染病 ,临床上以高热、贫血为特征。近年来猪、牛发病的报道较多 ,羊发病的报道较少。 2 0 0 3年 7月 ,清水县某羊场发生了该病 ,因确诊较晚 ,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确诊为附红细胞体病后 ,治疗效果较好 ,再无死亡病例。1 发病情况2 0 0 3年 7月 5日 ,清水县永清镇某羊场从山东省梁山县购进一批小尾寒羊共 370只 ,其中种公羊10只 ,母羊 36 0只。年龄为 4月龄至 1周岁。购进3d后 ,部分羊只出现拉稀 ,吃草减少或不食 ,按长途运输和饲草料更换引起的消化不良进行治疗无效。近…  相似文献   

12.
反刍兽的瘤胃内含有大量的微生物与纤毛虫,饲料进入瘤胃后进行着一系列复杂的生物发酵过程。当瘤胃内环境恒定时,复杂的生物发酵即会正常进行;当疾病时,将会发生较大的变化。国内外对牛的瘤胃内环境研究较多,而对奶山羊研究极少,仅Ogra,J.L.等(1982)对奶山羊瘤胃内纤毛虫的计数作过研究。为给奶山羊瘤胃疾病诊断提供依据,我们对66只奶山羊瘤胃内环境几项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13.
自应用酒精法检验奶山羊鲜奶以来,养羊户和收奶员反映,经酒精一测,不少鲜奶顿时就成了“酸(坏)奶”,分泌“酸(坏)奶”的羊也就被认为是患有“酸奶病”,致使养羊户只好将“酸奶”喂猪或上地,并到处求医寻药,或将“酸奶病”羊卖给他人。结果,既浪费了奶源,也挫伤了农户养羊的积极性。为了解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七个单位协作从“奶山羊奶酒精反应阳性与酸奶病”、“奶山羊奶酒精反应与滴定酸度及煮沸试验”和“奶山羊奶酒精反应与奶中主要无机离子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其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笔者采用中西药相结合的方法,治疗高产奶山羊产后1月左右发生瘫痪病8例均治愈。这8例发病奶山羊的基本情况是,第2胎发病者5头,第3胎发病者2头,第1胎发病者1头,多为经产母羊,均在产后1个月左右发病。发病一般在3~4岁,发病季节多在5~6月份。8头母羊皆为高产的奶山羊,日产奶量一般在6~8kg。  相似文献   

15.
1981~1990年,我们用从甘肃、青海省的绵羊、山羊和猪分离到的流产衣原体制造羊流产衣原体灭活苗28批(以下简称羊灭活苗),350多万ml,免疫羊近100万只;试制猪流产衣原体灭活苗6批(以下简称猪灭活苗),30000多ml,免疫猪2000余头,室内外试验证明,对羊、猪衣原体性流产的预防效果显著。按《试行规程》要求,灭活苗的免疫效力要用本动物进行检验,我们在实践中体会到,这种检验方法比较繁杂费时,而且对试验动物的要求条件也比较苛刻。为了寻找简便方法,我们作了用小白鼠代替本动物检验羊、猪灭活苗免疫效力试验。  相似文献   

16.
发病情况 蓬莱市某波尔山羊养殖场饲养 46只山羊 ,2 0 0 1年 8月 2 6日早晨饲养员发现羊群均不同程度有双目流泪、羞明症状。笔者经病史调查并结合临床症状 ,诊断为电焊弧光所致山羊结膜、角膜炎。临床症状 羊站立栏内不动 ,不停地摇头 ,双目流泪、羞明 ,结膜充血、水肿 ,分泌物增多、初期稀薄、后逐渐变为粘稠性脓性积蓄在结膜囊及内眼角 ,发痒而试图磨擦患眼 ;因长时间摩擦引起球结膜下结缔组织增生 ,结膜突出、角膜发炎 ,在角膜面形成不透明白色翳膜 ,视力减退。病因 据了解 ,发病前一日下午电工用电焊机焊接羊栏铁管时 ,饲养员未将羊…  相似文献   

17.
对青海省祁连县某村羊、牛、马发生的病因不明的“口腔黏膜溃烂病”进行了调查。自2 0 0 4年 1月至 4月末 ,该村绵羊发病 2 3730只 ,发病率为 5 2 .7% ,死亡 36 4只 ,病死率 1.5 3% ;牦牛发病 14 4 6头 ,发病率为 2 7.8% ,死亡 6 5头 ,病死率为 4 .5 % ;马发病 12 4匹 ,发病率为 2 8.9% ,死亡 3匹 ,病死率为 2 .4 %。当年羔羊的发病率低 ,成年家畜的发病率高。 5月份草地返青 ,家畜吃上青草后 ,发病明显减少并逐渐停止。从所采集的羊病料中没有分离到致病性微生物。认为该病的发生可能与草场草原毛虫大量繁殖有关。  相似文献   

18.
黄曲霉(Asper-gllus flavus)属于真菌的一种,它产生黄曲霉毒素(Aflatoxin)危害畜禽,造成大批死亡。 昆明市羊先坡种鸡场由于使用了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饲料,自1977年夏季开始,小鸡与中鸡(2~4月龄)时断时续地发生本病,1978年5~6月份,发病达到高峰,至10月份为止,共计死亡2346只,其中2~4月龄小鸡1270只,4~8月龄中鸡449只,8月龄以上大鸡627只。  相似文献   

19.
产气荚膜梭菌是奶山羊肠道中常在菌群之一,在诱因的作用下常常会导致腹泻症的发生。早在五、六十年代,王建辰、侯从远等曾对西北农学院奶山羊腹泻症作了比较系统的研究,结果认为是奶山羊肠毒血症;1983年冬~1984年春奶山羊群又发生群发性腹泻症,李健强等研究认为是由霉败饲料中霉菌毒素的刺激作用引起的并因此而诱发的奶山羊肠毒血症。为了进  相似文献   

20.
山羊关节炎脑炎(Caprine Athritis Encephalitis)以下简称为CAE是80年代初新发现确定的一种山羊慢性传染病,从病毒学上讲是归属于逆转录病毒科的慢病毒亚科,病毒为单链RNA。据国外文献介绍欧、美、亚、澳洲的十几个国家均有本病流行和发生。德国、瑞士、日本也有相似的疾病报道。1980年Rawford等分离出病毒后才正式确定为山羊关节炎脑炎综合征。由于对此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和防治办法,所以给奶山羊的养殖业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奉农业部(1987)农(牧检)第389号文指示,我们对从英国进口羊及其后代进行CAE普查和病毒分离,1988年2月首次从血清学上确诊陕西某农场1982年从英国进口的萨能奶山羊中有CAE存在,随后将CAE病毒分离出来,并进行了初步鉴定,病毒株暂命名为“SH-1毒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