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己与自己     
正有句俗语:"自己与自己过不去。"当自己突然明白,还有两个"自己"与自己"对影成三人",那两个"自己"则相互挟持左右着自己。自己与自己充满了"内心的困惑":一个自己要"知足常乐",淡泊致远;一个自己要"不懈追求",突围展翼。一个自己像树上的乌鸦,叼一块肉;另一个自己则是狐狸,哄骗树上  相似文献   

2.
朱远祥  李修文 《民主》2020,(3):53-55
澎湃新闻:从"封城"至今,您的个人生活和内心发生了什么变化?到今天为止,您出门了吗?李修文:我和所有在家隔离的武汉人都没有区别,这些天来百感交集,各种复杂的情绪都感受到了。作为一个写作者,我不仅关注自己的内心,也尽力体会别人的内心。朋友们邻居们,那些认识和不认识的人,一个病人和一个非病人,他们的内心是不一样的,更不要说已经死去的人。我想,这也恰恰是作家这个职业的职责所在——感同身受、深思、理解,然后记住。  相似文献   

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重视人内心的和谐,人内心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主要探讨人内心和谐的必要性及其应对的策略.要实现社会的和谐,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否则,和谐社会就很难实现.  相似文献   

4.
谅解宽容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当今中国是一个充满矛盾的社会,构建和谐社会不是消灭矛盾,而是化解矛盾社会是由各种人群构成的,人们之间也就势必会发生或多或少的关系。在一个社会组织形式、就业结构和利益主体日趋多元化社会里,在一个充满竞争的市场经济环境中,越来越多的社会成员由“单位人”变成“社  相似文献   

5.
信仰之光     
<正>信仰是内心的光,它照亮了一个人的人生之路。没有信仰的人犹如在黑暗中行路,不辨方向,没有目标,随波逐流,活一辈子也只是浑浑噩噩。信仰,就是相信人生中有一种东西,它比自己的生命重要得多,甚至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东西,值得为之活着,必要时也值得为之献身。这种东西必定是高于我们日常生活的,像日月星辰一样在我们头顶照耀。我们相信它并且仰望它,所以称作信仰。但是,它又不像日月星辰那样可  相似文献   

6.
前两年看过一个电视剧:《一副洋面孔》。故事说的是一个炎黄后裔,由于鼻梁高一点,眼睛蓝一点,会说几句“洋泾滨”,就凭这副洋面孔,居然坐小轿车,出入宾馆,捞钞票,玩女人,一路顺风,畅行无阻。这与其说骗子手巧于行骗,不如说受骗者为自己的奴性所麻痹,因而时时处处替对方开了绿灯。 《一副洋面孔》的故事来源于现实社会。在有些人看来,洋面孔是一种“天赋”,它往往与权力、财  相似文献   

7.
神的两面性     
一位哲学家在古罗马的废墟里发现了一尊两面的神像,便问了一句:"您为何长着一前一后两副面孔?"两面神回答:"一面朝前,是为了展望未来以充满憧憬;一面向后,是为了回首过去以记取教训。"哲学家又问:"这固然好,可你为什么不认真注视一下现在呢?须知,将来是现在的延续,如果无视现在,即使对往事了解得再多,  相似文献   

8.
规矩     
正"羿之教人射,必志于彀,学者亦必志于彀。大匠诲人,必以规矩,学者亦必以规矩"。——《孟子·告子章句上》【释义】羿教人射箭,总是期望把弓拉满,学的人也总是期望把弓拉满。高明的工匠教人手艺必定依照一定的规矩,学的人也就必定依照一定的规矩。  相似文献   

9.
善待生命     
《民主》2016,(12)
正生命只有一次,如何在有限的生命里放射出无限的光芒!是每个有梦想的人都会深思的问题。活着,有人为了追求高官厚禄,有人为了追求荣华富贵,有人为了追求爱情,有人为了追求梦想……人活着,总之得有一个愿望和目的。如果你非得要践踏生命像行尸走肉,碌碌无为,漫无目的,得过且过,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这样的生命和人生,无疑是虚度光阴,白来人世一趟!当然你认认真真做事,清清白白做人,有可能历史不会记住你,可你的内心充满  相似文献   

10.
充实的人生     
人生如梦,而生命是永恒的。转瞬即逝的生命比所有的财宝都珍贵。将如此宝贵短促的生命无所事事地轻抛是可耻的。 对人类来说,没有比为使命而活着更可贵的了。同时,也没有比不知为何生存更空虚的了。彷徨的人只不过在别人的眼中是自由的,对不得不彷徨的人来说,他没有了生存的根基,打发着一个个充满不安和内心空虚的苦恼日子,没有使命感的人生犹如彷徨的人生。  相似文献   

11.
2005年,必定是个充满发展机遇,进一步巩固发展成果,实现新的跨越的关键之年。2005年,萍乡将立足发展实际,确保全市经济社会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相信自己     
一个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外来的挑战虽然严酷 ,但不管你能不能克服 ,总有过去的时候 ;现在对你造成威胁的事件 ,以后未必还会存在。惟有内心里那个自我永远不会消失。因此 ,假如缺乏自信心 ,你这一生一世就无法摆脱它的控制。为什么我们该相信自己?因为在这世上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 ,所以你该相信自己。那为什么你会是这世上独一无二的呢?因为你所做的事 ,别人不一定做得来 ;而且 ,你之所以为你 ,必定是有一些相当特殊的地方———我们姑且称之为特质吧!———而这些特质又是别人无法模仿的。既然别人无法完全模仿你 ,也不一定做得来…  相似文献   

13.
季羡林先生95岁生日时,温家宝总理看望他,他和温总理饶有兴趣地探讨了“和谐”这个话题。季羡林说:“有个问题我考虑很久,我们讲和谐,不仅要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还要人内心和谐。”此言甚是。“内心和谐”是什么?无外乎一个人内心对欲望、名利、权力、他人、家庭、社会、祖国、自然、世事的宁静与平和。用温总理的话说,“内心和谐就是主观与客观、  相似文献   

14.
温仔 《慈善》2020,(2):51-52
康熙三十二年,郑板桥出生在兴化农家的茅屋里,他父亲给他取名郑燮(xiè),意思是随顺、协调,希望他做一个凡事顺利的人。谁知郑燮的一生竟充满坎坷,但他凭着坚强的意志和博大的胸怀,终于成为名流画家,"扬州八怪"之一,同时又以"清风济世"闻名于世,成为一个典型的"只做好事不做官"的高尚的人。  相似文献   

15.
"大地"是海德格尔对于他的"存在"的一种隐喻性道说.大地不仅形象地再现了存在的诗意性,而且深刻地隐喻着存在之于人的底蕴性.如果说传统哲学的存在是一个静止的抽离了一切杂多的理想而圆满的"一",那么由大地表征着的这个存在却是永远走在路上的无限丰富而又充满缺失的"多".人沉入大地,就是进入自己的本质性生存,就是走进自己生命的魂根.人之于大地,不是消极地去体验,而是积极地去生成.天空是人沉入大地的必要通道.大地与天空的关系既是生和死的关系,也是有和无的关系.进入天空可以让我们更真实地回归大地.  相似文献   

16.
正一、引言学者普遍认为,在先秦儒家中,相对于孔子而言,孟、荀两人在理论上各有偏失。孟、荀的偏失可以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加以观察,学者对此已做了大量的研究。但是,孟、荀之间不仅有相似的时代背景,更重要的是他们也有相同的时代任务和主题,此即如何在一个充满"争"与"乱"的世界中重建合理的社会政治秩序。盖凡"如何"之疑问皆有方法入路上的讲求。换言之,是由心性道德直线以求政治秩序的实现呢,还是由政治和政治目标为首出原则以言道德  相似文献   

17.
恰好     
正小时候读杜甫的诗:"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我最喜欢的是后两句。"恰恰"多有意思的词语,生动鲜活,惟妙惟肖,有音律之美。原来"恰恰"是形容黄莺的鸣叫声,看蹁跹的蝴蝶在花丛中起舞,枝头的黄莺忍不住唱起歌来。春天的气息一瞬间扑来,莺歌燕舞,桃之夭夭,内心充满无限的喜悦。"恰"在诗中竟然这  相似文献   

18.
蒋星煜 《党政论坛》2010,(24):41-41
当一个人内心有不满情绪,一般会沿着等级和强弱组成的社会关系链条依次传递,由金字塔尖一直扩散到最底层,无处发泄的最小的那一个元素,则成为最终的受害者。这就是“踢猫效应”。  相似文献   

19.
正对"法治中国"应作出符合时代要求的崭新诠释其一,法治中国是人类法治文明的"继承版"。法治是政治文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标志,凝结着人类智慧,为各国人民所向往和追求。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全面深化改革是新时期决定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部署。可以设想,未来之改革必定滋养于法治,未来之中国必定享誉于法治的成就,未来之人民必定受益于法治中国建设的红利。  相似文献   

20.
倒算人生     
对于人生,证严法师有一个充满智慧、警醒人心的算法——"倒算"。证严法师认为:假如一个人的生命有70年的话,他一出生就是70岁;一年之后,他只剩下69岁,如此逐年减少,便是"倒算人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