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市井人语     
《侨园》2018,(11)
正警惕朋友圈里的"私房月饼"最近有读者反映,她在微商处购买了"私房月饼",吃完后家中三人上吐下泻。她立即向商家投诉,却被对方拉黑。目前,许多消费者在选择食品时转向了朋友圈,以为"朋友"就多了一份信任,只是没想到朋友也有地道和不地道之分。所以对朋友圈里的"好东西"也要保持足够警惕。(王军荣)  相似文献   

2.
"中国问题"进入马克思理论视野的根本前提是"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马克思在世界历史视阈对"中国问题"的理论考察,不仅以"两极相联"为原则阐释中国社会变革和国际世界的深刻联系,更重要的是公开表达在"中国问题"上的价值正义,从国际维度对"中国问题"的异质性做出论证性揭示。当今时代,与世界文明进程相交融,坚持话语创新,丰富"中国话语"理论体系,增强国际范围的中国话语主动权,这是合乎马克思"中国问题"理论逻辑的必然结论。  相似文献   

3.
正从山西诸多被带走调查的官员及涉嫌买官卖官的事实看,找老板资助上位,在当地官场已是公开的秘密,并且已经形成了类似富人俱乐部般清晰的"政商朋友圈"。而其中为煤老板提供保护和找煤老板资助上位这样的对口结合,更是"政商朋友圈"中一道耀眼的风景线。在这条风景线上,权力与利益交映成辉,官员与老板相映成趣,官场与商场相得益彰。在"政商  相似文献   

4.
正营销党:人人都有一个卖面膜的朋友有网友戏谑:"每个人的朋友圈都有个卖面膜的‘杀熟者’。"这句玩笑话道出了朋友圈营销泛滥的实情因熟人彼此信任,东西容易卖,无数人加入了"杀熟"行列。"杀熟"的微商遇到的最大瓶颈大概是"朋友"日益提升的智商。当微商变成"危商",熟人买卖链条中的信任折损,微商就"杀熟"不成反"自杀"。微商作为一种新型的商业模式,在把朋友圈变成"商业广场"的同时,却缺乏成熟的品牌、售后和维权机制,一个个暴富美梦必将随着一圈圈友谊一同破灭。  相似文献   

5.
正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就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大问题,亮出了"中国方案",表达了"中国态度",并得到积极回应。正如习近平在2016年新年贺词中提到的:"世界那么大,问题那么多,国际社会期待听到中国声音、看到中国方案,中国不能缺席。"~([1])这些"中国方案"的推出,为中国提升国际话语权奠定了良好基础。一、"中国方案"频频亮相国际舆论场随着日益走进国际舞台的中心,中国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很多地区和  相似文献   

6.
李东 《侨园》2013,(5):22-24
<正>中国改革开放30年以来,国民经济取得长足的进步,已经步入经济大国的行列。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为适应国民经济日新月异的发展和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世纪之交,以对外投资合作为内涵和基础的"走出去"上升为国家战略并被写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伴随着中国经济国际竞争力的不断增强和国家"走出去"战略的逐步实施,中国已经成为对外投资的主要来源国之一,中国对外投资进入新阶段。  相似文献   

7.
"中国威胁论"既是一些国家对"冷战"后国际社会观念空缺的填补,又是它们在对华关系上的一种敌对性文化选择。这些国家通过强调国家身份的差异性,污蔑中国发展是国际社会的"潜在"威胁。他们企图以"中国威胁论"这一观念来建构一个抑华反华的国际格局,以遏制中国崛起,防止中国成为他们在国际社会中的掣肘力量,维护他们既有的优势地位。我们对于这一阴谋应清醒认识,既要在国际观念和文化方面予以有力反击,同时也要在国家间互动过程中谨言慎行,以免给予其他国家指责的口实。  相似文献   

8.
1.国际资本打击中国的战略模式和攻击框架对于国际对冲基金而言,以金融力量快速冲击中国以获取短期暴利是一个长久的战略话题,也是一个进入中国市场内部"内生性"打击中国的问题。以目前中国的外汇储备和国际经济交流而言:如果以金融力量实施一次有效的经济打击,目前较可能的是一个中小规模的多周期的集中冲击,而且直接攻击的目标应主要集中在突发事件和金融领域。  相似文献   

9.
《瞭望》2008,(10)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建筑")于2007年12月10日由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整体重组改制发起设立,她承袭了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几乎全部的资产和企业文化,她以建筑业、地产业、勘察设计和基础设施建设为核心业务,活跃在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在商海群雄竞争的格局中脱颖而出,使"中国建筑"成为国际知名的民族品牌。  相似文献   

10.
正外交是内政的延伸。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中国必须首先认清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环境,从而确定符合本国国家利益和发展需要的清晰外交战略。党的十八大对中国在国际社会中所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角色做出准确研判,为当前中国的外交政策指明方向。而在此后一年多来的实践中,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准确把握世界格局变化和中国发展大势,以长远和开阔的眼光纵观全局,围绕"两个一百年"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6,(9)
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三次论战各方所表现出的秩序观按其特征可归纳为"均势"秩序观和"国际规范"秩序观。两种秩序观相继经历了对立、整合和互补发展的演变阶段。随着世界格局的演变,两者在塑造以西方为中心的世界秩序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以中国为代表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应积极推动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重构世界经济、政治和安全秩序,以目前确立的国际规则为基础深化国际秩序改革。  相似文献   

12.
正人民币成功进入SDR,这将极大推进人民币的国际使用,促使国际社会更多购买人民币资产,不仅能够帮助中国吸引外资、扩大贸易,也能助力资本走出去,是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的"重要一跃"。人民币入篮,是人民币为SDR注入了新鲜血液和关键动力,来拯救这个失衡和岌岌可危的老旧国际货币体系和几乎陷入停滞的全球化3.0。加入SDR意义重大。以积累国际原始资本和发展中国制造为目标,过去受益于尚未完全开放的资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的伟大倡议通过促进沿线国家经济发展的方式实现国际合作的互利共赢,使国际关系重新回归多边合作,以此作为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具体实践。对此,中国经由"一带一路"倡议为沿线发展中国家带去了改革开放40年经济迅速发展、积极融入世界的中国经验,这在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中体现为以"渐进融合"的路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一带一路"倡议为国际多边合作打造  相似文献   

14.
<正>2013年,习近平主席在访问中亚和东盟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简称"一带一路"),为古丝绸之路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为泛亚和亚欧区域合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国际社会得到广泛关注和积极响应。"一带一路"是中国提出的重大合作倡议,是促进全球经济发展的中国方案,体现了中国负责任的大国担当。倡议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以"开放包容、互利共赢"为特色,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提出4  相似文献   

15.
正自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世界格局的演变下,围绕着人类命运共同体发表了许多主旨演讲和重要讲话,为解决人类问题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形势下  相似文献   

16.
"非遗节"是国际社会首个以非遗为主题的大型文化活动,是我国切实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积极推动国际合作的重要举措,更是为世界各国搭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深化交流与创新合作的平台。2013"非遗节"是继财富论坛后,在成都举办的又一盛会,对宣传中国非遗保护工作,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成都的国际知名度,意义重大。为此主办方采取了一系列的传播措施。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7,(2)
2016年9月,中国相继在杭州和南宁举办了G20领导人峰会和第13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在习近平主席提出中国国际关系新理念的背景下,这两个以中国为主场的国际盛会,将国际关系新理念实践推向一个新高度。前者表现为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后者表现为"周边外交",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的外交总布局。  相似文献   

18.
未来30年,深圳要明确"国家责任",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以下简称"文博会")打造成国际知名品牌。用20至30年的时间,以深圳仅有的两个国家级政府展会"文博会"和"高交会"为龙头,让深圳会展业成为第五大支柱产业,使深圳成为未来的"会展之都"。  相似文献   

19.
"中国梦"一经提出便成为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但西方国家在对"中国梦"的认知上存在严重误读,表现为对中国梦内涵的曲解、对中国梦目标的误判、对中国梦主体的割裂、对中国梦性质的歪曲、对中国梦意图的妄评和对中国梦前景的唱衰。误读源于西方国家对中国缺乏基本了解和中西价值观差异,并在意识形态偏见、媒体误导等因素作用下进一步加深。为此,要向国际社会阐明中国梦的科学内涵和内在逻辑,讲清中国梦的世界意义,提高中国梦的对外传播能力,以澄清误读,为中国梦的实现打造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作为新时代中国对外战略的集中体现,承担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营造良好外部环境的艰巨任务。围绕这一任务主题,近年来中国相继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新型国际关系理念,并积极推进以"一带一路"、亚投行为代表的多边合作机制建设,注重在国际制度化建设与观念互动过程中,提升与拓展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正渐趋形成以影响力为核心思想逻辑,不同于传统西方以权力为中心的外交政策制定与国际秩序构建路径。鉴于这些新理念、新机制,或直接面向周边,或在实践中积极与东亚合作进程相对接,在为议程设置、制度建构与观念塑造等地区合作领域释放出积极因素的同时,也成为以影响力为思想逻辑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在地区的生动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