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读书三法     
古人说:“读书如同吃饭,善吃者长,不善吃者病。”说的读书要有方法,得法者受益,不得法者可能受害。怎么读书?我体会到,就是三种方法,即:问、钻、思。问是前提,钻是过程,思与行结合。一、问问者,疑问也;学问者,边学边问也。就是不把书当成死物,而是看成一个精通语言的活体——一个知识渊博者,然后在头脑里设置问号,提出不解或好奇之问,以读书释疑解惑,从而找到正确答案,使自己认识更进一步。为啥?是科学读书的基本方法,是获取知  相似文献   

2.
冬日好读书     
周末,友人打来电话,问我冬季没有出游,在家如何度日,我说读书呢,读些闲书、杂书。友人答道:"我也是在家读书呢,冬季闲暇好读书,等来年春暖花开,再相约出游赏景。"友人的一番话,使得我们隔着那方小小屏幕彼此会心一笑。冬天是一个平淡而隽永的季节,少了一些诱惑,多了一些安静,心灵更加敏捷和自由。  相似文献   

3.
读书的境界     
近期有几则关于读书的传闻。一则是某县组织部到乡镇招收大学生村官,当问到最近在读什么书时,有的大学生坦然回答:"没读什么书,因没时间读书"。另一则是某县委宣传部去地方调查优秀读物的学习情况,随机问机关干部:"十八大重要报告,你们买了、读了吗?"一位回答说:"我们单位好像没买。"另一位说:"买了,只是没有时间读"。  相似文献   

4.
正关于读书,本人有如下五个忠告——人要不读书,是没有希望的这句话是我家的"读书劝勉语"。我们家庭以"书香浸染全家,人人崇尚创造"为特点,荣获"全国最美家庭""全国第一届文明家庭"等称号。不读书极可能导致灵魂堕落。为了激励全家人多读书、读好书,我便总结并强调这句"读书劝勉语"。记者来我家采访,问:"为什么每一个家庭成员都对书情有独钟?"我回答说:"我们今天所拥有的一切,几乎都是拜书之所赐;而一个人在某个方面尝到了甜头,‘复制’就成为一种高度的生命自觉。"  相似文献   

5.
<正>古人读书,认为书有"三味":"读经味如稻引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酰醢。"宋代李淑在《邯郸书目》一书中云:"诗书味之太羹,史为折俎,子为醯醢,是为三味。"这是把诗书子史等书籍比作佳肴美味,比喻为很好的精神食粮。从古人的读书三味联想开来,现代人读书也应具有"三味":读书要有趣味。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孟德斯鸠曾说:"爱好读书,就能把无聊的时刻变成  相似文献   

6.
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到2020年农村改革发展的基本目标任务,有关专家对此进行了解读,总结归纳出六大关键词。关键词一: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体制机制"吃、穿、住、行、读书、医疗、社保……每样都有变化,数不过来!"著名"三农"学者、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社会问  相似文献   

7.
正堂弟谋了个小差事,春节见面,问我有什么话要说,我说了八个字:"临事而惧,功不唐捐。"母亲说,你什么时候也改改这个好为人师的毛病呢?我说,我确实想忠告他。这八个字,是我人到中年才悟出其中奥妙的,是跌了许多跟头、走了许多弯路之后才咂摸出的。临事而惧,语出《论语·述而》:"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这段话,在曲阜上大学时就背诵过,但是仅仅是止于  相似文献   

8.
正清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一生酷爱读书,于读书上也颇有心得。他认为,学习的成就并不在于天资是否聪慧,而在于自身的刻苦努力以及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首先,他提倡慎选精读。先选定一本书,然后反复阅读,有的书他甚至读过几十遍,直至真正懂得了书中的道理,才肯放下。他在《板桥自序》中说:"板桥居士读书,求精不求多。非不多也,惟精乃能运多,徒多徒烂耳。"他极不赞成那种走马观花式的读书,匆匆一阅,其实心得全无。他曾写信对儿子说:"凡经  相似文献   

9.
<正>文学阅读始终是人们内心所需,关键是如何搭一座桥,让文学创作者与读者接受彼此,走得更近,共同开启一段文学旅程。暑期时间,"暑期推荐阅读""暑期畅销书排行榜"之类的榜单又醒目见诸各大实体书店和图书电商网站。这种"趁着暑期好读书"的营销牌打得名正言顺,也的确吸引和鼓舞不少人挑书选书、下单买书,但也有人发出疑问:什么时候读书也变成一件要赶着时间节点一哄而上的事情了?这些按照推荐书目  相似文献   

10.
正鲁迅把读书分为职业的读书、嗜好的读书。他认为:所谓职业的读书者,譬如学生因为升学,教员因为要讲课……其实这样的读书并不见得高尚,有时还很苦痛,很可怜。"读书的人们的最大部分,大概是勉勉强强的,带着苦痛的为职业的读书"。我理解,鲁迅心中"嗜好的读书"才是愉快的事情。梁衡说:三百六十行,不管干哪一行都得先从阅读入手。作为领导干  相似文献   

11.
刘澜 《当代贵州》2013,(11):65-65
领导力是什么?领导力就像爱情一样,每个人都渴望它,每个人也都能感觉到它的存在,但是就是说不清楚它是什么。在我的领导力讲演中,我也会问现场的学员:领导力是什么?有的经理人回答说,是带领团队实现目标。我问:那跟管理有什么区别?管理不也是带领团队实现目标吗?有的经理人说:领导力就是影响力。我问:李宇春很有影响力,那么她有领导力吗?还有人说,领导力就是领导的能力。我问:你说的"领导"是身处"领导职位"的那个人,还是实施了"领导活动"的那个人?  相似文献   

12.
鸡毛变令箭     
宋仁宗有一次出游,途中多次回头找饮水的器具,没找到,他也没吱声。回到宫里,他渴坏了,"咕咚咕咚"喝了好几杯水。旁边的人问他:"皇上,您渴成这样,刚才干吗不说呢?"仁宗回答:"如果我说了,一定会有人因此而获罪啊!"宋仁宗的老祖宗、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也传有类似的佳话。他半夜起来,非常想吃羊肝,可是犹豫着不肯下令。  相似文献   

13.
我国宋朝著名教育家朱熹曾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它说明了读书无疑是不善于思考的表现,有疑好问,通过思考解决了问题,才能前进了一步。可见,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疑是探求新知的开始,也是探求新知的动力。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老师应引导学生学会质疑。  相似文献   

14.
明代哲学家王阳明12岁时,在京私塾读书。有一天,他一本正经地问书塾先生:“何为天下第一等事?”年少思远,这话的意思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问,人生到底应该追求什么?终极价值是什么?先生吃了一惊,从未有学生问过他这样的问题,他看了看这个小小读书郎,思考了一会,才作出他自认为完美的回答:“当然是读书做大官。”  相似文献   

15.
近期有两则关于读书的传闻。一则是某公司到一高校招聘员工,面试研究生时问最近在读什么书,学生坦然回答:"没读什么书,因为没时间。"另一则是某宣传部门去地方调查优秀读物的学习落实情况,随机问两名机关干部:"这些书你们买了、读了吗?"一位回答说:"我们单位好像没买。"另一位说":买过,只是没有时间读。"从这两个事例中,我们听到了一个共同的不读书的理由——没时间。我不知道他们的时间究竟"跑"到哪里去了,只  相似文献   

16.
阅读的力量     
正读书是生活方式,也是人生态度。有人在阅读中超越自我,更多的人在阅读中思考改变。弗朗西斯·培根说:"读书使人成为完善的人。"习近平总书记说:"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  相似文献   

17.
读书的回报     
<正>外出参加培训,同室是外地某单位的领导,夜里11点多,笔者躺在床上看书,这位领导开门而入,满身酒气。见我手里捧着书本,他笑着说:"没想到你还是好读书之人,难得呀!"我赶紧回答:"不是好读书,只是习惯了睡前看两页,否则睡不着觉。"他马上说:"好读书就是好读书,你用不着谦虚。其实,以前我也喜欢读书,但走上领导岗位后,工作一大堆,应酬又多,就再也读不进去了。"  相似文献   

18.
文章宜通俗     
从前,有位秀才买柴,对卖柴人说:"荷薪者过来."卖柴者听懂了"过来"两个字,担柴到秀才面前.秀才问:"其价几何?"卖柴者听到有个"价"字,就把柴价告诉了秀才.秀才又说:"外实而内虚,烟多而焰少,请损之."意思是说卖柴者的货质量不好,请他降一降价钱.谁知卖柴者没有听懂,担柴转身而去.秀才最终没有买成柴禾.  相似文献   

19.
节从肥甘丧     
正夜读明代洪应明的《菜根谭》,有一句颇为引人深思。"藜口苋肠者,多冰清玉洁;衮衣玉食者,甘婢膝奴颜。盖志以澹泊明,而节从肥甘丧也"。肥甘者,厚味美食也,可引伸为奢靡享乐之生活。全句的意思是说,能够忍受吃粗茶淡饭的人,他们的操守多半都像冰一般清,玉一般白;而讲求穿华美衣服、吃山珍海味的人,他们大多都甘愿作出卑躬屈膝的奴才面孔。所以一个人的志气要在清心寡欲的淡泊状态下才能表现出来,而一个人的节操却在贪图物欲享受中丧失怠尽。诚哉斯言!吃饭是人的本能和生存需要,但人并不是吃的机  相似文献   

20.
孟子指出:"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毫无疑问,一份收获必定有一份付出,只有战胜各种困苦,才有可能收获甜美的果实。法国大作家雨果说:"苦难,经常是后娘,有时却也是慈母;困苦能孕育灵魂和精神的力量。"学问是苦根上结出的甜果。读书解困,求知问学不能不吃苦。这"苦"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费力。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