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随着各地高考成绩的揭晓,高考"状元"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尽管教育部三令五申,要求禁止宣传、炒作"状元"。有的地方甚至用地方立法的形式规定禁止炒作"状元"。但是从媒体铺天盖地的报道与名校重金抢生源的现实来看,如果没有监管问责措施跟进,所谓禁止炒作"状元"恐怕只是"言禁"。  相似文献   

2.
高校自主招生如何突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状元进校不状元”,是多年来困扰重点高校招生工作的一个难题。探索一种有别于普通高考的、能较全面地考核与衡量考生能力和素质的人才选拔标准和机制,为最终实现高校“自主考试、自主录取”积累实践经验,成为国家进行高校自主招生改革试点的初衷。  相似文献   

3.
谢绝说情     
"说情"算是中国社会的一大顽症,经久不衰,危害也是很大的. 明代万历午间,宰相张居正曾公开宣称"立贤无名,唯才是用",并张榜规定"大臣子弟,不宜与寒士争进"可在私下却为他三个儿子的"高考",堕入了"说情"的漩涡之中.长子张敬修由于"说情"没有"到位",名落孙山,张居正为此勃然大怒,下令停止这一科的"馆选";次子张嗣修参加考试,张居正命亲信张四维任考官,又派兄弟张居直去向"临川才子"汤显祖"说情",结果以探花及第;到了万历八年,张居正"赤膊上阵",替第三个儿子张懋修的廷试策问卷代笔,终为状元.由于身居首辅的张居正为三个儿子得举谋官而带头兴"说情".结果上行下效,其他官吏也纷纷不择手段走后门,通关节,使儿辈"相继得举",终使"立贤无名,唯才是用"的主张成为一纸空文.  相似文献   

4.
河汉 《各界》2010,(7):55-58
自隋朝开科举考试之先河,明朝从进士中选拔出最佳者冠以状元之称。数代数科,出了无计其数的状元。纵观历史,状元不算稀奇。女状元却风毛麟角,前代闻所未闻。直到太平天国开创科举女科,中国才有了女状元,而第一个女状元就是傅善祥。  相似文献   

5.
今年7月,在全社会铺天盖地“关注”高考的日子里,记者与几位教育主管部门的官员重点大学负责招生的老师交流,他们无不对愈来愈起劲的“热炒”高考深感忧虑。其一,一些家长对考生过度娇宠,以及一些方面刻意就“一节为考生让路”的造热使人反感,其二,一些趁机而上的商业推销,以及追求“新奇特”的浮躁渲染更令人难以认同。  相似文献   

6.
李乔 《瞭望》1997,(35)
忧国忧民的袁嘉谷李乔民国以前,我的家乡有一句谚语:“云南不点状元,陕西不招驸马”。但满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云南却出了个比状元还希罕的“经济特元”———袁嘉谷。因为人们习惯于尊重状元,云南人便在昆明拓东路建盖了一座飞檐卷云,铁马叮咚的状元楼。这当...  相似文献   

7.
《瞭望》2010,(52)
<正> 一位外国文化专家兼"中国通"者,喟叹中国文化产业守着五千年文明史却缺"好故事"、更缺"讲好故事"的能力,认为这是体制机制中"以人为本"未能落实的后果因工作关系,我陆续接触了二十余项"十二五"前期工作,主要涉及不同层级或领域的文化建设内容。许多文案初稿令  相似文献   

8.
日前江苏省教育考试院透露,今年对省内高考成绩采取了保密措施:省教育考试院首次与各市签订协议,高考“成绩信息仅用于打印考生成绩通知单,不得挪作他用。”这样,历年来高考一过,炒作“高考状元”的势头在今年便有所扼制。众所周知,所谓“高考状元”,学习好固然是事实,但其产生也带偶然性。对于这些学习好的状元,适当给予鼓励,让  相似文献   

9.
状元散论     
舒展  方成 《民主》2007,(10):35-36
每年高考发榜之后,大小媒体,包括状元所在的城市,必定要对被各大名校录取文理科最高分的获得者进行采访、宣传。初始时,觉得将这种荣耀褒扬一番也算合乎情理,  相似文献   

10.
<正>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赋权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民逐步摆脱了"权力贫困"的尴尬,各项合法权益陆续得到保障。时至今日,本来不成问题的"经营方式选择权"却成了迫在眉睫的大问题,这是事关农业成败的根本。  相似文献   

11.
朝日"绑架问题"虽然发生在20世纪70-80年代,但其提出和演变始终与日朝邦交正常化谈判进程相伴随,并成为两国建交谈判的主要障碍之一.日朝间虽然就"绑架问题"进行了多次交涉,但在事件的处理上双方却存在严重的认识分歧.日本热炒"绑架问题"的背后隐藏着深刻的战略利益,"绑架问题"不仅是日本与朝鲜博弈的重要筹码,也是日本介入朝鲜半岛事务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相似文献   

12.
高考改革方案看得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茜 《瞭望》1999,(42)
今年高考过后,作为全国率先试行高考"3+X"方案的广东省,围绕这"第一步"得失的话题尚未结束。不少专家认为,"3+X"方案是市场经济在考试制度上的体现,有其积极的意义,但是"3+X"的试行带来了一系列意想不到的问题却值得太深思。交给高校和考生的新选择近年来,我国高校注重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提高综合素质,中小学也在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大中小学还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革。但是高考模式却多年不变,如统一性强,兼顾个性不足;始终存在各校、各专业在高考中的共同要求与特殊要求难以…  相似文献   

13.
苏雁 《民主》2007,(12):20-21
6月24日,江苏省公布了今年的高考分数线,家住无锡市的高伟还在惦记着另一场"高考"的成绩。因为他在6月初去香港参加了SAT"美国高考"。眼下像高伟这样既参加国内高考又参加"洋高考"的高中生正逐渐增多。教育界专家认为,"洋高考"虽然只是这几年的事,但很受学生及家长的欢迎,"洋高考"的强劲抢滩,必然  相似文献   

14.
蒋国华 《民主》2006,(10):14-15
香港地区高校自1998年开始在内地招生,才七八年光景,就已经显露出吹皱内地一池高考春水的迹象。给人的印象是,香港的大学正凭借其不俗的学术声誉、“早就与国际并轨”、全英语教学、在内地学生面前极具诱惑力的高额奖学金,甚至还能接收内地招生政策所禁止的“状元”(如2005年海南省刘洋同学),攻城略地,势如破竹,大有与内地传统名校在吸引高考尖子生方面一争高下的架势。对此情形,持欢迎或称赞者有之,认为香港高校来内地招生必将产生“鲇鱼效应”,“真正意义上的高校竞争正在出现”,必定会有力地推动内地教育制度的改革;持惊呼或质疑者有之,…  相似文献   

15.
在媒体的渲染热炒下,"虎妈"、"狼爸"从天而降,褒扬批判者各执一词。为促进子女迈向成功,父母应秉持哪种教育方式?"虎妈"、"狼爸"高擎的强制管束教育能否取代赏识民主教育成为主流?将以家庭教育对儿童社会化影响为视角对以上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首都大学生追踪调查数据,本文考察了青年人初恋年龄的分布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超过三分之一的学生在高考前已开始初恋;而进入大学之后,大一是发生初恋的集中期。高考前,受家长学校对"早恋"态度的影响,家庭条件较好或来自省城或直辖市的女生高考前初恋的发生比率较高。高考后,男生的经济能力强有利于男生恋爱;而女生的经济能力对初恋的影响不显著。这一结论与经济能力对初婚年龄影响的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7.
高考成绩公布后,又迎来留学咨询的"小高峰".在一些考生正在为留学、签证发愁,另外一批手持"绿卡"的考生却显得从容.这是由于父母已经为他们取得了移民身份,可以享受国外"公民"待遇,有的还可以享受到免费优质教育."先移民后留学"所带来的种种便利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专家预测,未来几年内这将成为一种新趋势.  相似文献   

18.
屠雨迅 《民主》2006,(5):44-44
这是一个曾经被许多媒体热炒过的新闻:南京林业大学有个叫张宁的学生,上了4年大学,学习成绩处于全班中上等,当了1年副班长和3年班长,此间被评为该校“优秀学生干部”,并入了党。毕业前,他还取得了英国格林威治大学的入学资格。可就是这样一位相当优秀的大学生,却未获得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全班  相似文献   

19.
高考改革求得共识来之不易●周大平高考改革求得共识来之不易●周大平编者语:本刊关于“高考改革话题”的系列报道,自5月12日开篇至今,已陆续刊出了11篇共计4万余字。半年来,有包括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官员、考试中心的研究人员、高校及中学的教育工作者、考...  相似文献   

20.
于滨 《瞭望》1997,(36)
高校﹃宽进严出﹄是缓解高考压力的重要途径考生家长话高考改革本刊实习生于滨8月中下旬,不少考生及其家长陆续接到了高校录取入学通知书,悬挂在心中多年的一块石头终算落了地。然而,回首子女搏击高考的竞争和“分数取人”的无情,许多家长不由发出心底的感叹。不同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