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桂静 《学理论》2014,(11):26-27
2013年菲律宾向国际海洋法法庭提起国际仲裁,要求就中国对南海拥有主权做出仲裁裁决。而依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菲律宾的诉求不在国际海洋法法庭的受理范围内,而且我国早已发表声明排除了国际海洋法法庭的适用。菲律宾此举无非要使争端扩大化,为其争夺南海权益增加砝码而已。  相似文献   

2.
正近日,预计海牙仲裁法院临时仲裁庭,将对菲律宾单方面提起的"南海仲裁案"做出裁决,再次引发国内外广泛关注。外交部发言人洪磊在5月5日的例行记者会上就此事再度表态,"中国不接受、不参与菲律宾单方面提起的南海仲裁案"。中方为何不予承认2013年l月22日,菲律宾向中方发出外交照会和《关于"西菲律宾海"的通知与权利主张说明》,宣称就中菲南海争议按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5,(28)
2014年,美国国务院发布了涉南海问题的研究报告。报告通过对中国南海断续线性质的三种假设分析,认为中国在南海的断续线主张不符合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为代表的国际海洋法。美方报告基本是以《公约》为标准来评析中国的断续线主张,其所谓的法律依据很明显有失偏颇,其中关于南海断续线性质的核心观点也是我们不接受的。这是美国官方首次从国际法的角度对南海问题尤其是断续线问题的详细评估,代表了美国政府最新的南海政策和立场,报告的出台也进一步助推了南海问题的国际化,对我南海维权造成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4.
卢芳华 《学理论》2013,(14):98-99
国际海洋法法庭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下设的常设司法机构,受理有关解释或适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产生的争端,以及授予法庭管辖权的任何其他协定特别规定的所有事项。和其他主要国际司法机构一样,国际海洋法法庭的管辖权可分为诉讼管辖权和咨询管辖权。2011年,我国在国际海洋法法庭的首例咨询案——"担保国责任与义务"案中提交了书面意见,对我国而言,本案是继"科索沃单方面宣布独立案"后我国第二次参与国际司法机构咨询程序,展示了我国积极参与国际司法活动的国际形象,面对日趋复杂的海洋争端,深入研究国际海洋法法庭的咨询管辖权对于我海洋争议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侨园》2016,(8)
正自从所谓的"南海仲裁案"出笼后,不仅遭到全世界主持正义的人们口诛笔伐和强烈谴责,同时海外华文媒体也空前团结一心,同仇敌忾,"万炮齐轰"这个"欺世盗名的怪胎"。南海仲裁对中国并无太多实际影响《美国侨报》以《仲裁无执行力》为题发表文章指出:"中国对南海的主权,有历史和法理的坚实依据。仲裁结果对中国在南海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而言,并无太多实际影响,因为判决没有任伺执行力。中国还要继续坚持走既定的和平发展道路,南海风波只是中国发  相似文献   

6.
段克兢 《党政论坛》2014,(10):25-25
“九段线”缘何而来? 1947年,当时的中华民国政府内政部方域司在其编绘的《南海诸岛位置图》中,绘制了一条由十一段断续线组成的线作为中国在南海的“传统海疆线”,以界定中国在南海的主权和管辖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政府有关部门审定出版的地图继承了这条线,  相似文献   

7.
<正>"南中国海主权纷争,菲华商成夹心人",新加坡《联合早报》7月18日以此为题报道了菲律宾华商目前所处的尴尬为难境地,认为南海纷争的持续发酵在恶化中国与菲律宾关系的同时,也使居留在菲律宾的华人左右为难,华人的身份及对被抓捕中国渔民的救助等行为可能会令当地主体民族认为,他们爱的是中国,不爱菲律宾。客观上来看,这无疑反映了潜藏在南海问题背后的、浓厚的民族主义情绪。久悬未决的南海纷争在深刻影响着东南亚国家对华政策  相似文献   

8.
《侨园》1996,(2)
中国的涉外仲裁一直实行协议仲裁制度,就是当事人要想以仲裁这种方式解决涉外契约性或非契约性的经济贸易等争议,必须在合同中订立仲裁条款或在合同之外订立仲裁协议。如果订立的国际买卖合同中订有仲裁条款,该仲裁条款排除了法院的管辖权,有关该合同的一切纠纷应通过仲裁方式解决,不得向法院起诉。中国涉外仲裁实行或裁或审的原则,但也存在向法院起诉的例外情形,那就是订立的仲裁无效或失效,双方达不成提请仲裁解决纠纷的新的仲裁协议。  相似文献   

9.
应胡锦涛主席的邀请,菲律宾总统贝尼尼奥·阿基诺三世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访华之前,在南海主权问题上对中国咄咄逼人的菲律宾总统阿基诺三世刻意降低调门和淡化领土争议。8月16日,他在总统府接受采访时说,中国有太多砝码将南海问  相似文献   

10.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人类利用海洋资源和平时用海活动日益频繁。沿海国对在其管辖海域造成的海洋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重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对海洋环境保护规定了诸多机制。明确沿海国对外国船舶污染海洋的管辖权,对于我国保护海洋环境和加强对海洋的管控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管辖海域的船源性污染日益严重,而我国确立对外国船舶污染海洋的管辖权的法律规范尚需完善。主要包括:完善立法中的缺陷;在环境公益诉讼中增加个人提起诉讼的资格;完善行政管辖权。  相似文献   

11.
亓成章  马宏伟 《求知》2012,(12):27-29
依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国可以拥有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近338万平方公里广阔水域的领海权和专属经济区的管辖权和经营权(含约38万平方公里领海与毗连区水域)。但是.由于中国半封闭的海洋地理环境.再加上历史和现实等各种复杂因素所致.在国家海洋管辖范围问题上,除渤海以外,中国与相邻相向的大多数海上邻国都有领海或专属经济区的主权与管辖权争议.争议海域面积已超过我国应管辖水域的一半。在东海,比较突出的是中日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主权问题以及在划分东海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问题上的争议.并由此关联出中日东海油气开发问题的激化。  相似文献   

12.
《瞭望》1997,(15)
编者按:1994耳《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正式生效,标志着人类对占地球表面积71%的海洋开始进入"依法制海"的新时代。海洋以其丰富的资源将成为人类解决人口膨胀、陆地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的重要出路之一。中国是一个人均资源短缺的国家,随着经济增长和人口不断增加,人均占有资源量还会不断下降。向海洋要资源,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是21世纪中国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国拥有1.8万公里长的海岸线、6500多座海岛,按照包括《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在内的国际法的有关规定,中国拥有主权和管辖权的海洋面积达300万平方公里,约合陆地面积的1/3。若按…  相似文献   

13.
储昭根 《党政论坛》2011,(20):28-28
应胡锦涛主席的邀请,菲律宾总统贝尼尼奥·阿基诺三世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访华之前,在南海主权问题上对中国咄咄逼人的菲律宾总统阿基诺三世刻意降低调门和淡化领土争议。8月16日,他在总统府接受采访时说,中国有太多砝码将南海问题演变成冲突,“如果我们和他们打一场拳击比赛,他们有13亿人,而我们只有9500万人,我们绝对不可能赢。但是,如果他们选择关上贸易大门,那对中国来说也并不明智,他们需要维持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4.
潘多拉 《民主》2005,(12):43-43
监察部负责人近日就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 次会议审议批准的《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发表谈话,指 出该公约与中国现行法律法规和政策不存在重大冲 突,中国加入公约利远大于弊,加入公约既是中国反腐 败的需要,也是对国际反腐败事业的支持(《追回腐败 资产将获国际协助),《新京报》2005年11月9日)。  相似文献   

15.
《党政论坛》2012,(12):28-28
美国斯坦福大学国际安全和合作中心研究员薛理泰日前在新加坡《联合早报》撰文称:中国南海战略远胜菲律宾。全文如下——稍早菲律宾军舰在中沙群岛黄岩岛周边海域抓扣中国渔船、渔民,被闻讯赶到的中国海监船救下。13日,中国渔船全部撤离该海域。菲律宾军舰及其他船只共20余艘仍然滞留在该海域,与中方形成对峙局面。今后中、菲两国在该海域的主权争端将迈入长期化的阶段。  相似文献   

16.
与《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相比,我国刑法关于腐败犯罪的刑事管辖问题的规定还有一定的不足,尤其是在属人管辖和保护管辖方面及关于外国人的刑事责任追究方面,而关于外国人的刑事责任追究问题,也有必要深入分析和探讨。另外,我国刑法与《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相关规定不同,极有可能造成刑事管辖权的冲突,而这不利于对腐败犯罪刑事责任的追究,我国刑法也应该对此有所改进,如规定解决刑事管辖权冲突的委托条款等。  相似文献   

17.
《党政论坛》2011,(22):46-46
9月22日至23日,一场由菲律宾主持的有关南海问题的东盟海事法律专家会议在菲首都马尼拉举行。参加会议的是来自东盟部分成员国的法律代表。一些西方和菲律宾媒体对此抱有“极大热情”,称“会议认为菲律宾提出的共同开发南海争议海域的提议具有法律依据”,而这一结论“没有顾及中国的主张”。  相似文献   

18.
《瞭望》1997,(19)
《禁止化学武器 公约》正式生效 《关于禁止发展、生产、储存和使用化学武器及销毁此种武器的公约》(简称《禁止化学武器公约》)4月29日起正式生效。该公约是经过长达10年的艰苦谈判于1992年9月13日在日内瓦裁军谈判会议上获得通过,并于次年在巴黎开放签署的。目前,在165个公约签署国中,批准国已达87个。中国是该公约的原始缔约国之一。公约禁止有关化学武器的一切发展、生产、获取、保有、储存、转让和使用,要求每一个缔约国在10年内完成销毁其管辖和控制下的化学武器和化学武器生产设施,以及可能遗留在另一缔约国领土上的所有化学武器。  相似文献   

19.
李伟  文礼杰 《党政论坛》2013,(20):24-24
据《日本时报》报道,安倍政府注意到,美国没能在蒂律宾与中国的南海争端中全力支持菲方,“菲律宾日前几乎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报道称,日本不打算犯同样的错误,如果没有美国的支持,它将动用自己的武装力革与中国对抗。为此,安倍将推动放松宪法对同本军事预算的限制。  相似文献   

20.
《党政论坛》2011,(11):46
9月22日至23日,一场由菲律宾主持的有关南海问题的东盟海事法律专家会议在菲首都马尼拉举行。参加会议的是来自东盟部分成员国的法律代表。一些西方和菲律宾媒体对此抱有"极大热情",称"会议认为菲律宾提出的共同开发南海争议海域的提议具有法律依据",而这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