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杨柳  金雁 《探索》2005,46(6):112-115
德育创新是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提出“和谐德育”的新理念,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战略的需要,也是德育本质的要求。无论在群体层面,还是在个体层面,德育对人的和谐性的培育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要认真研究人的发展规律,努力倡导和谐德育,用全新的德育理念培育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相似文献   

2.
培育团结互助精神构建高校和谐校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八个为荣,八个为耻”的讲话为高校和谐校园建设确立了新的价值导向,而其中团结互助精神的培育更是建设和谐校园,推进素质教育,促进青年学生个体发展的内在要求。但当前高校在培育大学生团结互助精神方面却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与困难,需要在教育者作用发挥、教育载体建设、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推进等方面加以努力,从而使团结互助精神深入人心,以实现大学生个人与高校校园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
王卫宪 《奋斗》2008,(7):30-31
操守是作为个体的人被社会和群体认同,并得以自由生存与和谐相处的基本前提。认真遵守以“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为核心的公民道德,是人们培育良好操守的内在依据,有利于人们重视个人内心世界的道德构建,不断检视、坚定自己的道德原则,不断丰富、升华自己的道德情感,从最基础的“感恩、宽容、敬畏、慎独”等方面做起,通过潜移默化、细雨润物的长期修养,形成强有力的“操守自觉”和“操守自律”。  相似文献   

4.
论个体公正     
个体公正无论对个人还是对社会,都是不可或缺的,它既是对个体的基本道德要求,又是实现社会公正的必要条件。长期以来,我们“跨越式发展”的教育模式着力于培养“无私的个人”,忽略了最基本的“公正的个人”的培养,导致了个体公正的缺失,由此引发了诸多社会问题,给社会公正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要建设公正的社会,必须通过荣辱观教育、公民权利教育、责任感教育来培育公正的个人,为社会公正的实现提供主体性基础和内在人格支撑。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的共同理想信念。强化共同的理想信念,不仅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基础,而且是增进党内和谐的思想基础。我们要认清当前党内理想信念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党内和谐的影响。为此,我们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夯实共同理想信念的思想基础,具体来说,就是培育党内和谐文化建设共同理想信念、经受“三大考验”强化共同理想信念、把握“三大规律”坚定理想信念、实现“三个转变”培育共同理想信念,不断增进党内和谐。  相似文献   

6.
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的文化源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蔷 《新长征》2008,(2):14-18
建设和谐文化,是党的十六大以来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战略任务和战略思想。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强调指出:“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要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的文化源泉。建设和谐文化,拓展文化的包容性,培育和谐人文精神,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和文化生态。,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伦理精神是由人对社会个体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正确理解和科学认识而产生的高度的理性自觉,是社会个体道德意志的集中体现。伦理精神对当代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对当代大学生而言,需要培育的基本伦理精神主要包括“忠诚守信”、“公平正义”、“敬业奉献”和“理解宽容”。  相似文献   

8.
少年儿童“手拉手”活动已经开展了十几个年头。这是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少先队的一项最有生命力的活动。“手拉手”活动主要是城乡少年儿童“手拉手”交朋友,也包括各民族之间的少年儿童以及与有各种困难的少年儿童交友的活动。“手拉手”活动满足了少年儿童扩大交友范围的愿望,培育了少年儿童互助互爱的精神。亿万各族少年儿童在“手拉手”活动中和谐团结,共同成长,收获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9.
张志平 《世纪桥》2008,(6):31-31,45
“大学之道”本质上是一种个人与社会、个体“内圣一外王”的和谐伦理精神。它的当代价值就是让我们在科学发达的现代,重新反思现代性,重新认识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运用生态观点,实现“自然一人一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的发现”成为主旋律,人的主体性和平等意识的苏醒,使同质性社会得以消解.差异型社会得以形成,个体的价值观、信仰、准则和人生意义难以排序,无法区分,现代多元社会由此发端并走向成熟。价值观、理念的不可通约性不可避免地造成社会的冲突和紧张.公共理性既是良善社会中公民交互中的美德与风范,亦是解决冲突、达成共识并走向和谐的社会规则。它具有信任、宽容、妥协、协商等表现形式。公共理性的培育与养成,赖于“公共人”的型塑与造就.个体与组织应从狭隘的个体理性中走向公共理性,从“经济人”走向“公共人”;作为公共利益的看守者和代理人,政府及其行政人员也应摒弃狭隘的政府理性,重新恢复政府“公共人”的神圣角色,在权力的运使和责任的担负中凸显公共性,在公共领域中大胆拒绝权利。  相似文献   

11.
正为保证生态功能不退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贵州“最严”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出台。近年来,贵州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发展绿色经济、培育绿色文化,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保证生态功能不退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贵州“最严”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出台——2016年底,贵州省政府印发的《贵州省生态保护红线管理暂行办法》划定禁止开发区、五千亩以上耕地大坝永久基本农田、国家重要生态公益林和石漠化敏感区等4大类12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要继续鼓励、引导,使之健康发展。”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是进一步调整与完善所有制结构的需要,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是培育...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以“三个倡导”的表述形式.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就是“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核心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4.
岳文魁 《实践》2007,(6):31-31
企业是社会的细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要求我们建设好和谐企业。国有企业党组织要充分认识自己肩负的使命和责任,在建设和谐企业中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积极参与经营决策,使企业经济效益不断提高,着力解决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培育和谐的企业文化,为和谐社会建设做好基础工作。  相似文献   

15.
和谐,古人解释:“和”是“以他平他”,即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和谐。“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则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们常说的“和为贵”、“政通人和”、“家和万事兴”等等,这是人文精神的具体表述。其实,对我们周围的世界和所处的社会而言,无一不是矛盾的统一体。没有矛盾的存在,离开矛盾的统一,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不可能进步。和谐就是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达到统一而出现的状态。它标志着自然界内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诸多因素实现均衡、稳定、有序、共同发展。和谐勃发生机力量,人类社会呼唤和谐。但也毋庸讳言,时下一些人把人与人和谐相处曲解为不讲党性原则,不分是非曲直、善恶美丑的一团和气,甚至容忍腐败,任其发展。其表现大致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一研究活跃人的因素的问题,是社会哲学分析的方向之一。这一问题是与常见的人们的利益结构相联系的,是与这一结构动态过程相联系的。然而重要的是,在这种情况下不要放弃恰恰是哲学方法的特点:为了“经过”利益结构看到人的主体性的状态,应该把这种结构自身看作是社会现实性的本质特征的结果。这样的思路便能够弄清楚与个人的利益一定状况(?)适应的深层的原因:“社会——个人”、“社会的力量——个体”关系的和谐(不和谐)。这一“最深层”的情况——社会的人驾驭自然力的水平,决定着这一和谐的程度。诉诸这个  相似文献   

17.
校园和谐最关键的是人的和谐。领导班子和谐是关键,教师和谐是基础,师生和谐是根本。家校和谐是保障。湖北省沙洋县高阳镇官桥小学遵循“立足于一方,服务于一方,影响一方”的理念.以和谐人际关系为抓手,以“平平安安学习、快快乐乐工作、幸福生活”为目标,团结一致,求真务实,全方位构建校园和谐。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个体全面自由的发展、社会交往层次的提高和“全球化”时代的到来,都对培育“开放型”人格提出了迫切要求。本文论述了当前培育“开放型”人格的意义,并分析了“开放型”人格生成中的几个文化难点:传统理想人格导致的误区、传统思维定势的局限与国民性中某些负面因素的影响,从而为培养“开放型”人格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9.
张军 《前线》2013,(2):15-16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对全党和全国人民发出的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总动员。“三个倡导”既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括和凝练,  相似文献   

20.
谈到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与和谐校园的关系时,有人打过这样一个比喻:如果把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比作一条“直线”,将和谐校园建设视为“圆”,那么,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与和谐校园建设的关系类似于直线与圆位置关系中的相切与相交,党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在学校师生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中找到“切点”,在功能的发挥与和谐校园的元素中找到“交点”,融入和谐校园建设的全过程。这就说明了思想政治工作对和谐校园建设的必要性和可操作性。结合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实际,学校党组织促进和谐校园建设应注重以下两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