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晓春 《前沿》2007,(5):194-195
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深刻地影响着当今世界,使当前国际关系呈现出民主化和多极化的趋势。但由于各国综合实力的不平衡,各国在国际舞台上所扮演的角色、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是不尽相同的,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以及单边主义、单极格局的存在仍是不争的事实,并已经成为国际关系民主化和世界格局多极化进一步发展的最大障碍。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立足于国际形势的发展,提出世界多样性理论,深刻揭示了当代世界的基本面貌和未来趋势,对世界格局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标志着跨世纪中国外交新的战略起点。  相似文献   

3.
刘莹 《前沿》2015,(1):19-26
建立新型大国关系是中国领导层在当今世界向多极化纵深发展、新兴大国崛起的背景下提出的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创新外交理论,虽然是针对新兴大国与守成大国、特别是中美之间的关系问题,但"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十四字核心方针同样适用于中俄关系。基于对新的国际关系形势发展和进一步提升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考虑,中俄新近提出以构建两国新型大国关系为目标的外交新政策,旨在将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全面提升和深化,应对国家转型和全球化带来的挑战,以及构筑多极化世界新格局。目前中俄关系已基本解决了冲突和对抗的威胁,而需要建立相互尊重、合作的文化观念氛围。政治文化对国际关系和国际格局具有建构作用。从政治文化的视角分析中俄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主要基于中俄在政治文化上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大国意识是中俄维持和发展关系的基础,而在西方性和宗教性上的差异则是中俄发展新型大国关系的内在张力。  相似文献   

4.
《学习与实践》2003,(6):33-38
影响当前国际形势的主要因素郭隆隆 (上海国际关系学会副会长):冷战结束后,世界“两化”(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出现了并行发展的势头。从冷战结束后的现实来看,二者之间有相互制约的一面,但相互促进仍是主要的一面。各国利益上的相互依存度日益加深,国际安全环境中的敌友阵线已不再像冷战时期那样泾渭分明。这一特征为当代的政治多极化进程提供了  相似文献   

5.
国际法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建立国际新秩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国际法之所以必然发挥作用,主要来源于国家间利益协调的根本要求、相互依存的客观现实、全球公共问题的亟待解决和多极化格局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两极格局解体之后,世界格局多极化的趋势更加明显。但究竟何谓世界格局中的“极”,以及世界格局究竟能否按照这一趋势顺利发展下去,还不能忽视世界政治领域内偶发事件的影响。研究世界格局的发展趋势必须从现实的国际关系出发,同时综合历史上出现的一些偶发事件对世界格局的影响,全面深刻地分析世界政治格局、经济格局、军事格局、文化格局等因素,对世界格局的发展趋势进行分阶段的概括,即分析目前趋势和总趋势,才能得出比较全面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当今世界是个开放的世界,国际交往越来越密切,国际关系越来越复杂,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离开世界而独立生存。在国际交往中,国家主权学说认为,国家主权是至高无上的,维护国家利益是国家对外和对内政策的最高目标。国家利益是指国家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权利和权益。国家利益是决定国际关系的核心因素。国家利益的构成是复杂多样的,这种复杂性源于国家本身是最高级和最复杂的社会政治组织。从不同视角区别,国家利益可以分为根本利益与一般利益、长期利益与短期利益、战略利益与战术利益、国内利益与国外利益等等。对于国际关系研究来说,区别根本…  相似文献   

8.
从2000年到2010年,是我国安全利益至关重要的10年。这10年正当新旧世纪转换,世界主要国家为赢得21世纪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优势地位,加紧调整和确立新的国家战略,因而是国际关系的一个重要调整时期;未来10年也是世界新格局形成的关键阶段,旧格局的瓦解已过去10年,再经过10年的过渡,建立在新的力量对比和国际关系调整基础上的国际格局,很可能在2010年前后形成。  相似文献   

9.
1989年至2002年,国际形势经历了重大、深刻的变化。其间,冷战结束,两极格局解体,各种力量分化组合,世界进入新旧格局交替时期。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国际关系错综复杂,矛盾和斗争此起彼伏。在纷繁复杂的外交实践中,江泽民作为中国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前人的外交思想,站在时代发展的前列,放眼世界和未来,提出了一系列外交方针和政策,开拓了中国外交理论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0.
李红梅 《前沿》2007,(9):55-57
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势不可挡的一种历史趋势。它一方面使世界政治的基本性质愈益具有浓厚的经济色彩,互相依赖政治初见端倪,变更而非稳定成为世界政治的常态;催生了众多的非国家行为体;国家关系深刻调整,经济利益至关重要;为和平发展的到来创造了条件;促进了世界的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进程。另一方面对国家主权的侵蚀,繁殖了许多非稳定因素,全球问题凸显。  相似文献   

11.
吕斌  栾雪飞  孙海杰 《前沿》2010,(5):26-28
邓小平对国际战略的谋划和对中国现代化的构建,是其中国发展战略的内外两方面。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多极化的世界格局趋势,国家利益的维护和拓展,科学认识世界战争问题,警惕西方国家针对中国的没有硝烟的战争,是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的主要内容;邓小平对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构建形成了经济、政治、文化和公民素质的完整的体系,科学回答了中国现代化必须回答的问题;后邓小平时代的党的领导集体丰富、完善和发展了邓小平的国际战略思想和现代化构想。  相似文献   

12.
美国发动的伊拉克战争是对国际关系体系的巨大冲击。然而,几个月来,特别是伊拉克战争爆发以来的形势发展表明,美国尽管是当今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但是美国仍然难以使世界格局多极化的历史趋势发生实质性的逆转。  相似文献   

13.
在人类即将跨入21世纪之际,世界形势总体上继续趋向缓和,多极化进程不可阻挡,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经济因素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进一步上升。着眼于在下世纪世界格局调整变化中占据有利地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世界各国尤其是大国纷纷制定和调...  相似文献   

14.
龙页玉 《理论月刊》2001,(10):41-43
世界多极化,目前还只是多数国家的共识,并不是定论。本文从国际均衡理论出发,在阐明了三角均衡是运行成本低、效率高、相对稳定性最好的均衡系统的基础上,进一步说明以三角均衡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三极化格局,是世界多极化的最终格局。同时还指出:美、俄、中三国成为未来三极化世界格局中三极的可能性最大。  相似文献   

15.
胡利平 《前沿》2002,(9):121-123
随着冷战的结束 ,世界政治的多极化在加速发展 ,各国都在加紧调整其外交战略 ,以确保在二十一世纪国家安全利益的最大化。随着国际环境的变化 ,我国也在调整外交战略 ,同时应多强调国人的大国意识 ,树立我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形象使我国在未来世界的格局中充当主角 ,发挥大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世纪之交国际文化博弈与国家文化安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不难想像,在历史文化、道德标准、价值体系,外交理念、国家安全概念仍具有巨大异质性的世界中,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科学技术网络化、国家间交往复合化并高度发展的世纪交际之时,国际文化安全关系与国家文化安全战略已经并将继续成为国际关系学的重要研究视点。...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决定》,是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具有全局意义和深远意义。可以从四个方面来认识。 一、《决定》的学习、贯彻和落实关系到我们党能否巧妙地、主动地应付和利用世界大变化的新格局问题 世界风云的变幻,概言之是“三化”。 一是世界政局的多极化。多极化的矛盾和摩擦有利于维护和扩大我国的经济利益,有的历史学家认为:多极化趋势给我国利用国际和平环境提供了近代100年以来最好的机遇。 二是国际关系经济化。冷战结束各国都为着本国自身的经济利益去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这样在社会制度、意识形态方面的矛盾和斗争就下降到次要地位。美国以“人权”问题卡我们的最惠国待  相似文献   

18.
中国和平崛起与两岸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21世纪,国际形势继续发生着复杂、深刻的变化。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呈现出不可逆转的大趋势;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流。随着国际政治多极化的增强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济利益相互渗透,合作与依存度日益密切,谋求和平与发展、促进合作与进步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大环境为中华民族和平崛起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相似文献   

19.
对国际格局的认知是中国外交政策制定的基础之一.2008年以来国际战略界对极化问题的讨论体现了各国对未来国际格局的期望和推动,背后隐藏着国家利益之争."单极化"、"多极化"、"无极化"、"集极化"和"非极化"的争论既体现了各国学者认知上的不同,也反映了各国利益上的差异.理论上的争论与创新当然有其自身的意义,但更重要的是揭示现象背后的政治利益冲突.实际上,学者们对国际格局的理解非常相似,对当今世界的真实描述应是"立体蜘蛛网"模式.各国在政治上的争斗是因为分属不同阵营:"单极化阵营"、"多极化阵营"或"非极化阵营".对于中国外交来说,回归国家利益、构建对国际格局的新认知,及时反思和调整国际战略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20.
时代的列车把人类送入了第21个世纪。在新世纪的最初10年,我们将置身于怎样的国际环境?世界会出现一个怎样的战略格局?世界各国如何来寻找自身的位置和确立发展战略的取向?这10年对我国的安全利益来说至关重要。它既是国际关系的一个重要调整期,世界主要国家都在加紧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