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永哲 《传承》2014,(1):58-59
政党与群众的关系具有基础和前提意义。政党代表并整合群众的利益,群众是政党存在、发展的基础,无产阶级政党是与广大人民群众保持着最密切联系的政党。  相似文献   

2.
李娟 《湖湘论坛》2002,(2):73-74,84
党群沟通机制指在政党与群众沟通的全过程中由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沟通主体、内容、渠道、规则、动力等要素构成的统一体。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就必须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群关系的亲疏、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党群沟通机制一  相似文献   

3.
群众概念是与政治现实高度耦合的政治概念。在古代中国或西方,群众概念都是指许多人的聚合体。近代以后,才逐渐分化产生了西方政治学语义中的群众概念和马克思主义的群众概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历届党的领导人关于群众的概念有着非常丰富的思想与论述。厘清群众概念的本质含义,对于新时期党群关系建设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钟立功 《理论月刊》2008,(2):111-114
党群关系的实质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有不同的具体表现方式,有时甚至会出现形式和实质的背离,部分和整体的冲突.打破思维定式的束缚,把握新时期党群关系的具体表现形式,是新时期做好群众工作,切实维护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的保障.本文试从执政条件下党和群众在依存关系上的"倒置";在利益关系上形式上的"冲突";群众自身之间利益的矛盾;基层民主政治推进中新的党群关系的磨合等党群关系的新视角,进一步探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好群众工作新的方法,以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相似文献   

5.
任何政党都有其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阶级基础决定着政党的阶级属性和政治属性,是政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群众基础是政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是在社会历史活动中起决定作用的力量.政党的阶级基础与群众基础是内在统一、相辅相成的.增强党的阶级基础与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任务,也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执政合法性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6.
李传兵 《人民论坛》2012,(14):194-195
当今世界各国政党普遍重视构建党群关系,一些国家的执政党建设呈现出了"全民化"的倾向。但是,世界政党仍然具有阶级性,资本主义国家执政党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始终服务于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的利益,二者都不是全民党。要正确看待执政党的阶级性。  相似文献   

7.
在香港政制架构内,行政长官非政党背景的规定,使任何政党都不能获取最高行政权。香港政党无论是处于履行监督政府职责的考虑,还是应付选举的需要,都需要与政府唱对台戏,但为了反对而反对显然缺乏理性。香港政府与支持性政党之间需要加强联系,双方相互依赖的互动会造就香港特色的政党政府。  相似文献   

8.
关良宝 《理论月刊》2002,(10):37-38
任何国家的政党在历史发展的一定时期,都存在兴衰成败的问题。西欧国家的政党兴衰成败,与其阶级基础不强有重要的关系。我们要与时俱进,在新的社会阶层中,不断争取和吸收新的社会力量,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9.
伍华良 《传承》2013,(9):82-83
密切党群关系、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关键,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兴衰存亡。积极探索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意义,深入分析并阐述保持党群血肉联系的有效方法,有助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相似文献   

10.
时桂平  王晓锐 《传承》2013,(7):82-83
密切党群关系、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关键,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兴衰存亡。积极探索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意义,深入分析并阐述保持党群血肉联系的有效方法,有助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相似文献   

11.
党群关系问题,历来倍受革命导师和我党历代领导人的关注。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指出: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①。毛泽东同志说:“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②邓小平同志也曾告诫我们,“党的组织、党员和党的干部,必须同群众打成一片,绝对不能同群众相对立。”③江泽民同志继承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党群关系观,提出了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是一个根本的政治问题的论断。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  相似文献   

12.
张艳 《传承》2014,(7):58-59
党群关系问题历来是党的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关系着党的事业兴衰成败和党的生死存亡的根本政治问题。运用理论联系实践的方法,对新时期党群关系的新变化进行系统阐述,从群众工作环境更加复杂、群众工作的对象更加多样、群众工作领域更加宽泛、人民群众对党的执政水平有了更高期待、党群之间的依赖关系在减弱等方面展开论述,有助于揭示密切党群关系的紧迫性。  相似文献   

13.
无产阶级政党与人民群众有着共同的命运和根本利益,和广大人民群众具有本质的、必然的、内在的血肉联系。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实现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根本工作路线,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  相似文献   

14.
党群关系是政党政治研究的一个重要主题,研究党群关系先必须界定相关概念,政党概念在中西方语境中容易达成共识,学界对群众概念的理解分歧较大。要分析这一概念必须搞清楚几个问题:一是群众概念的含义,即什么是群众?怎样给群众下一个准确的定义;二是群众概念的属性;三是中国语境下党群关系研究中的群众概念。笔者在本文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对党群关系研究中的群众概念进行了界定,以期对党群关系研究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5.
尹保祥 《传承》2012,(19):79-79
"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共产党人的群众观,其中也包含了党的宗旨与党的工作路线。共产党人的群众观决定了党、党员干部与群众之间的特殊关系。在革命时期,人们普遍把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比作鱼水关系,群众是水,党和党员干部是鱼,  相似文献   

16.
朱彦姝 《前沿》2013,(11):25-26,129
世界政党兴衰更替的规律与新特点、脱离群众对执政党的致命危害、群众工作面临的复杂新课题,无不提醒长期执政的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坚持群众路线,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永立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7.
一、“一线工作法”实施的背景及原因分析 “一线工作法”是新时期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机制创新,是新形势下密切党群关系的重要举措。实施“一线工作法”的背景及原因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 1、实施“一线工作法”,走群众路线是现代政治的必然趋势。在现代政治中,任何一个政党没有一定的群众基础都难以维系政权。尽管不同性质的政党对群众的态度不同,但是,尽可能多地争取群众的支持却是相同的。  相似文献   

18.
政党认同是政治主体对政党的一种思想、情感和意识上的归属感,是其对政党做出的一种肯定性的心理反映和行为表达.政党领袖是以个人或者小集团形式出现的、并以其理论力量、人格魅力和实际组织经验为广大政党成员以及人民群众所接受和公认的政党主要负责人.政党领袖是政党认同形成的魅力性资源,一个成绩卓越、品格高尚、魅力十足的政党领袖对于政党争取民众无疑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政党领袖与政党认同之间应该维持一个良性的互动.如果打破这种均衡,在政党认同中"人"的因素过大,而"党"的因素过小,则会造成对政党认同的扭曲,并出现个人崇拜盛行、政党组织发展不稳等不良现象.  相似文献   

19.
巩瑞波 《前进》2014,(4):35-36
<正>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形成过程中,曾多次形象地运用比喻和类比手法。毛泽东把党和群众的关系比作种子和土地的关系,强调党要植根于群众;把党群关系比作鱼水关系,强调党不能脱离群众;把党群关系比作朋友关系,要求党要和群众打成一片;把党群关系比作学生和老师的关系,要求党要向群众学习;把群众比作是党的真正的铜墙铁壁,要求党要依靠群众;把党比作是人民群众的勤务员,要求党要全心全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强调,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更是党执政的基础。因此,要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核心是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是党能否始终为群众办实事,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密切党群关系,夯实执政基础。我们党成为执政党,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选择。从根本上讲,能不能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和鱼水关系,是关系党生死存亡的大计。我们党来自于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执政党的一个显著的标志。我们党是在与人民群众密切联系、共同战斗中诞生和发展壮大起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