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云鸣 《政策》2003,(10):20-20
职务消费是指公务人员在公务、商务活动中发生的费用,包括用车、通讯、应酬等等。这些费用是履行公务的需要,由政府财政或企事业单位支付。但是,职务消费往往又具有使用方式、方法、数量、目的随意性大的特点,像办公室装修、配备专车、出国考察、请吃等,使用不当,容易滑入违纪违法的泥沼;更有甚者,有的人打着职务消费的幌子,行假公济私之实。 当前,职务消费过度、过滥在不少单位已见怪不怪。职务消费变成了个人  相似文献   

2.
领导导干部职务消费是指与领导干部行使职权、履行职责有关的公款消费支出,主要包括公务接待、公务用车、出差出访、学习培训、办公室装修及办公用品配备等方面的公务费用。本文就职务消费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弱化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3.
一、职务消费改革势在必行所谓职务消费,就是因为履行职务而引起的各项开支的总称。职务消费主要包括公务用车、公务接待、出差、会务、通讯、办公等费用支出。目前,我国的行政职务消费存在四大问题:一是消费成本高;二是支出随意性大;三是开支漏洞多;四是有效监督难。由于职务消费本身是必不可少的,有其合理性,加之又带有一定的隐蔽性,有些问题很难界定和发现,因此,容易形成“上级不好监督、同级不愿监督、下级不敢监督”的局面。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更深层次的原因还在于原有体制和制度的不适应。体制上的原因,就是行政管理体…  相似文献   

4.
颜彦  振华 《人民政坛》2007,(5):40-41
今年两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狠批各种奢侈浪费风,并将矛头直指居高不下的公务消费。对此,来自江苏的30多位人大代表提出职务消费要定标准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改革职务消费势在必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谓职务消费 ,就是指公职人员因工作需要进行的一种特殊消费 ,也可叫“公务消费”。它包括公务接待、办公用房、公用车辆等。应当肯定 ,必要的职务消费在保障公务完成和职能的履行方面起到重要作用。问题是现在一些职务消费 ,由于各种原因造成无限膨胀 ,财政不堪重负 ,确实到了非改革不可的地步。对此 ,笔者略谈一点己见。节省财政开支 需要改革职务消费  职务消费是一项庞大的经费开支。据有关部门统计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 ,我国约有 35 0万辆公车 ,包括司乘人员在内 ,每年消耗 30 0 0亿元 ,全国平均每人负担 2 30元。不仅要为数额巨…  相似文献   

6.
职务消费与计入薪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 ,职务消费问题越来越多地受到关注 ,成为政府改革和廉政建设的目标之一。职务消费 ,顾名思义就是由职务的需要引发的消费。比如在公务、商务活动中发生的费用 ,其中包括请客吃饭、用车、通讯、应酬、提供必要的物质工作条件等等。长期以来 ,我国公务员的职务消费一直由财政包揽 ,纳入会计制度 ,要求当事人凭发票实报实销 ,消费不计成本。这样做的结果是监督成本太高。职务消费费用出于担任职务者履行公务的需要 ,由政府财政或企事业单位支付 ,是理所当然的 ,也是经营者行使职权所必不可少的 ,但其“合理性”往往又具有使用目的模糊性…  相似文献   

7.
职务消费有三个层次的内容:公职人员在履行公务时必须的消费;履行公务需要,但过度消费;利用职务之便或假借履行公务用于满足个人需要的消费。假公济私的消费是腐败,过度的职务消费尤其是故意的奢侈浪费也属腐败之列。职务消费中的腐败是腐败最集中、最典型的表现。职务消费问题的核心是财政制度,在这个意义上说,所有的腐败都是财政的腐败。所谓财政,就是“以财行政,以政制财”。一方面,“无财难以行政”,所以职务消费是必须的,是行政运行的成本,是纳税人享受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的代价的一部分;另一方面,“无政难以制财”,财政活动是公务人员…  相似文献   

8.
【事件】《人民日报》报道:太原市纪委、监察局向机关内部公开了2007年该局领导干部职务消费、公款报销、公务经费的支出情况。把领导干部公款消费“晒”在阳光下,在太原市尚属首次,引来各方热议。  相似文献   

9.
论职务消费综合配套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规范职务消费、减少职务消费对减少政府运行成本、提高政府工作效率、促进政府廉政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职务消费的改革方向是实现职务消费公开化、规范化和货币化。实现职务消费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关键是要加强思想教育、树立节约廉洁自律意识,加快推进个人职务消费货币化进程,推进公共职务消费市场社会化运作,推进职务消费科学化管理,建立职务消费公示制度。  相似文献   

10.
军队干部职务消费.是指在军队担当职务的各级干部在公务活动中发生的各项费用的总称.包括用车、通信、接待或提供必要的其他物质工作条件等.这些费用出于担当职务者履行公务的需要.由军费支付.是必要的。然而,也有一些干部职务消费随意性大、浪费严重.且使用目的模糊,必须对军队干部的职务消费行为加大监控和管理力度。  相似文献   

11.
职务消费过度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务消费过度不仅对党风和社会风气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对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也是直接的、深远的。因此,职务消费改革的根本途径是建立健全职务消费的预算约束机制,将职务消费严格纳入科学的预算之中。同时必须辅之以严格的实施到位的监督机制和惩戒机制。  相似文献   

12.
从"三公"账单公开起步,温州以改革促公开,以公开消除腐败,着力打造"看得见的政府"。从公务接待到公车管理再到公款出国,温州在一年之内集中对群众反映强烈的"三公"消费问题,果敢而谨慎地率先在全国作出诸多尝试。温州"三公"消费改革,特点十分鲜明:实行全程全面公开,让"三公"经费使用阳光化、透明化。"温州对‘三公’的每个‘公’都要求公示,完善了‘三公’改革的制度,这是职务消费改革的深化。"温州大学行政管理学教授吴玉宗说。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宁波市北仑区对全区300家单位推行公务接待总额控制和单卡结算控制,实行公务接待审批单、银联签购单、相关发票和消费清单“四单合一”的公务消费报销程序。从2009年到目前,该区公务接待支出连续三年实现零增长。  相似文献   

14.
赵鑫 《辽宁人大》2007,(5):44-44
近年来,随着乡镇经济和社会活动的日趋频繁,职务消费支出也呈逐年递增趋势。由于乡镇一级的职务消费并没有列入预算,又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管措施,乡镇及涉农街道的职务消费成了“无底洞”。  相似文献   

15.
彭澜霄 《新东方》2009,(11):58-59
2007年5月,财政部召开全国公务卡应用推广工作会议,旨在进一步深化公共财政管理体制,打造阳光财政,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和减少违法违规行为。推行公务卡制度,是以公务卡及电子转账支付系统为媒介,以财政国库管理信息系统为支撑,使用公务卡办理公务消费,最大程度地减少单位现金支付结算,使每一笔公务消费“雁过留声,消费留痕”,从而强化财政动态监控,实现消费透明,切实把公务消费置于阳光之下,从源头上堵塞公务消费漏洞。  相似文献   

16.
无度的职务消费与职务犯罪有着内在的关联。职务消费的无度现象、领导者财权运作的失控及缺少民主监督,是造成或导致国家财产流失与浪费的根源。为此,加快国家财务立法,实行财务公开与民主监督,从财务收支,尤其是支出方面加强控制,当是遏制无度的职务消费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浮世绘     
《民主与法制》2013,(25):5-5
官员“特权开支”浪费惊人 近期有调查显示,一些地区领导干部职务消费范围不清、标准不明,出现铺张浪费、挥金如土的恶性态势。有的地市级副职每年职务消费40万元以上,经济发达地区达100万元以上。一些领导利用职务消费拉帮结伙,私设小金库,甚至一人当官,全家享受。过度的职务消费已演变成“不落腰包的腐败”,引发民怨,也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18.
《中国机关后勤》2007,(8):13-13,26
在广东省纪委的具体指导下,从2004年6月起,惠州市先后完成了市直及“三区”(大亚湾区、惠城区、惠阳区)和“两院”(市检察院、市法院)等党政司法机关单位公务用车货币化改革。这项改革是以党政机关职务消费为对象,以现有的财政支付能力及基本公务交通需要成本为条件,以提高工作效率、节约行政开支成本,消除滋生腐败条件为目标的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19.
两会期间,关于“官”的新闻不少。诸如领导干部话费四五千元、26个百姓养1个官……一些新的发现更让我们咋舌。"“有的领导干部每月移动电话费高达四五千元,家庭电话费每月高达两三千元,一辆公车一年修车费用能用十多万元。这些官员真能消费这么多吗?真的是为公务而消费的吗?”全国政协委员储亚平在递交3份有关反腐败的提案时愤慨地说。这位河南省监察厅副厅长称,据有关部门调查显示,在部分公务消费中,真正的公务用车、公务招待、公务电话费用等,仅仅占实际开支的1/3。"多年以来,不少政府部门表面上按职务高低分配主政官员的办公经费,但实际…  相似文献   

20.
《中国人大》2013,(3):35-35
全国人大代表、深圳龙岗区南湾街道南岭村社区党委书记张育彪认为,公务接待应禁止奢侈消费。他建议实行“中午接待禁酒令”,并禁止公务接待使用市场价格500元以上的烟酒,及消费燕窝、鱼翅、虫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