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声音     
《创造》2010,(12):12-12
“云南发展潜力巨大,越南希望双方进一步拓展合作渠道,丰富合作内容,在巩固云南与越南北部地区合作的同时,加强云南与越南中部和南部各省市的合作,推动两国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2.
云南、广东两省经济发展各具优势,互补性很强,并已具备良好的合作基础。党中央、国务院作出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不仅为西部地区加快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也为东部地区经济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为了更好地贯彻党中央关于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部署,结合两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实施,不断拓宽合作  相似文献   

3.
本刊综述 《创造》2014,(2):51-51
正随着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以及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孟中印缅地区经济合作的进一步深化,云南对外开放战略地位不断凸显,沿边区域发展突飞猛进。近年来,云南省在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上,对内不等不靠、先行先试,对外积极对接、主动作为,全省对外开放不断扩大,边境贸易快速增长,境内外合作有声有色。省人大代表、省商务厅厅长熊清华介绍,目前昆明综合保税区的申报工作已经启动,争取尽快提交中央,等候审  相似文献   

4.
摘要:改革开放之初,云南对外开放的主要对象是美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随后逐步调整为以东南亚国家为重点。2007年,云南为摆脱对外开放陷入停滞的不利形势,提出了“第三亚欧大陆桥”战略,但未获中央高度认可。2009年“桥头堡”战略提出后,在中央政策的扶持下,云南与东南亚国家合作的深度与广度得到了进一步提升,面向南亚国家的“西向”开放也开始起步。随着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云南凭借着独特的区位优势,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从历史经验看,云南对外开放面临内部和外部瓶颈的双重制约。展望未来,云南进一步对外开放仍需要突破由西部欠发达省份的身份特征、周边国家落后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复杂的地缘政治形势所组成的“双重瓶颈”障碍。只有“双重瓶颈”突破了,云南的对外开放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蜀中大地     
川滇合作成绩显著我省和云南作为相邻的两个西部大省,近年来区域经济合作成效显著,并不断向纵深发展。川滇两省地域相连,文化相近,两省的合作具有长期的历史渊源和众多的便利条件。我省已成为西部地区的排头兵。而云南则拥有大量的待开发资源和区位优势。随着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的扩大与深化,云南已成为我国西部地区产品进入东南亚的重要通道。川滇两省的合作务实进取,成效显著,经济互补性得到了充分体现。2001年川滇两省经济合作和社会交流继续呈现良好发  相似文献   

6.
《创造》2007,(6)
4月5日,省长秦光荣率云南省代表团在越南广宁省访问时表示,云南与广宁有着友好合作的基础、良好的合作机制和促进共同发展的共识,围绕"昆河经济走廊"建设,云南将进一步加强与广宁等越北四省市在各个领域的合作,把双方合作提高到一个新层次.  相似文献   

7.
《今日民族》2016,(6):0-0
正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深化滇沪文化创意产业交流与合作,推进两省市文化创意产业跨越式发展,助推"云品入沪、沪企入云、互联互动、合作共赢"目标顺利实现,经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和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共同协商,6月17-19日,七彩云南(国际)民族赛装文化节(季)上海系列活动在上海东亚展览馆举行。此次活动内容精彩纷呈,凸显我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蓬勃势态。活动主要包括云南文化创意产业上海招商推介会暨滇沪文化创意产业合作签约仪式、云南民  相似文献   

8.
熹微 《创造》2015,(8):60-61
<正>着力构建多层次、宽领域的文化产业"走出去"格局,塑造文化产业走出去的"云南样本"。七彩云南,凭借独特的地理区位优势,睦邻友好的精神,与南亚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流与合作不断发展,随着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发展,云南文化产业"走出去"也迈出坚定稳健的步伐,开创了崭新的文化篇章,在全国探索出一条"走出去"跨越发展的路径,被业界称为文化产业"走出去"的"云南样本"。  相似文献   

9.
信息     
《今日民族》2012,(5):62-64
省内信息云南省政府与文化部在京就推动云南民族文化强省建设工作举行座谈会5月5日,云南省政府与文化部在北京就进一步深化落实双方签署的《加快云南桥头堡文化建设合作协议》内容举行座谈会。文化部党组书记、部长蔡武,省委副书记、省长李纪恒出席座谈会并讲话。蔡部长表示文化部将以落实合作协议为抓手,在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努力推动云南民族文化强省建设取得新成绩。(省民委办公室)  相似文献   

10.
各州、市人民政府,省直各委、办、厅、局:为认真贯彻大湄公河次区域(GMS)经济合作第三次领导人会议精神,进一步推动我省参与 GMS 合作,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将《云南参与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工  相似文献   

11.
省内信息     
《今日民族》2012,(5):62-63
云南省政府与文化部在京就推动云南民族文化强省建设工作举行座谈会5月5日,云南省政府与文化部在北京就进一步深化落实双方签署的《加快云南桥头堡文化建设合作协议》内容举行座谈会。文化部党组书记、部长蔡武,省委副书记、省长李纪恒出席座谈会并讲话。蔡部长表示文化部将以落实合作协议为抓手,  相似文献   

12.
汪艳艳 《思想战线》2013,(Z1):291-292
中国与东盟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双方高等教育合作方兴未艾,云南成为中国与东盟教育合作交流最为活跃的区域之一。特殊的区位、地缘、亲缘优势,决定了我省与周边国家的合作还将有更大的发展。因此,加快小语种人才培养对促进我省与这些国家和地区间的合作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李磊 《创造》2007,(2):30-31
李磊强调,这次会议的成功召开,必将促进云南的信息化建设步伐,进一步推动云南与欧盟各国信息化的交流与合作. 新春伊始!我们十分高兴地迎来了参加首届欧信息社会项目论坛的各国贵宾.  相似文献   

14.
《创造》2007,(6):68-69
秦光荣说,云南将积极落实中国政府的周边外交政策和两国领导人达成的共识,努力构建"和谐周边"和"开放云南"。积极推动"昆河经济走廊"建设进程,进一步扩大经贸合作规模,提升合作水平。  相似文献   

15.
作为欠发达地区,云南需要借力发展、借船出海.因此,实施院校企业科技合作,对推动云南省经济社会发展,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改革的深水区,需要持续不断的探索,自1997年正式开展省院省校科技合作以来,云南以国家骨干校建设为契机,敞开怀抱吸引技术人才,在创新办学体制机制、深化校企合作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在“校企共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大框架下,加强了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的建设,着力解决重大关键技术瓶颈问题,并在校企合作模式方面有了一定的创新,填补了省内科技空白,为云南的创新驱动和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撑.  相似文献   

16.
搭建一座云南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干部与全国名村、强村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合作的桥梁,促成更多少数民族聚居村与全国强村、名村结成姊妹村,实现合作共羸。  相似文献   

17.
再论云南国际大市场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与东南亚、南亚地区有着源远流长的经贸联系.在新的时期全面推进云南对外开放,必须立足于它赖以发展的历史基础之上,将构建国际大市场作为"桥头堡战略"的核心,紧扣云南区域市场、省际贸易市场、国际市场三大板块的融通互动来谋篇布局,形成具有方向性和针对性的路径和对策,进一步扩大对外合作,全面提升云南省各领域的对外开放水平,促进云南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吴剑明  刘寒雁 《思想战线》2012,38(5):141-142
中国近年高度重视边疆民族地区信息化建设,继2009年7月国家主席胡锦涛考察云南时提出把云南建成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之后,2011年12月,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与云南省政府共同签署《加快建设我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战略合作协议》。该协议明确提出支持云南建设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国际性信息枢纽。在国际环境日趋复杂和国内外反对势力干扰加剧的态势下,桥头堡战略推进的要旨不仅在于深层次的经济文化交流,更关乎西南边疆政治稳定、民族地区和谐进步和相邻各国共赢发展等主题。云南在桥头堡战略中建设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国际性信息枢纽蕴含着深刻的网络边疆内涵。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云南在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上有了很大的进展,在新形势下,云南如何进一步发挥优势,把握新的机遇,推进区域开放合作,促进开放型经济有更大的发展?记者近日就此专访了云南省省长秦光荣。  相似文献   

20.
一、云南少数民族绘画 近现代化发生的主要背景 (一)云南政治、经济、文化的变化 1884年中法战争后,云南滇西的大理、保山、腾冲一线成为英国势力范围,滇越铁路沿线城市河口、蒙自、开远、昆明等的滇东南、滇中一线则是法国势力范围.英、法与云南地方政府展开控制与反控制、遏制与反遏制、对抗中合作、合作中竞争的地缘政治角逐,这种政治状况给云南社会带来巨大变化.首先,随着蒙自、思茅、河口、腾越、昆明开埠以及滇越铁路通车,通商口岸覆盖的地区和铁路沿线的洋货倾销开始瓦解小农自然经济.商业化开采矿藏,大面积商品化种植鸦片,服务业、近代工业兴起,这些因素加速瓦解小农自然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