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李庆四 《美国研究》2007,21(3):7-18
美国政治制度中的立法设计为利益集团游说提供了条件。游说议员以期影响立法符合自己的利益,成为利益集团彼此竞争的焦点。鉴于美国超级大国地位,来自国外的游说也司空见惯。如果说国内游说对国会立法产生了影响,因而是现实;那么外来游说往往被夸大了,所以只能是神话。本文探讨的重点是外来游说特别是以色列和土耳其的游说影响,认为这种影响的大小将取决于美国战略利益,而非相反;尽管游说在一定程度上能起作用,但实践证明不能把改善与美关系寄托在对美国国会的游说上。  相似文献   

2.
袁征 《美国研究》2001,15(3):62-82
本文指出,在美国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下,总统已经逐渐成为国会最具影响力的游说者,其游说直接影响到府会之间的互动关系,成为影响国会立法和决策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对总统游说国会的不同方式进行了阐述后,文章进而探讨了影响总统游说成效的各种复杂因素.作者认为,游说的能力和效果可以反映一个总统的实际领导能力.  相似文献   

3.
冷战结束后,族裔游说在美国政治中的影响力日益上升;这一趋势将因奥巴马当选而得到强化.美国学术界对族裔游说的观念可分为积极和消极两派,消极派占据上风.消极派认为族裔游说有损美国国家利益,质疑为其母国利益游说的族裔的爱国主义.因此,在不同处境下的族裔游说团体要么选择消极游说--处境不利时首先致力于证明自身的爱国主义,要么选择积极游说--无须担忧爱国主义被民族主义化的风险时正面促进其母国国家利益.阿裔美国人游说的发展过程就是经历了消极游说和积极游说两个阶段的一个典型.  相似文献   

4.
日本政界的台湾帮与台湾的对日院外活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战后50余年来,日本政界始终存在着一股反共仇华、俗称"台湾帮"的亲台势力,他们虽人数不多,但能量不小,日本的对华及对台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其牵制和影响.文章较系统地分析了台湾帮形成的原因与背景,概述了其组织形态与现状,揭露了台湾当局为培植亲台势力而开展的不择手段的对日院外活动情况,对于研究未来的日台关系走向必有助益.  相似文献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The Pursuit of Power. Europe 1815–1914 . By Richard J. Evans (London: Allen Lane, 2016), pp.xxiv + 819, maps and colour plates, £25.00 (hb). To Hell and Back. Europe 1914–1949 . By Ian Kershaw (London: Allen Lane, 2015), pp.xx + 593, maps and colour and b/w plates. £30.00 (hb).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