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巫祭为主的祭祀是韩国端午祭的重要内容之一,巫祭中酿神酒的仪式几乎是楚人重要习俗“苞茅缩酒”的翻版,惟楚人独有的祭祀神灵之俗,在韩国江陵却原原本本地保存着。由此可见,古老的楚文化与韩国文化有着一定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2.
鱼在苗族社会生活中的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鱼在苗族社会生活中使用相当普遍,具有许多社会功能。主要有: 1.宗教功能。苗族的宗教信仰主要是自然崇拜、鬼神崇拜和祖先崇拜。在这些崇拜祭祀活动中,鱼是主要的祭品。《国语·楚语》就有记载:“其祭典有之曰:国君有牛享;大夫有羊馈;士有豚犬之奠;庶人有鱼炙之荐,……士食鱼炙,祀以特性;庶人食菜,祀以鱼”。可见,楚国在祭典中,庶民是用鱼来祭祀祖先的。苗族先民绝大部分居住于楚国境内,历史文化、习俗语言等方面都与楚人有着密切的关系。用鱼祭祀祖先,用鱼作祭品,不仅在古代,而且至今苗族地区还保持这种习俗。笔者的家乡凯里市舟溪一带的吴氏苗族,每年“吃新节”(七月半),他们祭祀祖宗的祭品是12碗饭,12双筷子,12杯酒和12尾鱼等;傩祭是  相似文献   

3.
民本思想自西周时出现萌芽,楚人在长期艰辛的奋斗中,意识到民众的重要,因此继承并发展了这一思想,并且统治者以这一思想作为自己的基本治国之道。楚国统治者的这种民本思想在当时是一种先进的思想,它基本上承认民众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当民众的利益受到损害时,在可能的条件下给民俗以安抚。这在君权至上,民为草芥的社会里,不失为一种比较明智的统治手段,在楚国大力发展自己国力的时期,民本思想对于楚国统治者充分利用人民的力量,战胜敌人起了积极的作用,这一点后来成为楚国的一种传统,也是楚国处于快速发展中而国内始终没有出现大乱的原因之一。当然民本思想与现代的民主思想是根本不同的,其差别在于,民本是统治者为主动,民众为被动;民主则民众是主动的,不存在服从于统治者的恩赐。  相似文献   

4.
长江中游地区,是楚国早、中期的腹心地带;江淮地区,是楚国晚期的政治、经济中心。随着楚人以江汉平原为基地逐步向长江中游乃至江淮地区拓展,楚文化亦渐次渗透到上述地区。而作为文化重要裁体的长江中游及江淮地区都市,自然与楚国历史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研究楚国历史文化与长江中游及江淮地区都市的关系,对于辨析长江中游乃至中国南方都市的文化基因及其演进轨迹,揭示楚文化与蛮濮文化、百越文化、淮夷文化碰撞与涵摄的奥秘,以及促进长江经济文化带的生成与发育,都不无裨益。 武汉 自春秋中期以至战国中期,今武汉地区一直处于楚国的腹心地带。楚人最早控制武汉地区,是西周晚期。《史记·楚世家》记:“周夷王之时,王室微,诸侯或不朝,相伐。熊渠甚得江汉间民和,乃兴兵伐庸、扬粤,至于鄂。”熊渠所伐之“鄂”,在今湖北鄂州市境,是扬越(百越族最主要的支系)的经济  相似文献   

5.
出自历史典故的成语意义深远、言简意赅。出自春秋战国时代的成语典故有300多条,而来自楚国、楚人的成语占了几近1/3。作为历史故事一部分的成语典故也是当时政治文化的折射。来自楚国、楚人的成语反映出当时征伐频仍,楚人率性自为,楚风淳朴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傅光宇 《思想战线》2001,27(2):50-53
阴阳五行思想对中国彝族农业神祭祀和日本农业神祭祀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所不同的是,日本农业神祭祀中的阴阳五行观念,除受中国汉族影响外,又与日本民俗相结合,形成"山神与田神--三合原理和农业神的轮回".而中国彝族农业神祭祀中的阴阳五行观念,则与上古氐羌文化、中原文化相关,它既受汉族文化的影响,又保持了其民族固有的文化成分,故显示出与日本农业神祭祀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在楚国,巫风极为盛行。《汉书·地理志》云:“楚人信巫鬼而重淫祀。”《吕氏春秋·太乐篇》亦云:“楚之衰也,作为巫音。”这说明楚人确实“信巫鬼”,楚地的确流行着“巫音”。自周灭殷后,巫风虽然在北方渐渐被淘汰,但在南方却找到了适宜的土壤,许多美丽的神话传说故事就在这当中孕育着、发展着,具有神奇、幻想等浪漫色彩。这些神话和幻想,有深厚的现实生活为其基础。作品中所描写的神,起着为人类排除困难、战胜邪恶的作用,如东君射杀天狼星,大司命除慧星等。人们要祭这些神的道理就在此。楚辞就是继承了殷商以来巫文化中特有的浪漫主义传统和楚国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文体。它篇幅长,内容广,表达  相似文献   

8.
周厚强 《世纪行》2009,(4):38-41
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和全国统一之后.接二连三,两到湖北,三至楚国,足迹几乎涉及整个楚境。他力排王族众议,平息政治纷扰,挽留重用楚人.帮助他完成了统一六国大业和安邦治国的历史重任,铸就了彪炳青史的丰功伟绩。历史表明,秦始皇对楚人楚国楚地有着特殊的感情,从中透视出他与楚人之间存在的血脉相连的亲情关系。  相似文献   

9.
楚人立国约八百年,开疆方五千里。在春秋时期的南北角逐中,楚为南方各族之雄;在战国时期的东西抗衡中,楚居东方各族之长。随着楚国东部疆域的迅速拓展和民族融合步伐的急剧加快,楚人经济开发的视野相应向东南转移,楚文化也随之泽被长江下游地区。而作为文化重要载体的长江下游都市,其胚胎之中自然已孕育有生生不已的楚文化因子。 南京 中国著名古都之一的长江下游沿岸名城南京,有一个富丽堂皇的别称——金陵。据文献记载,战国晚期楚人在今南京市区置金陵邑。唐人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在述及江南道润州上元县亦即今南京时说,“本金陵地,秦始皇时望气者云:‘五百年后,金陵有都邑之气。’故秦始皇东游以厌之,改其地曰秣陵,堑北山以绝其势。”李吉甫同书在叙及石头城  相似文献   

10.
罗运环 《世纪行》2007,(11):27-28
楚国简帛是先秦楚人遗存的十分珍贵的宝藏。其中一些重要的发现,在中国乃至世界学术界都发生和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影响。以下将对楚国简帛的这种神奇之谜摘要解读。  相似文献   

11.
先秦饮食之前的祭祀分祭造食之先与祭神两种,古人对待这两种祭食的态度不同。对于祭造食之先的祭食,一般是由司宫来清理,并不特别重视,而对于祭神的隋祭,则要在祭祀完毕之后,将所祭之物埋于宗庙两阶之间以凭依神。在祭祀造先之神时,常要用茅蕴来藉垫祭食,但由于祭祀之前的缩酒祭神也会用到茅,因此经学家常将两物混淆,以致产生了隋祭也会用茅蕴,并在祭后埋于阶间等误解。  相似文献   

12.
布朗族祭奄     
布朗族是一个勤劳智慧的民族,也是一个多神崇拜的民族。他们认为山有山神、水有水怪,树木、石头、村寨等事物都与神有关,因此,他们祭毫神、祭寨神、祭家神、祭火神、祭水神、祭棉花神等,各种祭祀活动十分频繁。祭毫就是祭祀寨神,以祈求灭灾降福,风调雨顺,人畜兴旺,五谷丰登。布朗族寨子的奄神一般都以古树为载体,  相似文献   

13.
布朗族祭奄     
布朗族是一个勤劳智慧的民族,也是一个多神崇拜的民族。他们认为山有山神、水有水怪,树木、石头、村寨等事物都与神有关,因此,他们祭毫神、祭寨神、祭家神、祭火神、祭水神、祭棉花神等,各种祭祀活动十分频繁。祭毫就是祭祀寨神,以祈求灭灾降福,风调雨顺,人畜兴旺,五谷丰登。布朗族寨子的奄神一般都以古树为载体,  相似文献   

14.
黄莹 《楚天主人》2013,(10):50-52
<正>作为长江流域重要的地域文化之一,楚文化独具特色。与中原文化相比,念祖、忠君、爱国是中原文化和楚文化的共有之处,但中原文化偏重礼法,楚文化偏重情感;楚文化中崇火尚凤、亲鬼好巫、天人神合一、力求浪漫之说,与中原文化尚土崇龙、敬鬼远神、天人相分、力主现实形成了鲜明对比。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楚人独具特色的文化心理。一、蛮夷本色——开放楚文化是楚人在长期同黄河流域中原地区的文化交流中形成的,它在初兴起时与中原文化相比,居于从属地位,是处于外围的边缘文化。楚人在文化上与中原同源,楚人的远祖出自帝颛顼高阳  相似文献   

15.
刘玉堂  张硕 《世纪行》2007,(10):10-11
楚民族是一个颇具开放精神的民族,楚人的先民生息在中原,与夏族、商族、周族都有密切的关系,从来都不是封闭的。楚国的君臣奉行的方针,按《左传&#183;襄公十三年》的说法,叫做“抚有蛮夷”、“以属诸夏”。可见,楚人的民族偏见相当淡薄,民族政策较为开明。因此,尽管楚国灭掉了60多个中小诸侯国家,但在它辽阔的疆域内部很少有民族性或地方性的叛乱发生。  相似文献   

16.
《春秋》2020,(4)
正地处山东省泰安市境内的泰山,在中国古人心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它是江山社稷稳固和国泰民安的象征,有许多古代帝王都曾到泰山祭拜,他们会献上丰厚的祭品和供器,这些祭祀用器统称为"泰山祭器"。据史料记载,自汉代起,泰山脚下古代帝王供奉泰山神灵、举行祭祀大典的岱庙就曾设有神宝库,专门贮藏祭祀用器。《从征记》中记载:"泰  相似文献   

17.
在理性思维尚不发达的神化时代,"信巫鬼,重淫祀"的风习积演造就了楚人独特的内心视像。于是,"天"被理解为神的居所,灵魂的归宿。而"通天"也成为了楚人现实人生的最高境界和目标,由此产生了许多楚地特有的崇拜仪式和艺术形式,并构成了楚域社会意识形态的特殊艺术表征。试图通过对这些已发掘的楚艺术文献资料与器物进行分析,以期最终揭示那隐藏在楚艺术诙诡谲怪、神幻无羁的意象组合背后所张扬和表达的真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汉江与楚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述中国汉江与楚文化之联系,认为两千多年前南方大国楚国的形成和发展和汉江紧密相连,并强调中国汉江与韩国汉江有缘。韩国汉江以南上古时有三个古老的邦国,马韩、弁韩、辰韩,合称“三韩”,作者认为“三韩”中辰韩的主体是楚国人,是从中国汉江中游迁徙到湖南汨罗的罗、卢氏族后裔。楚国人有着当时最先进的造船技术,楚人从长江口渡海应该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19.
<正> 楚人是周成王时期封于南方的一个子男之国。楚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其先祖祝融时代,楚国的婚姻状况从祝融时代就有最初的记载。《大戴礼·帝系》记:“颛顼娶于滕奔氏,滕奔氏之子谓之女禄氏,产老童。老童娶于竭水氏,竭水氏之子谓之高(纟呙)氏,产重黎及吴  相似文献   

20.
《台声》2017,(4)
<正>年兜时节里的台湾尾牙、祭祖、抢头香等的祭祀活动中国人始终有慎终追远的传统,逢年过节总不会忘记祭拜先人或神灵。供奉食物或鲜花以表心意,是中国普遍采用的仪式。虽然很多地区因宗教信仰、地域文化的差异在祭祀的形式上有着略微的不同。但受"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传统观念的影响,中国人的祭祀活动都表达了对祖先的思慕之情,以及对神灵的敬畏之情。闽南地区作为台湾汉族同胞的祖籍地,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